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
搜索文档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基金投资该怎么办
搜狐财经· 2025-08-18 22:59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关口,盘中突破2021年2月18日高点,创2015年牛市后十年新高 [1] - A股近几个月稳步上扬,站稳3600点并突破3700点 [2] 资产性价比分析 - 股权风险溢价显示股票相较于债券的性价比仍明显,A股和港股主要指数该指标处于近5年中位数附近或更高 [2][3] - 主要指数股息率与债券收益率对比显示,A股估值处于五年中枢位置,未出现明显高估 [5] 估值水平 - A股整体动态市盈率PE(TTM)为21倍,剔除金融和石油石化后为35倍 [6] - 局部过热特征显现,科创50和中证2000的PE(TTM)高达140倍上下 [6] - 港股小市值公司交易热度显示局部过热迹象 [7] 历史周期启示 - 2015年牛市中小盘股表现突出但后续回调显著,优质龙头企业则能穿越周期并创新高 [10][12] - 港股与A股小盘股风险差异显著,港股因做空机制和减持规则对跟风投资者风险更高 [12] 配置策略 - 建议建立核心资产组合,选择长期业绩稳定的优质主动管理基金或宽基指数基金 [15] - 可增配行业主题基金或跨市场基金以分散风险,同时保留必要流动性 [15] - 基金定投可作为参与市场的策略,需坚持纪律性投资并做好长期准备 [15]
A股一路走高,怕踏空又怕追涨,怎么办?
天天基金网· 2025-08-14 18:57
核心观点 - 投资需从"买什么产品赚钱"转向"用什么钱配什么产品"以降低焦虑感 [4][6][7] - 管理投资情绪比选择策略更重要 需通过定投、纯债配置等方式稳定心态 [10][11][15] - 资产配置的核心价值在于控制风险而非追求高收益 需提前考虑"亏了怎么办" [21][23][24] 投资理念转变 - 传统亏损模式:媒体宣传→高位追涨→被套后频繁调仓→恶性循环 [5] - 正确路径:根据资金来源属性匹配产品类型(零闲钱投权益 工资/馈赠投固收) [7][9] - 资金来源分类表明确不同资金的投资策略与产品选择(如零钱定投权益 工作存款配置固收) [9] 情绪管理方法 - 基金定投作用:避免主观择时 通过机械操作缓解下跌焦虑 [11][12] - 纯债基金三大功能:稳定情绪(配置20%缓冲波动)、调仓中转站(修复亏损心理)、冲动决策缓冲剂(赎回延迟冷静期) [15][17][20] 风险控制思维 - 分散投资价值:平衡收益与风险 避免非理性行为 [25] - 市场不可预测性:需建立"亏钱预案"而非单纯预期收益 [21][24] 注:数据引用显示公司服务覆盖280+金融机构与10万+理财经理 [1] 但未涉及具体财务指标
[8月12日]指数估值数据(螺丝钉定投实盘第377期发车;养老指数估值表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8-12 20:50
市场表现分析 - 大盘盘中下跌但收盘拉涨,维持在4.6星级水平 [1] - 中美暂停24%关税实施90天,对市场形成利好 [2] - 中小盘股表现相对低迷,仅微涨;大盘股涨幅较大 [4] - 价值股和红利股由跌转涨 [5] - 成长风格中科创板、创业板涨幅显著 [6] - 港股整体表现低迷,其中红利股上涨而科技股微跌 [10][11] 风格轮动与估值变化 - 不同风格品种呈现轮动上涨特征 [7] - 科创板在2023-2024年长期处于低估状态,2024年3-4季度大幅上涨后回归正常估值 [8][9] - 港股在春节后经历一轮上涨,近期A股开始发力 [12] 投资组合动态 - 钉系列投顾组合推出投顾费5折限时优惠活动 [13][15] - 2025年8月12日定投方案:指数增强组合9587元,主动优选组合10764元 [16] - 采用"定期不定额"策略,估值越低投入越多,建议资金较少者可按10%比例跟投 [20] - 提供手动跟车和自动跟车两种投资方式 [22][24] 养老金投资情况 - 个人养老金定投实盘第27期暂停买入,因中证A500和中证红利回归正常估值 [25][26] - 养老指数基金是2024年12月才推出的新品种,年投入上限12000元 [28][30] - 采用中证A500(成长风格)和中证红利(价值风格)组合策略 [32][33] - 截至7月中下旬,中证A500盈利8%,中证红利盈利6% [36] 指数估值数据 - 中证A500当前市盈率19.40,市净率1.92,股息率2.17% [44] - 中证红利当前市盈率10.25,市净率1.03,股息率4.61% [44] - 创业板市盈率33.34,市净率4.33,处于历史40.31%分位 [44] - 科创50市盈率77.53,市净率5.23,处于历史99.08%分位 [44]
每日钉一下(长期投资,不缺机会)
银行螺丝钉· 2025-08-12 20:50
基金定投策略 - 基金定投被描述为适合懒人的投资方式 但需要聪明执行[2] - 定投前需准备并制定计划 涉及4种定投方法和止盈策略[2] - 提供免费课程《基金定投指南》辅助学习 包含课程笔记和思维导图[2][3] 市场周期特性 - 市场在牛市和熊市之间周期切换 类比钟摆运动[4][5] - 股票市场受三大周期性因素影响:基本面周期、资金面周期和情绪面周期[5] - 2024年9月底大盘从5.9星反弹至5.4星 创2008年后单周最大涨幅[5] - 短期市场波动中基本面和资金面变化有限 政策未完全落地[5] 投资机会认知 - 长期投资不缺机会 市场反弹时存在买入机会[4] - 低估品种可能随市场变化而减少 需关注周期切换[4]
每日钉一下(定投,是无限的么?)
银行螺丝钉· 2025-08-10 22:01
基金投顾行业概述 - 基金投顾是基金投资顾问 旨在解决"基金赚钱 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 [2][4] - 类比医疗和法律行业 专业性强的领域需要顾问服务 [6] 基金投顾服务优势 - 通过"投"和"顾"双维度帮助投资者提升收益 [5] - 提供课程学习资源 包含课程笔记和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 [5][7] 定投策略分析 - 定投具有时间局限性 非无限持续策略 [8][12] - 人类生命周期约4000周(80岁) 有效定投窗口集中在25岁至退休前约2000周 [9][11] - 80后/90后群体在延长退休政策下 可执行约2000次周定投或500次月定投 [11] 用户生命周期与投资关系 - 25岁前主要为消费阶段 25岁后工作稳定收入提升形成投资能力 [9][10] - 退休后收入下降导致投资能力减弱 [11]
基金应该一次性买入还是定投?
雪球· 2025-08-09 11:35
投资方式比较:趸投与定投 核心观点 - 趸投与定投的核心差异在于投资时点、重复性和比例,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各异:单边上涨时趸投收益率更高(123.64% vs 66.07%),单边下跌时定投亏损更少(-22.35% vs -41.96%)[10][12] - 震荡行情中,涨跌时长决定优劣:上涨时间长时趸投占优(3.78% vs -13.36%),下跌时间长时定投更佳(8.45% vs -2.09%)[13][15] - 投资方式选择需结合目标与性格:增值需求适合定投(纠错机制),保值/零钱需求适合趸投(低波动标的)[24][22] 投资结果分析 - **单边上涨市场(2014.7-2015.5)**:趸投收益率123.64%,定投66.07%,因定投成本逐月抬升[10] - **单边下跌市场(2015.6-2016.1)**:趸投亏损41.96%,定投亏损22.35%,定投摊薄成本优势显现[12] - **震荡市场**: - 上涨主导(2016.2-2018.12):趸投收益3.78%,定投亏损13.36%[13] - 下跌主导(2017.11-2019.4):定投收益8.45%,趸投亏损2.09%[15] 影响因素 1. **投资目标** - 趸投适合保值需求(如债券基金年化4.29%,最大回撤1.75%)[22] - 定投适合增值需求(权益占比高,容忍短期波动)[24] 2. **行为心理学** - 损失趋避效应:投资者对亏损的敏感度是盈利的2-2.5倍,定投可缓解心理压力[26] - 短视性风险规避:频繁查看账户加剧焦虑,定投减少关注频次[29] - 性格差异:"坚定者"倾向趸投(自信决策能力),"飘荡者"适合定投[30][31] 决策框架 - 需评估自身投资能力、风险承受力及目标期限,定投对普通投资者更友好[31] - 移动互联网加剧信息过载,可能误导决策,定投机制可降低干扰[29]
每日钉一下(投资港股赚钱了,需要交税吗?)
银行螺丝钉· 2025-08-05 21:46
基金定投方法 - 基金定投适合懒人投资 需提前制定计划并掌握止盈策略 [2] - 提供4种定投方法选择 配套限时免费课程含笔记与思维导图辅助学习 [2] 港股投资收益税务 - 港股投资收益涉及分红税与资本利得税两种主要税种 [5] - A股短期投资分红税20% 长期持有可免除 港股通投资H股分红税20% 红筹股分红税28% [6] - 个人通过A股、港股通买卖股票及基金差价收益暂免个人所得税 政策已延续20多年 [7][9] - 中国税收居民通过海外证券账户投资港股美股需申报20%收益税 公募基金投资不增加个税负担 [9][10] - 基金投资具备税收优势 海外账户大额投资者可能面临税务通知但执行细则待落地 [10][11]
基金都是骗人的,基金定投根本不赚钱
搜狐财经· 2025-08-03 09:56
基金定投实盘总结 - 基金定投实盘分享已持续2年 采用每周定投方式 涵盖医药行业基金 沪深300指数基金 标普500指数基金 黄金指数基金和纳斯达克指数基金等多种产品 [1][4][8] - 初始阶段(2023年6月15日)市场行情不佳 定投的医药基金和沪深300指数基金均出现浮亏 但在市场下跌时采取加倍定投策略 [4] - 定投46期(2024年5月23日)时 沪深300指数基金实现8%持有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超过10% 完成第一轮止盈 [4] 投资组合动态调整 - 2024年10月(定投66期) 沪深300指数基金再次达到10%收益率(第二轮止盈) 同时医药基金扭亏为盈 [6] - 2025年1月(定投79期)新增标普500指数基金定投 同时暂停医药基金定投以控制行业仓位 [8] - 2025年3月(定投84期)新增黄金指数基金 2025年4月(定投89期)新增纳斯达克指数基金 [8] - 2025年5月(定投94期)黄金和纳斯达克指数基金短期上涨10% 完成第三轮止盈 [8] 具体基金表现 - 华安中证细分医药ETF联接C:累计收益率+6.59%至+13.78% 期间最高浮亏近20% [10][11] - 摩根标普500指数(QDII)人民币A:定投大半年实现+9.30%收益率 [10]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联接A:两次止盈 累计收益率+7.47%至+8.07% [10][11] - 国泰黄金ETF联接A:短期实现+2.30%收益率 [10] - 南方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短期实现+3.91%收益率 [10] 债券投资表现 - "瑞雪兆丰年"债券基金组合: - 近期买入(不足一年)收益率+3.61% - 成立初期买入收益率达+7.61% [13] 投资方法论验证 - 通过5轮止盈操作验证基金定投策略有效性 所有定投基金最终均实现盈利 [13] - 沪深300指数基金成功实现两次完整定投周期 均获得10%左右收益率 [4][6] - 医药基金经历最大20%浮亏后最终实现正收益 [6][11]
投资基金已经10年了,我都经历了些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03 09:56
投资历程复盘 - 2015年从炒股转向基金投资 因股市下跌导致前期盈利回吐[3] - 初期采用创业板指数基金定投 从2000多点入场后遭遇50%下跌 最大浮亏20% 但2019-2021年反弹至3000多点实现盈利[4] - 2021年牛市期间通过指数基金 主动管理基金 封闭式基金 债券基金等多品种操作实现全面盈利 可转债打新单日收益达数千元[4] 市场高估与资产配置调整 - 上证3700点时观察到白酒等行业狂热现象 通过止盈锁定收益并警示风险[6] - 变现资金投入房地产和汽车导致亏损超100万 反思应专注擅长领域[6] - 2021-2024年期间基金投资已回本 债券配置上半年收益4% 同期沪深300指数较峰值仍低30%[10] 基金品种选择策略 - 恒生互联ETF从净值1元跌至0.289元(跌幅70%) 通过逆势加仓将成本降至0.4元 最终以0.5元以上净值退出[7] - 放弃新基金和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 因表现差且管理费高 转向指数基金为主[10] - 重点配置大盘宽基指数 减少行业指数投资 因后者波动大导致投资者难以坚持[11] 债券基金配置价值 - 近三年债券基金普遍实现10%以上收益 显著跑赢多数股票基金[11] - 建立债券基金实盘累计收益7% 建议先通过债券资产建立安全垫再追求更高收益[11] 投资者行为差异 - 相同策略下跟投者因未执行逆势加仓导致亏损 如恒生互联ETF部分投资者仍处浮亏状态[8] - 2018年市场低点同样出现投资者放弃现象 坚持定投者最终获得超额收益[8][10]
第一次买基金,我踩过的坑和捡到的糖
搜狐财经· 2025-08-02 10:06
基金投资策略 - 基金投资不应被视为快速致富工具 历史业绩与未来表现无直接关联 需理解基金本质是专业资产管理工具 [5] - 新手建议采用"宽基指数+定投"策略 沪深300指数包含中国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 具有分散风险特性 [10] - 定投策略建议每周固定金额投入 通过时间平滑成本 40周定投周期可显现效果 [10] 资金配置框架 - 建议将资金划分为三个层级:活钱圈(3个月内需用资金)配置货币基金 稳钱圈(3-12个月资金)配置短债基金 长钱圈(1年以上资金)可配置股票型基金 [6][7] - 实际可用于高风险投资的资金比例通常低于预期 合理配置可降低投资焦虑 [7] 风险管理机制 - 设置15%单笔浮亏红线作为止损触发点 需配套书面反思机制控制情绪化操作 [10] - 该机制在2022年俄乌冲突和医药集采等市场波动事件中有效防止非理性抛售 [11] 投资者教育 - 建议初始投入资金的1%用于知识储备 推荐《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和《小狗钱钱》作为入门读物 [14][15] - 建议将大额资金分6个月逐步投入 强调长期积累而非短期暴利的投资理念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