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授权
icon
搜索文档
迪士尼全年IP授权消费品零售额 620 亿美元,秘诀是“它不只是一家IP公司”
36氪未来消费· 2025-09-12 22:49
核心观点 - 迪士尼通过内容IP授权模式构建商业帝国 年度授权零售额达620亿美元 全球排名第一[3] - 公司重新定位为"咨询公司" 提供一站式授权服务 包括产品研发 市场推广和渠道布局[7][9] - 中国成为关键增长市场 跨境业务同比增长45% 并作为全球趋势风向标[11][15] 业务模式 - 采用1957年制定的核心模式:以院线电影为中心 衍生消费品 乐园 数字平台等业务[5] - 新产品发布固定模式:先展示电影内容 再推出IP授权消费品 涵盖玩具 服装 美妆等品类[6] - 提供超前18个月的市场趋势预测 例如成功预测史迪奇成为第二大授权人物[9] 财务数据 - 2024年授权零售额620亿美元 远超第二名Authentic Brands Group的320亿美元[3] - 史迪奇主题消费品收入从五年前2亿美元增长至2024财年26亿美元[9] - 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从2019年28亿元增至2024年263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56.5%[17] 中国市场战略 - 亚太区跨境业务同比增长约45% 中国被视为全球趋势试验场[11][15] - 与名创优品 泡泡玛特等70多家中国企业合作跨境业务 产品进入东南亚及欧美市场[14][15] - 重点关注三大热门品类:卡牌 盲盒(预计2025年达580亿元) 搪胶毛绒玩具[17] 产品创新 - 开发融合搪胶毛绒与发条机制的创新产品 市场反响良好[19] - 与F1合作推出纯金米奇赛车 针对中国1.5亿F1粉丝(50%为女性)[19] - 覆盖全消费层级:从奢侈品(普拉达 Gucci)到大众消费品(优衣库 名创优品)[21]
一次自救,“奥特曼”竟埋下百亿元损失的“时间炸弹”,现在被引爆,有人却在疯狂赚钱⋯⋯
36氪· 2025-09-12 08:23
奥特曼IP市场表现 - 奥特曼IP在2024年以74亿美元总收入位列全球最赚钱IP第53位[1] - 截至2024年7月底 奥特曼相关演出已超700场 覆盖全国121个城市[11] - 卡游公司2024年营收达100.57亿元 其中集换式卡牌收入82亿元 奥特曼系列卡牌是重要组成部分[18] 授权市场乱象 - 奇奥天尊提供单场低至3000元的影院演出授权 与新创华正规授权存在数倍价差[11][14] - 新创华作为圆谷中国内地版权总代理 明确表示未开放影院演出授权[14] - 市场上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消费者基于承诺的额外权益支付高价票溢价[6] 版权历史渊源 - 版权分割源于1976年圆谷将《初代奥特曼》等9部作品海外著作权转让给泰国人辛波特[15] - 奇奥天尊通过授权链获得中国市场的"商品化权利""游戏权利""主题权利"[15] - 圆谷和新创华就版权问题与奇奥天尊存在多起诉讼案件[15] 商业价值影响 - 奥特曼IP推动卡游和布鲁可等中国公司业绩增长 布鲁可2023年及2024上半年奥特曼产品收入分别占总收入63.5%和57.4%[18] - 单一热门动画IP衍生品授权市场规模可达数十亿元 奥特曼累计损失可能以百亿元计[17][18] - IP具备显著授权费溢价能力 同量级IP儿童剧单周演出6-8场总费用近300万元 授权费占比超三成[14] 行业规范问题 - 版权分割导致市场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和服务 损害消费者体验和品牌形象[21] - 版权方未履行监管责任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责任方 尤其当消费者因信赖"官方授权"而购票[12] - 业内出现加盟欺诈案件 有投资者损失近30万元[21]
6倍电影票价的表演:谁在用“奥特曼”IP,疯狂赚钱?
虎嗅· 2025-09-12 07:36
奥特曼IP商业价值与市场表现 - 奥特曼IP在2024年以74亿美元总收入位列全球最赚钱IP第53位[3] - 卡游公司2024年营收达100.57亿元 其中集换式卡牌收入82亿元占比81.5% 奥特曼系列卡牌是重要组成部分[29] - 布鲁可公司2023年及2024上半年奥特曼IP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63.5%和57.4%[30] 奥特曼演出市场现状 - 2024年截至7月底全国已举办超700场奥特曼演出 覆盖121个城市 影院版本数量最多[13] - 正规奥特曼儿童剧每周6-8场演出总费用近300万元 授权费占比超30%[3][21] - 新创华作为中国内地版权总代理 目前未开放影院演出授权 年演出场次仅100余场[19][20] 授权体系与版权纠纷 - 中国市场存在新创华和奇奥天尊双授权体系 后者源自1976年泰国版权转让合同[22][23] - 奇奥天尊提供影院演出授权 100场打包价30-50万元 单场低至3000元[14] - 圆谷公司因1976年版权转让 累积损失可能达百亿元级别[27][28] 市场乱象与消费者权益 - 部分演出存在虚假宣传问题 如承诺VIP礼包未兑现 演出质量低劣[5][6][7] - 消费者需购买上百元商品才能获得合影机会[8] - 法律专家指出商家行为涉嫌虚假宣传 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11][16] IP商业开发与行业启示 - 奥特曼IP在衍生品销售、游戏合作、主题公园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28] - 版权分割导致市场混乱 同一角色出现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和服务[33] - 行业头部IP具备显著授权费溢价能力 能带动相关企业估值提升[34]
演员穿帮、吓哭小朋友,奥特曼舞台剧毁了小朋友的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7:18
奥特曼IP授权市场乱象 - 奥特曼IP在2024年以74亿美元总收入位列全球最赚钱IP第53位 [2] - 2024年截至7月底全国121个城市已举办超700场奥特曼相关演出 其中影院版本数量最多 [11] - 奇奥天尊提供低价影院演出授权 签订一年100场协议后单场授权费低至3000元 而正规同量级IP儿童剧单周授权费占比超三成(近300万元总费用中授权费超90万元) [2][11][13] 版权归属与法律纠纷 - 新创华作为圆谷中国内地版权总代理明确表示未开放影院演出授权 [11][13] - 奇奥天尊版权源于1976年圆谷转让给泰国人的海外著作权 仅拥有少量初代作品权利 [14] - 双方存在多起版权诉讼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圆谷可能累积损失百亿元 [14][16][17] 演出质量与消费者权益 - 部分影院演出出现虚假宣传 承诺的VIP礼包未兑现且演出质量低劣(无舞美、服装简陋、音响刺耳) [4][6] - 消费者需购买上百元产品才能获得合影机会 多名儿童在现场被吓哭 [6] - 律师指出商家行为构成虚假宣传 消费者可依法主张退一赔三 [8][12] IP商业价值与行业影响 - 奥特曼IP推动多家中国公司业绩增长:卡游2024年营收100.57亿元中奥特曼卡牌贡献主要收入 布鲁可2023年及2024上半年奥特曼产品收入占比分别达63.5%和57.4% [17] - 头部IP授权费溢价能力显著 单个表演人偶成本可达一辆奔驰价格 [13] - 版权分割导致市场混乱 同一IP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服务 损害品牌形象与消费者体验 [19] 行业启示与发展趋势 - IP商业开发需在创作初期重视版权完整性 建立完善授权与合规体系 [20] - 未来竞争不仅是IP影响力比拼 更是内容与体验深度的较量 [19] - 中国本土IP如哪吒、白蛇等兴起 需通过跨产业合作延展价值链 [20]
一次自救 “奥特曼”竟埋下百亿元损失的“时间炸弹” 现在被引爆!有人却在疯狂赚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0:24
奥特曼IP授权市场乱象 - 奥特曼IP在2024年以74亿美元总收入位列全球最赚钱IP第53位[1] - 2024年截至7月底中国市场已举办超700场奥特曼相关演出覆盖121个城市其中影院版本数量最多[8] - 奇奥天尊提供单场授权费低至3000元的影院演出授权而核心版权方新创华明确表示未开放影院授权[1][8][11] 授权体系与版权纠纷 - 新创华作为圆谷中国内地版权总代理拥有绝大部分奥特曼IP版权奇奥天尊版权源于1976年合同仅拥有少量初代作品权利[12] - 版权分割导致授权价格差异显著正规儿童剧单场授权费占比超三成而奇奥天尊授权费仅3000元[1][8][11] - 版权纠纷持续数十年圆谷因1976年合同累计损失可能达百亿元级别[12][13][18] 低质量演出与消费者权益问题 - 部分影院演出存在虚假宣传问题如承诺VIP礼包未兑现演出质量差道具粗糙甚至需额外付费合影[2][3][5] - 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虚假宣传主张退一赔三演出质量不符可要求解除合同退款[4][9] - 版权方未履行监管责任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责任方尤其当消费者因信赖官方授权而购票时[9] 奥特曼IP的商业价值与行业影响 - 奥特曼IP推动中国公司业绩增长卡游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其中奥特曼卡牌贡献主要收入布鲁可2023年收入63.5%来自奥特曼产品[14][16] - 顶级IP授权费溢价能力显著同量级IP儿童剧单周演出总费用近300万元授权费占比超三成[11] - IP授权混乱损害消费者体验和品牌形象加剧市场竞争不公平性不利于优质授权方长期发展[19][20] 行业启示与本土IP发展 - IP确权和管理至关重要企业需在创作初期重视版权完整性建立完善授权与合规体系[20] - 跨产业合作可延展IP价值链推动国产IP如哪吒白蛇等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20]
一次自救,“奥特曼”竟埋下百亿元损失的“时间炸弹”,现在被引爆!有人却在疯狂赚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0:22
奥特曼IP授权市场乱象 - 奥特曼IP在2024年以74亿美元总收入位列全球最赚钱IP第53位 [3] - 2024年截至7月底全国121个城市举办超700场奥特曼相关演出 其中影院版本数量最多 [15] - 奇奥天尊提供低价影院演出授权 单场授权费低至3000元 而新创华作为核心版权方明确表示未开放影院授权 [15][17] 授权体系与版权纠纷 - 新创华是圆谷认可的中国内地版权总代理 奇奥天尊版权源于1976年圆谷转让给泰国人的海外著作权 [18] - 版权分割导致授权价格差异显著 新创华授权费用占比超三成 同量级IP儿童剧单周总费用近300万元 [3][17] - 圆谷因历史版权转让损失累积可能达百亿元 且双方存在多起诉讼案件 [18][19] 演出质量与消费者权益问题 - 消费者投诉演出存在虚假宣传 如承诺的VIP礼包未兑现 且演出质量低劣 服装简陋且出现穿帮 [5][6][8] - 律师指出商家行为构成虚假宣传 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一赔三 [7][16] - 部分演出要求家长购买上百元产品才能与奥特曼合影 [6] IP商业价值与行业影响 - 奥特曼IP推动中国公司商业成功 卡游2024年营收100.57亿元 其中奥特曼卡牌贡献主要收入 [20] - 布鲁可2023年及2024上半年奥特曼IP产品收入占比分别达63.5%和57.4% [20] - 头部IP授权费具备溢价能力 能显著提升相关企业估值 [26] 行业规范与发展趋势 - 版权分割导致市场混乱 同一角色在不同授权下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和服务 [25] - 新创华倾向于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 强调未来竞争是内容与体验深度的较量 [25] - 行业警示需在创作初期重视版权完整性 建立完善授权与合规体系 避免历史遗留问题损害长期收益 [26]
IP研究框架:内容、形象、战略、渠道
2025-09-11 22:33
**IP授权行业与公司研究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概览** * 纪要涉及IP授权行业 涵盖内容型IP与形象型IP的运营与商业化[2] * 行业GMV和授权收入快速增长 市场机会显著[1][2] * 重点提及公司包括泡泡玛特 名创优品 KK集团 上海电影 奥飞娱乐 阿里鱼 广州易洲人 灵邦动画等[1][6] * 阿里鱼作为典型案例 GMV从2022年4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41亿美元 增长9倍 其全球授权代理方排名从第25名升至第6名[1][6] **IP价值评估与分类** * 评估IP价值需关注内容 形象和话题度三个维度[1][5] * IP可分为文字类 漫画类 动画影视类及角色形象类 可对标艺人分为颜值派(流量明星)和实力派(实力明星)[1][5] * 全球收入前50的IP中 游戏型IP总收入最高 达2400多亿美元 其中1500多亿美元来自游戏内收入[9] * 角色形象型IP商品化收入最高 总体600多亿美元中有605亿来自商品销售[9] * 图书类IP平均年龄最长(62岁)动画类37岁 漫画类47岁 角色形象型IP因缺乏故事内容支撑 生命周期通常较短[1][8] **IP变现能力与内容特性** * 图书作为最上游内容改编潜力大 二次改编收益显著 2023年腾讯等平台上线100多部动画片大部分源于网文改编且热度高[10] * 游戏IP因其内容性质特殊(强交互性)改编成动画难以显著拉动收入 外部变现相对困难 如《王者荣耀》线下周边销售表现一般[3][13] * 强交互型游戏(如《王者荣耀》)依赖玩家互动 故事情节少 难以进行外部商品化或影视改编 强内容型游戏(如乙女类)拥有明确故事线 更容易实现外部商品化及影视改编[14][15] * 文学 动漫 影视属于单向传播内容 游戏是程序化的双向互动 这种内容性质差异导致相互改编成功率低[12] **企业核心能力与成功要素** * 企业运营IP需具备两大核心能力 从0到1发掘新兴IP 以及从1到100将其打造成爆款[1][7] * 分析IP企业竞争力需关注资源(获取优质头部IP的能力) 战略(有效打造热门品牌)和渠道(自有营销网络)三个方面[16] * 形象型IP成功需满足三大标准 符合大众审美 具备一定差异性 具有延展性可进行多次设计[11] * 线下渠道(如直营门店 主题公园)重要性在于提供沉浸式体验场景 承担营销功能 而不仅仅是创收[18] **商业模式与风险** * 需区分“IP本身作为资产”与“IP生意”(商业化运作) 将单个IP比作艺人 多个IP平台比作经纪公司[3] * 泡泡玛特模式优势在于签约大量不同IP以分散单一IP热度下降的风险 且虚拟形象无塌房风险 可通过二次元或三次元素材进行多样化设计和衍生开发[3][4] * 泡泡玛特成功因素包括最多IP资源 多样化下游变现形式 以及渠道建设优势[19] * 其推动IP从0到1的成功经验包括通过举办展会和开设直营门店推广IP 注重渠道建设 通过控制下游渠道提升IP影响力[17] * 文字类IP数量最多 但版权价格差异巨大 从头部小说影视改编权价格上千万到短剧版权几千元不等[10]
林家文:迪士尼亚太区消费品跨境业务今年同比增长约45%
第一财经· 2025-09-11 15:23
迪士尼消费品业务表现 - 迪士尼全球消费品年零售额达620亿美元 中国是业绩最佳市场之一[1] - 迪士尼亚太区消费品跨境业务整体同比增长约45%[1] - 亚太区有70多家企业愿意与迪士尼合作跨境业务[4] 产品开发与授权策略 - 2024年亚太区推出7000多款全新史迪奇主题授权产品[1] - 星际宝贝史迪奇将成为迪士尼继米奇之后的第二大授权消费品人物故事系列[1] - 疯狂动物城系列自2023年12月以来大中华区授权业务实现3倍增长[1] - 预计2025年底前大中华区将发布超2000款疯狂动物城系列授权产品[1] - 迪士尼与F1将在2026年以"米奇和朋友们"为主题开启合作[1] 商业模式创新 - 迪士尼采用咨询公司模式为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服务 包括产品 市场推广 研发和零售渠道[4] - 公司提前18个月与授权商沟通产品规划[4] - 观察到LABUBU 星星人 JELLY CAT等无故事IP通过情绪价值获得成功[4] - 成年人已成为玩具主力消费者之一 受众群体扩大[5] 市场战略调整 - 将中国市场经验复制到亚太市场 帮助本土企业开展跨境业务[1][4] - 重点关注产品优化和满足快速迭代的消费者需求[1] - 认为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 更多IP出现将带动整体消费市场增长[5]
布鲁可(0325.HK):出海扩张加速 关注下半年新品表现
格隆汇· 2025-08-29 11:02
财务表现 - 25H1收入合计13.4亿元 同比增长27.9% [1] - 25H1经调整净利润3.2亿元 同比增长9.6% [1] - 经调整净利率23.9% 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 [1] - 毛利率48.4% 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2] 收入结构 - 拼搭角色类玩具收入13.3亿元 同比增长29.5% [1] - 积木玩具收入0.1亿元 同比下降46% [1] - 国内销售收入12.3亿元 同比增长18.5% [1] - 海外销售收入1.1亿元 同比增长899% [1] - 亚洲地区收入0.6亿元 同比增长652% [1] - 北美地区收入0.4亿元 同比增长2136% [1] - 其他地区收入0.1亿元 同比增长595% [1] 渠道表现 - 线下渠道收入12.3亿元 同比增长26.6% [1] - 经销销售收入12.1亿元 同比增长26.5% [1] - 委托销售收入0.2亿元 同比增长32% [1] - 线上渠道收入1.1亿元 同比增长44.6% [1] 产品创新 - 25H1签署13个新IP 已商业化19个IP [2] - 已上市销售SKU 925种 新推出SKU 273个 [2] - 新产品收入贡献占比53.1% [2] - 前四大IP产品收入贡献合计83.1% [2] - 16岁以上年龄段产品收入占比14.8% 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 [2] - 6-16岁产品收入贡献占比82.6% [2] - 低价格带产品(9.9元)收入达2.2亿元 销售量48.6百万盒 [2]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13.2% 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9.6% 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2] - 行政费用率3.5% 同比下降35.1个百分点 [2] 发展前景 - 热门IP资源储备丰富 商业化能力持续增强 [1][3] - 渠道扩张与出海驱动发展势能强劲 [1][3] - 预计收入高增速将持续 [1][3] - 调整后25/26/27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7.7/10.8/13.4亿元 [3]
2025 IPX世界文旅流量大会在深启幕 全球千余热门IP鹏城“引流吸金”
深圳商报· 2025-08-28 07:26
大会概况 - 2025 IPX世界文旅流量大会于8月27日至29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及两大分会场举行 由深圳市文化旅游促进会联合50余家商协会共同打造 [1] - 大会包含30余场论坛和活动 两大展会及IP授权对接会 展览规模达1.5万平方米 汇聚21个国家地区的1000余个热门IP与380家参展企业 [1] - 预计吸引超35000名专业观众参与 展品数量突破3万件 涵盖IP授权 文创衍生 非遗活化 数字文旅 潮玩艺术等全产业链 [1][2] 参与企业与IP - 参展企业包括汤姆猫(300459) 实丰文化(002862) 大族激光(002008) 宇树科技等上市公司及科技企业 [1] - 热门IP覆盖宝可梦 三星堆 猪猪侠 星际熊等国际知名IP及本土文化IP 包括林丹体育 成都礼物 温州礼物 贵州绣娘等特色项目 [1] 论坛与议题 - 主论坛以"智观寰宇·文旅新章"为核心议题 工信部工业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文旅部科教司原司长等权威专家解析现象级IP运营策略 [2] - 腾讯文旅 东部通航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无人机协会等企业代表探讨文旅数智化转型和低空文旅新兴赛道 [2] - 秘鲁领事馆总领事分享拉美文旅合作案例 解析跨国文化IP本土化运营策略 [2] 跨界融合效应 - 大会形成"文旅+IP" "文旅+文创" "文旅+科技"的跨界聚合效应 全方位呈现IP授权 创意设计 文创潮玩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全球趋势 [1][2] - 通过资源对接与商业合作平台 构建城市对话新方式 推动文化为核 科技为翼的产业升级模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