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搜索文档
是否担心关税战等外部因素冲击中国经济?中方表态
券商中国· 2025-05-21 16:43
5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来源:澎湃新闻 责编:刘珺宇 校对:吕久彪 有记者提问,我们关注到联合国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受到关税战等影响,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 放缓至2.4%,比1月预测值低0.4个百分点。同时,中方也发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请问发言人, 如何看待关税等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否担心中国经济会受到冲击? 毛宁表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我注意到国际媒体 纷纷用"超预期""有韧性"来评价中国经济的表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面临高关税壁垒的情况下,中国外 贸保持平稳增长。今年前4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7.5%,显示出过硬的国际竞争 力。 同时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让外企在华的发展空间更大、预期更稳。这些情况都充分说明,中国完全有能力、有 条件、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百万用户都在看 最新!特朗普,签了! 突传利空!刚刚,暴跌超66%! 突发!下调25个基点,直线跳水! 突然!特朗普,重大宣布! 利好来袭!芯片、特朗普,突传重磅! 巴基斯坦,重大突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 ...
是否担心关税战等外部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外交部: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
快讯· 2025-05-21 15:33
是否担心关税战等外部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外交部: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 5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我们关注到联合国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指 出,受到关税战等影响,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放缓至2.4%,比1月预测值低0.4个百分点。同时, 中方也发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请问发言人,如何看待关税等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是否担心中国经济会受到冲击? 同时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让外企在华的发展空间更大、预期更稳。这些情况都充分说明,中国完全有能 力、有条件、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毛宁表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我注意到国 际媒体纷纷用"超预期""有韧性"来评价中国经济的表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面临高关税壁垒的情况 下,中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今年前4个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7.5%,显示出 过硬的国际竞争力。 ...
风浪之下更显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08
工业生产与转型升级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1%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 同比分别增长9 8%和10% 成为工业增长核心引擎 [1] - 工业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加速 新能源汽车 工业机器人 3D打印设备等新兴产品产量增速较快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实现74 2%跃升 大幅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1] - 工业结构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迈进 印证"以新提质"发展逻辑 [1] 服务业增长与数字化转型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 为今年以来月度增速次高水平 现代服务业动能强劲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 4%和8 9% 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长 反映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 - 旅游交通出行增多 带动信息和商务服务业稳定增长 [2] 内需市场与消费投资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 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文化办公用品类 家具类 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2] - 假日出行需求旺盛带动服务性消费增长 1至4月份交通出行 通讯信息 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1至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 2% 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4 5% [3]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 3% 反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 [3] 外贸表现与市场策略 - 1至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 4% 较一季度加快1 1个百分点 对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速加快 [3] - 民营外贸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 成为稳外贸重要力量 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较好 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3] - 中美大幅降低关税将为外贸环境改善注入积极预期 多元化市场策略将持续夯实外贸基本盘 [3]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4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 提出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4] - 5月7日金融管理部门宣布降准降息等一揽子金融政策 有效增强社会发展信心 [4] - 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 中国经济将在应对挑战中开拓新局 [4]
4月中国经济数据解读(上)丨多项指标显示4月中国经济向新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5-20 10:13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周子勋 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4月份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5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与国内市场联系紧密的市场销售和服务业继续稳中有升。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货物出口和工业生产保持总体稳 定。表明我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显著韧性。 4月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4月份,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4.7%和5.9%,较一季度均提升0.1个百分点。出口增长7.5%,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保持6.4%的稳定增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表示,虽然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4月份多项数据充分表明中国经济展现出良好的韧性与潜力,尤 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阶段,需持续扩大内需、深 化产业升级、稳定外贸外资,推动经济向新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受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影响,4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3月份有所回落。国务院 ...
中国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0 05:22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 4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动能积聚成长 [1]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1] 工业表现 -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为去年以来月度增速较快水平 [1]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5.9% [1] 服务业表现 - 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为今年以来月度增速次高水平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4%和8.9%,显著快于服务业整体增速 [2] 外贸表现 - 1至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2] 消费市场 - 1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3]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连续两个月增速加快 [3] - 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和19.9% [3] - 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23.3%和25.3% [3] - 1至4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持续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4] 固定资产投资 - 1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024亿元,同比增长4.0%,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8.0% [5] - 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6%、28.9%、23.9%、17.6% [5] 工业新动能 - 4月份集成电路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3%和19% [5]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8.9%和61.8% [5]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2%和29.3% [5]
顶住压力稳定增长,4月份经济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人民日报· 2025-05-19 13:12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态势 - 4月份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 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1] - 国内大循环展现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 [2] 需求端表现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大幅增长 [3] - 1-4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连续两个月加快 [3]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 贡献率达64.5% [3] 供给端表现 -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 贡献率达55.9% [4] - 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和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4%和21.3% [4] - 人工智能+驱动作用增强 数字产业蓬勃发展 绿色低碳转型深入 [4] 外贸表现 - 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 同比增长5.6% 其中出口22645亿元增长9.3% 进口15745亿元增长0.8% [5] - 1-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 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5] - 1-4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9% 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 [5] 产业优势 - 中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 高铁/核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世界 [5] - 产业体系完备 配套能力强大 [5] 政策环境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 [5]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6]
中国经济为世界注入确定性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49
中国经济一季度表现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高于去年全年5%和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 - 货物进出口额增至10.3万亿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外贸比重达51.1% [1][2] -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释放向新向好的积极信号 [1] 政策与市场支持 - "两重""两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补贴范围扩大,推动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2] - 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 - 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相互配合,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2] 国际合作与开放 - 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消博会、广交会接连举办,吸引跨国公司增资扩产 [2] - 国际机构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反映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2] 全球经济影响 -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持续拉动全球需求,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跨国企业提供可靠市场支持 [1] - 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强劲,为世界经济增添动力和确定性 [3]
毕马威最新报告:国内经济实现“开门红” 政策加码应对不确定性
证券时报网· 2025-05-16 15:17
中国经济表现 - 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 得益于国内政策前置发力和居民消费企业投资韧性 [1] - 企业"抢出口"活动热度较高 提振一季度出口表现 [1] - 内需修复外需走强 国内生产热度同步回升 [1] - 二季度国内生产有望保持强劲 因企业可能加速"抢出口"和增量政策托底消费与基建 [1] 消费市场 - 一季度生活必需品和可选消费品零售增速大多改善 反映促消费政策效果扩散 [2] - 促消费政策效果向以旧换新补贴范围之外的品类扩散 带动消费整体回暖 [2]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速落地 围绕保障消费能力加码消费补贴等多维度发力 [2] - 二季度消费回暖向好态势仍有支撑 [2] 企业战略与供应链 - 企业应积极采取多元化战略 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矩阵 [1] - 建议结合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生态协作分散风险 [1] - 全球产业链将迎来重新布局 中国有望变身为供应链链主发挥更大作用 [1]
“我是客观派”
中国发展网· 2025-05-13 11:11
中国经济内在逻辑 - 1978年至2024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速达8.3% 2024年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 [2] -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重工业优先战略奠定工业基础但效率较低 1978年后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激活后来者优势 [2] - 双轨制改革通过"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维持经济稳定并培育市场力量 [2] 经济增长前景 - 以2019年中美技术差距为基准 中国在2035年前具备8%增长潜力 实际增速有望保持5%~6% [3] - 到2049年增长潜力降至6% 实际增速3%~4%仍可期 [3] - 三大支撑要素包括每年1100万大学毕业生 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 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 [3] 中美经济关系 - 当中国人均GDP达美国半数 经济总量两倍于美国时 科技"卡脖子"将失去现实基础 [3] - 美国高科技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将重塑双边关系格局 [3] - 贸易摩擦中应保持战略定力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 [3] 经济结构转型 - 创新需要制度创新协同 提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辩证关系 [3] - 产业政策制定应遵循"潜在比较优势" 通过"增长识别法"甄选重点领域 [3] - 消费提振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 完善社会保障 推动共同富裕 [4] 发展模式比较 - 中国经验颠覆"华盛顿共识"教条 渐进改革创造连续四十年增长奇迹 [2] - 中国用四十余年走完发达国家两百年工业化道路 [2] -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将释放巨大内需潜能 [4]
破浪前行:中国经济无惧风雨,勇立潮头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28
中国经济基本面 -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完备的产业体系形成内部循环和协同发展能力 涵盖高端制造、传统制造及新兴产业全环节[3]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 从上游锂矿开采到下游销售服务形成闭环生态 具备抗外部关税壁垒和技术封锁的能力[3] 内需市场优势 - 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支撑消费潜力 消费结构升级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点 涵盖日常消费至高端奢侈品全领域[4] - 国内市场具备"稳定器"功能 外部需求波动时可转向内需维持企业生产经营 保障经济平稳运行[4] 科技创新驱动 - 5G技术全球领先 基站建设数量与用户规模居前列 应用于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等领域[5]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 医疗领域提升诊断效率 金融领域实现精准营销与风险评估[5] -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太阳能、风能、水能技术产能全球领先[6] 政策支持体系 - 政府通过减税降费降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负担 减少社保缴费成本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6] - 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企业 降低融资成本[6] - 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交通/能源/水利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并创造就业[6] 区域与开放战略 -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促进东中西部产业合作与资源互补[7] -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自贸区建设 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