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赋能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浒墅关用“黑科技”保障水稻丰收
苏州日报· 2025-09-01 08:43
农业科技应用 - 无人机巡航洒药实现每小时80-100亩作业效率 相比人工打药同等面积需4-5人全天完成 [1] - 智能诱捕装置防治效果较传统喷药提升30% 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 [2] - 每50亩稻田配备太阳能杀虫灯 通过夜间紫光诱杀稻飞虱和二化螟等害虫 [2] 生产规模与预期产出 - 种植大户水稻种植面积达1600亩 目前长势良好 [1] - 预计总产量近180万斤稻谷 处于破口关键期管理阶段 [1] 技术实施范围 - 科技防控覆盖青灯村/吴公村/九图村/华盛社区等多村稻田 [2] - 形成无人机空中作业与地面诱捕装置/杀虫灯的全方位防护体系 [2]
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 科技育种 智慧种植 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 智能化 产业化转型 [1] - 山西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2] - 海南建立6000亩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使用无人机沿预设航线喷洒农药 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 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种植方式跨越 [4] - 福建推广机械化种植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同时创新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盐碱地增产 [6] - 云南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 培育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7] 特色产业培育成效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劳作带动家门口就业 [5]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从深山菌窝发展到全国餐桌 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7] - 福建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菜稻轮作模式 实现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 [6] 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 山西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引领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2] - 各地通过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 [2] - 内蒙古坚持绿色种植方式 福建探索菜稻轮作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5][6]
“绿叶子”变“金叶子” 科技赋能撑起农户“钱袋子”
央视网· 2025-08-28 15:59
白茶产业概况 - 福建福鼎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常年温润气候造就独特白茶风味 [1] - 中秋和国庆期间为茶叶销售旺季 福鼎白茶迎来加工生产高峰期 [1] - 2024年福鼎白茶综合产值达155.18亿元 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19] 生产工艺流程 - 白茶加工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环节 初制包含萎凋和干燥 精制在专门车间完成 [4] - 精制过程主要完成拣剔工作 通过4道不同工序筛选淘汰杂质和不合格茶叶 [7] - 采用企业+联合体+农户新模式 大企业带动茶农形成联合体 实现种植管理和定价标准化 [19] 现代化生产技术 - 全自动精制生产线在加工旺季每日可加工6吨白茶 [5] - 色选工序利用红外线识别颜色 精准分选不合格茶叶 能识别轻微色差 [9] - 形选工序通过AI识别茶叶长短胖瘦等外观指标 精准剔除茶梗和砂石等杂物 [11] - 高压静电除杂环节去除吸附在茶叶上的细微毛发或动物羽毛 [11] - 风选工序通过风力剔除轻飘碎末 现代风选机一天工作量相当于20个工人一整天 [12][14] 传统工艺传承 - 传统制茶工艺中已有类似风选步骤 通过手工筛茶去除碎末 [14] - 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 既保留白茶传统风味 又提高茶叶品质 [16]
科技赋能岭南特色现代农业,省农科院多领域发力支撑产业体系建设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8:30
政策背景与战略目标 - 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和《关于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明确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并打造"千百十"亿级产业集群 [3][4][5]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现代种业、生态农业和全产业链构建,支撑农业强省建设目标 [6][7][8] 现代种业创新成果 - 构建"品种培育-技术集成-精深加工-示范推广"全链条种业创新体系,支撑种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10][11] - 水稻育种成果显著:培育"19香""南晶香占""泰丰优系列"等高端丝苗米品种,推广面积近3000万亩,解决"优质不高产、高产不抗病"难题 [13][14] - 水稻品种数量居全国科研单位首位,育成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以上的水稻大品种41个 [15][16] - 畜禽种业突破:培育"岭南黄鸡5号"国家审定品种,攻克个体一致性差、性别利用率低和种源疾病隐患三大难题,父母代种鸡年推广超100万套,肉鸡年推广量超1亿只,全国市场占有率15% [18][19][20][21] 生态农业技术突破 - 重构现代桑基鱼塘生态循环系统,支撑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和桑基鱼塘重建 [24][25][31] - 创新人工饲料智慧养蚕技术、蚕沙塘泥肥料化利用技术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6][27] - 发现桑叶提取物和低聚糖抗虹彩病毒功能,明确蚕桑活性物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机理 [27][28] - 建立单塘循环生态种养模式,配套水处理和塘泥原位修复技术,破解高密度养殖尾水排放难题 [29] - 相关技术累计推广超100万亩,实现新增销售额107.24亿元、利润18.15亿元,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32][33][34] 全产业链价值延伸 - 荔枝产业:研发浸渍式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实现荔枝贮藏一年以上,解决盛产季滞销问题;开发荔枝果汁、风味饮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王老吉"荔小吉"系列饮料上市首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36][37][38][39] - 茶产业:以"英红九号"品种为核心开展全产业链创新,种植面积达15.44万亩(占英德茶园总面积85%),亩年均产值4.25万元,成为英德红茶当家品种 [42][43][44] 未来发展方向 - 实施种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数字农业科技攻关、打造院地合作样板,构建现代化产业支撑体系 [45][47] - 全力支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与"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实施 [48]
红枣之都·麦盖提——甜蜜世界,从这里出发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09:52
核心观点 - 麦盖提灰枣凭借独特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形成高品质产品 通过产业化和科技赋能实现规模化发展 并依托文化营销和电商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 [1][3][5] 自然条件与产品特性 - 位于北纬39°黄金纬度带 年日照时长近2800小时 昼夜温差达20℃ 独特风沙土壤矿物质和昆仑山冰川融水灌溉共同造就高糖分特性 [1] - 采用"树上自然熟"传统种植方式 经霜降后自然风干浓缩糖分 获得"气候特优农产品"认证 产品具有肉厚核小、蜜香浓郁特点 [3] - 核心种植区达30万亩 兼具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经济功能 [5] 种植与技术体系 - 实行县乡村三级农技员指导制度 采用生物防虫和科学修剪技术 保障种植质量 [3] - 山东农科院提供缓释肥技术 智慧枣园运用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和虫害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 [5] - 种质资源圃培育262份珍贵红枣品种 为品种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5] 产业化与金融支持 - 山东援建现代化产业园 开发枣酒、枣醋等深加工产品 延伸产业链 [5] - 郑州商品交易所设立期货交割库 提升产品定价话语权 [5] - 推行"保险+期货"模式 为种植户收益提供保障机制 [5] 文化营销与渠道建设 - 通过红枣节庆活动塑造文化IP 将产品与国旗、生肖等文化符号结合 [3] - 传统馕饼添加枣粒开发创新食品 实现跨文化传播 [3] - 电商直播间实现千万级订单 产品已销往多个国家 [3][5] 品牌与社会价值 - 获得"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 成为新疆地域特色农产品代表 [5] - 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载体 [6] - 产品承载绿洲生态文化 通过红枣故事传播中国农业形象 [6]
全国主流媒体调研行走进海南 探访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实践
人民网· 2025-08-18 17:11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特色农业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和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形成槟榔 东星斑 咖啡等完整产业链 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1][2][7][9] 槟榔产业转型 - 种植环节采用科学种植技术 通过智能滴灌和手机APP监测 亩产提高30% 优质果率从60%提升至90%[5] - 加工环节投入5000万元升级工艺 建成环保标准加工厂 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 每吨加工增值3000元[6]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带动200多户农户(含37户脱贫户) 收购价比散户高15% 屯昌县通过槟榔产业脱贫农户占全县脱贫总数三成以上[5] - 加工厂吸纳120名村民就业(脱贫户占40%) 去年带动人均增收超8000元 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加工2000颗槟榔[6] 东星斑产业建设 - 建设现代化全循环水育苗厂房 配备自动化补水系统和智能恒温控制系统 模拟最佳生长环境[8] - 采用"企业+政府+院士团队"模式搭建水产科创服务平台 推进种质资源优化[8] 咖啡产业发展 - 正大兴隆咖啡文化园打造三产融合特色园区 包含艺术展览 鲜豆处理 种植和文化游学等多元项目[9] 产业发展方向 - 需加大科技投入和产学研合作 提升核心竞争力 强化品牌培育 利用自贸港政策拓展国际市场[9]
解锁现代化农业发展“密码” “慧”种田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央视网· 2025-08-17 13:44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科技力量正在改变传统农业面貌 赋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 [1] - 山东菏泽通过"菌菜轮作"新模式实现"一棚多用 一地多收" 定陶区合作社开始种植草菇 [3] 山东菏泽菌菜轮作模式 - 夏季休棚期通过菌菜轮作创造新收益 该模式由省级专家发明 [5] - 山东省教育厅定点帮扶定陶 提供23所高校智力资源 建成11个"智惠乡村"工作站 [5] - 从菌菜轮作到黄粉虫养殖、家具设计 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增收模式 [5] - 当地围绕"六个一"开展工作: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高校对接+专家团队+运行机制+成果转化 [7] 陕西旬邑智能农业基地 - 旬邑县万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采用智能化大棚 4万平方米大棚种植圣女果 [8] - 除圣女果外还种植彩椒、红叶甜菜、火龙果等品类 彩椒螺丝椒日均供应量达2吨 [11]
科技赋能、全链增值,山东滨州—— 小麦“变身”600多种产品(深阅读)
人民日报· 2025-08-16 05:48
盐碱地改良与育种突破 - 滨州市通过选育耐盐碱小麦品种实现120万亩盐碱地改良,培育出"裕田麦126"等12个优质新品种[2][4][6] - 采用人工模拟盐碱池进行定向培优,筛选出抗盐碱性能强的种子[3] - 初期推广采用"保底协议"模式,农户试验田亩产达1200斤,带动种植面积扩大至300亩[5] 小麦精深加工产业链 - 公司实现小麦麸皮高值化利用,膳食纤维粉价格从1800元/吨提升至3万元/吨[7][8] - 通过定制滤布技术实现高效分离,每吨麸皮可提取400公斤膳食纤维[10][11][12] - 开发600余种产品,小麦总产值从3700元/吨提升至9140元/吨,年新增利润1.1亿元[12] 循环经济模式创新 - 液态酒糟转化为液态饲料,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养殖场饲料利用率提升10%[14] - 采用厌氧发酵处理猪粪,沼液改良盐碱试验田,沼气用于发电[15][16] - 该模式年节约粮食2.8万吨,减少废水处理费5400万元,养殖经济效益提升20%[16] 全产业链技术整合 - 小麦利用率接近100%,年节约粮食50万吨[13] - 谷朊粉深加工为蛋白肽,价值从1.6万元/吨跃升至22万元/吨[12] - 形成"育种-种植-加工-养殖-能源"闭环系统,实现资源吃干榨净[16]
一颗荔枝的“保险之旅”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1
文章核心观点 - 现代冷链物流网络将荔枝运输耗时从5-7天大幅压缩至30小时以内,但荔枝产业仍面临资金短缺、虫祸天灾、销售渠道有限等挑战 [2][3] - 保险机构通过保贷结合、风险减量、科技赋能、拓展国际等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助力荔枝产业稳定发展和荔农增收 [3][4][6][8][9] 保贷结合解决方案 - 广东人保财险打造“政府+荔农+保险+银行”四位一体农村综合金融服务模式,2024年通过贷款保证保险为茂名4家荔枝产业相关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助力获取银行普惠型贷款630万元 [4] - 平安产险采用“托管协议+银行贷款”模式缓解荔农资金压力,并构建“订单农业+保险”模式提前锁定荔农收益 [5] 风险减量服务 - 保险机构将服务前置,通过提供风险减量服务减少因灾导致荔枝减产的情况,例如人保财险在广东茂名重点果园布置气象监测站和虫情监测设备,借助“粤果保”平台推送预警信息,有荔农表示收到预警后及时加固枝干使损失减少60% [6] - 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于2022年起在茂名落地岭南特色水果病虫害保险、水果花期气象指数保险和水果气象指数保险,在东莞推出全国首个地方政策性荔枝气象指数保险,目前已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4亿元 [7] 科技赋能产销 - 平安产险依托集团线上用户平台探索“平台引流+直播带货”助农新模式,例如帮助高州市燊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9天内销售8000多箱荔枝,销售额达90多万元 [8] - 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针对广州市增城区荔枝开发“溯源+保险”产品系统,运用溯源技术进行定期追踪和农事监督,以提高荔枝信誉度和区域品牌影响力 [8] 拓展国际市场 - 中国信保在赊销交易中为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自2015年以来累计支持中荔农业出口超8000万美元 [10] - 人保财险广州市分公司研发全国首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保险产品,与相关部门共同构建荔枝全产业链碳足迹保险体系,以应对国际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 [10]
科学种养 精细管理 辽宁盘山擦亮特色农产品“新名片”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盘山县通过种植红树莓、葡萄、寒富苹果、南方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 [1] - 羊圈子镇红树莓种植面积达1500亩,年产新鲜红树莓近750吨,产品销往河南及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 [2] - 羊圈子镇开发红树莓深加工产品,首批2.2万瓶树莓酒已生产上市 [3] - 盘山县注册"盘锦碱地柿子""高升草莓""石新西瓜"等商标,推动特色水果产业向品牌经济转变 [3] - 得胜村种植郁金香葡萄、巨茉莉葡萄和寒富苹果,连续多年举办苹果采摘节带动乡村旅游 [4] - 东郭街道引进香蕉、桑葚、金桔等南方热带水果,甜水镇南锅村发展大棚碱地柿子种植 [4]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 - 稻蟹养殖基地采用无人机投喂饲料,作业时间从2.5-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饲料利用率提高 [5] - 智能灌排闸门实现实时监测水位和流量数据,自动匹配水稻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 [5] - 农民可通过手机远程监控田间水量并完成上水或放水操作 [5] - 盘山县积极引导合作社、种植养殖户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优化智慧农田系统 [6] - 持续推广智慧农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