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首提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3000亿耐心资本引领,多项创新举措首试首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7:33
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武汉市印发《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7年)》,首次提出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 [1] - 方案部署实施耐心资本培育、科技信贷提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风险补偿分担、科技金融生态优化"五大行动" [2] - 目标到2027年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 [2] 耐心资本培育行动 - 武汉整合设立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两只政府产业基金,累计参与设立母、子基金111支,直投项目32个,累计出资204.4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实缴投资规模834.75亿元 [4] - 提高政府投资基金出资比例,在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创业投资类基金中出资比例可达50%以上 [4] - 延长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限,最长可达15年 [4] - 用好AIC股权直投试点政策,吸引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 [5] - 推广"拨转股"模式,支持政府投资基金与科研平台合作设立概念验证基金、中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5] 科技信贷提质行动 - 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立单独的融资授信和风控制度 [7] - 鼓励金融机构拓展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模式 [7] - 推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最高额度1000万元,政府按比例风险补偿 [7] - 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放款365.63亿元,服务企业4287家 [9] - 创新"共赢贷"产品,探索"贷款+认股权证"业务 [9]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行动 - 对"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分层培育、动态调整,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 [10] - 2024年武汉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包括四个新兴产业的"全国第一股" [11] - 支持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控股型并购贷款比例最高可达80%,期限最长10年 [12] - 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推动发行各类科技创新债券 [12] - 武汉市已有12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72亿元,储备110余家意向发债企业 [13] 数字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 "汉融通"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累计入驻市场主体38万户,促成融资约4300亿元 [9] - 完善"汉融通"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推出10款以上融资产品 [9]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的时代主题
中国经济网· 2025-06-19 17:01
金融开放合作 - 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的时代主题,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1]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1] - 中外资机构优势互补、竞合发展,丰富了机构类型和产品服务,更好满足了多样化金融需求 [1] - 外资机构是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 [1] 科技金融发展 - 中国在科技前沿领域不断突破,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高地之一 [1] - 国际机构投资中国科创企业获得丰厚回报,投资者日益看好中国科技发展潜力 [1] -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 [1] 金融监管与开放政策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着力健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体系,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2] - 银行保险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基本取消 [2] - 下一步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2]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探索在更宽领域、更大幅度上加大开放力度 [2]
合力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接力式综合金融服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6-19 16:36
本报记者 吴晓璐 当前,我国新质生产力在加快培育、加快形成。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深化"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内在 要求,也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坚实支撑。 6月19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五: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上,与会人士表示,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 章,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市场各方形成合力,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接力式综合金融服务。 田 薇 合作伙伴 Partners 中国外通业方中心 ICBC (宮) 中国工商银行 全国银行向同业拆借中心 上海银行 snk of Shanghai 中国能行 图为2025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五: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场 吴晓璐/摄 S基金接力投资 政策性金融弥补失灵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特点,而科技创新周期长、投入高的需求特征,保险资金具有较好的匹配性。但是,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蔡希良表示,保险资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救命钱,对资金运用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科技 企业早期风险高,不确定性大,所以保险资金投早、投小存在天然障碍。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中国人寿积极探索创新S基金接力投资的模式,实现投 ...
武汉首提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两年培育500家上市后备企业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9 16:06
武汉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规划 - 武汉提出以"股权投资做引导、债权融资做增信、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开募资做培育"为思路建设科技金融中心 [1] - 目标到2027年末设立50家以上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3000亿元、培育500家以上"金种子""银种子"企业 [1] 国家政策支持与武汉发展现状 - 武汉成为第二批银行股权直投试点城市、获批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放宽试点、纳入全国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地区 [2] - "十四五"期间武汉新增上市企业31家(含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整体贷款增速2.5倍) [2] - 2024年武汉私募基金投资增速全国第二、募资增速全国第五 [2] - "汉融通"平台促成融资4300亿元(中西部第一),抖音支付市场份额全国前列,泰康在线进入非上市财险公司前列 [2]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 推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政府承担80%本金损失风险,首贷户可获最高100万元贴息 [4] - 全国首创"高校院所概念验证保"及创业失败保险等产品,降低成果转化风险 [5] - 开展"拨转股"试点提升财政资金效率,分散投资风险 [6] 科技企业资本化进展 - 2024年武汉新增8家上市公司,诞生4个新兴产业"全国第一股" [7] - 推动禾元生物等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培育1家辅导企业及6家金种子后备企业 [7] -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落地武汉,包括蔚能电池5亿元ABS(利率2%)、中交二航局10亿元债券等 [8] 科研实力与成果转化 - 武汉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科研城市第9、全国第5,建成10家概念验证中心及20家中试平台 [4] - 科技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放款365.63亿元,服务企业4287家 [5]
广东省科技金融典型案例重磅出炉,等你来点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5:34
南方财经记者 庞成 见习记者 王达毓 广州报道 这是广东首次由金融管理部门与科技主管部门联动举行的科技金融典型案例征集推广活动。自活动启动 以来,主办方共征集到369个案例,申报/推荐主体来自全省21个地市,主体类型涵盖银行、证券、基 金、期货、保险、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地方金融组织、金融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和科技企业 等。主办方组织专家从合规性、创新性、实效性和示范性等角度,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评议后,最终遴选 出50个典型案例。 50个典型案例广泛覆盖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和创新业态,充分展现了广东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深度探 索与实践成果。 其中,既包括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优化升级,如对客户开展多维度评价,根据企业经 营行为和信用数据进行精准画像并主动授信,也涌现出依托数据交易所的数据资产融资服务创新。既有 保险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实践,也有"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模式的落地探索。 同时,政府科技部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在政策支持、资源对接、信用保 障、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的全方位服务案例也入选其中,通过政银紧密合作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满 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 这些 ...
中信银行在北京试点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9 14:59
中信银行科技金融布局 - 中信银行系统谋划科技金融服务布局,围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动机制创新 [1] - 近期在北京试点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突破传统授信逻辑,以技术、专利、团队为核心评估维度 [1][2] - 已支持数十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1亿元 [2] 北京鑫华储案例 - 北京鑫华储为初创公司,专注锌镍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技术优势集中在分布式光伏调峰和电网侧场景 [1] - 公司尚未实现销售收入,融资结构完全依赖股权融资,传统金融体系认为其"不值得融资" [1] - 中信银行提供500万元授信额度,首次采用专利质押作为增信方式解决"无抵押、无担保"难题 [1] 全周期服务体系 - 中信银行协同中信股权投资联盟,提供"投贷联动+债券融资+产业撮合"一站式综合服务 [2] - 发布"启航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赋能行动",构建"6维产品矩阵+5圈生态中枢+3核协同平台"体系 [2] - 计划3年内支持1万家硬科技企业完成从0到1的转化 [2] 战略升级方向 - 科技金融服务从单一产品创新升级为跨平台联动的系统性供给 [2] - 推动资本、金融与技术在早期阶段深度对接,破解"科研强、转化弱"结构性难题 [2]
10家基金公司火速上报,首批科创债ETF要来了!
格隆汇· 2025-06-19 14:19
政策动态与产品申报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提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的倡议 [1] - 6月18日当天即有10家公募基金集体上报首批科创债ETF产品 [1] - 申报机构包括富国、景顺长城、南方、嘉实、招商、广发、易方达、鹏华、华夏、博时等头部基金公司 [1] 产品结构与指数设计 - 科创债ETF是跟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指数的创新型债券指数基金 [2] - 首批产品跟踪三类指数:中证AAA、上证AAA、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2] - 上证AAA指数要求债券公募发行、主体评级AAA、隐含评级AA+及以上 [2] - 深证AAA指数仅要求主体评级AAA,无隐含评级限制 [2] - 中证AAA指数覆盖沪深两市,要求主体评级AAA且隐含评级AA+及以上 [3] 产品分布与上市安排 - 跟踪上证AAA指数的产品3只(鹏华、博时、广发) [3] - 跟踪中证AAA指数的产品6只(易方达、招商、华夏、嘉实、富国、南方) [3] - 跟踪深证AAA指数的产品仅1只(景顺长城) [3] - 6只产品将在上交所上市(易方达、广发、华夏、鹏华、博时、招商) [3] - 4只产品将在深交所上市(嘉实、富国、南方、景顺长城) [3] 市场意义与发展前景 - 2024年我国科创债发行规模达1.23万亿元,同比增长56.3% [7] - 科创债ETF填补了科技金融主题债基的市场空白 [6] - 产品布局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引导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6] - 该创新工具将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便捷参与渠道 [7]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基金公司通过科创债ETF完善产品矩阵,增强市场竞争力 [6] - 产品设计聚焦AAA级高信用科创债,降低信用风险 [2][3] - 指数编制注重市场代表性,中证指数覆盖沪深两市高等级科创债 [3]
中国银行行长张辉:金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快讯· 2025-06-19 14:18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 金融行业需重点解决科技金融问题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科技金融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路径 [1] 科技金融面临的挑战 - 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不确定性(0到1、1到N阶段)与金融追求预期确定性的矛盾导致资源错配 [1] - 传统金融逻辑依赖现金流和财务指标 而科技企业核心价值在于技术 对金融机构的专业评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 - 科创产业链需求具有综合性 但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单一化 需提升协同服务能力并打通资金供给渠道 [1]
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两个方向进行科技金融的实践和探索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9 12:44
科技金融实践方向 - 公司从服务生态和模式创新两个方向进行科技金融的实践和探索 [1] 构建综合金融服务生态 - 公司依托保险、投资、银行综合金融优势,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金融服务 [2] - 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风险保障力度,创新科技保险产品,通过共保体实现保险保障全覆盖 [2] - 今年以来累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风险保障近40万亿元,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9600家 [2] - 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优势,提供科技投资和科技信贷、投贷联动综合金融支持 [2] -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实现同一集团不同金融服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 探索接力投资模式 -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资本特点,与科技创新周期长、投入高的需求特征匹配 [3] - 公司创新S基金接力投资模式,实现险资"投早、投小"的突破 [3] - 2023年出资118亿元以S份额方式受让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权,完成行业首单S基金投资 [3] - 2024年再次出资50亿元以S份额方式投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 [3] - 该模式特点是政府基金完成企业孵化,保险资金在成熟阶段接力进入 [3]
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探索创新S基金模式,实现投早投小
搜狐财经· 2025-06-19 12:37
科技金融实践探索 - 公司强调科技金融是深化"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坚实支撑 [1] - 公司从服务生态和模式创新两方面推进科技金融实践 [1] 综合金融服务生态构建 - 公司依托保险、投资、银行综合金融优势,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 - 通过股权、债权、保险等工具协同,构建科技金融国寿服务生态 [3] - 累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风险保障近40万亿元,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9600家 [3] - 利用广发银行信贷资源,提供科技投资和科技信贷、投贷联动的综合金融支持 [3] 保险资金与政府基金合作模式 - 公司创新S基金激励投资模式,2023年出资118亿元受让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权,完成行业首单S基金投资 [4] - 2024年出资50亿元以S份额投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覆盖母基金下超过60个子基金、1200家科技企业 [5] - 该模式实现政府基金孵化早期项目,保险资金在成熟阶段进入,平衡风险与收益 [4][5]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计划总结推广现有模式,与社会各界合作深化科技金融实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