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证监会严打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近5年来罚没414亿元|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9-22 16:40
编辑:麻晓超 9月22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 清表示,对资本市场来说,过去五年是极不寻常的五年。证监会与各方一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体推 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稳市场、稳预期、稳信心,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持续 形成并不断巩固。 吴清介绍,证监会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 为。"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文/帅可聪 ...
吴清答证券时报问
证券时报· 2025-09-22 16:21
资本市场风险防控成就 - 过去五年资本市场面临复杂深刻变化,外部输入性风险挑战风高浪急,国内部分领域风险显现,资本市场作为风险交汇地首当其冲 [3] - 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落实"四早"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稳定作用,共同打好"组合拳",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4] - 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 [5] - 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 [5] - 关闭金交所、"伪金交所"成效明显,应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资质,排查出的上百家"伪金交所"已全部清理 [5] 监管执法与投资者保护 - 大幅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和震慑力,聚焦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既"追首恶"又"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6] - "十四五"以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过700件,一批责任人被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7] - 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完善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推动出台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制度,明确申报即担责、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保体系持续健全 [8] - 特别代表人诉讼首单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紫晶存储案、泽达易盛案分别赔付投资者10.9亿元和2.8亿元,一批标志性案例落地提升了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质效 [8] 市场改革与发展成效 - "引长钱、促长投"的改革效果加快显现,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9]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逐步走深走实,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接续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畅通募投管退循环等方面作出一系列优化完善 [10] - 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技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理 [10]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11] - 扎实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12]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13]
财务造假“零容忍”:四家上市公司集体ST
搜狐财经· 2025-09-21 11:41
财务造假手段与特征 - 复旦复华在2019年、2020年、2023年通过少计营业成本和资产减值损失累计虚增利润超过8100万元,暴露长期财务合规性缺失 [3] - 绝味食品在2017-2021年期间通过隐瞒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营业收入少计,最高占比达5.48%,体现加盟模式财务漏洞 [3] - 思科瑞在2022年虚构销售业务并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700余万元,科创板企业采用激进造假手段 [3] - 创意信息在2022年及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违规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多计营收超过3.9亿元,最高占比达15.84%,利用新会计准则模糊地带 [3] 监管处罚与市场机制 - 四家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处以200万元至400万元不等罚款,行政处罚直接针对造假利益链 [4]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复华"及"ST绝味"等,公开违规标签倒逼公司强化合规管理 [4] - 主板ST股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科创板及创业板ST股保留20%涨跌幅但设置单日买入50万股限制,分层监管防范投机资金过度博弈 [4] 行业影响与生态重塑 - 监管覆盖传统消费龙头、科创企业及老牌国企背景公司,体现财务合规无例外原则 [5] - 推动上市公司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治理,将资源投入主业发展而非财务操纵 [5] - 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强化信息披露生命线,市场和法治力量共同反噬践踏规则行为 [5]
时报观察丨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26
法律之网越织越密,涉刑公告明显增多,行、民、刑立体化追责正在重塑市场生态。特别是对那些退市 后仍被追责的企业主体加大追责力度,彻底打破了部分市场主体"退市即免责"的幻想,形成强大威慑。 这正是推动资本市场规范稳健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良方。 责编:李丹 近日,证监会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一叠罚单落下,特别是过亿元罚单的出具,向资本市场更 多参与主体敲响警钟。对于涉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主体和个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零容 忍,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空气,严监严管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主旋律。 从违法违规事实来看,有的公司财务造假劣迹斑斑,有的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误导性陈述,有的公司实控 人违规占资隐瞒不报……损害投资者利益,势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被行政处 罚,其中5家公司收到过亿元罚单,均和财务造假相关。这些罚单正是证监会持续严监严管的缩影,这 背后是监管部门铲除侵蚀市场根基"毒瘤"的坚决态度、破除财务造假利益链条的坚定决心。 为坚决打击和遏制重点领域财务造假,监管部门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大数 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密切跟进系统性、团伙型 ...
时报观察丨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02
监管处罚动态 - 今年以来已有5家公司收到过亿元罚单,均与财务造假相关 [1] -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主体和个人坚持零容忍态度 [1] - 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公司财务造假、信息披露存在误导性陈述、实控人违规占资隐瞒不报等 [1] 监管手段与趋势 - 监管部门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大数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 [2] - 依法从严打击通过伪造变造凭证、利用关联方虚构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实施系统性造假的行为 [2] - 全面惩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及专业化职业犯罪团伙,紧盯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 [2] - 法律之网越织越密,涉刑公告明显增多,行、民、刑立体化追责正在重塑市场生态,对退市后主体加大追责力度 [2]
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2:00
近日,证监会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一叠罚单落下,特别是过亿元罚单的出具,向资本市场更 多参与主体敲响警钟。对于涉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主体和个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零容 忍,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空气,严监严管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主旋律。 从违法违规事实来看,有的公司财务造假劣迹斑斑,有的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误导性陈述,有的公司实控 人违规占资隐瞒不报……损害投资者利益,势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被行政处 罚,其中5家公司收到过亿元罚单,均和财务造假相关。这些罚单正是证监会持续严监严管的缩影,这 背后是监管部门铲除侵蚀市场根基"毒瘤"的坚决态度、破除财务造假利益链条的坚定决心。 为坚决打击和遏制重点领域财务造假,监管部门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大数 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密切跟进系统性、团伙型财务造假特征及演变趋势,依法 从严打击通过伪造变造凭证、利用关联方虚构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实施系统性造假的行为。全面惩 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以及专业化配合造假的职业犯罪团伙,坚决铲除造 假"生态圈"。在严厉打击发行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 ...
时报观察 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1:55
为坚决打击和遏制重点领域财务造假,监管部门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大数 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密切跟进系统性、团伙型财务造假特征及演变趋势,依法 从严打击通过伪造变造凭证、利用关联方虚构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实施系统性造假的行为。全面惩 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以及专业化配合造假的职业犯罪团伙,坚决铲除造 假"生态圈"。在严厉打击发行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主体的同时,监管部门始终紧盯公司实际控制 人、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严防保荐、审计、法律等中介机构"看门人"失守,通过压实上述 主体责任、强化"全链条"追责等,全力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法律之网越织越密,涉刑公告明显增多,行、民、刑立体化追责正在重塑市场生态。特别是对那些退市 后仍被追责的企业主体加大追责力度,彻底打破了部分市场主体"退市即免责"的幻想,形成强大威慑。 这正是推动资本市场规范稳健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良方。 近日,证监会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一叠罚单落下,特别是过亿元罚单的出具,向资本市场更 多参与主体敲响警钟。对于涉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 ...
内幕交易者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证券日报· 2025-09-11 00:24
核心观点 - 上市公司董事长及明星女友因涉嫌内幕交易被刑事拘留 体现资本市场监管高压态势和协同机制完善 内幕交易者将付出沉重代价 [1] - 内幕交易是金融领域高发犯罪 作案难度较低 指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取者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证券、泄露信息或建议他人买卖 [1] - 并购重组相关内幕交易案件近年频发 本案中董事长作为核心管理人员泄露重大资产重组未公开信息 破坏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并损害其他投资者权益 [2] - 内幕交易社会危害性在于行为本身 无论是否获利均严重损害市场秩序 监管部门以"零容忍"态度震慑违法违规行为 [3] - 2024年证监会移送各类案件163件 移送涉嫌犯罪主体600余人 体现协同司法机关"立体追责"工作机制 [3] - "行刑衔接"顺畅运作起到"抓前端、治未病"作用 强化对"关键少数"的警示震慑与刚性约束 [3] - 需创新监管科技工具如异常交易监测、大数据筛查、智能化分析等多维技术手段 通过"穿透式"线索筛查精准识别内幕交易 [3] - 应推动法律法规精细化修订与解释 弥补规则空白并明确模糊地带 例如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性案例解决争议问题 [4] - 市场参与者需恪守诚信尊重法治 普通投资者应坚持价值投资并远离内幕消息诱惑 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生态 [4] 监管态势 - 资本市场监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监管协同机制不断完善 [1] - 监管部门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法治化水平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震慑违法违规犯罪行为 [3] - 2024年证监会移送各类案件163件 移送涉嫌犯罪主体600余人 [3] 案件特征 - 内幕交易是金融领域高发犯罪案件 作案难度较低 [1] - 并购重组相关内幕交易案件近年频频发生 [2] - 董事长作为公司核心管理人员泄露重大资产重组未公开信息 [2] 技术手段 - 可利用异常交易监测、大数据筛查、智能化分析等多维技术手段 [3] - 通过"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精准识别内幕交易行为 [3] 法律建设 - 我国已形成较完备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但部分法规需进一步优化细化以适应审判实践需要 [3] - 应推动法律法规精细化修订与解释 弥补规则空白并明确模糊地带 [4] - 需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更多指导性案例 针对内幕交易民事赔偿中因果关系认定、损失计算方式、系统风险扣除比例等争议问题提供明确指引 [4] 市场影响 - 内幕交易直接破坏资本市场"三公"原则 损害其他投资者合法权益 [2] - 无论当事人是否获利均对市场秩序造成严重损害 [3] - "行刑衔接"运作强化对"关键少数"的警示震慑与刚性约束 [3]
股市也出短剧了!《K线成长记》9月8日上线 由纪检部门和北交所出品 改编自真实案例 聚焦操纵股价、财务造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19:57
剧集基本信息 - 金融反腐微短剧《K线成长记》定档2025年9月8日在优酷、红果、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上线 [1] - 该剧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检监察组与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合出品 [1] - 葛文喆执导 陈龙、牟星领衔主演 刘冬沁特别出演 王莹、智泓、孟天兰主演 [3] 剧情内容与主题 - 以资本市场真实案例为蓝本 展现金融反腐败斗争成效 致敬一线监管者的坚守与初心 [3] - 聚焦交易所市场监管部副总监林见蹊与前上司王齐路的正邪博弈 [6] - 剧情涉及上市公司实控人联手操纵股价、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6] - 通过抽丝剥茧追踪异常交易展现监管调查过程 揭露更大阴谋 [6] - 将真实案例改编搬上荧屏 片中所展示的监管和监督工作源于实际操作 [7] 制作目的与社会意义 - 警示金融从业者 彰显监管力量 弘扬正气 [7] - 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清障护航 [7] - 生动演绎资本市场的监管博弈、反腐博弈和人性博弈 [11] - 展现监管干部积极向上、坚守底线、坚韧不屈的监管铁军面貌 [11] - 引发观众及从业者对廉洁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9] 市场背景与行业现状 - 我国股市以中小投资者为主 金融监管机构持续加强行业监管 [11] - 严惩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11] - 金融领域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践行弘扬"五要五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11]
资本市场真实案例改编,金融反腐微短剧《K线成长记》定档9月8日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12:18
影视制作与发行 - 金融反腐微短剧《K线成长记》定档2025年9月8日上线优酷 红果 抖音 视频号等平台 [1] - 该剧由华策影视 凡酷文化制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检监察组 北京证券交易所出品 [1] - 葛文喆执导 陈龙 牟星领衔主演 刘冬沁特别出演 王莹 智泓 孟天兰主演 [1] 剧情内容与主题 - 以资本市场真实案例为蓝本 揭露金融腐败黑幕 聚焦股价操纵 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 [1] - 展现监管者追踪异常交易 与违法分子正邪博弈的过程 剧中监管手段源于实际操作 [1] - 通过利益诱惑和监管职责交织的"众生相" 展现监管干部坚守底线 坚韧不屈的"三个过硬"铁军面貌 [2] 市场背景与行业意义 - 资本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股市屡登微博热搜榜 我国股市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 [2] - 金融监管机构加强行业监管 严惩资本市场违法犯罪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 - 金融领域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 践行"五要五不要"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2] 制作目的与社会影响 - 旨在以剧为镜 警示金融从业者 彰显监管力量 弘扬正气 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 - 通过微短剧形式生动演绎资本市场监管博弈 反腐博弈和人性博弈 [2] - 引发从业者及观众对廉洁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