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

搜索文档
马斯克“天价”薪酬方案曝光,但他曾表示要继续担任特斯拉CEO“不是钱的问题”
第一财经· 2025-09-05 23:21
薪酬计划核心内容 - 特斯拉请求投资者批准马斯克新薪酬计划 若未来十年达到运营里程碑将获得12批股票共计4.23亿股[2] - 按当前股价计算最大潜在价值约9750亿美元 马斯克将获得25%投票权[2] - 公司市值每增加5000亿美元可获1%股权 第一笔奖励需市值达2万亿美元 最终目标8.5万亿美元[4][6] 运营里程碑要求 - 2025年绩效目标包括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6] - 实现1000万个活跃FSD订阅和交付100万台机器人[6] - 完成100万辆Robotaxi商业运营及系列调整后EBITDA基准[6] 董事会立场与市场反应 - 董事长表示计划旨在保持马斯克积极性 不对工作地点方式及每周最低工时设限[3][7] - 韦德布什证券认为该方案对马斯克继续领导公司至关重要 称其为特斯拉最大资产[4] - 特斯拉盘前上涨2.4% 市场对薪酬计划作出积极反应[4] 历史薪酬争议背景 - 马斯克现持约13%股权 2018年薪酬方案曾被法院裁决无效 目前正在上诉[10][11] - 马斯克强调需要25%投票控制权以防被激进投资者罢免 否则对AI和机器人领导地位不感兴趣[11] 关联交易提案 - 特斯拉将于11月6日会议要求股东投票决定是否投资马斯克旗下AI初创企业xAI[8]
跻身万亿美元富翁?特斯拉为马斯克设计的“天价”薪酬方案曝光
第一财经· 2025-09-05 21:20
这一次,马斯克能否如愿以偿? 根据特斯拉当地时间9月5日发布的财务文件,该公司正在请求投资者批准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另一项巨 额薪酬计划。 该计划显示,如果特斯拉在未来十年内达到某些运营上的里程碑,马斯克将获得12批股票,共计4.23亿 股。 假设股票数量保持不变,按照当前股价计算,最大潜在价值约为9750亿美元。 而马斯克也将拥有 其长期追求的25%的投票权。 该计划旨在让马斯克"保持积极性并专注于为公司做出贡献",特斯拉董事长丹霍姆 (Robyn Denholm) 对 媒体如是表示。 长期的特斯拉多头、美国投行韦德布什证券(Wedbush Securities)董事总经理、资深分析师艾夫斯 (Dan Ives)在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报告中表示,"这项薪酬激励方案对于马斯克继续掌舵特斯拉,带 领公司渡过公司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至关重要。我们认为董事会此举是明智之举,因为马斯克是特斯拉 最大的资产……而随着人工智能革命的到来,特斯拉正处于关键时刻,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将成为重 中之重。" 此前面临薪酬争议 目前,马斯克持有特斯拉大约13%的股权。 根据2018年特斯拉董事会通过的一项薪酬方案,如果特斯拉市值等经营指 ...
史无前例!为留住马斯克的心,特斯拉董事会砸出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
美股IPO· 2025-09-05 20:11
薪酬方案核心条款 - 最新CEO奖励价值878亿美元 若达到所有业绩目标可膨胀至约1万亿美元[1][3] - 马斯克持股比例将提升至至少25% 符合其公开表态期望[3][9] - 薪酬方案跨度10年 要求马斯克参与制定长期CEO继任框架才能获得最后两部分奖励[1][3] 业绩目标设定 - 公司市值需从当前约1万亿美元增长至至少8.5万亿美元 达到该目标将是英伟达当前市值的两倍多[3][11] - 业绩基准包括扩大无人出租车业务 6月22日已在奥斯汀投放首批少量无人出租车[3][12] - 8.5万亿美元市值目标较公司2024年底约1.5万亿美元的峰值增长超过5倍[11] 方案背景与动机 - 新方案是对2018年价值超500亿美元薪酬包被法院否决的回应 尽管正在上诉但仍寻求其他补偿方式[7] - 董事会认为留住并激励马斯克对公司成为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至关重要[1][11] - 马斯克曾暗示若没有25%投票控制权将在其他地方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品[9] 业务战略方向 - 激励措施旨在让马斯克专注于特斯拉 同时公司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市场寻求增长[10] - 无人出租车被视为公司未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2] - 文件包含非约束性股东提案 建议公司投资马斯克的xAI初创公司[10] 管理层状况 - 马斯克自2008年起担任最高管理者 同时监管SpaceX xAI Neuralink和Boring Co等四家公司[8] - 董事会要求马斯克逐步减少政治工作 其政治参与度提高曾引发对特斯拉的抵制[4][8] - 董事会承认马斯克高知名度吸引大量审查 但表示直接经历不支持负面描述[9]
长安汽车:2030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
新浪财经· 2025-09-05 20:01
品牌发布与定位 - 长安汽车发布"天枢智能"品牌 聚焦驾驶辅助、座舱、底盘三大领域 提供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1] 技术发展路径 - 公司将联合合作伙伴探索工业机器人和门店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 [1] - 突破机器人"大脑"、"能源"、"驱动"等核心技术 [1] - 2028年实现人形汽车机器人量产下线 [1] - 2030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拓展 [1]
为留住马斯克的心,特斯拉董事会砸出史无前例的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9-05 19:33
根据文件显示,最新CEO奖励的价值为878亿美元,如果马斯克达到所有业绩目标并获得所有限制性股 票,该数字将膨胀至约1万亿美元。委托书还规定,马斯克必须参与董事会制定长期CEO继任框架,才 能获得业绩奖励的最后两个部分。 周五,据媒体报道,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称公司已制定埃隆·马斯克的继任计划,特斯拉公司向首席执行 官马斯克提出了一项史无前例的薪酬协议,潜在价值约1万亿美元,这是美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高 管薪酬方案。 这项备受瞩目的提案旨在激励马斯克在未来数年继续领导特斯拉,设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业绩基准, 包括扩大特斯拉的无人出租车业务,以及将公司市值从目前的约1万亿美元增长至至少8.5万亿美元。该 计划跨度为10年。 根据特斯拉周五提交的委托书文件,马斯克可能获得的额外股份将使其在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持股比 例提升至至少25%。马斯克此前曾公开表示希望获得这一持股比例。 消息传出后,特斯拉股价周五美股盘前上涨2%,该股今年已下跌16%。 创纪录薪酬方案应对法律挫折,多重业务牵扯引发关注 这项新薪酬方案是在马斯克2018年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薪酬包被特拉华州法院否决后提出的,尽管特 斯拉正在对该判决提起上诉 ...
儒竞科技:公司在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的技术成熟
证券日报· 2025-09-05 16:41
核心技术能力 - 公司在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技术成熟 相关技术可延伸拓展至机器人领域 [2] - 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和强大应用开发能力 在机器人伺服驱动 运动控制 电机控制 电路设计等核心环节积累系列专利技术及软件著作权 [2] - 公司具备深厚技术积淀 [2] 业务发展现状 - 公司正积极研发拓展机器人领域产品线 为下游客户提供关键部件及解决方案 [2] - 公司业务尚处于投入期 部分产品已实现样品交付但收入占比较小 [2] - 机器人相关业务对公司业绩未产生较大影响 [2]
儒竞科技:公司在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的技术成熟,相关技术可以延伸拓展到机器人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2:36
机器人业务技术基础 - 公司在伺服驱动及控制系统领域技术成熟 相关技术可延伸拓展至机器人领域[2] - 公司自主研发控制系统并具备强大应用开发能力 在机器人伺服驱动、运动控制、电机控制、电路设计等核心环节拥有专利技术及软件著作权[2] - 公司具备深厚技术积淀 为拓展机器人领域产品线提供支撑[2] 业务发展现状 - 公司正在积极研发拓展机器人领域产品线 为下游客户提供关键部件及解决方案[2] - 机器人相关细分零部件业务尚处于投入期 部分产品已实现样品交付[2] - 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较小 对公司业绩未产生较大影响[2]
Stryker(SYK)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9-05 03:1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MedSurg和Neurotechnology业务占公司总销售额约63% 相当于约150亿美元收入 [1] - 过去三年MedSurg和Neurotechnology业务有机增长超过11% 今年迄今也超过11% [3] - 公司期望所有业务增长比市场快200-300个基点 [3] - Inari业务2025年预计收入约5.9亿美元 暗示两位数增长 [5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内窥镜业务上半年有机增长15% 由四个独特业务部门组成 [22][24] - 可视化业务部门受益于1788可视化平台 [24] - 通讯业务部门(医院基础设施)持续强劲增长 [25] - 运动医学业务通过创新实现快速增长 过去18个月在肩部推出6款新产品 [25] - 再处理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26] - 神经颅脑业务上半年增长20% 由四个业务组成 [38][39] - 介入脊柱业务(IVS)是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39] - 神经外科业务受益于Nico收购 [40] - 颅颌面业务(CMF)长期强劲增长 [40] - 耳鼻喉业务增长加速 [41] - 神经血管业务增长相对疲软 主要受中国市场影响 [45] - 外周血管业务Inari第二季度增长略低于10% 预计下半年加速 [52] - 器械业务持续两位数增长 主要由System 9重型动力工具和废物管理系统驱动 [68][6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神经血管业务在美国以外市场更大 尤其对中国市场敏感 [45] - LifePak 35/335目前在欧洲推出 预计未来2-3年将产生影响 [28] - 中国市场BVP活动对神经血管业务增长产生影响 [4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由15个独立业务组成 每个业务都有专门的研发、营销、销售和并购团队 [3][4] - 在大多数市场处于第一或第二的领导地位 [5] - 通过"强力品牌"战略推动创新 每3-5年更新一次产品 [9][10] - 积极进行并购活动 今年和去年都很活跃 [4][14] - 重点关注外周血管和医疗IT等大型相邻领域 [14][15] - 对机器人技术非常感兴趣 包括软组织和硬组织机器人 [19][20] - 神经血管市场竞争激烈 有约9家公私企业参与 [47] - 外周血管市场竞争加剧 但公司仍期望增长快于市场 [58][59] - 计划在外周血管领域继续拓展产品组合和进行交易 [6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医院资本设备环境稳定 订单簿稳定 积压订单强劲 [11] - 客户流动性良好 优先投资于公司产品类型 [11] - 对资本市场感觉良好 [11] - 对Inari整合进展感到满意 已进行管理层调整 [53][55] - 对Vocera和整体数字愿景感到兴奋 [36][37] - 对神经血管业务新产品(Broadway导管和Surpass Elite系统)持乐观态度 [45][46] - 预计Medical部门今年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32] - 对MedSurg和Neurotechnology业务未来增长充满信心 预计将继续为公司增长做出贡献 [71] 其他重要信息 - 投资者日将于11月13日举行 将更新长期财务计划 [12] - Virtos收购于第三季度末完成 预计第四季度开始贡献有机增长 [42] - Virtos业务表现超出预期 [42] - Contour血管内装置已在欧洲上市 美国上市时间未公布 [51] - 手术烟雾管理业务受益于美国各州相关法规 [69]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MedSurg业务的加权平均市场增长率(WAMGR)估计是多少 - 各业务WAMGR在中个位数到上个位数增长之间 公司期望增长比市场快200-300个基点 [3] 问题: 下半年MedSurg业务势头如何 - 公司已上调全年指导 表明下半年可能表现稳健 [7] 问题: 新产品发布计划 - 围绕强力品牌定期更新产品 每3-5年刷新一次 现有产品仍处于生命周期中期 [9][10] 问题: 医院资本设备环境是否有变化 - 自第二季度电话会议以来没有变化 环境稳定 订单簿稳定 积压订单强劲 [11] 问题: 投资者日将关注哪些内容 - 将讨论增长领域和更新长期财务计划 [12] 问题: MedSurg和Neurotechnology领域的并购机会 - 15个业务各有并购目标清单 重点关注外周血管和医疗IT领域 [14][15] 问题: 对软组织机器人的看法和潜在稀释问题 - 对机器人技术非常感兴趣 但会谨慎评估是否适合公司 如有进入会做好充分准备 [19][20][21] 问题: 内窥镜业务各细分领域增长驱动因素 - 四个业务部门均表现强劲: 可视化(1788平台)、通讯(手术室基础设施)、运动医学(新产品推出)、再处理(稳定增长) [24][25][26] 问题: LifePak 35/335发布进展和海外推出影响 - 美国市场非常成功 超出预期 现已在欧洲推出 预计未来2-3年产生影响 [28] 问题: Medical部门增长是否受供应链问题影响 - 承认存在供应链挑战 但预计该部门今年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32] 问题: Vocera业务进展 - 对Vocera和整体数字整合愿景感到兴奋 [36][37] 问题: 神经颅脑业务强劲增长原因 - 四个业务部门均表现良好: 介入脊柱(高速增长)、神经外科(Nico收购)、颅颌面(定制植入物)、耳鼻喉(商业卓越) [39][40][41] 问题: Virtos收购的影响 - 预计第四季度开始贡献有机增长 且将促进公司增长 [42] 问题: 神经血管业务趋势和加速动力 - 受中国市场影响增长疲软 但新产品(Broadway导管和Surpass Elite系统)有望推动未来增长 [45][46] 问题: 神经血管市场整合可能性 - 承认市场拥挤 认为存在整合机会 [48] 问题: Contour在美国上市时间 - 未提供具体时间表 但确认会进入美国市场 [51] 问题: Inari增长加速的信心来源 - 已完成商业团队升级 管理层调整 对整合进展感到满意 [53][55] 问题: Inari长期增长前景 - 期望增长比市场快200-300个基点 市场本身也有强劲增长动力 [57] 问题: 外周血管产品组合扩展计划 - 目前只占外周血管市场一小部分 计划通过并购继续拓展 [62] 问题: 是否考虑进入冠状动脉市场 - 目前专注于外周血管 但不排除未来进入新领域 [65][67] 问题: 器械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动力工具(System 9)、废物管理(Neptune)、烟雾 evacuation、海绵计数系统(SurgiCount)等多产品驱动 [68][69] 问题: MedSurg业务长期增长势头 - 对公司增长概况感到自豪 预计将继续通过创新、并购和销售执行实现超越市场的增长 [71]
宝馨科技: 关于签署《增资扩股协议》暨对外投资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7
对外投资概述 - 公司以自有资金认购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有限公司增资额1800万元 占本次增资总额2000万元的90% [1] - 增资完成后 公司持有目标公司81.82%股权 目标公司将成为并表子公司 [1] -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认购200万元 吕自贵放弃优先认购权 [1] 投资审批情况 - 本次投资经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6票同意 0票反对 [2] - 投资事项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 [2] - 董事会授权经营管理层全权处理增资扩股协议签署及工商变更事宜 [2] 合作方背景 -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成立于2016年9月26日 [2][4] - 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工业智能化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2] - 股东结构为南京若博特智能科技持股60% 南京研创投资发展持股25%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持股15% [4] 目标公司财务数据 - 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287.23万元 总负债469.24万元 净资产-182.01万元 [6]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859.10万元 净利润22.50万元 较2024年度净利润-49.31万元实现扭亏 [6] - 2024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196.84万元 [6] 目标公司业务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 智能机器人研发及系统集成服务 [6] - 核心产品为IIMT-CI-W05协作机器人 适用于焊接等工业场景 [6] - 技术涵盖直流无框电机 高精度双磁编码器 以及模仿学习 强化学习等算法 [7] 增资协议核心条款 - 增资价格按1元/注册资本计算 新增资本全部计入注册资本金 [8] - 投资款支付需满足6项先决条件 包括协议生效 陈述保证有效 无重大不利变化等 [9][10] - 增资款专项用于业务扩展 研发生产及主营业务资金补充 [10] 公司治理安排 - 投资方自工商变更完成之日起成为股东 享有股东权利 [11] - 重大事项需经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股东同意 包括注册资本变更 公司章程修改等 [11] - 董事会由3名董事组成 其中公司有权提名2名 江苏集萃智造提名1名 [11] 违约责任条款 - 违约方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根本违约时投资方有权要求股权回购 [12] - 工商变更迟延需按每日万分之三支付违约金 迟延超30天可解除协议 [13] - 违约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预期收益等间接损失 [12]
均胜电子:定制化主控板已批量供货智元机器人等头部客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8:43
业务布局 - 公司为全球车企及机器人企业提供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高性能材料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机器人头部总成、胸腔及底盘总成等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1] - 国内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头部客户 其中定制化主控板已实现批量供货 [1] - 海外客户方面 已为某头部机器人公司批量交付机器人后脑勺、颈部、肩部、膝盖及手指等部件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推出基于Jetson AGX Orin等高性能芯片的机器人全域控制器 最高算力达1320TOPS [1] - 多种精度IMU、定制化鱼眼相机等传感器陆续送样 [1] - 开发集成高能量密度电芯与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包以及支持快充的大功率无线充电产品 [1] - 已提前布局基于英伟达新一代Jetson Thor芯片的定制化机器人域控研发 相关产品已在研发中 [1] 客户合作 - 国内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合作 定制化主控板实现批量供货 [1] - 海外正与某头部机器人公司探讨下一代头部显示方案和头部总成供货 [1] - 与另一家海外机器人公司就用于末端物流和外卖配送的机器人开展合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