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RNA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mRNA已成国际药企关注焦点 云顶新耀能否从百亿元规模肿瘤疫苗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9:06
公司股价表现 - 6月30日股价上涨8.74%,近7个交易日累计上涨28.6% [1] - 当前股价62.2港元,市值203亿港元 [1] mRNA技术平台与产品管线 - 展示三款mRNA平台产品:通用型现货肿瘤疫苗EVM14、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自体生成CAR-T项目 [1] - EVM14靶向5种肿瘤相关抗原,适用于鳞状细胞癌,可实现"现货型"生产 [3] - EVM16在小鼠模型中验证疗效,与PD-1抗体联用有协同作用,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3] - 拥有超过500种内部专有脂质库,覆盖疫苗及CAR-T项目需求 [8] 研发进展 - EVM14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EVM14 C101)即将启动,预计2025年Q3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1][3] - 嘉善工厂6月9日放行首批GMP临床试验样品,8月中旬运抵美国临床中心 [1] - 合作临床中心包括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上海市胸科医院 [3] 商业策略 - 与全球Top 20药企建立接洽,BD策略聚焦国际伙伴资源 [1] - 公司在BD方面"有选择权",等待最佳时机追求最大回报 [1] - mRNA平台已成为国际药企关注焦点 [4] 行业竞争格局 - 海外龙头企业如Moderna的mRNA-4157已进入临床III期,有望2027年商业化 [5] - 国内十余家企业布局mRNA肿瘤疫苗,大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 [5] - 公司优势在于构建了从抗原设计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平台 [7] 市场规模预测 - 中信证券预测2035年全球mRNA肿瘤疫苗市场规模达210亿美元 [7]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100亿元人民币 [7] 技术壁垒 - 递送系统是主要瓶颈,LNP供应商少且存在专利纠纷 [8] - 公司已建立自主LNP递送技术平台,在可电离脂质和隐形脂质方面有专利布局 [8]
从确定性到成长性:云顶新耀以“大单品+自研mRNA”双轮驱动,破局创新药全球化新周期
第一财经· 2025-06-24 08:47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 - 近年来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包括《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和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的公告,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1]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金额达369.29亿美元,显示出海交易呈井喷态势 [1] - 云顶新耀举办首次mRNA技术平台研发日,标志着公司从License-in模式向创新药企的战略转型,也反映行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1] 公司商业化进展 - 云顶新耀通过引进耐赋康®、依嘉®、维适平®等重磅产品构建商业化矩阵,预计2030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2][6] - 耐赋康®作为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医保覆盖后销量飙升,累计超2万名新患者使用,下半年收入有望翻倍至全年突破10亿元 [3] - 耐赋康®适用人群扩大3倍,西南证券预测其峰值销售额达50亿元,商业化团队覆盖80%潜力市场,人均效率极高 [4][3] - 维适平®瞄准溃疡性结肠炎市场,预计2030年中国患者达100万人,峰值销售额或达50亿元 [4][5] - 依嘉®2024年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256%,预计2030年销售峰值15亿元,抗感染领域在研产品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同样瞄准15亿元峰值 [6] mRNA技术平台布局 - 云顶新耀mRNA平台包含个性化肿瘤疫苗(PCV)、通用型肿瘤疫苗、免疫调节疫苗及自体生成CAR-T等多样化管线 [7] - EVM16个性化肿瘤疫苗完成首例患者给药,临床前显示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与PD-1抗体协同 [8] - EVM14通用型肿瘤疫苗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中国IND预计下半年获批,临床样品已放行支持中美试验 [8][9] - 自体生成CAR-T项目将完成大动物验证,相比传统疗法无需淋巴耗竭化疗且可大规模生产,已吸引跨国药企合作意向 [9] 自主研发产品进展 - EVER001共价可逆BTK抑制剂治疗膜性肾病的1b/2a期试验显示高临床缓解率且安全性良好,可能直接进入3期临床 [11] - EVER001在非头对头对比中展现最佳同类药(BIC)潜力,全球超1000万肾病患者群体为其提供市场空间 [11] - 该产品已吸引跨国药企关注,公司计划年内达成海外授权合作,合作伙伴需具备肾病领域专业能力和全球资源 [12] 战略转型与双轮驱动模式 - 公司通过商业化"现金牛"产品创造现金流反哺mRNA等前沿技术研发,形成自主研发与授权引进并进的"双轮驱动"模式 [12][3] - 从依赖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转型成功,公司正从Biotech向Biopharma质变,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突破 [12][2]
云顶新耀:嘉善工厂成功放行EVM14首批临床样品
证券日报网· 2025-06-20 15:15
公司动态 - 云顶新耀宣布其嘉善工厂顺利完成通用型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首批临床样品放行,该样品将用于支持中美两地的临床试验[1] - 公司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此次样品放行体现了公司自研mRNA技术平台端到端的全价值链能力,为EVM14等核心管线自主研发提供保障[1] - EVM14是一款靶向多种肿瘤相关抗原的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拟用于鳞状细胞癌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等[1] - 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5年3月获得美国FDA批准,公司计划近期向中国CDE递交临床试验申请[1] 研发管线 - 除EVM14外,公司还开发了多个肿瘤及自免相关的mRNA治疗药物,包括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免疫调节肿瘤治疗性疫苗、自体生成CAR-T产品等[2] - 公司开发了新一代LNP递送系统以增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2] 生产基地 - 公司位于浙江嘉善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85亩,建筑面积达58000平方米,投资规模超过9亿元[2] - 该基地拥有全套先进生产设施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已于2022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2] - 该基地为公司产品的本土化研发、生产及商业化运营提供强力支撑[2]
生物医药行业周刊:国内外新药研发稳步推进,各地加码布局生物医药
产业信息网· 2025-06-16 15:23
海外聚焦 礼来新药数据亮眼 - 礼来实验性减肥药eloralintide在三个月内帮助受试者减重最高11.3%,副作用较温和,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较低(腹泻10%,呕吐8%)[4][5][8][9] - eloralintide属于胰淀素类药物,机制与GLP-1不同,可能形成互补,礼来正在研究其与Zepbound联合使用的可能性[7][13] - 减肥药市场竞争激烈,罗氏与Zealand Pharma达成53亿美元合作协议开发胰淀素类药物petrelintide,艾伯维以最高22亿美元收购Gubra的胰淀素类药物[10][11] 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合作 - 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签署最高53亿美元AI研究协议,聚焦慢性病治疗,预付1.1亿美元,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16.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36亿美元[15][19] - 合作内容包括免疫疾病小分子口服疗法,石药集团在石家庄开展AI驱动研究,阿斯利康可行使候选药物独家许可选择权[17][22] - 这是阿斯利康继3月宣布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建研发中心后,在中国市场的又一重要举措[18] 其他重要药品进展 - Nuvation Bio的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获FDA批准,用于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展现高缓解率和颅内病灶活性[23] - 诺和诺德计划2026年启动减肥药amycretin的III期试验,早期数据显示36周减重22%[24][25] - 乌龙制药的膀胱癌新药Zusduri获FDA批准,7月1日上市,是首个针对复发性LG-IR-NMIBC的药物[26][27] - 默克婴儿RSV疫苗Enflonsia获FDA批准,预计7月开始发货[28] - 艾伯维Mavyret获FDA批准新适应症,成为首个治疗急性HCV的DAA疗法,治愈率96%[29][30] 疫苗与并购动态 - 诺瓦瓦克斯COVID-19+流感联合疫苗和三价流感疫苗在65岁以上人群中显示强烈免疫反应[31] - BioNTech以12.5亿美元收购CureVac,溢价55%,交易完成后CureVac股东将持有BioNTech 4%-6%股份[32][33] 国内热点 区域发展与产业活动 - 湖北生物医药制造业2024年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3.5%,目标2027年达2500亿元[48] - 武汉大健康产业2024年总规模5546亿元,增长15.3%,拥有3家独角兽企业和15家上市企业[50] - 广州举行生物医药行业专场路演,6家企业展示项目,融资金额2000万至2亿元不等[35] - 上海科委调研科济药业和之江生物,强调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创新[37][38] - 呼和浩特首次出口兽用疫苗至越南,共6070瓶,开辟东南亚新通道[40][42] 企业合作与药品进展 - 郑州航空港区与和元生物签署协议,建设"细胞工厂",发展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57][58] - 神龙本草与新加坡中医药促进会合作,在新加坡设科研平台,研究热带雨林草药[59][60] - 步长制药子公司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获受理[61] - 广生堂乙肝创新药GST-HG141获III期临床伦理批件[62]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片剂在美国获批,2024年全球销售额26.44亿美元[63] 投融资 融资事件 - 轩竹生物再度递表港交所,有超过十种药物在开发中,包括两项NDA批准资产[73] - 陕西云谷众惠获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用于微针生产基地建设和三类器械证申报[74][76] - 景嘉航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用于放射性药物管线开发[78] - 莱佛士制药完成A+轮融资,加强小分子工艺开发和制造能力[79][80] - 因诺惟康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推进基因治疗管线[81][82] 其他融资 - 瑞辅达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用于辅助生殖耗材研发和市场开拓[83][84] - 百奥医药完成A轮融资,聚焦肿瘤单细胞诊断[85][86] - 美创医疗完成亿元级融资,用于ePTFE材料产品临床和商业化[87] - 上海莱士收购南岳生物100%股权获反垄断批准,交易金额未披露[88][89]
Moderna(MRNA.US)RSV疫苗覆盖群体扩容 FDA批准扩至60岁以下成年人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12:23
监管批准与市场扩展 - 美国监管机构批准Moderna的RSV疫苗用于60岁以下高风险成年人群体 显示政府对mRNA技术抵制可能缓和 [1] - 此次批准使Moderna能够瞄准更大规模市场 竞争对手辉瑞和葛兰素史克已获准向60岁以下高风险人群销售RSV疫苗 [1] - FDA去年已批准该疫苗用于60岁及以上人群 这是Moderna继新冠疫苗后的第二款mRNA疫苗产品 [1] 竞争格局与技术差异 - 全球三款已上市成人RSV疫苗均靶向RSV的预融合F蛋白 但技术平台和临床保护力存在显著差异 [2] - Moderna的mRNA-1345采用mRNA新平台 辉瑞Abrysvo和葛兰素史克Arexvy为传统蛋白加佐剂路线 [2] - mRNA路线可快速更新株系 免于蛋白纯化 但对冷链及免疫反应监测要求高 蛋白疫苗潜在免疫持续性更佳 [3] 市场机会与产品优势 - Moderna的RSV疫苗此前难以获得广泛采用 此次批准将帮助公司面向更大规模市场 [1] - mRNA-1345凭借一次注射诱导高滴度中和抗体及平台快速迭代能力 将与蛋白疫苗差异化竞争 [3] - FDA顾问小组投票决定将RSV疫苗使用范围扩大至50至59岁高风险群体 为保险公司报销铺平道路 [2] 政治与监管环境 - 特朗普政府提名的卫生部长对mRNA技术持批评态度 称新冠疫苗为"史上最致命的疫苗" [2] - 美国政府近期对疫苗审批采取更严格态度 推动更多临床研究 削弱对儿童和孕妇的长期接种建议 [2] - Moderna更新版新冠疫苗仅获较窄范围批准 美国卫生部终止了其禽流感疫苗研发合同 [2]
BioNTech Expands mRNA Cancer Portfolio With CureVac $1.25 Billion All-Stock Deal
Benzinga· 2025-06-12 23:07
收购交易概述 - BioNTech同意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CureVac [1] - 交易对价约为12.5亿美元股权价值 [1] - CureVac股东每股可兑换约5.46美元的BioNTech ADS [1] 交易条款细节 - 采用领子机制调整兑换比例 [2] - BioNTech ADS 10日VWAP超过126.55美元时兑换比例为0.04318 [2] - 低于84.37美元时兑换比例为0.06476 [2] - 交易完成后CureVac股东将持有BioNTech 4%-6%股份 [2] 战略意义 - 加强mRNA癌症免疫疗法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能力 [3] - 整合CureVac在mRNA设计、递送配方和制造方面的专有技术 [3] - 推进两项泛肿瘤项目BNT327和mRNA癌症免疫疗法候选药物 [4] 交易执行情况 - 双方董事会一致批准交易 [5] - 预计2025年完成 [5] - CureVac图宾根研发制造基地将被整合 [4] 公司财务状况 - BioNTech截至3月31日持有159亿欧元现金及等价物 [5] - 6月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合作协议 [5] - 获得15亿美元首付款 [6] - 2028年前将获得20亿美元非或有分期付款 [6] - 潜在额外付款高达76亿美元 [6] 专利动态 - 欧洲专利局确认CureVac专利EP 3 708 668 B1有效性 [6] - BioNTech 2023年4月提出的专利异议被驳回 [7] 市场反应 - BioNTech股价盘前上涨1.22%至106.75美元 [7] - CureVac股价盘前飙升33.2%至5.42美元 [7]
Moderna (MRNA)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11 21:4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Moderna(MRNA) - **行业**:制药行业,专注于mRNA技术,涉及传染病疫苗、肿瘤学、罕见遗传病、自身免疫病等领域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战略 - **三大优先事项**:推动现有产品营收增长;推出约10种新产品;降低成本,调整公司规模以适应当前情况[5][6] - **呼吸道疫苗战略**:完善呼吸道疫苗组合,聚焦高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和18 - 64岁高危成年人),利用现有新冠疫苗制造基础设施,将盈利投入肿瘤学平台[7][8] - **暂停与合作**:暂停潜伏病毒项目,积极寻求合作或项目融资,如与黑石在流感项目、与阿斯利康、默克和Vertex的合作[9][10] 销售情况与前景 - **美国市场**:FDA新发布的政策文件具有建设性,关注高危人群可能带来新冠疫苗接种剂量稳定或增长;RSV市场因AC推荐而放缓,需数年明确情况;即将有RSV高危18 - 64岁人群的PDUFA日期,与新冠和流感疫苗策略一致[11][13][14] - **美国以外市场**: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工厂2026年全面投产,预计带来可观销售增长;欧洲市场2025 - 2027年机会增加,2027年有望获得公平份额;在台湾和韩国有良好市场地位[16][19][20] - **销售增长预期**:2025年是销售最低点,2026年开始增长,2027年加速增长,产品线丰富和市场拓展将推动销售多元化,减少对新冠疫苗的依赖[21][24] 研发进展与产品管线 - **肿瘤学**:与默克合作的黑色素瘤项目2026年出三期数据,2027年有望推出;INT项目除黑色素瘤外,还开展了肺癌、肾癌和膀胱癌等研究,有望跨肿瘤类型和早期治疗应用;Checkpoint产品加速二期入组,用于晚期患者[22][60][66] - **其他疾病**:诺如病毒疫苗可能在2026或2027年推出;CMV疫苗2023年获得三期数据,有望缓慢开拓市场;呼吸道疫苗组合完善后,将现金投入肿瘤学和其他疾病领域[22][23][67] 成本控制 - **目标**:2027年实现42亿美元现金成本,努力超越目标 - **措施**:精简产品线,暂停部分项目;提高生产力,与供应商谈判节省成本;利用AI技术提高效率[26][27][29] 业务发展与合作 - **坚持mRNA技术**:专注mRNA技术,拥有丰富产品线,当前挑战是合理管理现金和投资 - **积极寻求合作**:与制药公司和金融伙伴积极合作,以推进潜伏病毒产品进入三期,避免额外资本支出[46][48][5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营收指引风险**:美国市场规模和价格、市场份额可能面临压力;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工厂需当地监管批准,延迟将影响销售,但为一次性影响[39][44] - **监管环境**:与FDA积极合作,近期产品获批增强信心;ACIP影响尚不确定,需观察委员会任命、决策过程和透明度[54][56] - **CMV疫苗信心**:基于过往工作和二期数据,对CMV疫苗保持乐观,虽无成功先例,但有巨大医疗需求[69][70][71]
Moderna(MRNA)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9 2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公司实现了20%的成本削减 [7] - 公司2027年的现金成本目标约为40亿美元,而两年前为90亿美元 [7] - 去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市场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2%,开始出现稳定迹象 [51] - 公司目前的支出约为50亿美元,正在降至40亿美元 [1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疫苗业务 - 美国市场上,上一季(24 - 25季)新冠疫苗市场约为4000万剂,流感市场约为5000万剂 [21][88] - 公司约一半的销售额在美国,另一半在海外 [58] 肿瘤业务 - 公司预计未来十二个月内在临床中将有多达10个肿瘤项目 [1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美国市场 - 美国新冠疫苗市场上一季约为4000万剂,流感市场约为5000万剂 [21][88] - 美国老年市场(65岁以上)去年与前一年相比下降2%,开始稳定 [51] 海外市场 - 公司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签订了十年协议,当地工厂今年投产,2026年将产生全年影响 [5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 - 推动已获批的两款产品(新冠和RSV)的销售,推动新产品上市以实现营收多元化和增长,未来几年计划推出多达10款产品,今年已有多个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提交且还有更多将提交 [6] - 从成本角度调整公司规模,包括放缓新产品进入临床的速度、减少制造足迹和SG&A等各项成本,同时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推出非季节性产品以提高利用率 [7][8][9] 行业竞争 - 在流感组合疫苗方面,公司认为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对手如辉瑞未公布65岁以上人群的临床数据,诺瓦瓦克斯的组合疫苗数据也不明确,而公司有针对老年人的流感组合疫苗的相关数据,表现出一定优势 [96][9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政策方面,FDA关于新冠疫苗的政策指导可能带来积极影响,美国市场正在企稳,但公司会继续密切监测 [124] - 公司认为mRNA技术潜力巨大,AI将深刻改变公司的工作方式,提高生产力,涵盖研发、制造、SG&A等多个方面 [136] - 公司拥有强大的产品组合、85亿美元现金和专业团队,对未来充满信心 [14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与CVS、沃尔玛等药房连锁店有年度合同,不使用药品福利管理机构(PBM),因此PBM改革对公司无影响 [13] - 公司在美国曼彻斯特工厂生产供美国市场的药物物质,无需担心关税问题 [14] - 医疗补助(Medicaid)对公司影响极小,公司政府业务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险(Medicare) [15] - 公司与OpenAI有重要合作,帮助其在制药领域为企业客户开发GPT企业版,公司认为AI将在多个方面带来变革 [13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行业中各种因素(关税、MFN、医疗补助削减、PBM改革、HHS变化等)对公司的相对影响和风险如何? - 公司不使用PBM,因此PBM改革对公司无影响;公司在美国生产美国市场的产品,无需担心关税;医疗补助对公司影响极小;目前最大的影响因素是FDA和CDC角色的变化,但情况尚不明朗 [13][14][15] 问题:FDA关于新冠疫苗的新政策对公司业务和临床试验有何影响? - 政策聚焦高风险人群(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这一市场可能比过去更大,对公司是积极的,目前公司正在评估对开发计划和研究人群的影响 [20][21][23] 问题:公司今年如何实现15 - 25亿美元的营收目标? - 公司专注于稳定美国新冠市场、增加RSV疫苗销售,同时拓展海外市场,此外,公司的指导中未包含新产品的销售,若有新产品获批,其销售将额外增加 [57][59][70] 问题:流感组合疫苗的申报策略变化有何影响? - FDA要求提供疗效数据,公司已开展大型三期疗效研究,预计今年完成申报,但具体上市时间尚不确定,可能在2026年或2027年 [74][82][86] 问题:流感组合疫苗对公司营收有何影响? - 既可以扩大市场,因为有较大比例的高风险人群愿意同时接种新冠和流感疫苗,也可以增加价格,且成本增加较少,公司认为该产品前景良好 [88][89][93] 问题:即将到来的ASCO会议上,公司肿瘤产品组合情况如何,黑色素瘤三期试验的风险如何? - 公司肿瘤业务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多个项目正在推进,包括个性化新抗原疗法、检查点产品、三特异性抗体等,预计未来十二个月内有多达10个肿瘤项目进入临床;黑色素瘤三期试验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良好 [106][114][117] 问题:疫苗业务能否占公司现金流贡献的75%,国际市场吸引力如何,公司是否需要筹集股权资金? - 疫苗在国际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定价相似,国际市场基于人口规模有更大的接种量机会;公司将调整成本,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实现收支平衡和正现金流,不会筹集更多股权资金 [121][122] 问题:公司的技术采用策略如何,AI投资规模和作用是什么? - 公司与OpenAI合作,通过运营支出与合作伙伴合作获取工具,AI将在研发、制造、SG&A等方面提高公司生产力,公司正在全面评估业务流程,已有大量GPT应用于公司各个领域 [135][136]
Will Moderna's Rally Continue?
Forbes· 2025-05-26 18:35
公司近期股价表现 - Moderna股价近期从五年低点23 15美元反弹至约27美元 主要受FDA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接种COVID-19疫苗的指引推动 [1] - 此次上涨具有孤立性 竞争对手辉瑞(PFE)、Sarepta Therapeutics(SRPT)和CureVac(CVAC)未出现同步上涨 [1] - 公司股价仍较52周高点170 47美元下跌超65% 年内累计下跌近40% 反映投资者对疫苗收入下降和运营亏损扩大的担忧 [2] 财务基本面分析 - 最近12个月营收从68亿美元降至32亿美元 同比下滑38 2% 季度同比降幅达35 9% 连续三年营收衰退 过去三年平均年降幅45 5% [3] - 最近四个季度净亏损34亿美元 净利率-106 9% 运营利润率-118 8% 现金流利润率-97 2% 显示持续消耗现金储备 [4] 估值与市场表现特征 - 当前市销率(P/S)3 2倍 表面与市场持平 但未充分反映收入能见度下降 管线商业化遥远等风险 [5] - 历史显示股价对市场下跌敏感 2022年通胀期间跌幅53 4% 远超标普500指数25 4%的跌幅 [6] 同业比较 - 辉瑞等竞争对手拥有更稳定收入流和多元化产品组合 Sarepta和Alnylam在罕见病管线取得进展且财务更稳健 [7] - 同行近期未出现类似股价反弹 进一步印证Moderna上涨属政策驱动的短期现象 [7] 发展前景评估 - 近期上涨难掩长期收入下滑和盈利路径不明的问题 尽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储备提供缓冲 [8] - FDA指引改善情绪 但股价持续反弹需依赖收入模式实质性改善或管线进展 [9]
近岸蛋白: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19 17:38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持续督导工作计划并有效执行 [1] - 保荐机构与公司签订承销及保荐协议明确持续督导期间权利义务并报备交易所 [1] -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1] - 督导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及业务规则履行各项承诺 [4] - 督导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和内控制度 [4] - 督导公司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披露文件确保无虚假记载 [4] - 对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事前审阅未发现不规范情形 [4] - 公司股东杭州畅遂和淄博璟丽违规减持未提前披露已回购股份并道歉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下降16.73% [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41.63万元同比下降523.68% [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7174.86万元 [11] - 营业利润-5308.01万元同比下降较大 [5] - 基本每股收益-0.78元/股同比下降533.33% [1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3%减少3.12个百分点 [11] - 业绩下滑主要受宏观经济、市场需求变化及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 [5][11] 研发投入与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4992.2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9.14%较上年增长9.9个百分点 [19] - 截至2024年底获得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18项其他知识产权44项 [20]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其他知识产权2项 [20] - 公司拥有23项核心技术形成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 [12][13] 核心竞争力 - 技术优势体现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多学科核心领域 [12] - 具备mRNA疫苗原料酶、诊断原料规模化生产能力可为客户提供稳定供应 [12] - 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整合优势覆盖抗体药、细胞与基因治疗、RNA疫苗药物等多个环节 [14][15] - 生产质量优势实现2000L规模发酵和纯化通过ISO9001、ISO13485等质量体系认证 [16][17][18] - 人才优势拥有多学科研发团队创始人朱化星博士为重组蛋白质领域专家 [19] 募集资金使用 - 实际募集资金金额17.42亿元 [21] - 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86亿元累计收到利息收入7342.33万元 [21] - 募集资金余额14.30亿元其中购买可转让大额存单9.52亿元专用账户余额4.76亿元 [21] - 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符合监管要求不存在违规使用情形 [22] 行业与经营风险 - 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风险受行业需求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5][6] - 核心竞争力风险包括技术泄密、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 [6][7] - 经营风险涉及业务拓展难度、进口品牌竞争加剧等 [7][8] - 财务风险包括存货跌价减值、研发销售费用占比高等 [8][9] - 行业风险包括mRNA行业发展不成熟、监管政策变化等 [9][10] - 宏观环境风险包括生物医药行业增速放缓、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