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

搜索文档
按估值算约4364万元的股份,为何出价7008万元?新凤鸣孙公司拟收购亏损企业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23:41
收购交易概况 - 新凤鸣全资孙公司浙江独山能源拟以7008万元收购浙江金联港务36%股权 [1][2] - 交易已通过董事会审议,无需提交股东大会 [3] - 收购目的是提升原材料供应链自主保障能力,通过码头改造优化PTA业务物流效率 [1][3]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金联港务2024年亏损2638.73万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426.37万元 [1][5] - 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9708亿元,净资产4785.98万元 [4][5] - 2024年营业收入354.56万元,2025年一季度收入230.83万元 [5] 估值与交易溢价分析 - 资产基础法评估标的公司股东权益价值1.2亿元,收益法评估仅0.7亿元 [8] - 36%股权对应评估值4364万元,实际交易价7008万元,溢价60% [8] - 溢价主因标的为重资产企业(90%资产为码头及海域使用权),且处于业务爬坡期 [8] 战略协同与风险说明 - 收购后将通过码头吞吐量升级强化PTA产业链协同 [3] - 标的公司受周边5个码头竞争冲击,预计2026年新增油品接卸业务 [8] - 公司强调交易使用自有资金,不影响正常运营,对业绩影响有限 [6]
CJ-1000A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助力C919实现航空中国心
东吴证券· 2025-06-18 19: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技术封锁倒逼中国航空工业迈向自立自强,CJ - 1000A 有技术后发优势但面临挑战,其突破标志中国构建起完整航空发动机自主产业链 [4] - 未来 20 年中国商发市场规模平均每年超千亿,CJ - 1000A 完成进口替代后有望占据国内窄体市场 50%以上份额,2030 年后或主导国产窄体客机动力配置 [4] - 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 CJ - 1000A 投资逻辑围绕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和产业链协同展开,给出四条投资策略并建议关注多家公司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CJ - 1000A 是中国自主研发的 C919 配套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 CJ - 1000A 专为 C919 配套设计,采用先进材料和技术,将成 C919 动力系统国产化核心 [9] - LEAP - 1C 由 CFM 国际公司研制,是 C919 唯一进口动力装置,供应受国际关系影响,成本约占整机 25% [11] - CJ - 1000A 最大推力与 LEAP - 1C 持平,推重比显著领先,在维护成本和国产化供应链方面有优势 [13] - CJ - 1000A 和 LEAP - 1C 在材料应用、燃烧室技术、冷却系统和涡轮叶片材料上差异显著 [15] - 美国暂停向中国出售喷气发动机关键技术,或倒逼中国加速自主航空动力研发 [16] - CJ - 1000A 适航认证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已取得显著进展 [19] 未来 20 年中国商发市场规模平均每年超千亿 - 未来 20 年全球商用涡扇发动机交付量超 8.7 万台,价值约 1.5 万亿美元,2043 年中国机队规模将达 2.1 万台,占比超 20%,窄体客机发动机需求约 1.6 万台,市场价值超 3000 亿美元 [22] - CJ - 1000A 市场需求与 C919 产能相关,未来 20 年中国新增 9000 架客机,发动机市场规模达 2.4 万亿元,CJ - 1000A 完成替代后有望占国内窄体市场 50%以上份额,2029 年需求约 200 台,2030 年后或主导动力配置 [23] - 国家政策对 CJ - 1000A 有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和市场推广三方面促进作用,推动其产业化突围 [26] 破局欧美航发垄断,国产航空发动机自主可控已迫在眉睫 - 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被欧美巨头垄断,CFM 国际主导窄体机市场,普惠居次,GE 和罗罗主导宽体机领域 [29] - 行业竞争格局将演变,CJ - 1000A 有望打破垄断,需从性能、认证和产能三方面发力,未来有望抢占更多增量空间 [30][31] 投资建议 - 投资 CJ - 1000A 领域需着眼长期价值,关注企业核心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及产业链协同效应 [33] - 投资逻辑围绕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和产业链协同展开,给出四条投资策略并建议关注航发科技等多家公司 [33]
中国家电业在东南亚群体性崛起
第一财经· 2025-06-17 21:29
中国企业东南亚投资趋势 - 中国家电企业在东南亚发展进入3.0阶段:2017年前大企业全球化试水海外自主品牌,2018-2023年为规避关税壁垒转移部分产业,2024年起全面投资兼顾外贸与当地市场 [4] - 近期投资案例密集:爱仕达拟1.5亿元建越南基地,TCL智家泰国工厂规划年产170万台冰箱冷柜,京东方越南二期项目总投资20.2亿元年产7000万台终端设备 [6] - 产业链协同成新趋势:美的与合兴包装签约泰国、印尼深度合作,通过"抱团出海"提升竞争力 [6] 东南亚市场吸引力 - 人口红利显著:东南亚6.7亿人口相当于中国一半,本土市场潜力巨大 [15] - 商用空调市场增长强劲:2025年一季度越南市场1.23亿美元(+13.9%)、印尼2.18亿美元(+7.2%),泰国预计增长2.8%-3.2% [11] - 成本优势:泰国工业用地每亩80-100万元人民币,工人月薪约3000元;印尼工人月薪1500-2300元人民币 [15] 企业本土化策略 - 文化融合:威力对38名外派骨干进行泰语沉浸式培训,海尔针对马来族设计头巾专用洗涤程序,越南市场推出增压阀洗衣机 [4][10] - 高端市场突破:美的通过东芝品牌推出冰箱、洗衣机等高端系列,海尔旗下卡萨帝、Candy品牌进入泰国市场 [10][17] - 研发制造布局:核心产能和研发仍在中国,东南亚工厂产能占比约10%(如奥马泰国基地占2100万台总产能1/10) [16] 竞争格局与前景 - 当前格局:日资品牌领跑商用空调市场,三星、LG仍处强势地位 [11][12] - 中国品牌增速:海尔、海信、美的东南亚业务收入增速达30%-40%,海尔一季度白电销量已领先 [12][10] - 临界点预测:2026-2028年可能成为中国品牌在东南亚跃升领先位置的关键期 [12] 投资挑战 - 供应链短板:当地配套不完善导致综合生产成本高于中国,预计需2-3年改善 [16] - 关税不确定性:泰国曾面临美国36%关税(后降至10%),企业采取"国内+泰国"双基地平衡策略 [5][7] - 土地成本上涨:泰国工业用地价格一年内从40万元/亩升至80-100万元/亩 [15]
传化智联牵手亚洲能源巨头 加速顺丁橡胶业务出海
证券时报网· 2025-06-16 21:21
战略合作签约 - 公司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探索在中国、马来西亚边佳兰合资建设聚丁二烯橡胶生产设施[1] - 合作旨在服务东南亚地区和全球市场,奠定双方紧密战略伙伴关系[1] - 马石油拥有从上游石油、天然气开发到下游石化产品的全链条竞争力[1] 合作价值维度 - 资源整合:马石油的石化原料直供机制将显著降低传化合成采购成本,保障生产供应稳定[2] - 市场拓展:借助马石油在东南亚、欧洲的渠道网络,加速切入"一带一路"沿线高端制造供应链[2] - 技术互补:传化合成的镍系/钕系顺丁橡胶连续制备技术与马石油的绿色化工解决方案形成互补[2] 东南亚市场机遇 - 预计2025年全球稀土顺丁橡胶消费量达60万吨,东南亚市场占比50%,年增速2%-3%[3] - 中国轮胎企业海外产能的9%已聚集在东南亚,为上游材料本地化供应创造机遇[3] - 传化合成作为全球最大顺丁橡胶单体工厂,预计2025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30%[3] 国际化战略升级 - 合作标志公司国际化战略从"产品贸易"向"产业链共同体"升级[3] - 采用"技术出海+产能出海"双轮驱动模式,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3] - 以顺丁橡胶为突破点,驱动化学业务迈向新阶段[3]
算力龙头企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金融时报· 2025-06-12 11:13
并购重组方案核心内容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披露换股吸收合并预案 国内算力产业最大吸收合并案具体方案出炉 [1] - 换股比例为0.5525:1 即每1股中科曙光股票可换0.5525股海光信息股票 [2] - 海光信息换股价定为每股143.46元 中科曙光换股价为每股79.26元(按定价基准日前120日均价上浮10%) [2] - 合并完成后中科曙光将终止上市 海光信息承继其全部资产及业务 [3] 战略协同效应 - 海光信息为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 中科曙光为高端计算机领域领军企业 双方在芯片与整机领域形成技术互补 [4] - 中科曙光当前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份 合并后资源深度融合将提升产业链韧性 [4] - 中科曙光系统集成能力可增强海光芯片与系统协同 海光芯片性能将提升中科曙光产品力 [5] - 合并旨在打造"国产算力+信创航母"级企业 推动人工智能与算力产业协同发展 [5] 政策与市场背景 - 本次合并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单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交易 [6] - 2024年9月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宣布换股合并 拟整合船舶制造资源提升全球竞争力 [6] - 2024年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完成合并更名 证券行业进入深度整合阶段 [7] - 新"国九条"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监管优化并购重组环境吸引市场主体参与 [7] 市场反应与行业意义 - 复牌当日两家公司股票均实现开盘大涨 资本市场对合并方案反应积极 [1] - 证券分析师认为此次合并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 将形成"技术-资本-产业"正向循环 [1] - 合并有助于提升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 助力我国算力产业健康发展 [4]
专家访谈汇总:包上没有LABUBU,爱马仕就不叫爱马仕?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1 21:15
浙江游戏产业出海政策 - 浙江省计划以杭州为核心打造游戏产业集群 建立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数字贸易示范区等文化出口平台 [1] - 重点支持开发高质量原创3A游戏 推动与AR/VR智能硬件厂商合作共同出海 [1] - 加强与国际游戏发行平台合作 重点在亚太、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中国原创游戏 [1] - 目标是通过产业集聚和政策支持 将浙江打造成全球数字娱乐产业重要一极 [1] 汽车行业动态 - 广汽、一汽、小米、理想等10余家主流车企集体跟进供应链政策调整 反映行业面临激烈价格战和供应链压力 [1] - 车企缩短账期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钢铁行业在车企降价要求下已基本无毛利 [1][2] - 政策干预可能为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的车企创造发展机会 [2] 中国汽车市场数据 - 2025年1-5月中国乘用车总销量1099.6万辆 同比增长12.6% 其中国产品牌销量756.2万辆同比增26.3% [2] - 新能源车销量157万辆同比增24.5% A级/B级车型表现突出 传统燃油车销量同比下降10.1% [2] - 比亚迪、吉利等国产品牌增长显著 法系/韩系外资品牌销量普遍下滑 [2]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 - 2024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11倍 体现潮流玩具情绪消费潜力 [2] - 通过LABUBU等IP开发建立情感联结 盲盒机制创造稀缺性强化购买欲望 [2] - 业务扩展至手办/服饰/主题乐园等领域 构建完整情绪经济生态 [2] 自动驾驶对保险业影响 - 自动驾驶使责任归属复杂化 现行以驾驶员行为为基础的保险体系面临挑战 [3] - 特斯拉/Alphabet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及Progressive等保险公司可能受益 [3] - 拥抱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将获得长期增长潜力 [3]
多家车企集体发声:供应商账期改成60天 保障供应链资金流通
环球网· 2025-06-11 10:06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6月11日消息,一夜之间国内车企陆续宣布承诺60天内给供应商结账,其中除了央企外,吉利、长安、小鹏等民营车企也迅 速跟进。 据了解,6月10日晚间,广汽、东风、中国一汽三大国有巨头率先表态,6月11日早间,小鹏、比亚迪等也明确将60天付款写入制度红线,严控账期,保障供 应链资金流通。 主流车企集体跟进 60 天保账期 6月10日晚,广汽集团官微发布"关于供应商账期的郑重承诺",明确表示广汽集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保障供应链资金的高效周 转。通过这一承诺,广汽集团携手上下游伙伴,共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日,中国一汽、东风汽车、赛力斯、吉利汽车等都通过官方渠道发出声明,表示将保证60天的供应商账期。 中国一汽发文称,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部委关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部署,将供应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 东风汽车宣布,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精神,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将支付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内。 赛力斯则表示,一直以来,赛力斯按照与供应商的合同约定付款,正常货款账期60天,实现主机厂与供应商双赢。 吉利汽车集团表示,为了积极响应落实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 ...
国新办发布会:4方面10条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
东吴证券· 2025-06-11 08:55
资本市场新闻 - 国新办发布4方面10条民生政策举措,包括增强社保公平性、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等[7][8] - 市场监管总局就《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共七章五十七条[9][11] 行业新闻 - 钢铁、汽车行业应抵制“内卷式”竞争,由“量本位”向“价本位”转变[12]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王军对新能源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包括推进一体化发展、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等[14][15]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北证50指数等均下跌,科创50指数跌幅最大为1.47%[16] - 截至6月10日,北证A股成分股267个,平均市值30.76亿,今日成交额253.71亿,较上日跌5.23%[16] - 北交所成交额362.57亿,较上日涨98.26亿,87只个股收盘上涨[17] 公司公告 - 力佳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拟减持股份,调整后计划减持1,727,856股,比例为2%[21] 其他 - 今日无新股[22] - 风险提示包括个股盈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22]
四家汽车集团带头卷“账期”
经济观察报· 2025-06-10 22:41
东风汽车强调以"链长"身份带头,将央企责任与上下游协同紧密结合,明确支付账期不超60天,为中小 企业改善现金流、增强产业韧性提供坚实保障。 广汽集团将及时付款上升到企业经营理念层面,把供应链健康与产品高品质、企业高信用同等对待。 赛力斯则重申合同合规履行,并倡议行业加强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和可持续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四家汽车企业这轮账期压缩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对今年3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 例》正式实施、工信部与国资委等部委密集要求主机厂缩短账期的直接回应。 (原标题:四家汽车集团带头卷"账期") 过去,汽车供应链企业动辄面临以季度乃至年为周期的回款难题,许多中小配套商"账上利润可观,现 金流却告急",不得不以贴现、短贷维持运营。账期的缩短,等于把"账面繁荣"转化为"现金流入",让 上游企业能够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研发、智能制造和服务优化。 6月10日,工信微报发布消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主机厂罕见地同步发声,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压缩至60 天以内。这一举措背后,是四家企业在相关主管部门协调下,提前达成共识,主动作为, ...
环氧丙烷破局:向高附加值转型
中国化工报· 2025-06-10 10:59
环氧丙烷产业现状 - 我国环氧丙烷产能全球领先,2024年达747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近三分之一,自给率提升至96% [2] - 2024年国内PO表观消费量约为590万吨,产能增速快于需求,被列为高风险预警产品 [2] - 行业面临产能与需求的阶段性矛盾,向高附加值转型成为突围核心方向 [1][2]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工信部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明确支持超高纯化学试剂等关键战略材料,为PO产业链提供政策导向 [3] - 行业应采取"增量创新"和"存量优化"策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实现差异化竞争 [3] 存量优化:聚醚多元醇升级 - 聚醚多元醇是PO重要下游应用,行业需开发高端产品如高性能、环保型聚醚多元醇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需求 [4] -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PPCDL)技术实现绿色转型,成本仅为传统光气法的1/3~1/4,并拓展至光伏胶膜、锂电池黏结剂等领域 [4] - 滨化集团规划128亿元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延长PO-聚醚多元醇-聚氨酯产业链,发挥一体化优势 [4] 增量创新:高附加值衍生物 - 非聚氨酯产品如高纯度丙二醇、电子级溶液等电子级PO衍生物是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领域的重要切入点 [3] - 丙二醇甲醚(PM)、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PMA)等电子级纯度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加工、光刻胶生产等高端领域 [5] - 四大核心技术(高效固定床催化剂、非均相催化精馏、热耦合节能、热泵精馏)显著降低能耗与成本,节能达45%-55% [5]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王荷芳团队获6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50余篇SCI论文,技术覆盖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工艺 [6] - 反应精馏、热泵等技术推动工业装置向绿色化、节能化发展,为PO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6] - PO基可降解材料虽规模较小,但被视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需积极开发差异化产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