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
搜索文档
库克、俞敏洪等纷纷打卡,我也来一探究竟→
金融时报· 2025-09-02 20:41
夜游锦江项目 - 项目定位为成都文旅消费新名片 以20公里水上黄金线为轴串联10大码头 构建水岸街坊船五位一体消费新场景 [1] - 游船类型包括古风船 MR游船 火锅船 茶坊船和非遗相声船 依托水生态治理价值转化 结合科技灯光秀和码头视频秀呈现沉浸式文化体验 [1] - 2025年截至目前接待游客约290万人次 实现营收约2488万元 日均乘船游客达1200人 带动周边商圈酒店茶馆二次消费 [1] 铁像寺水街项目 - 项目定位为城央活水漫游社交艺术空间 采用新中式古典建筑风格 融合天府文化景观元素 打造全天候游憩式慢生活复合型街区 [2] - 引进生活美学 文化体验 时尚餐饮和潮玩科技等92家知名品牌及主理人品牌 形成百业加消费格局 [2] 金融促消费措施 - 银行机构围绕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任务 从专项贷款 支付活动和金融让利三方面开展创新 [2] - 成都银行2024年1至5月通过支付好优惠活动发放支付立减金400余万元 带动消费550万笔 拉动消费5.9亿元 杠杆效应超140倍 [2]
河南焦作:探索普法新模式
人民网· 2025-09-01 08:54
核心观点 - 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普法、联动式共建”三位一体的普法模式,利用各类法治文化阵地,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效果,促进了社会和谐 [1] 沉浸式体验 - 在“法护未来”青少年保护基地每周组织模拟庭审活动,由学生扮演审判角色,使法治教育真实生动,有效增强普法吸引力 [2] - 模拟庭审活动作为“公众开放日”固定环节,组织师生深度体验证据质证、法庭辩论等流程,推动法治理念入脑入心,深受师生喜爱 [4] - 该院打造的“法佑青春筑梦未来”党建品牌于2025年1月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案例三等奖 [4] 互动式交流 - 针对家事审判案件增长问题(从2016年的3000起增至2019年的4000起),联合妇联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举办法治课堂,聚焦离婚案件(占比75%以上)等问题 [5] - 通过选聘调解员成立44家社区农村家事调解工作站,构筑家事纠纷“减压阀”,其中“冬香好妈妈工作站”获得国家级荣誉 [5][6] - 自2019年以来,全域家事审判类案件增速放缓,离婚纠纷占比降至约55%,更多家庭感受到司法温暖 [6] 联动式共建 - 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建成宪法文化广场和焦作法治文化馆,以文物展陈、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展示法院文化,工作日全天开放 [7] - 与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等开展党建联建,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深入交流机关党建与审判管理 [7] - 每年两次邀请律师代表进行交流,建立联席会议、同堂培训等长效机制,并于2023年9月率先在全省推广电子律师调查令 [8] - 2024年以来累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889人次走进法院,办结建议提案12件,办理代表委员关注案件14件,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8]
这个夏天 杭城孩子“沉浸式”走进戏剧世界
杭州日报· 2025-08-28 10:50
行业趋势:国际化剧目引进与创作 - 浙江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引进英国伦敦西区原版亲子剧《恐龙世界 LIVE》和中欧合作科幻探险儿童剧《飞向月球》等国际剧目 [2] - 杭州天目里·目里空间推出"儿童戏剧季"上演泰国肢体剧《惊奇幻想曲》、挪威《原力玩家》和西班牙《废宝动物大马戏》等多元国际剧目 [2] - 国外剧目增多反映文化自信提升 并推动本土剧目如浙江儿艺《山海奇幻梦》采用肢体语言创新讲述中国故事并成功出口俄罗斯 [3] 产品创新:沉浸式体验扩展 - 浙江儿艺创排《格林童话》打破传统叙事模式 通过观众互动实现沉浸式演出 包括观众席围堵"大灰狼"和集体合唱等场景 [4] - 沉浸式体验延伸至剧场外 如杭州湖滨in77西子廊桥举办"盲盒音乐会·奇幻之夜"融合中国神话角色营造奇幻场景 [4] - 浙江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增设"亲子戏剧营"板块 通过戏剧游戏打破年龄界限 让家庭共同参与肢体表达和想象力训练 [5] 市场教育:戏剧培训体系完善 - 浙江话剧团少儿戏剧培训中心推出精英剧目班 学员经过一年系统训练后成功复刻少儿版《花木兰》并获国家话剧院演出机会 [6] - 浙话少儿戏剧培训中心成立于2018年 提供分龄表演培训覆盖戏剧启蒙/角色扮演/台词训练/剧目演出全链条 学员屡获戏剧教育奖项 [6] - 杭州戏剧教育从专业机构扩展至中小学校戏剧社团和公共文化场馆 如余杭区文化馆推出儿童戏剧夏令营 临平大剧院开设公益大师课 [7] 市场表现:暑期活动热度显著 - 杭州儿童戏剧市场暑期呈现繁荣景象 包括剧场内中外剧目轮番上演和剧场外戏剧盲盒/亲子戏剧营/少儿培训等多样化活动 [1] - 国际剧目为儿童观众带来差异化审美体验和感官刺激 同时为家庭提供多元化艺术生活方式选择 [2]
三湘印象2025上半年营收3.77亿元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全景网· 2025-08-26 11:09
财务业绩 - 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72万元 [1] 文旅演艺项目进展 - 首个一体化文旅演艺项目《印象·妈祖》市场反响热烈 深度融入新型旅游模式并成为湄洲岛文旅新名片 [1] - 纯数字化文旅项目《又见恐龙》XR嘉年华首展4个月接待观众超5万人次 已成功复制至沈阳并推进多城市迁移合作 [1] - 通过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推进演艺布局向都市及虚拟空间延伸 构建沉浸式体验新范式 [1] 项目储备与布局 - 重点推进旅游城市非遗演艺及城市中心文博项目布局 部分项目有望年内签约 [2] - 山东滨州蒲湖演艺项目室外部份进入制作阶段 佛山东华里项目进入深化设计阶段 [2] - 安徽、山东、黑龙江等地的10余个储备项目正在洽谈推进 [2] 现有项目运营表现 - 《印象大红袍》春节期间6晚演出25场 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 [2] - 《又见平遥》五一假期每日加演至5场仍供不应求 引发全网热议 [2] - 《又见敦煌》《印象武隆》《知音号》等项目节假日门票销售火热 [2] 地产业务动态 - 政策面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 - 公司积极推进存量房产去化及盘活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 [2]
80元玩3天,河南杀出一个「穷鬼乐园」
36氪· 2025-08-25 21:37
核心观点 - 万岁山武侠城通过低价策略、高密度文化表演和沉浸式体验实现客流与营收爆发式增长 成为"中式迪士尼"的代表案例 但在IP全球化、园区管理和游客体验方面仍面临挑战 [8][17][32] 运营表现 - 2023年上半年综合营收达6.04亿元 同比增长162% [8] - 入园人次突破1024万 同比激增239.33% [8] - 暑期每日入园人次介于5-6万至10余万之间 高峰期需启动限流措施 [6][8] - 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40% 年内目标为50% 远高于国内乐园70%门票收入占比的行业水平 [30] 商业模式 - 采用80元三日畅玩低价策略 提供500多个节目内容 [8][13] - 通过统一管控物价降低消费门槛 餐饮价格较迪士尼低80%(面条约10元 vs 迪士尼100元) [16] - 将《水浒传》等经典IP拆分为连续剧情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至4-8小时 [28] - 运营方锦上添花集团采用"10亿元对赌协议"激励营收增长 [30] 竞争优势 - 依托河南人口大省区位优势及开封"武侠"文化认知基础 [27] - 沉浸式实景剧本杀模式突破传统乐园更新慢的局限 [27] - 文化贴近性使游客快速融入背诗、投壶等互动环节 [15] - 银票兑换礼品等任务机制增强游客参与感 [17][23] 行业对比 - 大唐不夜城运营方曲江文旅2023年Q1营收同比下滑23.67% 净亏损4360.89万元 [25] - 多数中式主题景区面临"叫好不叫座"困境 存在过度依赖门票收入问题 [27] - 万岁山成功实现盈利突破 但本质上仍属主题景区而非国家规定的主题乐园 [32] 发展挑战 - 缺乏封闭园区管理和重资产科技设备 与国际主题乐园存在量级差距 [34] - 武侠IP尚未形成跨媒介全球叙事能力 难以比拟迪士尼漫威宇宙的全球化影响力 [34] - 高峰期排队时间达2小时 NPC互动需等待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36] - 需平衡客流激增与资源有限矛盾 解决游客体验痛点 [38]
VSING(08292) - 自愿性公佈业务最新情况
2025-08-25 08:04
市场扩张 - 集团互动娱乐业务“VSING”2025年8月20日在香港中环开首间旗舰店[3] - VSING在全球12个地区及37个城市设据点[6] - VSING计划每月至少扩张10间新店[6] - 目标年底在全球100个地点设据点[6] 用户数据 - 目标年底达500,000名用户[6]
古建穿越游、文化体验游点缀多彩暑期游 新需求带热新消费
央视网· 2025-08-23 10:58
文旅市场暑期表现 - 暑期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各景区游客量保持高位[1] 文化体验游发展特点 - 沉浸式体验成为2025年暑期文旅突出特点[3] - 老戏楼创新演绎经典折子戏 改变传统观赏模式[3] - 提供专业戏服穿戴体验 包括腰包蟒袍云肩凤冠等全套装备[5] - 开设梨园功夫学习课程 满足深度体验需求[5] - 儿童通过专业训练掌握唱念做打技巧[7] - 学员可获得与专业演员同台表演机会[9] - 开放后台化妆过程 使游客直观观看演员装扮全过程[9] 古建旅游市场表现 - 古建筑保存量达330多处[11] - 2025年暑期"古建游"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4.46%[11] - 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建吸引全国游客[12]
夜游博物馆解锁文旅新空间
河南日报· 2025-08-21 07:30
行业趋势 - 博物馆夜游模式在暑期成为热门文旅项目 某旅游平台上"夜游"搜索量环比增长100% 其中夜游博物馆是热门项目[1] - 超过1/3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暑期开展夜游活动 部分博物馆门票开售即"秒空"[1] - 高温天气促使更多游客选择夜间出行 多地政府部门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1] 运营模式 - 国家自然博物馆自2006年累计接待夜游观众近10万人次 积累了丰富运营经验[2] - 活动策划结合不同年龄段观众需求 设计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项目[2] - 采用专业讲解员+志愿者+小小讲解员多元化服务模式 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2] 产品创新 - 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时空边界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与真实虚拟融合[2] - 河南博物院夜场推出VR沉浸探索展 XR大空间沉浸展 古乐专题演出和主题市集等多元化体验项目[2] - 积极打造高附加值夜间产品 通过数字化传播使文物"活起来" 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文化"火起来"[3] 市场影响 - 博物馆成为重要文旅打卡地 越来越多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1] - 文旅融合推动博物馆创新发展 数字化表达形式和文创产品带"活"文物展品并带"火"博物馆[1] - 夜间开放为游客提供更凉爽天气 更便利交通和更少人流的高质量观展体验[1]
夏日经济新活力系列报道 “科技+”助力文旅消费场景焕新升级
人民网· 2025-08-20 13:32
科技赋能文旅消费增长 - 智能科技加持下旅游场景多元化带动文旅消费增长 场景消费成为旅游消费不可或缺部分 科技发展为营造沉浸式体验提供技术支撑[1] - 全国5A级旅游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显示行业数字化程度全面提升[3] 沉浸式体验技术应用 - 贵州《再回西游》情景剧采用裸眼全息影像 AI建模及智能交互技术 实现第一视角取经路体验[1] - 上海豫园运用AR技术将《山海经》神兽奇花异草融入灯会 支持AR互动召唤虚拟瑞兽及线上线下联动体验[1] - 河南开封通过裸眼3D技术再现《清明上河图》宋代盛景 球幕影院场场爆满 游客需排队约1小时入场[1] - 贵州中国天眼景区配备VR头显设备 使游客可探索宇宙奥秘[1] 智能化运营与服务优化 - 科技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体验需求 同时节省时间精力 成为景区吸引客源的重要手段[2] - 陕西西安运用"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对城墙海量用户数据深度挖掘 准确描绘游客画像并预判市场需求 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2] - 湖北神农架部署搭载视觉识别系统和智能算法的无人机 可自动生成最佳拍摄方案 约5分钟输出4张高清照片和3段短视频[2] 数字平台与线上整合 - 江苏苏州"云游苏州APP"基于数字技术提供景点展示 智能服务及线上购物功能 整合线下商家实现美食特产宣推[3] - 数字平台使游客足不出户即可欣赏美景 了解人文故事及购买特色商品[3] 行业发展建议 - 需深挖文化富矿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3] - 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 及时捕捉问题并调整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3]
空间创新、业态升级 沉浸式体验激发城市夜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9 18:29
海河夜游升级 - 沿线216栋建筑、13座桥梁及7座码头灯光景观全面提升,打造海河IP [2] - 游船融合天津传统曲艺文化,暑期接待游客33万多人次 [4] 台儿庄古城夜游 - 火龙钢花、山东快书等特色表演带动人气攀升,7月游客量较前月上涨35% [7] 福州夜经济建设 - 三坊七巷、烟台山等重点片区引入非遗展售、艺术快闪等新业态 [8] - 7月以来人流量超342万人次 [10] 黄山非遗鱼灯夜游 - 20多个古街古城古村落串联技艺体验、灯火市集等新场景 [10] - 暑期游客量和总花费分别增长8.79%、8.98%,吸引大批境外游客 [12] 宣恩贡水河夜游 - 系列文化活动注入青春活力,暑期单日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 [14] 扬州运河夜游 - 全新升级运河夜景和文艺表演,7月以来游船演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65% [17] - 1-7月古运河夜游项目营收累计近3000万元 [17] 长沙夜游经济 - 上半年接待游客9740.24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037.03亿元,同比分别增7.65%、5.65% [18] - 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重60% [18] 杜甫江阁夜游 - 针对不同客群设计场景互动玩法,暑期日均接待5000人次,夜游占比50% [23] - 夜间拍照带动周边旅拍馆、文创店、饮品店等业态发展 [22][25] 五一商圈升级 - 从1.0购物美食模式发展为文旅消深度融合的3.0模式 [30] - 火宫殿通过装修升级结合小吃、茶点、民俗表演,小吃匣子日销上百份 [34][36] 小剧场夜娱消费 - 沉浸式戏剧、即兴喜剧等开辟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 [38] 便民夜间生活圈 - 梅溪湖打造15分钟夜间生活圈,暑期梅澜坊夜市85%以上商户延长营业时间 [43][47] - 设立夜间自助图书馆和书店满足多元精神文化需求 [49] 西安夜间经济 - 暑期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推出1216项2792场活动涵盖夜游夜演夜市 [52]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日均接待8000人次,经营收入同比增12% [60] - 游客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文化体验,带动文化认同消费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