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

搜索文档
重庆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28 13:37
生产向绿 - 万州区通过循环利用模式处理畜禽粪污 93.5% 的畜禽粪污得到综合利用 成为41万亩柑橘园的养料来源[1][2] - 采用"猪—肥—果—料"生态链 每天处理约40立方米猪粪 通过发酵转化为有机肥[1][2] - 重庆在6个区县推广生态农业创新试点 建成2.5万个种养结合示范基地 推行"畜(禽)—沼—果(菜)"循环模式[3] 产品向优 - 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105.17亿元 2025年预计销售额14亿元 单价较往年提升10%[5][6] - 执行绿色食品标准 建立防伪溯源体系 年产20万斤好果的果园收入预估破百万元[5] - 重庆累计制定农业标准366项 拥有4783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和437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 产业向新 - 奉节县大坝村1.2万亩脐橙园创产值1.8亿元 户均收入超12万元 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7] - 采用智慧果园系统 果园产品均价达4.5元/斤 比普通产品高出一截 10亩果园年收入约20万元[7] - 成立强村公司实行专业化运营 去年村集体收入超300万元 电商直播销售从2021年200多吨增长至去年600多吨 今年目标800吨[7][8]
张云飞: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8-28 08:24
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系统阐述生态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统一的核心路径 强调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双向互动[1][2][4] -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 绿色化成为鲜明特质和发展方向 要求将生态效益作为所有经济效益的基础[3] - 通过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实现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具体包括数字技术提升农业 绿色工业园区建设 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等[4][5] - 政策支撑体系涵盖规划 评价 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六大领域 包括绿色GDP评价体系 绿色金融牵引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等具体工具[6] 生态经济体系理论基础 - "绿水青山"代表生态环境优势 "金山银山"代表生态经济优势 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1]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共有财富[2] - 生产力发展不能离开自然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均源自自然界 绿色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质[3] 产业实施路径 - 产业生态化要求降低生态环境负荷 提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比重 优化产业结构[4] - 生态产业化需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和资本 生产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 - 生态农业需坚持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统一 形成粮经饲统筹 农林牧渔多业并举产业体系[5] - 生态工业需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 按全生命周期理念建设生态工业园区[5] - 生态服务业包含生活性服务业绿色化(如冰雪运动全产业链)和生产性服务业绿色化(如绿色科技研发)[5] 政策支持体系 - 规划政策需将生态绿色产业集群重点列入"十五五"规划 科学引导绿色产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6] - 评价政策需引入绿色GDP体系 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6] - 财政政策需加强对公共性和战略性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的投入[6] - 税收政策需落实节能节水环保 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 推进费改税[6] - 金融政策需健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推动绿色技术和产业创新[6] - 价格政策需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6]
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8-28 06:25
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强调生态环境优势与生态经济优势的统一 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1][2][3] -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 绿色化成为发展方向 需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3][4] - 通过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服务业实现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具体包括数字技术提升农业 绿色技术深化工业 冰雪旅游等产业链发展[4][5] - 政策支持体系涵盖规划 评价 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六大领域 包括绿色GDP评价 绿色金融扶持 资源价格改革等具体措施[5] 产业生态化实施路径 - 降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负荷 改造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比重 促进产业与自然和谐统一[4] - 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推进生态工业和生态园区建设 科学布局产业发展 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5] -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使发展基于高效利用资源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4] 生态产业化发展方向 - 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和资本 提升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充分发挥良好生态环境综合效益[4] - 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满足人民对蓝天 净土 碧水等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 - 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 推动冰雪运动 冰雪文化 冰雪装备 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促进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5] 生态农业具体措施 - 借鉴"桑基鱼塘"等有机农业经验 用现代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提升生态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5] - 按照增产增效并重 良种良法配套 农机农艺结合 生产生态协调原则 坚持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统一[5] - 形成粮经饲统筹 农林牧渔多业并举产业体系 确保粮食安全[5] 政策支持体系 - 规划政策:将发展生态绿色产业集群重点列入"十五五"规划 科学引导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5] - 评价政策:引入绿色GDP到评价体系 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5] - 财政政策:加强对具有公共性和战略性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投入[5] - 税收政策:落实节能节水环保 资源综合利用及合同能源管理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 做好费改税[5] - 金融政策:健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创新[5] - 价格政策: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5]
重庆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生产向绿 产品向优 产业向新
人民日报· 2025-08-28 05:48
生产向绿 - 万州区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处理畜禽粪污 93.5% 得到综合利用 成为41万亩柑橘园养料来源 [1][2] - 采用"猪—肥—果—料"生态链 将猪粪与菌种 锯末等混合发酵半年制成优质堆肥原料 日处理猪粪约40立方米 [1] - 农神控股集团对堆肥原料进行精加工 添加氮磷钾或微量元素定制有机肥 满足柑橘园 蔬菜基地等不同需求 [2] - 重庆在6个区县推广"畜(禽)—沼—果(菜)"循环模式 建成2.5万个种养结合示范基地 [3] 产品向优 - 巫山脆李执行绿色食品标准 建立防伪溯源体系 2025年品牌价值达105.17亿元 [5] - 2024年脆李预计产量14万余吨 销售额约14亿元 整体单价较往年提升10% [6] - 通过"邮运通"物流网实现全国超1000座城市次日达 京东 阿里等平台开设130家直营店 [5] - 重庆累计制定农业标准366项 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783个 市级名牌农产品437个 [6] 产业向新 - 奉节县大坝村智慧果园采用自动滴灌系统 电子标签溯源 脐橙均价达4.5元/斤 较普通产品溢价显著 [7] - 大坝村1.2万亩脐橙园2023年产值1.8亿元 户均收入超12万元 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7] - 成立强村公司统一运营 2023年村集体收入超300万元 组建农技 劳务 营销3支专业队 [8] - 直播电商成效显著 2021年销售脐橙200多吨 2023年增至600多吨 2024年目标800吨 [9] - 重庆建成125个年产值超3000万元专业村 63个超2亿元专业镇 [9]
大地期货:“期现结合”提效绿色产业链
搜狐财经· 2025-08-27 17:37
核心观点 - 大地期货通过期现结合模式为江西碳酸锂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帮助企业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并实现稳定发展 [1][3][5] 业务模式 - 采用浮动累沽和基差优化两套含权贸易服务方案替代传统固定一口价模式 [3] - 基差优化模式实现锁价不锁量 既能锁定部分经营利润又能平衡出货节奏 [4] - 浮动累沽模式以期货每日收盘价为基准指导现货成交量 通过每日累计灵活提货缓解出库压力 [4] 实施效果 - 帮助企业以高于生产成本每吨约10000元的价格销售产成品 [3] - 有效缓解采销端和库存端压力 释放企业发展动能 [3] - 避免产品积压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保障下游电池厂原料供应 [5] 战略定位 - 发挥产业链蓄水池功能 在供需错配时接盘过剩产能 在需求回暖时释放库存 [5] - 期货市场交割量占比不足3% 大部分现货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实现实体流通 [5] - 金融服务深度嵌入产业肌理 注重金融为表产业为里的服务模式 [5] 行业意义 - 期现结合模式成为服务绿色产业的助推器 推动金融工具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 [5] - 为两山理念的深度实践提供可持续金融动力 延伸绿色发展脉络至产业链末梢 [5]
让每一抹自然之色找到“归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7 10:44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推进 - 西藏自治区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包括16处自然保护地、3条河流、3条冰川 总计22个登记单元[4] - 2023年12月西藏纳木错自然保护区完成公告登簿 标志确权登记打通最后一公里[4] - 拉萨市2024年首次开展西藏才纳森林公园 西藏墨竹朗杰沙棘林自然保护区确权登记 2025年启动3条河流确权登记 共计5个重点登记单元[4] 确权登记技术实施细节 - 采用内外业结合技术路径 内业通过遥感影像图解确定特征点 外业携带GPS设备实地勘测[9] - 确权精度误差严格控制在20厘米以内 确保产权主体不模糊[9] - 工作团队提前与乡镇干部 村民沟通 将政策译成藏文张贴 用通俗语言解释划界目的[9] 生态保护与产权明晰化成果 - 雪绒藏布明确四条边界: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边界 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边界 不同集体所有者边界 不同类型自然资源边界[10] - 墨竹朗杰沙棘林自然保护区明晰产权归属 精准记录分布范围 植被种类等数据[6] - 确权登记为生态管控 植被保护提供产权依据 使开发利用有据可依 生态守护责任到人[6][10]
执金融之笔 描绘绿水青山画卷
金融时报· 2025-08-27 10:37
绿色金融政策与制度创新 - 湖州市政府2022年8月发布全国首个区域性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 [2] - 工商银行2024年率先将卫星遥感与生物多样性评估纳入风控体系 [2] - 华夏银行通过生态价值评估和定制授信模型实现贷款投放效率提升60% [3] 生态保护项目融资案例 - 工商银行为湖州吴兴区白鹭飞农庄提供5400万元授信建设湿地动物科普保育中心 [2] - 华夏银行向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投放8000万元绿色信贷支持695.31公顷湿地生态修复 [2][3] - 光大银行提供4亿元融资支持德清县污水管网改造和395条河道清淤工程 [4] 水资源治理成效 - 湖州入太湖水质连续17年稳定保持Ⅲ类以上 2024年上半年达到Ⅱ类标准 [5] - 兴业银行累计支持浙江省"五水共治"项目108个 信贷投入达288亿元 [5] - 项目覆盖40余个县市区 主要围绕治污水、防洪水等五大领域 [5] 清洁能源金融支持 - 湖州银行创新"光伏发电收益权"质押模式 将20年碳减排收益纳入抵押范畴 [6] - 为干村光伏项目节省超20万元融资成本 清洁能源贷款年均增速超52% [6] - 工商银行安吉支行发放2900万元分布式光伏项目贷款 支持工业厂房屋顶光伏建设 [7]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湖州银行推出"绿能贷""绿储贷"专项绿色信贷产品 [6] - 兴业银行2013年推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综合解决方案 [5] - 金融机构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获取低成本资金 [6]
宿迁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为“绿”定价,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
新华日报· 2025-08-27 07:12
核心观点 - 宿迁市通过创新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将生态价值量化并转化为可抵押资产 成功破解花木等行业融资难题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变现 [1][2][3][4][5] VEP核算体系创新 - 沭阳县建立科学规范的花木类VEP评价体系 对全县4626家花木企业进行起底式调研 [1] - 艺森园花木基地通过VEP核算报告获得6000万元生态价值评估 凭此获得全国首笔花木类"VEP生态价值贷"500万元 [1][2] - 宿迁市在全国率先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划分四大生态系统 初步调查出262种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 [3] 金融机制创新 - 政府建立政银合作机制 为评估体系背书 推动金融机构出台VEP抵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2] - 沭阳农商银行以VEP核算报告作为发放零抵押贷款的核心依据 累计发放花木类贷款8.02亿元 [2] - 创新推出"花木月季贷""草莓贷"等绿色金融产品 [2] 生态资产交易机制 - 泗洪县创新"绿票"交易机制 企业通过购买绿票可分享15年生态项目收益 [3] - 康源水产科技养殖协会依托"缤纷泗洪"生态品牌获得5000万元授信额度 [3] - 宿迁市建立行政区域单元GEP核算规范 为生态产品建立可量化核算的总台账 [2][3] 电商营销模式创新 - 创新"电商+生态产品"营销模式 将生态价值融入农产品和工业品 [4][5] - 艺森园盆景直播单场吸引40多万人观看 成交额超百万元 [5] - 泗洪大闸蟹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附二维码展示生长环境和水质等生态信息 [5] 品牌体系建设 - 打造"宿有千香"区域公用品牌 统一纳入绿色农产品和生态工艺品 [5] - 2024年"宿有千香"系列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2亿元 [5] - 沭阳县花木盆景种植面积达60万亩 拥有5万余家花木类电商企业 [1]
人保财险: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书写绿色发展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8-27 05:39
绿色保险业务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绿色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26.35万亿元 同比增长23.90% [2] 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 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等行业提供一揽子保险方案 [3] - 搭建碳捕集到碳利用再到碳封存的全流程闭环保险保障体系 [3] - 2024年为174家绿色低碳企业融资提供4.56亿元保障支持 [3] - 推出绿色建筑性能保险和房屋全装修险服务建筑节能降碳 [3] - 创新开发低空保产品保障低空经济新消费场景 [3] - 完善汽车芯片保险产品体系并向全链条拓展 [3] 环境污染风险治理 - 推广环责险+环境风险监测模式 2024年提供环境污染责任风险保障197亿元 [4] - 在浙江湖州签发全国首批ESG保险保单 涉及保额8800万元 [4] - 签署绿色船舶保险共同体合作备忘录提升船舶绿色低碳水平 [5] - 2024年提供10.9万亿元风险保障服务化解船舶污染风险 [5] 碳汇能力建设与生态改善 - 2024年森林险为11亿亩林木提供9754亿元保障 [6] - 在江苏南京落地全国首单植被综合碳汇价值保险 [6] - 在福建厦门落地全国首单蓝碳交易财产安全险 为2000吨蓝碳交易项目提供保障 [6] 清洁能源与绿色交通 - 2024年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风险保障4万亿元 [7] - 2024年承保新能源汽车超过1150万辆 提供风险保障近30万亿元 [7] - 2024年承保91个绿色轨道交通施工标段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876亿元 [7] - 启动绿动出海项目促进中国新能源车企拓展海外业务 [7] 气候风险管理与灾害应对 - 2024年巨灾保险覆盖范围扩展至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8个地市 保障人口4.1亿 [8] - 建立台风、暴雨等灾害风险地图和气象预警服务模式 [8]
“两山”理念20年,山东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1:05
□ 范玉波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年。历经20年实践检验,这一理念不 断深入人心,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 巨大成就。 山东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 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深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践,为全 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山东力量。 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上深入实践,筑牢黄淮海流域生态屏障。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 系,为东部沿海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实践样本。立足半岛丘陵、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等独特生 态地貌,构建起"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级保护架构,形成覆盖森林、海洋、湿地等多元 生态系统的保护网络。推动黄河口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和长岛海洋型国家公园建设,在优化治理架构、 创新管理体制,在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科技赋能、法治协同、共建共享等领域为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 完善贡献山东智慧。 "两山"理念的丰富内涵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