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

搜索文档
出海逻辑成热门主题背后隐形主线 基金经理称未来仍是重要增长来源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7:13
市场行情表现 - 人工智能 创新药 人形机器人 固态电池等热门主题轮番走强并出现大幅反弹行情 [1] - 批量出海标的股票实现翻倍涨幅 [1] 出海逻辑影响 - 出海逻辑成为市场行情核心推手并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1] - 出海标的从前期线索蜕变为市场重要隐形主线 [1] - 出海标的释放高速增长业绩并催生大量投资机会 [1] 机构配置动向 - 基金经理将出海标的纳入重点配置范畴 [1] - 部分布局精准的基金已率先进入收获阶段 [1] -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出海仍是国内企业中长期重要增长来源 [1]
出海逻辑制造批量翻倍股 基金经理称未来仍是重要增长来源
证券时报· 2025-09-15 06:33
出海逻辑成为市场隐形主线 - 出海逻辑成为支撑人工智能、创新药、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等热门主题行情的核心推手 [1] - 出海标的从前期线索蜕变为市场重要隐形主线 释放高速增长业绩并催生大量投资机会 [1] - 基金经理将出海逻辑纳入重点配置范畴 部分布局精准基金已进入收获阶段 [1] 出海标的与市场表现高度重合 - 今年420多只翻倍股中 超110只个股境外收入占比超30% [3] - 基金重仓股如茂莱光学、新易盛、菲利华等公司境外收入占比均不低 [3] - 匠心家居、涛涛车业、香农芯创等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超90% [3] 人工智能算力板块表现突出 - 新易盛、天孚通信、中际旭创等英伟达供应链公司境外营收占比均超70% 今年股价均翻倍 [3] - 新易盛境外收入占比从去年末78.7%提升至今年年中94.47% 股价增长3.35倍 [3] - 海外AI基建推动国内相关公司高增速 成为配置首选 [6] 消费与科技板块出海表现 - 华泰柏瑞质量成长混合基金今年取得107.05%业绩 重仓股包含胜宏科技等科技公司及涛涛车业等消费公司 [4] - 消费类公司如泡泡玛特境外收入占比从去年年中29.65%提升至今年年中40% [6] - 科技出海从劳动力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型 涵盖消费品、创新药、汽车、机器人等领域 [7] 医药与新兴消费出海加速 - 医药企业出海掀起新高潮 成为基金经理竞相追逐赛道 [6] - 游戏出海和IP出海方向获得基金增加配置 [8] - 品牌出海成为消费股投资主线 消费基金经理挖掘出海业务占比高消费股 [6] 出海逻辑获得市场共识 - 超千只基金半年报提及出海投资逻辑 投资机构密集调研出海业务 [5] - 中国股市向价值回报转型 全球竞争力强且景气度明确资产成为市场优选 [5] - 高端制造、信息科技、大消费、医药等方向境外收入增长显著 [6] 中长期增长前景 - 出海仍是国内企业重要增长来源 优势制造产业从产品出海向产能出海和品牌出海升级 [8] - 借鉴日本90年代经验 出海是经济下行期内需平淡下持续投资方向 [8] - 重点关注没有贸易限制且具竞争优势环节 如摩托车、家电、饲料等领域 [8] 产业竞争力与出海方向 - 寻找能够出海具备产业竞争力产业是最优解 包括创新药、IP衍生品出海、人工智能海外算力等 [9] - 中国科技企业全球份额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分享更大价值量 [7] - 企业出海范围从制造企业延伸至研发强势公司及运营、渠道、品牌优势公司 [6]
一则公告拉动480亿港元市值?公司股价3个月涨幅达1363.8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06:21
股价表现 - 9月12日单日股价上涨77.09% 总市值达764亿港元 位列港股创新药板块第12位 [1] - 上市不到3个月累计涨幅达1363.88% 成为年内港股创新药唯一"十倍股" [1] - 核心产品临床进展公告后3个交易日市值激增480亿港元 期间涨幅达172.86% [3][6] 核心产品进展 - 替恩戈替尼获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 允许启动HR+/HER2-乳腺癌II期临床试验 [6] - 该产品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覆盖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三大通路 在中美开展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试验 [7] - 针对FGFR抑制剂耐药胆管癌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肿瘤学年鉴》(影响因子56.7) 分析近500份临床样本 [7] 市场定位与竞争 - 全球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6年31亿美元增至2030年54亿美元 [7] - 目前无与替恩戈替尼机制完全相同的在研产品 但各适应症存在不同竞品:胆管癌有已上市FGFR抑制剂 乳腺癌有CDK4/6等标准方案 [8] - 行业认为小分子药物潜力普遍低于大分子药物 [8] 流通性因素 - 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 内地投资者可直接参与投资 [9][10] - 总股本3.97亿股中仅1528.10万股可流通 流通比例约3.85% [11] - 9月12日股价振幅131.09%情况下换手率仅4.74% [11] 公司背景 - 2014年成立 主营小分子创新药研发 暂无上市产品 过去三年累计亏损8.7亿元 [3] - 曾三次申请港交所上市 最终于2024年6月挂牌 拥有6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1款临床前产品 [11] - 创始人持股32.98% 叠加机构持股导致流通盘有限 [11]
从“吞金巨兽”到“现金奶牛” 中国创新药内需旺盛
证券时报· 2025-09-15 06:16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 主要受益于出海BD金额创新高和国内需求释放 行业从"烧钱"模式转向持续变现 [1]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医保目录改革和商保目录设立为创新药提供支付保障 推动市场放量 [4][5] - 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形成"营收增长-研发投入-管线储备"正向循环 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创新重要源头 [7][8] 国内需求 - A股21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286.9亿元 同比增长42% H股32家公司营收421.3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较2024年上半年66.12亿元增长14.5% 主要来自国内市场 [2] - 百济神州百悦泽中国销售额11.92亿元 同比增长36.5% 百泽安销售额26.43亿元 同比增长20.6% [3] - 亿帆医药两大创新药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9.57% 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26% 翰森制药创新药收入61.45亿元 同比增长22.1% [3]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7轮目录调整累计纳入149种创新药 医保基金对谈判药品累计支付4100亿元 带动销售超6000亿元 [4] - 京新药业地达西尼胶囊纳入医保后上半年实现营收5500万元 贝达药业4款创新药纳入医保后快速放量 [4] - 2025年6月推出《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5] - 2024年创新药市场规模1620亿元 医保支付占比43.8% 个人支付48.5% 商保支付7.7% [6] - 预计到2035年商保支付占比有望达到44% [6] 研发投入 - 恒瑞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 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 [7] - 华东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14.84亿元 同比增长33.75% 推进80余项创新药管线 [7] - 百济神州研发费用72.78亿元 同比增长9.80% 占营收比重41.54% [7] - 先声药业研发投入占营收28.7% 全球研发管线超60个 翰森制药研发支出14.41亿元 同比增长20.4% [7] - 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份额接近30% 拥有1775种首创新药管线 全球占比19% [8]
东方红资产管理江琦: 把握科技成长变化 创新药已是长周期行情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33
基金经理江琦的投资策略与业绩 - 江琦管理的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份额年内回报率达82.35% 远超同期业绩基准 [1] - 基金二季度全面重仓创新药品种 过往布局涵盖器械 中药 CXO等细分领域并捕捉上行风口 [1] - 投资策略基于组合思维 依据政策支持力度与行业增速调整子行业配比 而非简单轮动 [3] 创新药行业现状与前景 - 创新药板块2025年迎来爆发 中长期由基本面驱动长周期行情 细分领域包括ADC 双抗 多抗 基因疗法 创新小分子等 [2] - 2024年为创新药企开花结果临界点 多家企业核心产品上市放量 减亏或盈利在望 2026-2027年或为关键节点 [7] - 行业可能出现分化 资金更青睐真创新公司 政策端 产业端 情绪端共振推动上半年火热行情 [8] 细分领域投资方法论 - 医药行业分为18个子行业 高成长领域基于成长性和科技创新性二次细分 [3] - 筛选标准以政策为舵 增速为帆 政策系数优先集采风险 年复合增长率20%为重要指标 [3] - 市场疲软时侧重确定性 青睐估值低 现金流充沛 经营拐点企业 具备深度价值特征 [4] 企业估值与选股框架 - 估值方法因公司类型而异 低估值公司看PE与安全边际 利润上升期看PEG 无利润公司紧盯收入放量速度 [6] - 创新药估值核心维度包括全球排位(全球首创最优或前三) 战略合作(与跨国巨头BD) 峰值销售潜力(适应症广度 定价能力 竞争格局) [6] - 选股重点关注两类公司:强成长性或潜力型公司(持续高速增长或巨大空间) 拐点型低估值公司(基本面积极转折 估值较低) [9] 政策与支付端改革影响 -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 为创新药发展带来活力 [7] - 首次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可能推动支付端改革 给予真创新科学定价与更长生命周期 改变估值逻辑 [8] - 支付端改革促使资源向头部创新药企和商业化能力强者倾斜 [8] 国际化布局与基金产品动态 - 领先药企从授权合作转向自建全球临床与商业化能力 属于极少数有实力企业的机遇 [8] - 东方红医药创新混合基金(QDII)9月10日发售 可通过港股通或QDII额度投资港股 股票资产0-20%配置港股通以外生物科技公司 [9]
年内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同比增超80%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03:47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记者 马嘉悦 今年以来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超8000只,同比增长超80%。其中,股票策略是今年私募发行市场 的"主力军",新备案产品数量占比超60%。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中国优势 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持续凸显,增量资金有望陆续入场。 私募发行市场持续回暖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达8211只,较2024年同期的 4468只增长83.77%。 值得一提的是,股票策略是今年以来私募发行市场的"主力军"。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 今年以来新备案股票策略私募产品5343只,占备案总量的65.07%,较2024年同期增长92.68%。 从月度备案数据来看,今年3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情况明显回暖,单月备案产品数量突破1000只,5 月受假期影响数量略有下滑,但6至8月连续3个月维持在1100只以上,发行市场持续升温。 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私募发行市场回 暖,有三方面推动因素:一是A股和港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 ...
从“吞金巨兽”到“现金奶牛”中国创新药内需旺盛
证券时报· 2025-09-15 01:58
国内需求增长 - A股21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86.9亿元 同比增长42% [2] - H股32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421.3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4.5% [2] - 百济神州百悦泽中国销售额11.92亿元 同比增长36.5% [3] - 百济神州百泽安销售额26.43亿元 同比增长20.6% [3] - 亿帆医药两大创新药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9.57% [3] - 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26% [3] - 翰森制药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61.45亿元 同比增长22.1% [3] 医保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累计将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4] - 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支付4100亿元 带动相关药品销售超6000亿元 [4] - 京新药业地达西尼胶囊纳入医保后上半年实现营收5500万元 [4] - 2024年创新药销售市场规模1620亿元 医保基金支付占比43.8% [6] - 商业健康险支付占比7.7% 预计2035年商保支付占比达44% [6] - 国家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5] 研发投入加强 - 恒瑞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 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 [7] - 华东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14.84亿元 同比增长33.75% [7] - 百济神州上半年研发费用72.78亿元 同比增长9.8% 占营收比重41.54% [7] - 先声药业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28.7% 全球研发管线超60个 [7] - 翰森制药上半年研发支出14.41亿元 同比增长20.4% [7] 行业地位提升 - 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份额接近30% 美国降至48% [8] - 中国拥有1775种首创新药管线 全球占比19% [8] - 中国license-out数量全球占比14% 总金额全球占比30% [8]
一则公告,拉动480亿港元市值!公司股价3个月涨幅达1363.88%,业内人士:太夸张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22:54
股价表现 - 9月12日单日股价上涨77.09% 最高涨幅超130% 总市值达764亿港元 位列港股创新药板块第12位 [1] - 自6月23日上市以来不到3个月累计涨幅达1363.88% 成为今年港股创新药概念股中唯一"十倍股" [1] - 9月10日至12日三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达172.86% 市值激增近480亿港元 盘中总市值一度触及千亿港元 [2][4] 交易数据 - 9月12日收盘价109.1港元 较前日收盘价108.7港元上涨 最高价251.4港元 最低价108.9港元 [2] - 当日成交量1430万股 成交额26.13亿港元 换手率4.74% [2] - 总股本3.97亿股中仅1528.1万股可供二级市场交易 流通盘有限 [11] 临床进展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于9月10日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 将开展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 [4] - 替恩戈替尼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三大通路 已在中美开展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临床试验 [6] - 临床前试验显示替恩戈替尼与氟维司群联合用药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乳腺癌细胞具有药理学协同作用 [6] 产品价值分析 - 全球尚无与替恩戈替尼机制完全相同的在研产品 但在胆管癌、肝细胞癌、肾细胞癌及乳腺癌领域存在不同机制的竞品 [7] - 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31亿美元 2030年增长至54亿美元 属于小适应证领域 [6] - 替恩戈替尼在FGFR抑制剂耐药的胆管癌研究中分析了近500份临床样本 相关成果发表于影响因子56.7的《肿瘤学年鉴》 [6] 纳入港股通影响 - 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 内地投资者可直接参与投资 提升市场活跃度 [8][9] - 类似案例包括COSMOPOL INT'L 2023年11月纳入当日涨76.68% 山东墨龙今年5月因重新纳入港股通4日最大涨幅超450% [10] 公司基本面 - 2014年成立的创新药企 主要从事小分子创新药研发 暂无产品获批上市 [2] - 过去三年累计亏损8.7亿元 市盈率为亏损状态 [2] - 创始人吴永谦持股32.98% 叠加机构持股导致流通盘有限 [11] - 曾于2021年8月、2022年6月和2024年6月三次申请港交所上市 [11] - 目前拥有六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一款临床前阶段候选产品的研发管线 [11]
创新药翻倍大牛股曝光,单周疯涨超205%!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提前埋伏,多头持续推高溢价!
新浪基金· 2025-09-14 19:46
市场表现 - A+H创新药板块9月12日大面积回暖 药ETF(562050)及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盘中双双冲高逾1%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全天溢价交易 早盘溢价率持续飙高 昨日超1.6亿元资金逢跌增仓 连续8日吸金 [1] - 成份股集体上涨 康方生物涨超6% 中国生物制药、百济神州、石药集团齐涨超2% 诺诚健华与和黄医药大涨超10% [3] 个股表现 - 药捷安康-B单日收涨77.09% 本周累计涨幅逾205%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乳癌II期试验获批 [3] - 港股通创新药ETF成份股涨幅前列包括:药捷安康-B(77.09%)、诺诚健华(14.09%)、和黄医药(11.20%)、再鼎医药(7.43%)及乐普生物-B(6.29%) [4] 指数调整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完成"提纯"调仓 明确剔除CXO企业 选样范围放宽至全部港股通公司 [4] - 新纳入药捷安康-B、映恩生物-B、MIRXES-B等3只9月8日新入通的创新药研发公司 [4] - 调整后指数100%聚焦创新药研发 剔除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等CXO企业 [5] 行业动态 - 中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6] - 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 泽布替尼在多个国家获批 [6] - 创新药BD授权持续活跃 小核酸、口服GLP1等赛道授权金额高企 [6] 机构观点 - 方正证券认为创新药长牛行情或未结束 中国工程师红利尚未充分兑现商业化价值 [6] - 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较低 BD落地数量多且确定性高 看好板块爆发力 [6]
一则临床进展公告拉动480亿港元市值!创新药“十倍股”药捷安康的“临床故事”,真有这么高含金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18:14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2日单日股价上涨77.09% 市值达764亿港元 位列港股创新药板块第12位 [1] - 上市不到3个月累计涨幅1363.88% 成为年内港股创新药唯一"十倍股" [1] - 3个交易日内市值激增480亿港元 盘中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1][2] 核心产品临床进展 - 替恩戈替尼获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 将开展HR+/HER2-乳腺癌II期临床试验 [1][2] - 该药物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三大通路 [2] - 临床前研究表明与氟维司群联用对内分泌治疗耐药乳腺癌细胞具协同作用 [2] 产品研发价值分析 - 针对FGFR抑制剂耐药胆管癌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肿瘤学年鉴》(影响因子56.7) [3] - 研究分析近500份临床样本 为首个披露替恩戈替尼与FGFR2激酶共晶结构的研究 [3] - 全球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6年3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54亿美元 [3]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尚无与替恩戈替尼机制完全相同的在研产品 [3] - 胆管癌领域已有多个FGFR抑制剂获批上市 [3] - 乳腺癌领域存在CDK4/6等一线治疗标准方案的竞品 [4] 股价波动驱动因素 - 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 内地投资者可直接参与投资 [5] - 总股本3.97亿股中仅1528.10万股可流通 换手率仅4.74% [6] - 流通盘有限叠加临床进展披露 共同推动股价上涨 [5][6] 公司基本面 - 2014年成立的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企业 尚无产品获批上市 [1] - 过去三年累计亏损8.7亿元人民币 [1] - 拥有六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一款临床前阶段候选产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