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数基金
搜索文档
普通人怎样实现躺平收入每月四、五千?
雪球· 2025-10-23 15:43
文章核心观点 - 股票投资是专业性强的领域,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不适合投资知识匮乏的普通人直接参与 [3] - 对于寻求稳定月收入的失业人士,50万元本金通过投资难以实现足够的生活保障,最佳解决途径是寻找工作获得稳定收入 [5] - 若有基本收入保障,可考虑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宽基指数基金或行业指数基金组合,以获取长期收益 [5] 投资工具分析 - 股票型基金收益与股市行情直接相关,无法保证月月或年年有稳定收入,在股市无行情时可能多年无收益 [3] - 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能提供稳定收益,50万元投资普通中长期纯债基金年收益约6000-7000元,收益增强型债券基金年收益约1.5万-2.5万元但需承担市场风险 [4] - 红利指数基金能提供相对稳定现金流,熊市时期也能获得分红收入,股息率约4-5%,50万元投资A股红利指数基金年分红约2.0万-2.6万元 [4] - 100万元本金投资红利指数基金可带来每月4000-5000元收入,但多数普通人难以达到此本金规模 [5] - 在有工作收入保障前提下,可投资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等宽基指数基金,或消费、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等行业指数基金组合,长期有望获得不错收益 [5]
A股结构性牛市,该如何应对?|第404期直播回放
银行螺丝钉· 2025-08-29 21:58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成长与价值风格轮动现象 平均每3-5年切换一次 形成结构性牛市而非普涨牛市 [5][33][36] - 2025年至今成长风格表现强势 创业板指数上涨38.82% 价值风格代表沪港深红利低波动指数仅上涨13.52% [3][29][31] - 分散配置成长与价值风格品种并定期再平衡 可获取更优风险调整后收益 [47][48][50] 风格轮动历史表现 - 2016-2018年价值风格强势 价值股在2017年底超越2015年牛市高点 [16][17] - 2019-2020年成长风格领涨 消费/医药/新能源板块主导行情 [22][23] - 2021-2024年价值风格再度占优 红利/低波动指数上涨 成长风格持续下跌 [27] - 2025年成长风格回归 中证1000/中证2000指数时隔10年再度领涨 [29][30] 风格代表品种 - 价值风格代表指数包括沪港深红利低波动(市盈率9.82)/上证红利(市盈率9.96)/300价值(盈利收益率9.69%) [7][13] - 成长风格代表指数涵盖创业板(市盈率39.77)/中证1000(市盈率44.78)/科创50(市盈率107.09) [9][13] - 纳斯达克100(市盈率29.49)和标普500(市盈率24.91)作为海外成长风格补充 [13] 估值数据与配置策略 - 截至2025年8月28日 创业板指数市盈率达39.77 市净率5.11 股息率0.95% [13] - 价值指数基金规模显著小于整体市场 中证红利规模290.15亿元 仅占全市场指数基金0.43% [46] - 采用50%价值风格(如中证红利)+50%成长风格(如中证A500)配置并每年再平衡 2004-2024年期间收益超越沪深300且波动更低 [49][50] 当前市场状态与工具 - 2025年8月29日市场处于4.3星级低估区域 [52] - 可通过公众号估值表或"今天几星"小程序查询实时估值数据 包含多类风格指数指标 [11][14] - 主动优选投顾组合实施自动调仓与再平衡机制 2025年以来超额收益显著 [52][55]
广发基金:3800点怕追高又怕踏空?三个方法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8-22 20:42
市场表现 - A股总市值在8月18日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上证指数于8月22日突破3800点创近10年新高 [1] 投资者心理分析 - 锚定效应导致投资者以历史低点或高点为参照产生决策偏差 [2] - 损失厌恶心理使投资者对潜在亏损的敏感度高于收益机会 [2] - 信息过载加剧决策困境因海量信息难以有效筛选 [2] 资产配置策略 - 杠铃策略将资金分配于稳健资产(债券/固收+基金)和高弹性资产(创业板/港股通科技指数) [4] - 核心-卫星策略以60%-80%配置宽基指数(中证A500/创业板)为核心资产 [5] - 卫星资产占比20%-40%聚焦行业指数基金(港股通科技/科创AI/创新药指数) [5] 投资原则框架 - 按资金用途匹配产品类别:短期资金适配债券/货币基金长期闲钱可配权益类产品 [3] - 资产配置目标为平滑组合波动而非追求超额收益 [3] - 定投机制可缓解情绪波动:上涨时享受收益下跌时低位吸筹 [5] 公司业务定位 - 广发基金提供多资产、多市场、多策略的全天候投资工具 [6] - 产品体系覆盖不同经济周期与市场环境需求 [6]
大盘创十年新高,创业板贵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8-18 17:42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本周开盘A股继续上涨,上证指数涨幅0.85%收于3728点,创业板指数大涨2.84%收于2606点 [2] - 市场出现多项历史性突破:上证指数盘中涨超1%,刷新2015年8月21日以来新高;北证50指数大涨6.79%创历史新高;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 - 行情被视为对前期慢牛趋势的确认式突破 [2] 创业板指数估值分析 - 创业板指当前估值处于偏低区域,近5年PE、PB、PS分位值均在46%附近,近10年分位值在30%附近 [5] - 具体估值数据:PE为36.34倍(近10年分位26.51%,近5年分位46.33%),PB为4.7倍(近10年分位48.13%,近5年分位46.88%),PS为3.72倍(近10年分位29.87%,近5年分位46.98%) [6] - 创业板指估值历史分位值显著低于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等其他宽基指数 [5] 创业板基本面与驱动因素 - 政策与流动性双轮驱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国内“促进融资成本下行”导向,为成长股估值扩张提供动力 [6] - 产业基本面强劲:新能源板块权重约29%,电池、光伏行业供需改善;生物医药权重12%,受益于创新药政策利好及出海加速;科技板块权重36%,受全球AI高景气和半导体上行周期驱动 [6] - 据Wind一致预期,2025-2026年创业板营收复合增速约20%,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约29%,显著高于其他宽基指数 [6] 创业板历史表现与前景 - 在过往两轮牛市中表现突出,第一轮牛市区间涨幅570.80%,第二轮牛市区间涨幅189.91% [9] - 本轮自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8月15日反弹约64%,涨幅领先于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及上证指数等主要宽基指数 [7][9] - 截至上周末,创业板指数基金收益跑赢了其他各类型主流基金的中位数水平 [2]
投资基金已经10年了,我都经历了些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03 09:56
投资历程复盘 - 2015年从炒股转向基金投资 因股市下跌导致前期盈利回吐[3] - 初期采用创业板指数基金定投 从2000多点入场后遭遇50%下跌 最大浮亏20% 但2019-2021年反弹至3000多点实现盈利[4] - 2021年牛市期间通过指数基金 主动管理基金 封闭式基金 债券基金等多品种操作实现全面盈利 可转债打新单日收益达数千元[4] 市场高估与资产配置调整 - 上证3700点时观察到白酒等行业狂热现象 通过止盈锁定收益并警示风险[6] - 变现资金投入房地产和汽车导致亏损超100万 反思应专注擅长领域[6] - 2021-2024年期间基金投资已回本 债券配置上半年收益4% 同期沪深300指数较峰值仍低30%[10] 基金品种选择策略 - 恒生互联ETF从净值1元跌至0.289元(跌幅70%) 通过逆势加仓将成本降至0.4元 最终以0.5元以上净值退出[7] - 放弃新基金和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 因表现差且管理费高 转向指数基金为主[10] - 重点配置大盘宽基指数 减少行业指数投资 因后者波动大导致投资者难以坚持[11] 债券基金配置价值 - 近三年债券基金普遍实现10%以上收益 显著跑赢多数股票基金[11] - 建立债券基金实盘累计收益7% 建议先通过债券资产建立安全垫再追求更高收益[11] 投资者行为差异 - 相同策略下跟投者因未执行逆势加仓导致亏损 如恒生互联ETF部分投资者仍处浮亏状态[8] - 2018年市场低点同样出现投资者放弃现象 坚持定投者最终获得超额收益[8][10]
博时基金刘钊:低利率时代,如何把握权益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6-12 14:40
宏观经济环境 -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主要特征为"增速降档"和"结构转型" 过去GDP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近年来已降至5%左右 [1] - 经济中存在杠杆问题需要消化 不同行业表现差异显著 高新技术产业如AI持续增长 传统行业企业面临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1] A股市场表现 - 今年A股市场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新兴生产力行业企业股价和业绩表现较为出色 传统企业股价表现不佳 [1] - 分化不仅存在于不同行业之间 也体现在同一行业内不同公司的表现上 [1] 利率与股票市场 - 利率下降有助于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 低利率环境下存款和其他无风险投资回报减少 上市公司分红更具吸引力 推高股票估值 [1] - 从1.8%的存款利率降到1.3% 理论上可使市盈率从约50倍上升到70倍左右 但实际情况未达预期 表明其他因素制约市场上涨 [1] 企业业绩与政策支持 - 企业业绩增长潜力是关键因素 上市公司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约为3% 显示出一定增长势头 [2] - 政策支持是重要的催化剂 [2] 消费市场 - 消费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消费单价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但节假日消费总量和人数有增加趋势 [2] - 随着收入水平逐步稳定 预计未来消费支出有望进一步回暖 单价有望逐渐上升 促进消费市场全面复苏 [2] AI领域投资 - AI领域投资机会广泛 普通投资者难以区分具体个股表现差异 建议通过投资科创AI等相关指数基金参与 [2] - 当前阶段 算力相关的细分赛道或具有较大潜力 [2] 投资工具建议 - 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关注沪深300这类代表大盘蓝筹股的指数 [2] - 愿意承担更高风险追求更高回报的投资者可考虑创业板或中证500这样的成长型指数基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