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

搜索文档
两会预告丨明日上午,外交主题记者会!
证券时报· 2025-03-06 12:4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没有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无法提取与公司和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文档主要内容是关于全国人大会议记者会的安排和一些证券时报的平台内容,但这些信息不包含具体的公司或行业数据、趋势或投资机会。
外交部辟谣!
券商中国· 2025-03-05 23:12
3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巴拿马运河问题提问。 林剑表示,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中方支持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致力于维护运河作为永久中立的国际通行水 道地位,中方从未参与运河的管理运营,也不插手运河的事务。所谓"中国控制了运河",完全是谎言。 校对:祝甜婷 百万用户都在看 5%!刚刚,李强发声!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深夜,A股重磅!多家公司,并购重组! 证监会,重磅发声!美乌,谈崩!事关民营企业,五部门召开座谈会!影响一周市场的十大消息 赚翻了!大涨超40%,市值破千亿! 突然,集体拉升!重磅赛道,迎来多重利好!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来源:央视新闻 责编: 刘珺宇 ...
泰国逮捕100名诈骗团伙核心成员
券商中国· 2025-03-05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泰国警方5日逮捕100名参与柬埔寨境内诈骗中心的诈骗分子,这是泰国首次逮捕参与大规模诈骗行动的泰国公民,自2022年以来泰国因电信诈骗损失约800亿泰铢(约合173亿元人民币),跨国犯罪集团利用诈骗中心非法获利,仍有超1000名泰国人在边境诈骗中心活动 [1] 分组1:泰国警方行动情况 - 泰国警方3月5日逮捕100名诈骗分子,指控他们参与柬埔寨境内诈骗中心,这是泰国首次逮捕参与大规模诈骗行动的泰国公民 [1] - 警方已对两名被指为“团伙头目”的中国籍嫌疑人发出逮捕令 [1] 分组2:泰国电信诈骗损失情况 - 自2022年以来,泰国因电信诈骗损失约800亿泰铢(约合173亿元人民币) [1] 分组3:诈骗中心相关情况 - 被捕的100人是诈骗团伙核心成员,他们通过冒充政府官员骗取受害人资金 [1] - 跨国犯罪集团将数十万人贩运至诈骗中心,通过复杂手段骗取受害人转账,每年非法收入高达数十亿美元 [1] - 目前仍有超过1000名泰国人在边境地区的诈骗中心从事相关活动 [1] - 这些诈骗中心是跨国犯罪组织,由外国人与泰国人合作欺骗泰国人 [2]
房地产政策新信号!来看权威解读
证券时报· 2025-03-05 17:38
政府工作报告房地产政策解读 核心观点 - 首次将"稳住楼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更大力度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延续2025年房地产定调 凸显稳楼市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1] - 政策三大新变化:1)明确"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2)首次赋予地方政府收购存量房更大自主权 3)首提建设"好房子"标准 [1][4][6][8] 政策优化方向 - 明确提出"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去年四季度至今年前两月房地产市场呈现积极复苏 房价趋稳城市增多 房屋/土地交易量回升 需巩固连续五个月向好态势 [4] - 核心城市可能调整政策:北上或放开郊区限购 北上深或取消大面积段限购 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或加大购房补贴/优化公积金/降利率等 [4] 存量房收购机制创新 - 首次明确地方政府在收购主体/价格/用途方面获更大自主权 突破原有按重置价格收购的限制 将加速去库存并增加保障房供给 [6] - 新机制可解决供需匹配不足/收购主体意愿低等瓶颈 尤其助力三四线城市化解库存 对稳定房价和市场预期具重要意义 [6] "好房子"建设标准 - 首次提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要求完善标准规范 未来新房将按此标准规划建设 通过优质供给创造需求 [8] - 标准实施将与现有政策形成合力 释放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潜力 预计更多城市将出台细化政策 [8][9]
稳住楼市股市,首次被写进总体要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6:32
宏观调控政策调整 - 首次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连续实施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5] - 赤字率提高1个百分点至4%左右,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5] - 超长期特别国债达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达4.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5]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 [5] 政策创新与重点方向 - 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 [1][3] - 打破"消费是慢变量"常规,把提振消费放在更突出位置,强调促消费与扩投资互动 [3] -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政策资源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3] - 货币政策将适时降准降息,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5] 财政资金安排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8]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 [9]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9]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9] 政策实施特点 - 政策要尽可能早落地,与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 [6] -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打出组合拳 [6] - 我国政府负债率在70%左右,低于主要经济体,中央政府负债率较低有较大举债空间 [2]
潘功胜、吴清,明天出席经济主题记者会!
券商中国· 2025-03-05 13:59
文章核心观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将邀请多部门负责人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市场有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发声及多重利好消息 [1][2] 分组1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将于2025年3月6日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 [1] - 参会人员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 [1] - 记者会主题为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 [1] 分组2 - 李强发声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2] - 市场有重磅赛道迎来多重利好、部分股票大涨超40%市值破千亿等消息 [2]
重磅信号!4.4万亿元要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3:57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对防范和化解楼市风险有积极意义,该政策今年有望发挥更大作用,但房地产风险化解需各项稳楼市措施整体推进 [3][4][5]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4] 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存量闲置未开工土地计容建筑面积或达12.6亿平方米,按2025年全国新开工面积测算,可供新开工周期约2.09年,各地实际闲置土地库存压力可能更大,存量土地和商品房带来的资金压力庞大 [6] - 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升温,但单独依靠市场消化库存化解风险力度不够,政府收储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是解决企业债务压力的有效措施 [6] - 收储存量土地和商品房是“政府下场调节供需”的重要举措,对平衡楼市供需关系、稳定市场预期有积极效果 [7] - 去年11月土地储备专项债正式重启,年末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今年各地纷纷推进,广东发行307亿元专项债用于回收闲置存量土地 [7] - 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增加5000亿元,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的额度大概率继续提高,该政策对楼市风险兜底和化解有望产生积极效果 [7][8] 2025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 -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10] 政府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10] 投资 - 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10] 特别国债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10] 消费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0] 新兴生产力 -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11] -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11] 教育 -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1] 市场环境 - 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11] 开放 -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11] 住房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做好保交房工作 [11] 乡村振兴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1] 城镇化 - 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11]
美国GDP或增速跌到五年最低,广州住宅成交量增长59%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3-05 00:26
美国GDP预测 - 美国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预测当前季度年化增长率为-1.5%,创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来新低 [1] - 一个月前该模型预测值为接近4%,上周一预测值仍为+2.3% [1]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导致1月贸易逆差创新高,财政紧缩政策加剧经济不确定性 [1] - GDPNow模型显示数据剧烈波动,多项信心指数降至冰点 [1] - 贸易保护主义和财政紧缩引发市场担忧,未来走势需观察更多经济指标和政策动向 [2] 广州房地产市场 - 2月广州一手住宅成交36.27万平方米、3420套,同比分别增长46%、59% [3] - 二手住宅2月网签6278套、62.2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9.04%、26.90% [3] - 春节后市场活跃度提升,2月17-25日二手住宅日均网签381套 [3] - 新房价格结束长期调整出现回升迹象,成交量增长为房价回稳奠定基础 [3] - 政策宽松窗口期促使观望购房者入市,房企"小阳春"营销加速推盘节奏 [4] 阿里巴巴AI投资 - 阿里巴巴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至少3800亿元(530亿美元)建设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 [6] - 杭州市余杭区摸排本地供应商参与阿里云和AI生态建设 [5] - 该投资规模创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建领域纪录 [6] - 阿里聚焦核心业务,通过组织架构改革强化AI战略布局 [6] - 政府引导科技巨头带动产业链发展,杭州等地加速AI产业布局 [6] 比亚迪融资 - 比亚迪完成435.09亿港元H股闪电配售,创全球汽车行业十年最大股权再融资纪录 [7] - 配售1.298亿股新股,每股335.2港元,资金用于研发、海外业务及营运 [7]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净利润252.38亿元增长18.12% [7] - 2月销量32.28万辆同比增长164%,1-2月累计销量62.3万辆增长92.52% [7] - 融资补充外汇储备加速国际化,同时布局智驾、车载无人机等多领域 [7] 盒马战略调整 - 盒马新财年计划开设近100家盒马鲜生店,进入多个新城 [9] - 关闭上海3家X会员店后全国仅剩5家X会员店 [9] - 2024年盒马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并实现双位数增长 [9] - X会员店未能建立差异化优势,供应链建设不及竞争对手 [9] - 战略聚焦已验证的鲜生店模式,减少非核心业务尝试 [10] IBM中国业务 - IBM关闭中国投资公司,完成在华研发部门撤出 [11] - 该公司成立32年,曾管辖IBM中国研究院等主要研发机构 [11] - 2021年关闭中国研究院,2024年8月宣布关闭中国研发部门 [11] - 人工智能时代转型迟缓,面临本土云计算企业激烈竞争 [12] - 研发业务撤离为业务调整腾挪空间,但市场地位难以恢复 [12] 股市楼市政策建议 - 人大代表建议设立10万亿股市平准基金和10万亿楼市稳定基金 [13] - 通过基金注入流动性刺激股市上涨、楼市止跌回稳 [13] - 平准基金进场退出需高度透明,效果优于"国家队"机构 [13] - 楼市基金退出机制复杂,地方政府收储或更可行 [14] A股市场表现 - 3月4日沪指涨0.22%报3324.21点,深成指涨0.28%,创业板指跌0.29% [15] - 两市成交额1.44万亿元,较前日缩量1891亿元 [15] - 超4000只个股上涨,芯片、军工、机器人板块表现强势 [15] - 固态电池、白酒、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 [15] - 半导体板块受政策传闻刺激午后集体拉升 [16]
2月多地楼市成交升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3 21:53
房地产市场表现 - 2025年2月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量稳中有升,二手房交易升温明显 [1] - 北京2月二手房网签11876套,同比下降114 95%,新房网签2295套,同比上涨58 82% [4] - 广州2月二手住宅网签6278套,同比上涨29 04%,一手住宅网签3420套,同比上涨47 8% [5] - 深圳2月一二手住宅网签总量6161套,同比增长119%,其中一手住宅网签2484套,同比增长141%,二手住宅网签3677套,同比增长106% [5] - 上海2月新房成交8299套,二手房网签16742套,同比大涨约120%,创近三年同期最高纪录 [6] 二线城市市场动态 - 杭州2月二手房网签5977套,同比上涨135% [7] - 合肥、青岛2月新房分别成交1306套、2609套,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7] - 福州2月住宅签约1684套,较1月有明显升温 [7] 市场情绪与价格趋势 - 北京2月二手房挂牌量上涨5 1%,挂牌均价环比微涨0 1%,议价空间缩小0 8个百分点 [10] - 深圳2月二手住宅成交价环比增长1 7%,连续5个月稳定在每平方米6 3万元至6 4万元 [10] - 全国100个城市2月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 11%,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 42%,跌幅连续7个月收窄 [11] 政策与市场预期 - 2024年9月末的"930新政"推动房地产市场出现年末翘尾行情 [9] - 2025年3月至5月传统"小阳春"营销旺季,市场情绪乐观,供需两端有望继续升温 [11][12] -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3月楼市传统供应旺季将带动购房需求 [11][12]
破防!小学生人数,开始减少了!
城市财经· 2025-03-03 11:48
核心观点 - 全国小学生人数首次出现减少,2024年较2023年减少251.6万人,招生人数减少261.3万人,主要受新生儿人口下降影响[5][6][7] - 幼儿园在园人数连续四年下降,2024年较2023年减少509万人,降幅达12.4%,2020年以来累计减少超过1200万人[16][17] - 人口结构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教育体系调整、城市格局重塑、养老压力加大等[26][27][30] 教育人口变化 - 2024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84.4万人,较2023年减少251.6万人,招生1616.6万人,减少261.3万人[5][6] - 东北地区小学生数量显著下降,2012-2023年东北三省合计减少127.27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80.8万人[8][9] - 江西省小学在校生人数从2018年421.2万人降至2023年375.1万人,初中在校生从2020年220.4万人降至2023年208.1万人[11][12] - 河南省小学在校生2020年1021.59万人,2023年降至962.88万人,减少58.71万人;幼儿园在园人数2018年437.99万人,2023年降至323.62万人[13][14] 人口结构影响 - 老龄化持续加深,202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2%,65岁以上占比15.6%,较2023年分别上升0.9和0.2个百分点[27][28] - 农村人口从1995年8.59亿降至2023年4.77亿,自然村数量2000-2010年减少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100个[30] - 全国2000多个县域中,人口20万以下的有400多个,5万人以下的袖珍县80多个,面临合并重组压力[30] 教育体系调整 - 2022年全国幼儿园减少5610所,2023年再减少1.48万所,东北地区2013-2022年小学数量减少近半[31][32] - 教师队伍开始收缩,2023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减少15.71万人,小学减少0.04万人,部分地区教师编制改为聘任制[32] - 按照当前趋势,2030年人口下降影响将延伸至初中教育,2033年影响高中,2036年影响大学[25] 人口与经济关联 - 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较2023年增加52万,主要因2023年结婚对数增加84.5万对带来的补偿性生育[21][22] - 2024年结婚对数610.6万对创45年新低,预示2025年出生人口可能出现更大幅度下滑[24][25] - 人口减少加剧楼市压力,2023年全国人口减少省市从2022年13个增至20个,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显著[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