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ET/CT
icon
搜索文档
联影医疗(688271):公司深度报告:创新引领突破,国产影像诊疗龙头扬帆起航
东北证券· 2025-10-15 14:30
投资评级 - 联影医疗获得"买入"评级 [2][4] 核心观点 - 联影医疗是中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已形成覆盖CT、MR、MI、XR、RT五大产品线的布局 [1] - 集中采购政策正驱动国产替代显著提速,预计核医学设备国产化率将快速提升,行业有望延续高景气度 [1] - 公司构建三层全球化战略,CT、MR、MI产品线在北美、欧洲等高端市场及印度等新兴市场出海放量,海外业务高增速有望延续 [1] - 公司在AI赋能与光子计数CT领域引领技术创新,推出"元智"医疗大模型及国产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医院范式 [2]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23.12亿元、146.29亿元、172.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09亿元、23.84亿元、29.19亿元,对应PE分别为64X、51X、42X [2] 公司概况与业绩表现 -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全线自主研发高性能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设备,通过全球协同提升高端医疗设备及服务可及性 [15] - 公司前瞻性布局全球化,在亚洲、北美洲、欧洲等多地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形成健全的全球研发销售运营体系 [18][19]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3.00亿元,同比下滑9.73%;归母净利润为12.62亿元,同比下滑36.09% [27]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回暖,实现营业收入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归母净利润为9.98亿元,同比增长5.03% [27] - 公司销售费用率2024年为17.70%,25H1为15.60%;研发费用率2024年为17.10%,25H1为12.74%,坚持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30]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医学影像诊断及放射治疗设备,2024年该部分收入84.45亿元,占比81.99%;维修及技术服务收入13.56亿元,同比增长26.80% [38] - 海外收入增长迅猛,2024年达22.20亿元,同比增长33.81%,占比提升至22.46%;25H1海外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22.49%,占比18.99% [37] 产品线运营分析 - CT设备:25H1实现营业收入15.15亿元,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于2025年8月获批上市,高端产品商业化转化持续提速 [41] - MR设备:25H1实现营业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16.80%,以uMR Jupiter 5T为代表的超高端设备全球放量,中国市场占有率提升 [41] - MI设备:25H1实现营业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3.19%,PET/CT产品线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第一,全球长轴PET/CT装机量居首 [41] - XR设备:25H1实现营业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26.59%,XR与DSA业务双线突破,市场渗透显著提速 [41] - RT设备:25H1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公司聚焦全流程智能化,构建一体化自主可控的放疗解决方案 [41]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出厂端)2020年为537亿元,预计2030年达到1085亿元,2020-2030E复合增长率预计为7.28% [77] - 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2020年达43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627亿美元,2020-2030E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84% [77] - 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设备保有量存在较大差距,以MR为例,2018年中国人均保有量约9.7台/百万人,而日本、美国分别为55.2、40.4台/百万人,有3-4倍增长空间 [108] - 中国高端设备国产化率低,64排以上CT国产化率不到10%,2020年国内新增CT设备中仅35%为64排以上高端设备,预计2030年提升至40.8% [94] - 欧盟地区有接近20%的在役放射影像设备使用年龄超过10年,存在明显的更新需求,为全球市场提供增长契机 [84][85] 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 - 公司掌握CT用探测器、球管、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球管已实现2-5MHu全部自主研发及量产,8MHu以上球管正推动量产落地 [97] - 图像重建算法持续突破,uCT Atlas Pro搭载获得FDA认证的AIIR Pro深度学习迭代重建算法,实现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的跨越式提升 [103] - 推出"元智"基座医疗大模型及"元"医院概念,依托全智能化医疗健康生态,打造下一代医疗智能平台的操作系统 [2][51] - 光子计数CT技术将像素面积缩小至传统的1/9,显著提升空间分辨率,在整机设计、重建算法、能谱应用等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103] - 联影医疗研发费用率长期显著高于行业水平,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21.95%,为技术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30][64]
RadNet (NasdaqGM:RDNT)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30 03:52
RadNet (NasdaqGM:RDNT) 2025 Conference September 29, 2025 02:5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Mark Stolper - EVP & CFO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Brian Tanquilut - Senior Analyst - Healthcare Services & HCIT/Digital Health Equity ResearchNone - AnalystBrian TanquilutHey, good afternoon. Hopefully, everyone's had some coffee and is not falling asleep. Welcome again to Nashville. Now, I'm excited for our next presentation. I'm Brian Tanquilut, Healthcare Services Analyst here at Jefferies. With us today is RadNet ...
多地放射检查大幅降价:器械市场竞争生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9:21
华南某放射科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各地的PET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上万元降价到6000 元以内,所用器械层面进口和国产均有,其中部分国产器械的增速较快。 PET/CT等高价项目降幅超40% (原标题:多地放射检查大幅降价:器械市场竞争生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报道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要求各地整合收费项目、统一定价, 减少区域间的不合理差异。 在此背景下,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的收费标准。 陕西省自9月起正式实施新规,西安市多家三甲医院同步调整收费项目,部分高价检查降幅明显,X线 摄影成像、磁共振平扫等项目全面下调,PET/CT降幅尤为突出。 新规还对收费内容作出改变,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结果逐步转向云端存储和跨机构共 享。类似的措施此前已在安徽、广东等地落地。 总体来看,放射检查价格调整不仅延续了国家医保局的改革思路,也与设备集中采购、国产替代加快密 切相关,为医疗检查带来新的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 影像学检查在就医支出中占比不低。 据测算,全国公立医院的检验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20%以上,其 ...
多地放射检查大降价,部分项目价格腰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9:15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要求各地整合收费项目、统一定价, 减少区域间的不合理差异。 在此背景下,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的收费标准。 陕西省自9月起正式实施新规,西安市多家三甲医院同步调整收费项目,部分高价检查降幅明显,X线 摄影成像、磁共振平扫等项目全面下调,PET/CT降幅尤为突出。 新规还对收费内容作出改变,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结果逐步转向云端存储和跨机构共 享。类似的措施此前已在安徽、广东等地落地。 总体来看,放射检查价格调整不仅延续了国家医保局的改革思路,也与设备集中采购、国产替代加快密 切相关,为医疗检查带来新的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 华南某放射科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各地的PET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上万元降价到6000 元以内,所用器械层面进口和国产均有,其中部分国产器械的增速较快。 截至2025年5月22日,国家医保局宣布,全国已有22个省份完成医院放射类检查收费标准调整。 PET/CT等高价项目降幅超40% 影像学检查在就医支出中占比不低。 据测算,全国公立医院的检验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20%以 ...
多地放射检查大降价,部分项目价格腰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9:0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医保局主导的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已在全国多地落地,核心是通过整合收费项目、统一定价以减少区域差异,并推动价格显著下行 [1][5] - 此次价格调整与设备集中采购、国产替代加速、数字化转型(云影像互认)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正在重塑医疗检查行业的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 [1][7] - 改革促使定价模式从依赖设备参数转向以检查效果和临床价值为导向,并鼓励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新技术的应用,行业面临从“堆参数”到提升服务价值的转型 [7][8] 放射检查价格调整概况 -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改革,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影像学检查收费标准,截至2025年5月22日全国已有22个省份完成调整 [1][5] - 陕西省于2025年9月实施新规,整合233项旧项目为26项,新收费体系划分为七大类检查项目 [3] - 改革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转向云端存储和跨机构共享,未提供合格云服务的机构检查价格减收5元 [1][4] 重点检查项目价格变化 - PET/CT等高价项目降幅尤为突出,超过40% [2][3] - 以陕西三级医院为例,PET/CT单次检查收费从过去的超4200元降至2450元,近乎“腰斩” [3] - 全国范围内,PET价格已从过去上万元降至6000元以内,安徽、广东等省也同步大幅下调高价检查项目 [1][4] - 不同级别医院收费标准差异明显,例如X线摄片在三级医院最高44元,二级35元,一级28元;磁共振平扫按部位计价,三级医院为488元 [3] 价格下行的驱动因素 - 设备集采与国产替代显著降低医院采购成本,例如64排CT售价从2015年的500万至800万元降至当前的300万至500万元,降幅达40% [7] - 低端CT产品价格普遍下降70%以上,中高端设备下调20%至30% [7] - 2023年中国CT设备国产化率已达50%,国产设备在销售额上占比为35%,对拉低市场均价作用明显 [7] - 检查结果互认机制和影像数字化建设减少了重复检查需求,云影像普及推动定价更趋理性 [7]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价格调整每年可腾挪大量资金,医疗资源丰富省份的胶片和重复检查费用每年最多可腾挪近50亿元,推广至全国年度可释放资金规模超过800亿元 [8] - 收费立项规则改变,从与设备参数挂钩转向以检查效果为导向,例如普通CT不再按排数收费,而对“薄层扫描”(层厚小于2毫米)设立加收项 [8] - 立项指南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设为扩展项,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支持其临床应用 [8] - 未来医疗器械企业仅靠“堆参数”抢市场将难以为继,需在降价压力下提升服务价值和政策契合度 [8]
从海底光缆到现代医疗,这些“中国制造”正改变你我生活
齐鲁晚报· 2025-09-21 21:35
在关键技术领域长期受制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成了打破技术瓶颈、推动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记者深入苏州、上海、杭州等民营企业高地,亲眼见证了硬核 科技的现实攻坚,推动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实际应用场景,让更多人共享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红利。 01 光纤预制棒 从"0"到"1"的攻坚路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介质,随着传统玻芯光纤逼近物理极限,传输介质上的瓶颈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前不久,江苏一家企业研发生产的空 芯光纤技术,为AI、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新业态的超大数据需求提供了无限空间。空芯光纤如同精密的"光子围栏"一样,将光牢牢约束在空气纤芯内。这 种"空气导光"的设计优势就是超低传输损耗、极低非线性效应、近乎光速的传输以及超宽的传输带宽。 许人东:国家在大力提倡科技的自立自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一定要有担当。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球已经铺设了11万多公里的海底光缆,十几亿的 人口都享受到全球互联互通的通信便利。 通信设备的飞速发展,为"宽带中国""网络强国"及"5G+双千兆网络"战略的加速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让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重要话语权,成为以科技创新 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 ...
联影医疗(688271)2025年中报点评:海外快速增长 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9-16 08:36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 归母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5.03% 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21.01% [1] - 25Q2单季营收35.38亿元同比增长18.6% 归母净利润6.28亿元同比增长6.99% 扣非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增长17.96% [1] - 整体毛利率达47.93% 服务业务毛利率保持在60%以上 [4]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22.48%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8.99% [2] - 业务覆盖近90个国家和地区 北美高端影像设备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 累计装机超400台/套 [2] - 欧洲市场在法国德国取得突破 拉丁美洲与东南亚市场订单与收入显著增长 [2] 国内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收入48.73亿元同比增长10.74% [3] -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设备综合市占率提升3.4个百分点 位列行业第二 [3] - MR业务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16.81% CT业务收入15.15亿元 MI业务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3.15% [3]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全球首创双宽体双源CT系统uCT SiriuX进入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3] - 国产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获批上市 [3] - PET/CT产品线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保持第一 RT业务市占率大幅提升近18个百分点 DSA业务市占率提升超5个百分点 [3] 服务业务增长 - 服务业务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32.21%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3.56% [4] - 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36000台/套 维保服务规模持续扩大 [4] - 建立超1000名服务工程师的全球团队 [2]
2025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设双体验区 专题展示创新成果引领医学创新新风向|聚焦2025服贸会
华夏时报· 2025-09-11 18:22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开幕 主题为"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 首次在首钢园单址举办 覆盖26个服务贸易前三十强国家和地区[2] - 展会吸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500家世界500强及国际行业龙头企业[2] - 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设置"智疗云枢前瞻矩阵"和"全民健康服务矩阵"两大展示体验区 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举办[2] 参展企业情况 - 健康卫生专题展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率达53% 国际化率达49%[4] - 飞利浦展示心脑血管/肿瘤/呼吸疾病领域全流程智慧解决方案 推出Elition AI+全域智能磁共振[3] - GE医疗展出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包括PET/CT和量子平台CT 依托北京生产基地全产业链优势[3] - 阿斯利康在京投资25亿美元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6] - 西门子医疗展出全球首款获国家药监局准入的光子计数CT[6] 科技创新成果 - 展会首发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 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智慧物流等领域[6] -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项目集中发布 展示精准诊疗和生物医药AI研发全流程15个环节[4] - 安贞医院心血管诊断大模型和同仁医院眼底AI相机在人工智能互动体验区展示[4] - 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和国内首款千比特规模专业光量子计算机亮相[6] 中医药展示 - 中医药展区共48家机构参展 其中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出口基地/上市公司等龙头机构占比48%[5] - 广安门医院展示"广医・岐智"大模型 西苑医院首展小型化经络调理机器人[5] - 同仁堂/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领军机构展示中医药传承创新成果[5] 成果转化与临床创新 - "优促计划主题展"集中展示34家医疗单位5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 包括手术室/检验检测/健康管理等实景模块[8] - 阜外医院研发居家医疗级心电监测设备 实现从被动救治转向主动防控[8] - 积水潭医院联合清华大学研发全球首款电磁驱动可延长髓内针 打破进口垄断 解决140万肢体不等长患者医疗痛点[8]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发无创检测技术 敏感性与特异性达90%[8] 国际参与情况 - 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组织近60家机构参展 展台面积达360平方米[9] - 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台地区继续设展[9]
筑牢壁垒、拓展版图:联影医疗半年报释放强劲增长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6:48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和精准医学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向全周期数智化健康管理生态升级 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防治需求激增推动产业链向全链条 高价值方向深度演进[1]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1年达4800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8480亿美元 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6.4%[2] - 国产医疗设备研发实力提升 核心技术突破 进口垄断格局加速松动 行业向与国际品牌比肩并跑方向发展[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0.16亿元 同比增长12.79% 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 同比增长21.01%[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 合计派现1.07亿元 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94.92元/股向1368名核心人员授予447万股限制性股票[1] - 研发费用7.66亿元 研发费用率12.74% 新增专利申请260余项 累计专利申请突破9700项 发明专利占比超80%[11] 产品市场表现 -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设备综合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3] - MR设备收入19.68亿元 同比增长16.81% uMR Jupiter 5T中国市场份额同比提升超20个百分点 累计装机量突破40台 3.0T磁共振中国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超5个百分点[3] - CT设备收入15.15亿元 MI产品收入8.41亿元 同比增长13.15% PET/CT产品线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保持第一[4] - XR市场覆盖范围扩大 RT和DSA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同比提升17.7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4] - 服务业务收入8.16亿元 同比增长32.21% 占总营收比重13.56%[4] 区域市场发展 - 中国市场收入48.73亿元 同比增长10.74%[5] - 海外业务收入11.42亿元 同比增长22.48% 占总营收比重18.99%[7] - 北美市场高端影像设备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 累计装机超400台/套 PET/CT设备装机量超150台[7] - 欧洲市场累计超20个国家实现全线产品装机 完成英法德意西五大西欧经济体商业化布局[8] - 新兴市场产品入驻近15个拉美国家和超20个非洲国家 在巴西设立区域办公室[8] - 亚太区域与新加坡IHH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印度与Apollo集团达成高端设备订单[9] 技术创新与研发 - 构建"研发突破-临床协同-产业转化"一体化研发创新与供应链体系[2] - 累计上市产品超140款 53款通过美国FDA认证 57款获欧盟CE认证 7款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11] - 放疗智能勾画系统uIPW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 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多靶区 多器官AI自动勾画能力的系统[11] - 双宽体双源CT系统uCT SiriuX纳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12] - 所有影像与诊断设备实现硬件 软件 应用 工作流层面的AI平台支撑 形成uAIFI uSense uExcel等数智化超级平台矩阵[1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走向常态化 专业化 影像 放疗等创新诊疗设备更新需求快速释放[6] -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与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 基层医疗设备更新成为核心抓手 县域市场活跃度提升[6] - 国家医保局发布放射检查类和超声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推动价格趋于合理[6] 全球化战略 - 采用"一核多翼"全球化布局模式和"高举高打 全线突破"全球化战略[7] - 全球装机量突破36000台/套 拥有超30个备件库 超1000名服务工程师 三大区域级服务中心 构建7×24小时响应服务能力[9] - 通过询价转让吸引淡马锡 易方达 工银瑞信 太平洋资管 中国人寿资管等机构投资[10] 产学研合作 - 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机构启动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13] - 参与清华大学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攻克高分辨双能谱平板探测器技术[13] - 与香港养和医疗集团合作推动uCT 960+高端设备与AI技术的临床融合[13]
联影医疗(688271):业绩符合预期 关注复苏背景下基本面修复
新浪财经· 2025-08-31 18:37
业绩表现 - 1H25收入60.16亿元 同比增长12.79% 归母净利润9.98亿元 同比增长5.03% [1] - 设备销售收入48.90亿元 同比增长7.6% 其中MR收入19.68亿元增长16.8% XR收入3.24亿元增长26.6% CT收入15.15亿元下降6.4% [2] - 维保业务收入8.16亿元 同比增长32.2% 收入占比提升至13.6% 软件及其他收入3.10亿元增长79.9% [2] 收入结构 - 中国市场收入48.73亿元 同比增长10.74% 海外区域收入11.42亿元增长22.48% 占比提升至19% [2] - 单季度收入增速持续改善 4Q24至2Q25同比变化分别为-15.9%/+5.4%/+18.6% 行业招投标活动自4Q24开始恢复 [2] 盈利能力 - 1H25毛利率47.9% 较可比口径1H24下降1.3个百分点 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及设备更新项目招采影响 [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高端影像设备已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 累计装机超400台/套 其中PET/CT部署超150台 [3] 产品进展 - 光子计数CT于8月获批 标志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品牌进入全球化一线梯队 [3] - 高端产品落地有助于深化发达国家市场布局 驱动各产品线全球化商业放量 [3] 估值预测 - 维持2025及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11%至161元 [4] - 估值上调因公司持续突破高端产品及板块估值抬升 采用WACC 6.7%和永续增长率2.0%假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