Workflow
卫星遥感
icon
搜索文档
把握商业航天黄金机遇期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5
行业概述 -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应用、太空旅游等领域 [1] - 商业航天产业链条长,涉及研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等环节,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特征 [1] - 行业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式发展,仅用10年左右时间 [1] 市场规模 - 商业航天产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764.2亿元增长到2024年超过2.3万亿元,2024年或将突破2.5万亿元 [1] - 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项目有望在未来5年至10年实现政策突破,逐步迈入试验验证或商业运营 [1] 产业生态 - 全国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2] - 长三角形成"上游零部件供应—中游制造—下游应用服务"完整产业链 [2] - 安徽蚌埠、合肥等地通过差异化布局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2] 应用领域 - 卫星通信领域为偏远地区通信、航空航海通信提供新解决方案 [2] - 卫星遥感在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监测等领域作用显著,遥感数据、深空探测向商业化迈进 [2] - 太空旅游商业化进程加速,虽处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2] 发展挑战 - 技术瓶颈制约发展,运载火箭回收、复用等方面存在难点 [2] - 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企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和市场风险 [2] - 面临国际竞争压力,需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加强国际合作 [2] 发展建议 - 加大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基金,发展耐心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3] - 强化技术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 [3] - 培育市场环境:打造龙头企业,搭建卫星数据应用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 [3] - 推动国际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发射服务,拓展海外市场份额 [4]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 以三大核心优势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四川日报· 2025-07-09 08:24
西昌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 - 西昌市定位为"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中国康养旅居地",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1] - 商业航天产业具备近(离卫星发射中心近)、多(资源富集)、长(500亿级钒钛稀土产业集群)三大核心优势[1] - 卫星基地工厂已完成70%建设,预计年底实现首颗卫星下线[1] - "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已投入试运营[1] - 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1] 航天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 - 规划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2] - 重点引进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企业,发展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2] - 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2] - 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服务"一小时交通配套圈"[2] - 培育航天科普、文创及太空生物制药、育种等新业态[2] - 目标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具备制造、总装测试和发射能力[2] 钒钛新材料产业发展 - 钒钛新材料产业被列为"3+1"现代工业体系首位产业[2] - 重钢西昌矿业1000万吨/年钒钛磁铁矿采选扩建项目顺利实施[2] - 500万吨/年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推进中[2] - 当前铁精矿年产量200万吨,钛精矿年产量50万吨[2] - 成功引进北京华腾宇航级钛合金、宁波创润高纯钛等项目[3] - 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行动",梯次打造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3]
四川西昌全力打造西部商业航天港 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5:11
商业航天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 西昌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产业"一号工程"推进,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圈 [1] - 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明确西昌为"西部商业航天港"和"商业航天聚集区",以成都都市圈和凉山州为"双核引领" [3] - 规划到2030年形成千颗星年发射能力和千亿元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4] 西昌商业航天核心优势 - 地理优势:距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发射经验丰富且对外开放程度高 [3] - 资源优势:拥有钒钛、稀土、金红石(储量亚洲第一)等航天关键矿产 [3] - 产业链优势:具备宇航级金属新材料基础,产业链条完备 [3] 当前产业建设进展 - 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全面启动,规划面积5200亩,已完成整体规划 [3] - 深圳魔方卫星工厂建设进度达70%,预计年底实现首颗卫星下线 [3] - 陆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 [3] 未来产业布局方向 - 重点引进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领军企业 [4] - 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一小时交通配套圈" [4] - 培育航天文旅、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新业态,推进深空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 [4] 阶段性发展目标 - 2026年目标:商业航天港初具规模,形成航天制造、总装测试能力和初步发射能力 [4] - 2030年目标:实现千颗星年发射能力,产业集群规模达千亿元 [4]
从治水到智水
河南日报· 2025-07-07 07:23
随着数智化的春雨,古老的黄河河床上,正涌动着新鲜的水流。 li I E n I FFERE u d 0 N NEW ERE EN ER EN EN EN EN 出山店水库大坝。李重阳 摄 九曲黄河,斗水七沙。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素来"多 淤、多决、多徙"。千百年来,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祈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在离小浪底水利枢纽不远的西霞院水库,无人机缓缓升空,将水文数据实时传回;布设在关键险工险 段、坝头根石的"智能石头",像一个个"侦察兵",24小时密切关注着坝体安全状况;在黄河水利科学研 究院郑州"模型黄河"基地,开展2025年度黄河下游洪水预演试验,以科技赋能防汛决策…… 科技赋能防汛,守护着黄河安澜,同时也驱动河南从传统治水向"智"水转变,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 的水利发展新格局正在中原大地逐步形成。 要治水先"观"水: 卫星遥感织就立体感知网 "我们依托我国首颗内陆水遥感卫星——'华水一号'卫星,研发了黄河安澜卫星遥感智能感知中心平 台,对江河湖等内陆水体察'颜'观'色'、把'脉'问'诊'。" 7月4 ...
云姨夜话丨要成为一家AI银行,路到底要怎么走?
齐鲁晚报· 2025-06-30 21:26
公司动态 -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透露与马云对接,马云提出希望浙商银行成为"AI+时代"中国第一家AI银行,公司近三年来持续推进AI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每两个月组织一次AI专题会议并以项目化方式落地相关工作 [2] - 网商银行行长冯亮描绘AI银行蓝图,致力于成为千万小微商家的"CFO",公司成立八年以来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超过5000万,没有网点和信贷员,1600名员工中一大半是科技人员,AI算法人员以每年20%速度增长 [3] - 网商银行发布行业首个基于AI大模型的普惠理财解决方案"布谷鸟"系统,2024年升级大雁系统并首次引入AI大模型能力,识别小微企业和完善信用画像,提升产业链金融覆盖率和精准度 [3][4] - 网商银行目前有四套AI系统: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大雁(供应链金融)、布谷鸟(智能普惠理财)、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正在尝试"AI票据管家""AI连锁通资金大脑""AI投标助手"等应用 [4][5] - 网商银行累计服务小微经营者数量突破6800万,过去十年是不设网点的数字银行,未来十年将致力于成为创造增量价值的AI银行 [5][6] 行业趋势 - 银行业在科技浪潮推动下迎来变革,超过33家银行宣布接入DeepSeek,迈向AI银行成为未来十年银行业一大趋势 [5] - 海尔集团周云杰在达沃斯论坛表示AI将改变行业格局,会用AI的人将淘汰不会用AI的人,AI让数据更有质量、场景更有价值、人更有创造力,代表思维模式革新 [5] - 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点赞网商银行实践,认为其向全球展示普惠金融能发挥巨大作用的范例 [6] 业务数据 - 网商银行1600名员工服务5000万客户,形成无网点、无信贷员的运营模式 [3] - 网商银行大雁系统首批接入品牌超500家,包括海尔、华为、蒙牛、旺旺等,下游经销商及终端门店经营性贷款可得率平均达80% [4] - 交易银行业务在网商银行2024年营收业务中占比越来越高 [3]
民营银行下一个十年,向“AI银行”进化丨极刻
搜狐财经· 2025-06-26 09:19
网商银行AI银行战略 - 网商银行在10周年分享会上首次提出"AI银行"战略 将其作为未来十年发展主方向[1] - AI银行将逐步把小微金融业务复杂问题移交AI系统 并开发首代AI产品"AI CFO"针对5200万中小微企业和1.24亿个体工商户[1][6] - 该战略是国内第二家民营银行AI布局 3月微众银行已宣布"迈向AI原生银行"计划[1][9] AI银行技术应用案例 - AI大模型能识别企业产业链定位 如浙江丞达新材料科技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7] - 通过智能对话 材料分析 视频解析等技术 掌握企业经营细节如300万元新增订单 回款周期等[7][8] - 正在开发"AI票据管家""AI连锁通资金大脑""AI投标助手"等多场景应用[9] 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 国内现有19家民营银行 总资产2.15万亿元 2024年营收934.18亿元(+1.87%) 净利润187.91亿元(-10.41%)[12] - 头部机构形成马太效应 网商银行累计服务客户6851万户 微众 网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11][12] - 行业不良贷款率1.66%(+0.11pct) 拨备覆盖率224.44% 呈现下降趋势[12] 技术驱动发展路径 - 过去十年数字银行渗透率从32%升至88% 交易金额从2.44万亿增至564万亿(增长230倍)[17] - 已有超33家国内银行接入DeepSeek AI技术 显示行业向AI银行转型趋势[17] - 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技术识别16种农产品 准确率93% 服务181万农户[11]
济南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减碳,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08:34
碳监测与评估 - 济南作为全国首批、山东省唯一碳监测评估试点城市,重点开展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建设、排放清单编制和碳排放同化反演研究[1] - 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基遥感、激光雷达等技术初步掌握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变化趋势,识别重点排放行业和区域[1] - 2021-2024年15家发电企业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交易量达836.04万吨[1] 能源结构调整 - 济南持续推进聊热入济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供给和消纳能力[2] - 重点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热电联产、地热能及新型共享储能示范项目[2] - 截至2025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506.79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加47.35万千瓦[2] 循环经济发展 -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 - 制定《济南市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完善资源循环利用链条[2] - 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2] 地热能开发利用 - 将地热纳入重点勘查开采矿种规划,商河县19宗地热采矿权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3] - 2024-2025供暖季地热能供暖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3] 工业领域碳减排 - 以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推动工业碳达峰[3] - 石化化工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产能[3] - 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与余热利用,推动行业向高端化、低碳化发展[3]
中国团队研发出卫星遥感新方案,精准监测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6:30
碳排放监测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发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高精度动态量化与制图 [1] - 该技术通过优化算法和构建模型提出卫星遥感新方案显著提升反演精度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清洁生产》为全球碳盘点核查提供客观技术手段 [1] 技术应用价值 - 新技术可监测点源碳排放偷排漏排为碳交易稽查与减排政策校准提供科学依据 [1] - 有助于全球及国家层面制定碳补偿与减缓政策助力中国碳盘点及重点行业减排评估 [1] - 为厘清全球碳循环过程与机制实现精准全球碳盘点提供关键科学数据支撑 [1] 燃煤电厂碳排放现状 - 燃煤电厂碳排放量约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烧总碳排放量的50%是碳排放估算核心环节 [1] 传统技术局限性 - 传统计算方式存在估算结果难以对比验证的问题 [2] - 卫星遥感技术虽具优势但面临体系关键漏洞 [2] 技术创新细节 - 研究团队基于美国轨道碳观测卫星3号开发动态风向校正算法提升烟羽轨迹反演精准度 [2] - 构建大气稳定性分级响应机制的烟羽抬升模型精确刻画烟气动态抬升过程 [2] - 改进后的高斯烟羽模型成功量化全球14座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21.54千吨至82.3千吨/日) [2] 技术发展意义 - 研究成果标志着碳排放监测从静态清单向动态管控的重要转变 [3]
蚂蚁集团金晓龙:AI应用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5:22
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 金融服务正在从大数据时代迈向AI时代,AI大模型技术将驱动金融服务出现巨大革新 [3] - AI大模型具备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思考认知、灵活应对复杂问题及自我学习的能力 [3] - 金融行业经历了手工纸质时代、电子化时代、大数据时代,每个阶段都显著提升了效率 [3] 蚂蚁集团的普惠金融实践 - 花呗服务超4亿用户,其中1.27亿为新市民,中西部地区用户占比达45%,覆盖制造业工人、建筑工人等传统金融服务薄弱群体 [4] - 花呗服务超4000万商户,联合商家以分期免息、补贴等方式助力消费提振 [4] - 网商银行近五年新增用户中首贷户比例超80%,创新推出"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支持16类作物,服务181万种植户 [4] 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 - 花呗"小红花"额度互动功能采用智能实时交互风控系统,10秒内完成上千种材料验真与分析,准确率达96% [6] - 网商银行"大雁"数字金融供应链系统通过AI大模型构建9大产业链图谱,识别超2100万上下游企业,为"杭州六小龙"产业链企业提供超3亿元信贷支持 [6] - 网商银行"布谷鸟"智能普惠理财系统利用AI大模型预测小微商家经营资金流,准确率超95%,帮助提升投资收益 [6] 金融科技的战略意义 - 深化AI应用、打造金融"硬科技"实力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具有战略意义 [1][7] - 中国依托庞大市场、数字基建及监管支持,已在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领域引领全球创新 [6] - 金融的核心在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大数据已显著提升普惠性,AI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 [7]
如何精准监测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中国团队研发出卫星遥感新方案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1:29
全球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监测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高精度动态量化与制图 [2] - 该技术通过优化算法和构建模型,研发卫星遥感新方案,反演精度显著提升 [2][4]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清洁生产》,为全球碳盘点提供关键科学数据支撑 [2] 燃煤电厂碳排放监测的重要性 - 燃煤电厂碳排放量约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烧总碳排放量的50%,是碳核算的核心环节 [3] - 传统计算方式依赖电厂自报数据,存在无法体现实际排放差异和缺乏统一核算标准的问题 [3] - 卫星遥感技术虽具优势,但此前面临背景干扰和反演误差高达50%的挑战 [3] 技术创新与动态管控 - 研究团队基于美国OCO-3卫星,创新提出"两段线性回归融合高斯函数拟合"算法,提升背景值识别效率 [4] - 开发动态风向校正算法和烟羽抬升模型,精确量化14座大型燃煤电厂排放量(21.54千吨至82.3千吨/日) [4] - 该技术标志着碳排放监测从静态清单向动态管控的重要转变 [4] 应用价值 - 为全球碳盘点核查提供客观技术手段,助力中国碳盘点及重点行业减排效力评估 [2] - 可监测点源碳排放偷排漏排,为碳交易稽查与减排政策校准提供科学依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