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

搜索文档
新系统可同时在DNA多位点进行修改 基因编辑范围和精度由此扩大
科技日报· 2025-06-23 07:32
基因组编辑技术突破 - 美国耶鲁大学团队成功将同一细胞中编辑多个DNA位点的能力提升2倍,并有效减少对附近基因位点的非预期突变 [1] - 新技术使基因编辑的范围和精度同时扩大,可同时在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不同章节进行多处修改 [1] - 研究团队采用CRISPR相关蛋白Cas12结合优化后的引导RNA系统,实现人类细胞中15个不同基因位点同时编辑,是此前系统的3倍 [1] 技术应用前景 - 突破有助于深入解析癌症等复杂遗传病的成因,助力合成基因组设计与新型治疗药物开发 [2] - 成果克服当前哺乳动物基因组编辑的关键障碍,对研究单核苷酸变异相关疾病及构建合成哺乳动物基因组至关重要 [2] - 为未来精准医学和合成生物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 - 基因编辑技术被称为"分子剪刀",可对特定DNA片段进行剪切和插入操作 [3] - 技术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廉,在生命科学领域迅速推广应用 [3] - 科学家持续迭代升级技术,推动其从"分子剪刀"变为"分子手术刀",以提升在精准医学、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作用 [3]
AI精准肿瘤医学平台Caris Life Sciences(CAI.US)上调IPO规模 拟募资4.59亿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6-17 15:09
Caris Life Sciences成立于2008年,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实现营收4.52亿美元。公司计划以 股票代码"CAI"在纳斯达克上市。本次IPO由美国银行证券、摩根大通、高盛、花旗、TD Cowen、 Evercore ISI和古根海姆证券担任联合账簿管理人,预计将于2025年6月16日当周完成定价。 这家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欧文市的公司计划以每股19至20美元的价格发行235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达 4.59亿美元。此前该公司申报的发行价区间为16至18美元。内部人士拟认购价值7500万美元的股份(占 本次发行规模的16%)。按修订后区间中值计算,Caris Life Sciences的募资额将比原预期高出15%。 该公司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一个整合新一代基因测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精准医学诊断平台, 为癌症治疗提供解决方案。Caris Life Sciences表示,其平台基于超过84.9万例临床病例的650万次检测 数据,已累计分析逾380亿个分子标记。目前商业化产品线聚焦肿瘤领域,主要包括:组织分子谱分析 解决方案MI Profile(迄今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以及202 ...
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空间与方向探讨 | 团体补充医疗险课题分报告(三)
新浪财经· 2025-06-17 08:54
医疗服务供给侧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2009年: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的形成 - 改革开放前公立医院收费低于成本,政府财政补贴负担沉重,导致医疗资源匮乏和服务能力不足 [2] - 1979年政策允许医院通过医疗服务创收,结余留用,初期缓解资源匮乏但导致药品耗材依赖加剧 [3] - 1992年政策推动公立医院市场化,加速以药补医模式,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医药代表达240万人 [4][5] - 1998-2009年医保体系初步建立,但覆盖面不足且保障水平有限,商业健康险保费增长10倍但体量小 [6] - 2009年医保基金支出占医疗费用30%,个人负担70%,商业健康险筹资占比稳定在5-7% [7][8] 2009—2017年:医保支付方博弈与商业健康险发展 - 2009年新医改提出公益性目标,但执行困难,公立医院仍依赖药品收入(2015年占比65%)[9][10] - 药品加成取消后耗材占比上升(2012年8.6%→2016年12.4%),技术劳务占比稳定21% [11][12] - 2015年政策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保覆盖率达100%,个人与医保支付比例达51%:49% [13][14][15] - 商业健康险保费占医疗费用比例2016年达17%,但赔付仅占4%,高端医疗市场崛起(如和睦家)[15][17][18] 2018年至今:医改剧变与精细化运营 -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推行DRG/DIP支付改革,2023年实现全国覆盖,促医疗机构成本控制 [20] - 药品耗材集采平均降价53%,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侧重技术劳务价值 [21][22] - 疫情加剧医院经营压力,推动线上医疗和精细化管理,商业健康险与高端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23][24][26] 商业健康保险与药械生产侧的协同发展 医药产业历史与市场变迁 - 中国医药市场2010-2020年复合增速7.8%,2020年占全球12%,但结构性过剩与创新不足并存 [31][33] - 外资药企市场份额从51.26%升至61.82%,贡献179个创新药(2018-2023年),聚焦肿瘤等领域 [35] - 集采和国谈政策累计节省9000亿元,但导致非医保药品市场收缩,部分外资药企退出 [36][37] 支付视角下的协同方向 - 商业健康险2024年保费9774亿元(同比+8.2%),但对医药市场支付占比仅3.3% [38][39] -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覆盖550种和441种药品,创新药支付从2019年30亿元增至2023年74亿元 [42] - 需构建2500亿元规模补充医保以降低新特药个人负担,推动创新药目录与数字化管理 [42][43] 高质量协同方向探讨 医疗服务侧:患者中心生态 - 建立集约化商保网络,整合公立/民营医疗资源,借助TPA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 [44][45] - 量化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如并发症率、满意度等),结合DRG支付优化资源分配 [46] - 全流程控费:按病种/人头付费,健康管理预防,绩效激励与临床指南审核 [47][48][49] 药械生产侧:准入与研发协同 - 多元支付模式包括价格谈判、风险共担、按效果付费和药品福利折扣 [53][54] - 利用健康险医疗数据支持药械研发,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并加速患者招募 [55][56] - 供应链合作:直采降本、物流网络建设、院外处方流转与智能库存管理 [57][58][59]
AI破解复杂疾病的基因“密码本”
科技日报· 2025-06-14 09:42
技术突破 - 美国西北大学团队开发出基于生成式AI的计算工具TWAVE,能从有限基因表达数据中识别复杂疾病背后的多基因组合 [1] - TWAVE模型通过模拟健康和患病状态下的基因表达,将基因活动变化与表型变化对应,并精确定位引发细胞状态转变的关键基因变化 [1] - 该方法绕过了基因序列隐私问题,且基因表达数据天然包含环境因素影响,使模型能间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 [2] 技术优势 - TWAVE不依赖基因序列本身,而是聚焦基因表达水平,通过临床试验数据训练识别健康或患病状态的表达谱 [2] - 相比传统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TWAVE能检测多基因协同效应,弥补了GWAS仅寻找单个基因关联的局限性 [2] - 测试显示TWAVE不仅能识别已知致病基因,还能发现现有方法忽略的新基因,并揭示同种疾病在不同人群中可能由不同基因组合引起 [2] 应用前景 - 该技术为精准医学和药物开发提供强有力工具,尤其为基于患者个体遗传驱动机制的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 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正加速破解多基因协同致病机制,推动疾病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发展 [3] - 生成式AI通过分析海量基因组和临床数据,挖掘多基因组合与疾病的隐藏关联,驱动精准医学时代加速到来 [3]
中国科技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药合作
新华社· 2025-06-13 14:27
中医药科技合作与现代化发展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中医药科技合作成为热议话题 包括中药材基因解码 AI+药物研发合作 精准医学转化研究平台共建等内容[1]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AI机器人可降低中药生产成本并提升成效 通过AI进行专利和文献文本挖掘可优化传统中医药处方并对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1] - 印尼中医药专家林秋波表示印尼有3万多种草药和3家中医药相关大学 其中一家专门教授中医现代针灸技术 印尼期盼更多中国中医师交流并带来中医药现代化科技成果[1] 中国与东盟中医药合作机制建设 - 会议发布《中国工程院-东盟工程与科技院"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联合立场文件》 将深化与东盟合作打造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策源地[2] - 合作内容包括共同培育互惠共赢的中医药产业生态圈和共同构筑面向未来的高水平人才蓄水池[2] 精准医学与数字医疗国际合作 - 精准医学理念逐渐被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接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面向共建国家发布8个国际合作项目 包含肝脏微创技术 胸腔镜手术和超声前沿技术等领域[2] - 中泰合资生物医药公司泰国兴泰基因将中国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带到泰国 推动泰国精准医学发展 并与泰国约13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地中海贫血检测 肿瘤早筛和肠道微生物研究[3] - 泰国兴泰基因与华景数字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签约 将在数字医疗技术研发 海外平台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3] 国际合作与全球健康事业推动 - 坦桑尼亚教育 科学与技术部部长表示大会将带来更多合作机会 推动创新医疗科技成果惠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并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力量[3]
华大基因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6-11 11:04
政策背景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支持深圳探索数据交易、可信流通、收益分配等机制,推动制度性成果[2] - 国家"数据二十条"明确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方向,深圳率先出台《数据条例》并设立数据交易所[4] -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肩负数据要素配置改革重任,基因和医疗健康数据是高价值市场要素[7] 战略合作内容 - 公司与深圳数据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数据产品创新孵化、行业标准建设、合规安全、资产金融化及数据空间建设[2] - 合作将构建行业级"可信数据价值转化范式",以安全合规为前提释放数据价值,解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瓶颈[13] - 合作目标为探索基因数据合规开发与应用的创新路径,推动基因数据从基础应用向深度价值挖掘转变[11] 公司转型与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首款肿瘤综合数据库,整合全球权威基因变异数据及中国特有临床指南,标志其向数据驱动智能医疗生态平台转型[2][13] - 公司完成遗传性肿瘤变异知识库、肿瘤体细胞变异与用药知识库的合规登记、数据确权及资产入表全流程闭环[5] - 依托国产自主平台构建中国人遗传特点的综合型数据库,推动"惠及人人"的精准医学新业态[9] 行业影响 - 深圳在医疗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基因数据合规流通为精准医学提供制度保障[2][4] - 生物数据主权成为国家安全和科技自强核心要素,行业竞争聚焦数据生态体系与自主创新能力[9] - 数据资产化将优化企业资产负债表结构,释放融资潜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5][11]
GeneDx (WGS)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10 05:00
纪要涉及的公司 GeneDx是一家成立25年的公司,专注于罕见病诊断,拥有超过80万个外显子组和基因组以及超610万个表型数据点的独特数据资产 [4][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核心竞争力** - **数据资产优势**:拥有超80万个富集罕见病的外显子组和基因组,以及超610万个表型数据点,能为专家遗传学家提供更准确诊断,80%的遗传学家依赖该公司进行外显子组或基因组检测 [5][8][9]。 - **规模优势**:测试速度快、成本低,能在48小时内为重症监护室(NICU)的婴儿进行全基因组检测和解读,还能降低商品成本,提高毛利率 [10]。 - **商业团队优势**:拥有一流的商业团队,上周启动品牌宣传活动,提高公司知名度 [11]。 2. **市场渗透情况** - **专家遗传学家市场**:市场份额达80%,是重要的市场基础和其他临床医生类型的大使 [14]。 - **儿科神经科医生市场**:渗透率仅14%,在诊断癫痫、发育迟缓、自闭症和脑瘫等方面有很大增长空间 [16]。 - **普通儿科医生市场**:因报销不足,目前不是重点,但战略上希望在有明确报销途径后进入 [17][18]。 - **NICU市场**:美国约800个三级和四级NICU中,仅20%是客户,且使用量少,但研究表明60%的四级NICU婴儿能从检测中受益,市场潜力大,是未来增长战略的核心 [19][20][24]。 3. **新产品与服务** - **超快速检测服务**:4月推出48小时周转时间的检测服务,目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对两天和五天周转时间的产品都有需求 [25][26]。 - **新增适应症**:今年在专科领域增加脑瘫、听力损失等适应症,选择依据是临床结果、报销途径、临床试验和FDA批准疗法等因素 [29][30]。 4. **行业趋势与机遇** - **罕见病药物加速审批**:FDA加速罕见病药物开发对公司有利,能促进更多检测,但应改变对“可操作性”的定义,诊断本身能带来多种行动和益处 [37][38][39]。 - **数据业务战略**:先专注诊断业务盈利,再利用数据资产为生物制药行业服务,助力精准医疗和临床试验开发 [65][66]。 5. **财务相关情况** - **测试组合转换**:外显子组和基因组测试占总测试组合的40%,未来会继续增加,公司已淘汰约70%的测试菜单 [44][45]。 - **报销与拒付率**:目前拒付率处于40%多的中间水平,理论最大支付率可达75%-80%,通过增加 Medicaid 州覆盖范围和定制商业支付方规则可降低拒付率 [47][49][53]。 - **成本与毛利率**:外显子组和基因组目前毛利率约80%,未来可通过自动化干实验室步骤进一步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毛利率 [54][57]。 - **销售与营销费用**:商业团队目前处于优化状态,若美国儿科学会(AAP)改变指南,需扩大销售团队;目前销售与营销费用合理,未来收入增长将使该费用占比下降 [59][60][6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成人市场机会**:成人市场有治疗方面的投资,但公司进入需等待报销途径或与相关公司合作,公司目标是尽早诊断任何人,包括未来实现出生时全基因组筛查 [62][63]。 - **Fabric 收购**:近期收购 Fabric 有助于加速自动化干实验室步骤的长期规划,公司正在比较自有平台和 Fabric 技术,以实现最佳效果 [58]。
专家:精准医学是突破试管婴儿技术瓶颈的关键所在
贝壳财经· 2025-06-04 21:4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不孕症人数逐年升高,生育障碍性疾病种类呈现多样性,诱发生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日趋复杂 [1] - 传统辅助生育治疗已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1] - 全球范围内不孕不育发生率增加,影响因素包括生育期延后、工作压力大、营养问题 [2] - 生殖内分泌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隐匿性因素,易被忽略 [2] 精准医学的应用 - 精准医疗概念推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向精准化治疗发展 [1] - 精准医学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生育成功率 [1] - 辅助生殖治疗患者个体差异大,治疗节点多,需精准把控各环节 [1] - 整合先进技术、动态监测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推动辅助生殖技术从经验医学向数据驱动转型 [1] - 精准医学是突破IVF技术瓶颈的关键 [1] 临床实践与案例 - 反复IVF失败患者需关注隐匿性丘脑功能抑制导致的低促性腺激素问题 [2] - 典型临床特征包括长期不孕伴焦虑抑郁、LH水平持续偏低、胚胎质量差、着床率低 [2] - 诊断和治疗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制定精准个体化方案 [2] 行业发展趋势 - 辅助生殖技术(ART)向精准化、个体化方向发展 [2] - 国内外专家聚焦辅助生殖技术精准化发展,分享前沿技术 [2]
《减肥药物临床实践权威指南》重磅发布!24项权威建议引领肥胖用药规范
GLP1减重宝典· 2025-06-02 16:08
肥胖药物治疗科学规范 - 我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已逾6亿,药物治疗需基于生活方式调整,构建"生活干预+药物"综合管理体系 [5] - 《减肥药物临床实践医药专家共识》发布24条专业建议,涵盖药物疗效、安全性及个体化方案 [5] 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协同 - 减重药物可实现5%-15%体重下降,GLP-1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在III期研究中减重达15%-20.9% [6] - 减重目标升级为长期体重维持、并发症缓解(如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及生活质量提升 [6] - 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提升减重成效30%-40%,降低停药后体重反弹风险 [7] - 3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不足5%的患者建议启动药物治疗 [7] 个体化用药与合并症管理 - 2型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首选NuSH受体激动剂(如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司美格鲁肽在SUSTAIN-China试验中使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6.5kg,血压下降7.3mmHg [8] - MAFLD患者使用替尔泊肽可实现62%脂肪性肝炎完全缓解,肝脂下降超57%;司美格鲁肽在SELECT研究中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20% [9] - OSA患者优先选用替尔泊肽,可改善上呼吸道脂肪分布并降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10] - 高甘油三酯血症(>5.6 mmol/L)患者需先降脂至<5.6mmol/L再使用NuSH受体激动剂,以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 [10] 用药剂量与安全管理 - GLP-1类药物建议低剂量起始(如司美格鲁肽0.25mg/周),每2-4周递增 [11] - 用药3个月体重下降超过5%视为有效,最大剂量治疗3个月未达目标需更换药物 [11] 特殊人群管理 - 65岁及以上肌少症肥胖患者需评估肌肉量,优先选择对肌肉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替尔泊肽),初始剂量减半 [12] - 围手术期患者需提前2周停用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手术当天停用利拉鲁肽等短效药物 [13] 多学科协作与行业趋势 - 倡导"医生-营养师-心理师"协作模式,药师需预防药物协同引发的体重增加 [14] - 共识推动肥胖治疗从"经验医学"到"精准医学",GLP-1类药物医保覆盖扩大及国产创新药(如恒瑞HRS9531)将促进行业发展 [15]
Kura Oncology and Kyowa Kirin Announce FDA Acceptance and Priority Review of New Drug Application for Ziftomenib in Adul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NPM1-Mutant AML
Globenewswire· 2025-06-02 07:00
文章核心观点 - 库拉肿瘤公司和协和麒麟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接受库拉公司的新药申请(NDA),寻求批准ziftomenib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核仁磷酸蛋白1(NPM1)突变的成年患者,该申请获优先审评,PDUFA目标行动日期为2025年11月30日 [1] 新闻事件 - FDA接受库拉公司ziftomenib新药申请,用于治疗R/R NPM1 - m AML成年患者,申请获优先审评,PDUFA目标行动日期为2025年11月30日 [1] - 库拉肿瘤公司CEO称FDA接受申请是重要里程碑,反映了ziftomenib临床数据优势和团队努力,期待与FDA合作及药物上市 [2] - 协和麒麟公司高管表示接受NDA是探索AML治疗策略的关键一步,团队致力于药物获批后尽快让患者用上药 [3] 药物试验 - NDA基于KOMET - 001 2期试验结果,该试验达到主要终点,ziftomenib耐受性良好,相关停药率3%,获益风险比令人鼓舞 [2] - KOMET - 001试验旨在评估ziftomenib临床活性、安全性和耐受性,ziftomenib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快速通道和孤儿药认定 [3] - ziftomenib在KOMET - 001试验的完整数据分析将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和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大会上展示 [3] 疾病背景 - AML是成人最常见急性白血病,预后差需求未满足,NPM1突变约占AML病例30%,NPM1 - m AML患者一线治疗缓解率高但复发率高、生存结果差 [4] - NPM1突变常与其他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共存,有特定共突变和/或R/R疾病的成年患者预后差,目前无FDA批准的针对NPM1 - m AML的疗法 [4][5] 药物信息 - ziftomenib是口服研究性menin抑制剂,用于治疗有高未满足需求的基因定义的AML患者,2024年4月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6] 公司信息 - 库拉肿瘤公司是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与协和麒麟合作开发和商业化ziftomenib,还在评估KO - 2806和Tipifarnib [7] - 协和麒麟是日本全球专业制药公司,70多年来投资药物发现和生物技术创新,致力于开发下一代抗体、细胞和基因疗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