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搜索文档
在冰原镌刻青春坐标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8 11:57
中国极地考察站建设与运营 - 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于2025年2月7日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3] - 秦岭站建设面临平均风速6-7级的恶劣环境,突击队完成9500余吨物资卸运、2000吨钢结构安装,建成5120平方米主体建筑 [4] - 昆仑站建于南极冰穹A区域,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2009年建成标志着我国南极内陆考察能力突破 [6][9] 极地科考成就与数据 - 长城站运营40年,2025年站庆期间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接待7国70余名考察队员 [11][12] - 黄河站2004年建立,2024年支撑20批60人次考察任务,完成4个长期项目+14个科研项目+1个国际合作项目 [14][15] - 秦岭站建设创中国速度:13天卸货9500吨(日均730吨),52天完成主体工程 [4] 极地科研价值与战略意义 - 南极罗斯海区域科考对研究全球环境演变和资源开发具重大科学价值 [1][3] - 冰穹A区域是冰川/大气/天文研究极佳位置,昆仑站为全球极地科研提供关键支点 [6][9] - 北极黄河站的生态气候观测直接关联中国农业、渔业等经济利益,数据支撑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15] 青年突击队贡献 - 团队青年占比76.9%,承担秦岭站幕墙封闭、昆仑站物资运输等急难任务 [16] - 在长城站优化卸货流程实现24小时作业,在黄河站保障90天设备零故障运行 [11][15] - 累计8次南极考察的队员占比高,展现"爱站如家"的极地精神 [16]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发布,我国增暖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7 17:07
气候变化趋势 - 气候系统变暖趋势持续 全球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显著加速[1] - 2024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创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高值 亚洲区域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04℃[3] - 1961~2024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1℃ 2024年首次高出常年值1.0℃[3] 温室气体浓度 - 2023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分别达420.0ppm、1934ppb和336.9ppb 均为历史最高[3] - 1990~2023年中国瓦里关站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 2023年达421.4ppm 略高于全球均值[3] 极端气候事件 - 1961~2024年中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增多 台风平均强度波动增强[4] - 2024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创1961年以来新高 雨涝和高温风险突出[4] 海洋与冰川变化 - 1958~2024年全球海洋热含量显著增加 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较常年偏高0.39℃[5] - 1960~2024年全球冰川持续消融 2024年参照冰川物质平衡量达-1298毫米水当量[5] - 1979~2024年北极海冰范围每10年减少2.5%(3月)和13.9%(9月)[5] 生态响应 - 2000~2024年中国植被覆盖持续增加 2024年平均NDVI较2001~2020年增长8.2%[5] - 1963~2024年中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 如北京玉兰展叶期每10年提前3.4天[6] ESG相关服务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14项服务 包括资讯、报告、培训等[1][7] - 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 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推动标准建立[7]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极端高温或导致中国住院人数大幅增加
生物世界· 2025-07-17 11:26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 极端气温频率增加显著加剧对人类健康及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包括增加热相关疾病、加重心血管疾病等现有疾病,并促进气候敏感性疾病的发生 [2] - 极端气温对健康的负担因人群和地区而异,受人口结构、行为、社会经济地位及环境差异等因素影响 [2] - 目前缺乏在城市水平探讨极端气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以及分析气候变化情景下对人类健康未来影响的研究 [2] 研究概述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行环教授、廖书杰副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潘伟教授在Nature发表研究,探讨气候变化下温度相关住院负担 [2] - 研究预测到2100年中国因极端高温导致的额外住院人数及住院成本可能大幅增加,具体增幅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2] - 研究强调制定气候变化缓解策略以减少温度相关住院风险的必要性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研究团队分析了中国301个城市(覆盖超过90%中国城市)和7000多家医院中六种气候敏感性疾病的住院情况与气温的历史关联数据 [5] - 采用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预测极端气温导致的住院风险,并开发住院负担经济指数评估三种碳排放情景(低、中、高)下的城市负担 [6] - 评估维度包括空间分布、疾病类别、人口年龄组、未来时间范围及碳排放发展路径 [6] 研究结果 - 极端高温导致的额外住院风险在三种碳排放情景下均预计上升,而极端低温影响微乎其微 [6] - 中国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最易受温度相关健康风险影响,尤其是妊娠相关疾病 [6] - 北部地区对极端高温脆弱性较高,南部地区对低温脆弱性较高 [6] - 在高碳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因极端高温导致的额外住院人数将达到510万 [7] - 基于2022年中国城市平均住院成本,高碳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全国额外住院成本将增加51.9亿美元 [7] - 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人口较多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如京津冀)在极端高温时期面临较低额外住院风险和负担 [7] 研究意义 - 研究凸显制定有针对性的气候变化缓解策略的必要性,以降低气候相关住院风险和经济负担的不均衡 [8] - 策略需考虑城市地理、极端气温、人口群体及碳排放发展路径等方面的差异 [8]
更早、更久、更热,欧洲距离50℃的夏季还有多远?
央视网· 2025-07-16 19:09
欧洲极端高温现状 - 2025年5月16日至7月13日西班牙因高温相关原因死亡人数达1180人,较去年同期的114人激增935% [1] - 2022年夏天极端高温在欧洲造成超过6万人死亡 [2] - 2025年6月末至7月初欧洲12个主要城市热浪导致2305例超额死亡,其中65%(1504例)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 [6] -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经历的"极端高温天数"是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约40亿人平均经历30天以上极端高温天气 [7] 高温对行业的影响 - 意大利飙升至40℃高温使住院人数比平时增加五分之一,法国多地学校因酷暑停课,核电站因河水温度过高被迫关闭 [4] - 意大利政府禁止建筑、农业及食品配送人员在一天中最炎热时段工作 [4] - 希腊森林大火频发,雅典卫城、埃菲尔铁塔等景点因酷暑频繁关闭,铁路和公路因高温变形软化 [11] - 南欧多地因严重干旱限制游客用水 [11] 空调行业现状与争议 - 欧洲空调普及率极低:德国仅3%,法国约5%,南欧约40%,远低于美国90%和中国60% [8] - 自1990年以来欧洲空调数量翻倍,制冷需求增长四倍,预测到2050年安装量可能再增长三倍 [9] - 全球现有约20亿台空调,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7%,到2050年或增长至超过50亿台,排放翻两倍 [9] - 空调设备购置和安装费用在欧洲往往超过3000欧元,审批流程耗时数月 [8] 能源与建筑行业应对 - 2025年6月太阳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电力来源,但极端高温下可调性电源仍不充分 [10] - 欧洲老旧建筑多为冬季保温设计,夏季隔热性能差,需大规模改造和被动式降温技术推广 [10] - 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分时电价等需求管理手段将成为应对空调负荷激增的关键 [10] - 需加快建筑翻新、绿色屋顶和反射表面应用,建立高温预警和"气候庇护所"网络 [12] 旅游业与公共设施 - 异常天气可能打乱欧洲旅游旺季与淡季,重塑经济与社会格局 [5] -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希腊等地阳光海滩和户外景点将遭受严重破坏 [5] - 意大利为中暑激增患者搭建临时分诊帐篷,反映医疗系统应对能力紧迫短缺 [10]
国际金融市场早知道:7月16日
新华财经· 2025-07-16 09:26
全球贸易与关税政策 -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全球货物贸易因美国关税政策先扬后抑,一季度增长强劲但后续增速将放缓[1] - 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核心通胀率同比增长2.9%,关税政策被指为推升物价主因[1] - 美国宣布对印尼进口商品征收19%关税,同时对美出口印尼商品给予免税待遇[3] - 欧盟外长会未就第18轮对俄制裁达成一致,制裁重点锁定俄罗斯能源收入[2] - 德国警告美国勿低估欧盟对关税反制的意愿[2] 气候变化与经济影响 - 北半球极端高温导致多国中暑病例激增、农作物减产、森林火灾频发,威胁健康并冲击农业、林业、旅游等行业[1] 国债与金融市场 -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59%,创2008年10月以来新高,市场预期日本选举后将推行财政扩张[3] - 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3.79个基点至3.934%,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4.80个基点至4.481%[5] 能源与大宗商品 - 欧佩克维持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129万桶/日,2026年预期128万桶/日[4] - 纽约轻质原油期货跌0.69%至66.5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跌0.72%至68.71美元/桶[5] - COMEX黄金期货跌0.85%至3330.50美元/盎司,白银期货跌1.95%至37.99美元/盎司[5] 外汇市场 - 美元指数上涨0.55%至98.616,欧元兑美元跌至1.1603,英镑兑美元跌至1.3390[6] - 美元兑日元升至148.85,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124个基点至7.1846[6] 行业政策与动态 - 英国推出电动汽车补贴计划,对售价不超过3.7万英镑的电动车提供最高3750英镑优惠[2] - 美国国防部与xAI等企业签订人工智能服务合同[2]
深海环流塑造南太平洋微生物多样性
科技日报· 2025-07-16 09:00
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研究 - 全球翻转环流对南太平洋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1] - 研究团队采集300多个全深度水样并重建300多种微生物基因组 [1] - 识别出数万个物种并发现海面下300米处存在"原核生物系统发育跃层" [1] 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 微生物形成6个群落组和10个功能区 [1] - 3个群落组与水深相关 另外3个对应主要水团 [1] - 各群落组包含独特物种和功能基因 受水温水压营养梯度等因素影响 [1] 研究意义与应用 - 建立了当前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基准 [2] - 微生物主导海洋固碳营养循环和碳封存 [2] - 气候变化可能改变微生物群落分布 影响全球碳循环 [2]
特稿丨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 多国生产生活受影响
新华网· 2025-07-15 22:19
全球极端高温现状 - 克罗地亚主要城市最高气温普遍达37摄氏度,个别超过40摄氏度 [2] - 日本6月均温创1898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 [2] - 韩国高温相关病症就医人数同比激增83.2%,农产品价格显著上涨(西瓜均价约156元人民币) [2] - 斯洛文尼亚6月降水量仅为历史同期平均值的24%,畜牧业因饲料短缺受冲击 [2] - 希腊、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多国爆发野火,土耳其10天内发生761起火灾 [2] - 美国西南部城市刷新高温纪录,导致电网压力、交通拥堵及医疗资源紧张 [3] 高温成因分析 - 德国高温受高压系统、地中海水温偏高及"热穹顶"效应共同影响 [4] - 厄尔尼诺向拉尼娜转换可能通过影响西非降雨间接导致欧洲炎热 [4] - 气候变化是核心驱动因素,显著增加极端高温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 [4][5] - 斯洛文尼亚热浪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且夏季出现时间提前 [5] 社会经济影响与应对措施 - 韩国政府通过投放储备白菜等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 [6] - 高温威胁农业、林业、旅游、金融及交通等多行业 [6] - 专家建议采用"热力指数"综合评估高温健康风险,调整工作时间及改善工作环境 [6] - 斯洛文尼亚实施国家及地方层面的长期气候适应政策,包括基础设施改造和水资源管理 [7] - 国际专家呼吁加强水资源管理、城镇绿化、建筑改造等系统性措施 [7]
在娱乐中体验可持续发展,对话索尼中国高级副总裁金燕敏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21:04
索尼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发挥多元业务协同优势 携手合作伙伴推进技术创新 为用户带来娱乐创享体验 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1] - 公司在中国积极披露可持续发展关键信息 是集团在海外唯一独立发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 自2006年起已发布19份报告 [1] 创新实践案例 Climate Station应用 - 融合娱乐 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沉浸式气候变迁体验应用 基于PlayStation平台开发 [1] - 运用VR技术让用户探索全球多地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气候数据演变 直观感受特定区域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1] - 通过声音和视觉呈现变化 将复杂气候信息转化为可感知体验 促进公众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和理解 [1] 比得兔IP与协生农法结合 - 协生农法技术源自索尼计算机科学研究所 通过科学混种本土植物实现免施肥 无农药 不翻耕的可持续种植模式 [2] - 比得兔作为公司影视知名IP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担任农业可持续发展宣传大使 [2] - 公司延伸IP价值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融入娱乐业务 [2] 阿尔茨海默症公益短片 - 公司与导演曹盾合作推出公益短片《被困住的时光》 由韩童生和张艺凡主演 [2] - 短片以重阳节为背景 展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内心世界 呼吁社会关注记忆衰退群体的尊严与情感需求 [2] - 同名主题曲由索尼音乐艺人杨芸晴演唱 结合无障碍项目理念与科技 将人文关怀融入娱乐内容 [2]
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烤”验(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0
近期,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烤"验。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日前发布报告说,全球刚刚 经历了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6月北极海冰范围较平均值低6%,是47年卫星记录中6 月的第二低值;南极海冰范围较平均值低9%,是有记录以来6月的第三低值。多国气象学家表示,受气 候变化影响,全球多地夏季高温来得越来越早,热浪变得更频繁、更强烈,各国应加大力度推动温室气 体减排,携手应对气候危机已刻不容缓。 多国气温持续爆表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公报说,今年6月以来,欧洲多地出现创纪录高温,其异常性不仅体现在强度 上,还在于发生时间变化上,高温天气正在提前到来。 在欧洲地区,根据法国气象局信息,自6月19日以来热浪开始席卷法国,大部分省7月1日和2日处于高温 警报下,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7月1日是这轮热浪中最热的一天,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41摄氏 度。西班牙国家气象局说,这轮热浪为过去50年来该国6月遭遇的最强热浪,14个自治区的最高气温超 过40摄氏度,南部达到46摄氏度的高温纪录。葡萄牙海洋和大气研究所数据显示,中南部埃武拉地区小 城莫拉6月29日最高气温达46.6摄氏度,创下全国6月份高温 ...
铜关税落地,半导体高度戒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3 11:25
美国对铜征收关税的影响 - 美国决定自8月1日起对铜征收50%的关税,导致铜价飙升,直接冲击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和制造成本 [2] - 半导体行业关键零部件(如铜线)被纳入关税范围,间接导致半导体制造成本上升,高性能半导体受影响更大 [2] - 铜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基板设计和高速数据传输线路,尖端AI芯片和高性能GPU对铜的需求增加 [2] - 美国半导体公司(如英特尔、美光)面临原材料通胀,铜关税实施后进口价格将上涨近1.5倍 [2] -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担忧国内芯片生产成本上升,削弱全球竞争力 [3] 半导体关税政策的潜在动向 - 特朗普政府计划对半导体等产品征收关税,具体税率和实施时间尚未公布 [4] - 关税政策旨在确保税收收入、遏制中国半导体崛起并将供应链置于美国控制下 [5] - 美国通过关税施压全球半导体企业(如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在美国建厂投资 [6] - 韩国和台湾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大部分份额,过高关税可能推高美国公司产品价格 [6] - 专家分析半导体关税可能较低,因替代品少且强行行动可能损害美国利益 [6] 气候变化对铜供应的影响 - 到2035年,约32%的全球半导体生产可能因铜供应中断受影响,是当前水平的四倍 [7] - 智利等铜生产国面临水资源短缺,到2035年多数铜供应国将面临干旱风险 [7] - 铜用于芯片电路中数十亿根导线,尚无替代材料能在价格和性能上媲美铜 [7] - 智利25%的铜产量目前面临中断风险,未来10年将升至75%,2050年达90%-100% [9] - 智利和秘鲁采取供水保障措施(如海水淡化厂),但非沿海国家难以复制 [9] 半导体行业的潜在风险 - 若材料创新未适应气候变化且供水系统不稳定,铜供应风险将随时间加剧 [8] - 到2050年,每个国家约一半的铜供应将面临风险,与碳排放减少速度无关 [9] - 上一次全球芯片短缺导致美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德国下降2.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