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
搜索文档
中国气象局:7月以来我国152个国家级气象站高温超40℃
快讯· 2025-07-23 11:04
金十数据7月23日讯,7月以来,我国有152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高温超过40℃,未来高温仍将持续,部 分地区持续天数和极值可能突破历史同期。共有10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极值,其中新疆吐 鲁番东坎(48.7℃)、陕西兴平(43.1℃)、湖北巴东(42.9℃)等32站突破历史极值。 (央视新闻) 跟踪全球极端天气动态 +订阅 中国气象局:7月以来我国152个国家级气象站高温超40℃ ...
生菜涨价300%!极端天气冲击全球菜单
国际金融报· 2025-07-22 15:13
食品价格上涨 - 澳大利亚生菜价格飙升300% [2] - 欧洲橄榄油价格上涨50% [1] - 美国蔬菜价格上涨80% [1] - 韩国大白菜价格上涨70% [2]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干旱导致近100万英亩农田未能耕种,蔬菜作物初始收入损失达20亿美元 [1] - 亚利桑那州水资源短缺加剧美国蔬菜价格上涨 [1] - 飓风伊恩袭击佛罗里达州进一步推高美国蔬菜价格 [1] 极端天气影响 - 2022年至2024年全球16起极端天气事件推高食品价格 [1] - 高温、干旱和洪水发生强度和频率增加 [2] - 2023至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极端天气 [2] - 英国炎热干燥天气推高通胀,削弱降息预期 [5] - 极端天气超出农业生产和经济体系适应范围 [1] 农产品差异 - 咖啡和牛肉期货价格自2020年以来持续攀升 [3] - 玉米期货价格未呈现同样上涨趋势 [3] - 咖啡和牛肉因特定生产条件限制而更敏感 [3] - 美国关税政策挤压国外农民利润空间 [3] 政治经济影响 - 高通胀率直接改变民主国家选举结果 [4] - 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4] - 食品价格上涨成为公众感知气候影响的第二大因素 [5] - 食品价格上涨带有政治色彩 [5] - 食品价格波动加大宏观经济管理难度 [4] 政策建议 - 各国需出台政策帮助消费者应对食品价格上涨 [3]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降低食品价格通胀风险的根本 [3] - 气候变化引发的食品价格通胀将成为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核心议题 [5]
北半球高温致灾 南半球世纪严寒 专家警告极端天气成地球新常态
快讯· 2025-07-21 11:49
极端天气事件 - 北半球频繁遭遇极端高温、干旱、暴雨和洪灾 [1] - 南半球冬季出现世纪严寒,寒潮自6月26日开始影响南美,6月30日达到最强 [1] - 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出现创纪录低温,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8摄氏度 [1] 专家观点 - 破纪录的极端天气已成为地球一种新的常态 [1]
【环球财经】雨季雷击事件频发!印度比哈尔邦两天33人遇难
新华社· 2025-07-18 22:07
印度季风季雷击灾害 - 比哈尔邦本周因季风风暴引发雷击已造成至少3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死者多为户外作业的农民和工人 [1] - 气象部门预测比哈尔邦部分地区将继续出现强降雨和雷电天气,当局已指示高风险地区加强防范 [1] - 2024年比哈尔邦雷击致死人数达243人,2023年为275人 [3] 印度雷击事件长期趋势 - 1967-2020年印度因雷击死亡人数超10万,其中2010-2020年死亡人数急剧增加 [3] - 2003-2020年印度年均雷击死亡人数较1967-2002年增长约60% [3] - 研究显示印度雷击事件频率和不可预测性上升,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相关 [3] 灾害应对与挑战 - 印度研究团队指出预警系统不完善及民众避险意识不足是雷击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 [3] - 季风雨季(6-9月)为雷击高发期,2024年数据反映灾害持续威胁东北部地区 [3]
北极村“中暑”!漠河民宿酒店抢装海尔空调图它“凉得快”
搜狐网· 2025-07-18 13:40
行业趋势 - 漠河北极村等传统避暑胜地今夏出现罕见高温,最高气温突破36℃,导致当地空调需求激增 [1] - 空调从"奢侈品"转变为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品",反映出气候变化对消费习惯的影响 [3] - 2025年上半年空调市场整体升温,海尔空调市场份额净增长0.7%,增幅在行业头部品牌中居首 [3] 公司表现 - 海尔空调成为漠河地区主要选择,因"凉得快"(15秒制冷)和物流覆盖能力突出 [3] - 民宿和酒店批量安装海尔空调,北极村民宿五间客房全装,漠河县城两家酒店各安装六七十台 [1][3] - 空调外机形成的"空调墙"成为酒店招揽生意的活招牌,显示产品与场景的协同效应 [1] 区域市场特征 - 北纬53度的漠河物流条件特殊,多数空调品牌难以配送安装,形成区域性市场壁垒 [3] - 极端高温促使经营者将空调作为竞争力新卖点,直接拉动销售增长 [1][3] - 南方游客对北极村高温的意外反馈,加速了当地服务设施的升级需求 [1]
极端天气持续 巴基斯坦多地百人死亡
快讯· 2025-07-12 18:17
极端天气影响 - 巴基斯坦国家灾难管理局数据显示,7月12日过去24小时内新增2人死亡 [1] - 自6月26日以来,巴基斯坦境内已有100人死亡,185人受伤 [1]
今夏以来欧洲多国遭遇高温 西欧经历“最热”六月
央视新闻· 2025-07-12 06:29
北半球高温天气情况 - 欧洲多国遭遇多轮高温天气 西班牙南部出现46摄氏度极端高温 法国大部分地区日间气温超过34摄氏度 [1] - 西班牙6月底7月初多地气温飙升至42摄氏度 法国高温预警范围不断扩大 [1] - 奥地利 斯洛文尼亚 波黑等多国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德国 意大利 葡萄牙进入"炙烤模式" [3] - 意大利多个城市进入"高温红色警报"状态 罗马连续3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3] - 德国西部和南部日最高气温反复升至35摄氏度以上 葡萄牙莫拉6月29日最高气温达46.6摄氏度创全国6月纪录 [3] 全球温度上升趋势 - 全球刚经历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 西欧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4] - 西欧6月中旬和6月底经历两轮极为强烈的热浪 发生时间早且强度高极为罕见 [4] - 地中海地区出现极高海面温度记录 平均水温达27摄氏度 形成海洋热浪影响陆地气候 [6] - 全球热浪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在增加 长期来看全球温度上升是总体趋势 [6] 气候变化原因分析 - 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气温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氧化碳将热量滞留在大气中 [8] -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不仅使温度上升 还引发大气和海洋的连锁反应 [8] - 更温暖的大气层容纳更多水分 导致强降雨强度比过去更大 [8] - 海洋变暖使蒸发量增加 引发更猛烈的暴雨和风暴 [8] - 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现象 [8] 应对措施 - 世界气象组织提出通过早期预警系统适应极端天气 中国在此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10]
央视网丨气温预报“人工压数值”?气象学家回应
央视网· 2025-07-11 17:59
气候变化趋势 - 近几十年来中国极端高温记录普遍增多,极端小时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降水量在大部分地区呈增强趋势 [1] - 中国区域骤发干旱在过去30年加剧,预估未来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盆地极端最高温度增幅明显 [1] - 全国平均极端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将增加,降水更趋向于极端化,西北、西南等地区旱涝将更加频繁 [1] - 中国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暖季提前开始且结束更晚,中国区域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同期水平 [5] 气象观测与预报 - 天气预报发布的气温标准是离地面1.5米、不受太阳光直射、通风环境下百叶箱中的温度 [2] - 体感温度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未来预报可能更多关注体感温度而非单纯气温数值 [2] - 气象预报员不会人为调整气温数值,预报准确性通过评分系统进行考核 [1] 区域气候特征变化 - 华北地区向暖湿变化,夏季平均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明显 [3] - 北京市2013-2022年年均相对湿度比2003-2012年上升5%~10%,夏季变化更为明显 [3][4] - 北方地区高温由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控制导致,6月前后多为干热高压空气控制 [7] 副热带高压影响 - 副热带高压有偏北趋势,近些年中国梅雨形势已不如从前明显 [7] - 今年副热带高压北跳快且呈现西伸趋势,影响范围包括河南等地 [8] - 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出现高温,其边缘地区易形成降雨,形成"旱一大片、涝一条线"现象 [6] 降水模式变化 - 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次和强度增加,但呈现区域性而非大范围特征 [9] - 山地或城市密集地区在强降雨时更易形成径流,导致山洪或内涝 [10] - 中国大多数地区6-9月降水量占全年60%-70%以上,其他月份降水量偏少 [11] 应对措施 - 水利设施防范和调度能力增强可削弱短时强降雨影响,但中小河流仍存在薄弱环节 [10] - 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开发利用汛期降水作为淡水资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12] - 预警预报监测能力提升为空中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12]
西班牙多地将出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快讯· 2025-07-11 02:17
极端天气预警 -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警告该国多个地区将于11日起出现"非常强烈"的风暴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1] - 极端天气预计将严重影响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 持续时间至少至12日 [1] - 西班牙三个自治区处于降雨和风暴预警之下 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发布降雨和风暴橙色预警 [1]
北半球夏季提前进入“炙烤模式”,会带来哪些经济影响|树线图
第一财经· 2025-07-10 20:02
全球热浪现象 - 北半球遭遇的热浪与"热穹顶"现象相关,暖空气被困于地表导致持续炎热、晴朗且干燥的天气 [1][5] - 2025年6月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平均地表气温达16.46摄氏度,比1991~2020年均值高0.47摄氏度 [2] - 欧洲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经历两次显著热浪,巴黎气温达42.3摄氏度,突破1947年纪录 [2] 极端高温数据 - 西班牙、葡萄牙气温一度超43摄氏度,美国凤凰城机场跑道因高温热裂 [2] - 欧洲自1950年以来三分之二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在2000年之后 [3] - 地中海沿岸6月出现10~15个"热带夜"(夜间平均气温超25摄氏度),远超历史同期水平 [3] 全球变暖趋势 - 2024年全球年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升温约1.55摄氏度,可能成为175年来最热年份 [5] -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1991年以来变暖速度显著,每10年分别升温0.40、0.28和0.23摄氏度 [5] - 2024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比2023年升高0.07摄氏度,上层2000米热含量达历史新高 [6] 经济影响 - 极端高温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0.6个百分点,一天气温超32摄氏度相当于停工半天 [10] - 2024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长0.8%至378亿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422.5PPM [7] - 极端天气导致2024年新增流离失所人数达2008年以来最高纪录,18国粮食危机加剧 [9] 气候系统变化 - ENSO现象对气候系统影响增强,暖事件导致拉丁美洲洪涝与澳大利亚等地干旱 [9] - 全球正面临有记录以来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干旱事件 [9] -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25~2029年有80%概率出现最暖年份,升温超1.5摄氏度的概率达86% [2] 国际合作需求 - 全球仅50%国家具备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需加强数据共享与技术合作 [10] - 国际金融机构需增加气候变化应对融资,提升资金透明度与可获得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