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
搜索文档
宏观数据|2025年8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情况简析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9-29 10:53
2025年8月汽车出口表现 - 2025年8月汽车整车出口76.3万辆,环比增长10.0%,同比增长25.1% [1] - 2025年8月汽车出口金额达128.2亿美元,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17.3% [1] 2025年1-8月汽车出口累计表现 - 2025年1-8月汽车整车累计出口492.8万辆,同比增长20.4% [1] - 2025年1-8月汽车累计出口金额达8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1]
直线拉升!A股盘中,集体异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4:20
汽车产业链股价异动 - 汽车产业链大幅异动 迪生力、万向钱潮、天汽模等多股盘中直线拉升至涨停 [1] - 赛力斯一度触及涨停 总市值突破2600亿元 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1] - 赛力斯高开高走 开盘20分钟内触及涨停板 最高价163.52元/股 成交额超130亿元 [2] 赛力斯公司动态 - 赛力斯发行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2] - 鸿蒙智行推出全新问界M7 上市24小时大定超4万辆 [2] - 港股IPO加速国际化进程 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未来可期 [2] 汽车行业产销数据 - 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 环比分别增长8.7%和10.1% 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6.4% [3] - 1—8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 [3] - 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万辆和139.5万辆 环比分别增长11.9%和10.5% 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8% [3]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8% [3] - 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9.1万辆 同比增长1% 较上月同期增长8% [4] - 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69.7万辆 同比增长10% 较上月同期增长11% 渗透率58.5% [4] 汽车出口表现 - 8月中国汽车出口76.4万辆 同比增长25% 环比增长12% [5] - 1—8月中国汽车出口494万辆 同比增速21% [5] - 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1.5万辆 同比增长83% [5] - 1—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202万辆 同比增长51% [5] - 8月中国插混汽车出口10万辆 同比增长304% 占汽车出口的10% [6] - 8月中国纯电动汽车出口22万辆 同比增长48% 占汽车出口的31% [6] 行业前景与机构观点 - 预计9月份全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将达220万辆 [3] - 2025年中国汽车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 [6] - 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有望实现全球近3000万辆的产量规模 [6] - 2025年海外市场新能源销量达到666万辆 渗透率达到12% [7] - 欧盟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逐步达到65% [7] - 预计中国自主品牌2030年海外销量有望超900万辆 其中新能源超550万辆 [7] - 乘用车市场价格战缓和 乘用车企盈利空间有望修复 [7] - 下半年强势新品密集 有望拉动对应供应商业绩 [7]
芜湖诞生今年最大车企IPO
盐财经· 2025-09-25 17:06
IPO概况与市场表现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9973 HK,发行价为30 75港元,为发行价上限 [4] - 公司此次IPO募资91 45亿港元,有望成为2025年最大的港股车企IPO [4] -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近10%,报收34港元,市值达1964亿港元,接近2000亿港元 [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926 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8 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0 7% [4]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58 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3 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 1% [4] - 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达到1008 9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37 4% [4] 业务运营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总销量为229 5万辆,其中海外销量达114万辆,海外销量超越比亚迪 [6] - 2025年1-8月,公司出口汽车79 88万辆,同比增长10 8%,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的位置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以54 8万辆的出口销量稳居中国整车出口企业第一名 [7]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1997年在安徽芜湖成立,1999年第一辆汽车下线,正式踏入中国汽车工业舞台 [6] - 2001年推出的奇瑞QQ累计销量超140万辆,使公司成为首个迈进“汽车百万俱乐部”的自主品牌 [6] - 公司2005年首次出口汽车,为后续海外拓展打下基础 [6] 股权结构与资本运作 - 公司早期股权集中在芜湖当地国资手中,主要股东为芜湖财政局和芜湖经开区建投 [10] - 2019年公司启动混改,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以约144 5亿元获得相关股权 [10] - IDG资本在2023年和2024年初两次投资奇瑞,并在国际技术合作、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赋能 [10] 主要股东与投资回报 - 上市后芜湖投资控股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1 17% [14] - 按1964亿港元市值计算,芜湖国资持有股权对应市值超过400亿港元 [14] - 芜湖市上市公司总数达30家,奇瑞上市将进一步刷新这一数字 [14] 产业影响与战略布局 - 2023年总投资100亿元的奇瑞新能源二期工厂在芜湖开工,投产后可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 [14] - 2024年公司与华为合作打造智界汽车生产超级工厂,强化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地位 [15] - 公司IPO募资用途包括提升安徽芜湖本地的生产设施 [15]
一图看懂奇瑞汽车(9973.HK)IPO
格隆汇· 2025-09-25 09:53
公司上市信息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股票代码9973 HK [1][5] - 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2.973亿股 [4] 公司概况 -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芜湖 从事乘用车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 产品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 [6]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6] - 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300万辆 [9][26] 业务表现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较2023年增长超过265% 燃油车销量增长超过29% [22]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较2023年增长56.0%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277.3% [27] - 海外市场销量较2023年增长超过35% [22] - 公司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实现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燃油车销量 中国市场销量及海外市场销量均增长超过25%的企业 [8][23] 市场地位 - 自2003年以来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28] - 乘用车产品已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6] 品牌矩阵 - 奇瑞主品牌面向大众和家庭用户 [28] - 捷途品牌专注于越野旅行汽车市场 [28] - 星途品牌定位科技豪华汽车市场 [30] - iCAR品牌针对Z世代年轻消费者 [30] - LUXEED作为新能源汽车品牌面向追求智能化和高性能的客户群体 [30][31] 行业数据 -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全球销量比例从2019年12.0%提升至2024年预计26.8% [11][12] - 全球乘用车销量从2019年70.1百万辆增长至2024年预计90.1百万辆 [12] - 中国乘用车市场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1.9% 预计2025-2030年降至1.4% [13][14][15]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达到163,205百万元人民币 较2023年92,618百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 [37] - 2024年毛利为36,308百万元人民币 较2023年26,090百万元人民币显著提升 [39] 竞争优势 - 拥有卓越产品和多样化品牌矩阵 [33] - 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专业知识 [33] - 是中国乘用车企业中全球化能力最突出的企业 [33] - 拥有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圈 [33] - 具备能力突出的管理团队和高效组织架构 [33] 发展战略 - 推进乘用车电动化转型 [34] - 实施全球化战略 巩固和扩大出海优势 [34]
奇瑞汽车港股上市首日高开11.22%,总市值1972亿港元!公司连续22年稳坐中国乘用车出口龙头宝座
格隆汇· 2025-09-25 09:39
上市表现与公司概况 - 公司于9月25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9973HK,首日上市股价高开11.22%,报收34.2港元[1] - 公司是中国第2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11大乘用车公司,此排名基于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1] - 公司2024年乘用车销量实现49.4%的同比增长,增速在全球前20大乘用车公司中位居首位[1]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业务涵盖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1] - 公司今年以来创造了中国汽车出口第一、SUV市占率第一、世界500强排名增速全球车企第一、质量自主第一等四项"第一"[1] - 公司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的地位[1] 增长动力与战略规划 - 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新能源补贴、出口退税及外交开路(如"一带一路"市场),助力公司加速海外扩张[1] - 公司计划将本次IPO所募资金投向研发、电动车升级与海外扩张,目标直指全球市场[1] 基石投资者情况 - 本次IPO共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总计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的发售股份[2] - 主要基石投资者包括国资基金璟泉善瑞(认购14.80亿港元)、高瓴旗下HHLR(认购6000万美元)、上海景林(认购5500万美元)、黄山国资委旗下黄山建投(认购4100万美元)以及地平线机器人(认购4000万美元)[2] - A股上市公司晶合集成、国轩高科、星宇股份也通过旗下公司参与了本次认购[2]
奇瑞汽车首挂上市 早盘高开11.22% 奇瑞为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智通财经· 2025-09-25 09:30
上市概况与股价表现 - 公司于香港联交所首次挂牌上市 每股定价30.75港元[1] - 共发行2.97亿股股份 每手100股 募集资金净额约88.79亿港元[1] - 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强劲 截至发稿时上涨11.22%至34.2港元 成交额达6.78亿港元[1] 市场地位与行业排名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1] - 公司是2024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乘用车公司中 唯一实现新能源汽车 燃油车 国内销量 海外销量四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25%的企业[1] - 自2003年以来 公司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1] 全球市场表现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 公司在欧洲 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的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一[1] - 同期 公司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的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二[1]
乘联分会: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9.1万辆 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16:40
2025年9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表现 - 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9.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增长8% [1][5] - 9月第一周日均零售4.3万辆,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4%;第二周日均零售6.1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5%;第三周日均零售6.5万辆,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10% [4]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595.5万辆,同比增长9% [1][5] 2025年9月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表现 - 9月1-21日新能源车零售69.7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0%,较上月同期增长11% [1] - 9月1-21日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8.5% [1] -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累计零售826.7万辆,同比增长24% [1] 2025年9月中国乘用车厂商批发表现 - 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30.7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0%,较上月同期增长16% [9] - 9月第一周日均批发4.4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9%;第二周日均批发6.7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26%;第三周日均批发7.6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13% [8] - 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934.9万辆,同比增长12% [9] 2025年中国商用车市场表现 - 8月商用车国内销量24.6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1% [10] - 1-8月商用车国内销量201万辆,同比增长8% [10] - 8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7.36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3%;1-8月累计销量50万辆,同比增长55% [10] 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 - 2025年1-8月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达到25% [11] - 2025年8月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为30%,其中卡车渗透率23%,客车渗透率63% [11] -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从2019-2021年的约3%持续提升至2024年的20% [11] 中国汽车出口及俄罗斯市场表现 - 7月自主新能源车海外市场份额提升至16% [9] - 2025年1-8月中国出口俄罗斯28.8万辆车,自主品牌在俄罗斯销量49.6万辆,当地销量是出口量的172% [12] - 2025年1-8月中国自主车企在俄罗斯市场份额为57%,8月单月份额回升至60% [12]
【周度分析】车市扫描(2025年9月15日-9月21日)
乘联分会· 2025-09-24 16:36
2025年9月乘用车市场整体走势 - 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9.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增长8% [2] - 9月1-21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30.7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0%,较上月同期增长16% [2]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595.5万辆,同比增长9%,累计批发1,934.9万辆,同比增长12% [2] - 9月第三周日均零售6.5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9%,环比上月同期增长10%,市场走势相对平稳 [4][5] 2025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 - 9月1-21日新能源市场零售69.7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0%,较上月同期增长11%,零售渗透率达58.5% [2] - 9月1-21日新能源厂商批发72.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0%,较上月同期增长19%,批发渗透率达55.4% [2] - 今年以来新能源累计零售826.7万辆,同比增长24%,累计批发966.8万辆,同比增长31% [2] 市场动态与结构性矛盾 - 成都车展新品多为“523”特色车型(车长5米、宽度近2米、轴距近3米),缺乏入门级普及类爆款车型,新品贡献度低于预期 [6] - 地方补贴政策偏向高价车型并推出分档补贴,不利于主流车市发展和小城县乡市场的车市普及 [7] - 头部车企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并降低经销商库存压力,厂商国内销量提升更为谨慎 [9] 商用车市场分析 - 8月商用车国内销量24.6万辆,同比增长14%,1-8月累计销量201万辆,同比增长8% [10] - 8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7.36万辆,同比增长46%,1-8月累计50万辆,同比增长55% [10] - 2025年1-8月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达25%,8月单月渗透率30%,其中客车新能源渗透率高达63% [11] “十五五”规划行业展望 - 乐观预计“十五五”期间汽车厂商总量达4000万辆,年均增速3%,出口年均增长9%,内需年均微增近2% [12] - 增长动力源于中西部和小城县乡市场普及、电动化缩短汽车保有周期至10年左右、以及海外市场份额提升 [13] 俄罗斯市场分析与中国车企表现 - 2025年1-8月俄罗斯车市累计销量87万辆,同比下降26%,8月单月销量13.5万辆,同比下降21% [14] - 2025年1-8月中国自主车企在俄罗斯份额回升至57%,8月单月份额达60%,当地销量49.6万辆是中国出口量28.8万辆的172%,实现大幅去库存 [14] - 中国车企通过CKD组装、本地化生产(核心部件本地化率超60%)、极寒环境专项研发及三级售后网络等措施提升在俄竞争力 [16]
冲刺年销目标、消化乘用车库存,车企如何破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16:17
行业整体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产能利用率约为52%,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500万辆,主要受以旧换新政策和出口业务增长推动 [3] - 2025年上半年轻型车产量同比增长12%,但下半年可能面临消费放缓、去库存及出口受阻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 [6] - 在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下,汽车业仍将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将进一步提升 [6] 市场价格与竞争格局 - 从2024年1月到2025年7月的18个月里,乘用车平均价格已下降5000至9000元,折扣幅度为2.8%至5.6% [3] - 百余款新车扎堆上市加速抢夺市场份额,尤其插混、增程新车数量增长最为显著 [3] - 中国乘用车品牌数量已达100家,在长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本土车企计划扩大在目标市场的产能,尝试产业整合以实现海外优势最大化 [5] 插电混动与增程市场动态 - 截至2025年8月,插混及增程新车型数量较去年均几乎翻倍增长,但对促进销量增长的边际效应明显减弱 [3] - 去年插混单车型平均销量增加值高达3.6万辆,但2025年仅约8000辆;去年增程单车型平均销量增加值近3万辆,但2025年仅约9000辆 [3] - 2024年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速超过80%,增程车型销量同比增速超70%,但从2025年3月开始插混汽车出现明显增速下滑 [4] - 2025年8月插混汽车销量仅31.4万辆,同比出现负增长为-7.3%,增程车8月销量增速仅约0.3% [5] - 插混汽车累计库存(2023年至2025年6月)已高达百万辆,假设每月去库存3万辆,去库存周期也需要33个月 [5] 纯电动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纯电车销量高达68.6万辆,同比增速17.2%,远远领先插混车型和增程车型 [5] - 2025年1至8月纯电新车单车增量达2.3万辆,而去年仅约1.4万辆 [5] 出口市场趋势 - 自2023年起出口已成为推动汽车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随着中国车企海外目标市场本土化生产要求的推进,整车出口增速将放缓 [5] - 目标市场正从俄罗斯转向欧洲和南亚等成熟市场 [5] - 2025年1至8月中国汽车出口比利时的累计总量约21万辆,出口英国的累计总量约19万辆增量显著 [6] - 中国新能车2025年1至8月出口表现好于预期,主要是插混和混动替代纯电动成为出口增长的新增长点,出口向中东和发达国家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局面,主要是出口西欧和亚洲市场 [6] - 2025年1至8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6]
冲刺年销目标、消化乘用车库存,车企如何破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15:09
行业整体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产能利用率约52%,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500万辆,主要由以旧换新政策和出口业务增长推动[1] - 2025年上半年轻型车产量同比增长12%,但下半年可能面临消费放缓、去库存及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3] - 在政策带动下,汽车业仍将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将进一步提升[3] 价格与市场竞争 - 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的18个月里,乘用车平均价格下降5000~9000元,折扣幅度为2.8%~5.6%[1] - 百余款新车扎堆上市加速抢夺市场份额,尤其插混、增程新车数量增长最为显著[1] - 截至2025年8月,插混及增程新车型数量较去年均几乎翻倍增长[1] 不同能源车型销售表现 - 2024年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速超80%,增程车型销量同比增速超70%[2] - 从2025年3月开始,插混汽车增速明显下滑,8月销量仅31.4万辆,同比出现负增长为-7.3%[2] - 2025年8月增程车销量增速仅约0.3%[2] - 2025年8月纯电车销量高达68.6万辆,同比增速17.2%,领先插混和增程车型[2] - 2025年1~8月纯电新车单车增量达2.3万辆,而去年仅约1.4万辆[2] 车型销售效率与库存 - 插混及增程新车型对促进销量增长的边际效应明显减弱[1] - 去年插混单车型平均销量增加值高达3.6万辆,但2025年仅约8000辆[1] - 去年增程单车型平均销量增加值近3万辆,但2025年仅约9000辆[1] - 插混汽车累计库存(2023~2025年6月)已高达百万辆,假设每月去库存3万辆,去库存周期需要33个月[2] 出口市场动态 - 自2023年起,出口已成为推动汽车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 - 随着中国车企海外目标市场本土化生产要求的推进,整车出口增速将放缓[3] - 目标市场正从俄罗斯转向欧洲和南亚等成熟市场[3] - 2025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比利时的累计总量约21万辆,出口英国的累计总量约19万辆[3] -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向中东和发达国家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局面,主要是出口西欧和亚洲市场[3] - 插混和混动替代纯电动成为出口增长的新增长点[3] 企业战略与应对 - 去库存的思路之一是瞄准海外市场[1] - 中国乘用车品牌数量已达100家,在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本土车企计划扩大在目标市场的产能,尝试产业整合以实现海外优势最大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