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专家:“内卷式”竞争削弱价格信号灯功能,没有受益方
和讯· 2025-07-15 18:16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二季度环比增长1.1% [1] - 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 [1] - 经济特征概括为"稳、实、新、优":"稳"符合市场预期,"实"体现实体经济支撑作用,"新"反映新动能成长,"优"指结构优化 [2] 行业趋势特征 - 出口展现长期韧性,非短期现象 [2] - 文旅消费市场火热,衍生产业链需求旺盛 [2]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持续快于整体工业增加值,科技新动能加速成长 [2] 政策导向 - 需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聚焦就业、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需求 [4] - 推动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平衡供给需求关系 [3] -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制度型开放与精细化政策 [4] 市场竞争治理 - 将规范"内卷式"竞争,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品质 [5] - 公平竞争与"内卷式"竞争本质区别在于价格信号作用,后者导致多方受损 [6] - 需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运用标准规范约束不正当竞争,切断价格战链条 [7] - 招商引资应转向产业链精准招商,避免存量争抢 [8] 统一大市场建设 - 重点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协调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 [7] - 需统一政府行为尺度,让市场主体按价格信号调配生产行为 [7]
每个字都是信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何不同?
吴晓波频道· 2025-03-06 01:34
总量目标 - GDP目标维持在5%左右,但内涵已发生变化,需更多依靠内需应对恶化的外部环境和房地产投资下行[10] - 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一般预算支出增长4.2%,反映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增量空间仍受财政收入下滑和政府债务风险约束[12] - 通胀目标从3%调降至2%,体现对需求端疲弱的务实判断[12] 消费提振 - 政策重心转向"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通过就业、增收、减负等措施促消费扩内需,"消费"和"内需"成为报告高频词[5] - 提振消费需多管齐下:财政补贴推动"以旧换新"、特定群体补助、优化收入分配、户籍制度改革、供给端升级及放宽服务消费准入[14][15][16][17][18] 对外贸易 - 高层预判贸易战冲击,通过贸易多元化和资本走出去应对关税损失[19] - 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波动,弹性管理避免单边市,走势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相关[21][22][24] - 扩大单边开放,优化金融服务和跨境物流,以市场换市场应对贸易壁垒[23] 房地产政策 - 2025年聚焦行业去风险,通过融资协调机制和"保交房"化解项目风险[34][35] - "好房子"写入报告,推动安全、绿色、智慧住宅的地方性标准建设[37][38] - 政策前置出台,取消限购、增加补贴支持改善型需求,专项债4.4万亿元用于土地收储和存量房收购[40][42][43] 民营经济 - 解决拖欠款问题需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活力[45][48] - 温州、义乌、杭州模式显示民营经济繁荣需产权明晰、政府适度干预和尊重创新[49]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强调平等准入,但隐性歧视仍需司法审查和投诉机制解决[50] 股市投资 -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政策扶持行业或成投资主线[53] - "战略性力量储备"暗示潜在平准基金,但资金规模可能不足[53] - "人工智能+"将重塑产业和生活方式,国产替代与国货品牌为两大投资方向[55]
稳住楼市股市,首次被写进总体要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6:32
宏观调控政策调整 - 首次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连续实施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5] - 赤字率提高1个百分点至4%左右,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5] - 超长期特别国债达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达4.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5]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 [5] 政策创新与重点方向 - 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 [1][3] - 打破"消费是慢变量"常规,把提振消费放在更突出位置,强调促消费与扩投资互动 [3] -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政策资源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3] - 货币政策将适时降准降息,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5] 财政资金安排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8]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 [9]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9]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9] 政策实施特点 - 政策要尽可能早落地,与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 [6] -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打出组合拳 [6] - 我国政府负债率在70%左右,低于主要经济体,中央政府负债率较低有较大举债空间 [2]
为什么是这些目标?为什么是这些改革?|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5 14:29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 - 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35年人均GDP翻番目标衔接,需2024-2035年年均增速达4.7% [3][4] - CPI目标从3%下调至2%,反映对价格问题的关注,1月CPI已连续24个月低于1% [4][5] - 赤字率拟按4%安排,首次突破疫情水平(2020年3.6%),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 [6][7]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同比增2.9万亿元,含专项债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6][7][8] 财政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特别国债合计拉动赤字率至8.4%(2024年为6.6%) [8] - 货币政策表述调整为"适度宽松",为2011年以来首次,强调降准降息及流动性充裕 [7] - 零基预算改革深化,省级政府广泛推进,配套项目库和绩效评价机制建设中 [16][17] - 消费税改革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16] 消费与内需提振 - 消费被列为重点工作首位,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9]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万亿元、同比增3.5%,服务零售额增6.2% [11] - 供给侧聚焦"银发经济",扩大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优化消费环境 [11][13] - 消费结构升级路径明确: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消费,带动产业升级 [12] 产业与科技发展 - "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终端及算力基础设施 [20] - 多地加速布局AI应用,如深圳竞逐低空与空天产业,北京培育人形机器人等20个未来产业 [21] - 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发挥促创新、扩消费作用,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完善中 [20] 民营经济与改革 -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2%,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达92% [16] -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推进,禁止违规收费罚款,保障公平竞争 [15][17] - 财税体制改革强调事权上移,如养老保险等支出责任或转至中央 [17] - "内卷式"竞争整治升级,从"防止"转为"综合整治",化解行业供过于求矛盾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