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设备

搜索文档
“百镜大战”没打响,音频拍摄眼镜成主力、AR眼镜慢热
第一财经· 2025-06-20 11:43
本文字数:966,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王珍 今年"6.18"大促落幕。据京东6月19日发布的XR和智能眼镜战报,今年"6.18"其AI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 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同比增长70%;XR设备销售额前六个品牌为PICO、雷鸟、XREAL、VITURE、 Rokid、INAIR;智能眼镜销售额前六个品牌为雷鸟、INMO、星纪魅族、界环、李未可、玄景。 从京东商城的智能眼镜销量数据看,年初被炒得火热的"百镜大战"尚未在"6.18"期间真正打响,一些畅 销产品的销量是以千计算,而非以万计算,市场销量倍增但总体规模不大;在智能眼镜头部品牌的销量 中,功能相对简单的投屏类、音频拍摄类眼镜仍是主力,AI+AR眼镜的销量还在缓慢爬升中。 记者注意到,雷鸟5月28日发布的X系列AR眼镜,采用了全彩Micro LED等新技术,但京东的数据显示过 去15日销量有限。 2025.06. 20 另据京东智能眼镜热卖榜,1989元的雷鸟V3 AI拍摄眼镜、8999元的雷鸟X3 概念AI眼镜、3649元的 INMO AR翻译眼镜排名靠前。其中,雷鸟X3 15日售出超200件。 雷鸟创新6月19日发布的战报显 ...
“以旧换新”遇上“618”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证券日报· 2025-06-19 00:12
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发力,今年"618"呈现出新亮点、新趋势。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北京智帆海岸营销顾问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顾问梁振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 访时表示:"今年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覆盖的商品品类增加,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促进了家电、手 机、智能穿戴等多类产品的消费。加上'618'大促以及恰逢毕业季节点,大学新生入学、职场新人入职 等场景,激发了对数码产品的消费需求。" 上海艾瑞市场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官微6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带电品类与日百品类成消费热点,京东 3C数码品类表现尤为亮眼。从京东3C数码细分品类的销售表现来看,运动相机和户外电源等出行装备 的销量同比增幅显著,分别达到133%和113%;XR设备和游戏机凭借沉浸式游戏体验优势,销量同比 增长超50%;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市场表现同样亮眼,该品类整体销量同比增长54%,其中智 能手表实现80%的同比增幅。 产品向品质化迈进 在梁振鹏看来,各大平台的热销产品主要包括大屏电视、智控冰箱以及果蔬清洗机、切片机等,这反映 了消费者对品质生活、健康生活的追求。推动产品的品质化升级,已成为消费品生产企业发展的核心驱 动力。 多类商品销售火热 "今年 ...
AI硬件,会是下一个万亿市场吗?
虎嗅· 2025-06-08 19:44
行业趋势 - AI硬件竞争开启,Google和OpenAI相继布局XR设备和AI硬件收购 [1] - 到2030年AI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达474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8.73% [9] - 2024-2025年AI硬件消费品爆发,国内创业公司利用供应链优势取得成绩 [16][17] OpenAI收购IO的战略意义 - OpenAI以65亿美元全股权收购成立仅1年的AI硬件公司IO,为史上最大收购 [1][2] - IO创始人Jony Ive曾设计iPhone等苹果经典产品,为OpenAI注入苹果级硬件基因 [2][3] - 收购旨在开发全新AI设备,改变人机交互方式,首款产品非iPhone替代品 [4][12] 新产品规划 - 首款设备预计2027年量产,挂脖佩戴,外形类似iPod Shuffle,无显示屏 [5] - 以电影《Her》为灵感,主打AI伴侣概念,强调体验和陪伴 [13][14] - 具备摄像头和麦克风,语音对话为主要交互方式 [5][14] 分发渠道竞争 - OpenAI需突破第三方平台限制,扩大AI分发渠道 [7][11] - 谷歌、Meta、苹果等巨头均布局AI硬件,争夺用户入口 [8] - 行业护城河从模型能力转向分发能力和用户交互体验 [7][8] 创业公司机会 - 国内企业如PLAUD NOTE、雷鸟V3等在细分领域取得突破 [16] - 情绪价值等个性化赛道可避开大厂竞争,如AI宠物Ropet [17] - AI Native硬件尚未出现,赛道仍处早期阶段,机会与挑战并存 [19] 技术合作背景 - OpenAI CEO奥特曼曾个人投资Humane AI Pin,并领投Opal摄像头公司 [5] - Jony Ive与OpenAI秘密合作已持续两年 [5] - 设计团队将归属OpenAI,Ive以顾问形式参与 [3]
联影医疗:海外业务快速拓展,静待市场需求释放-20250504
华安证券· 2025-05-04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联影医疗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营收103.00亿元(yoy -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yoy -36.09%);2024Q4单季度营收33.46亿元(yoy -15.90%),归母净利润5.91亿元(yoy -35.09%);2025Q1单季度收入24.78亿元(yoy +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yoy +1.87%) [2] - 受国内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影响,行业整体规模同比收缩,RT业务线逆势增长;公司深耕国内市场同时拓展海外新兴市场,2024年境内收入76.64亿元,同比减少19.43%,毛利率50.10%,同比提升1.37pct;境外收入22.20亿元,同比增长33.81%,毛利率47.01%,同比提升6.21pct [6]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2.61亿元,占比达21.95%,研发人员超3200名,占比40.02%,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9300项,授权超4600项,各业务领域自主技术成果不断涌现 [7] - 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21.64/144.88/176.12亿元,增速分别为18.1%、19.1%、21.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2/24.08/32.59亿元,增速分别为42.8%、33.6%、35.3%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0300|12164|14488|17612| |收入同比(%)|-9.7|18.1|19.1|21.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262|1802|2408|3259| |净利润同比(%)|-36.1|42.8|33.6|35.3| |毛利率(%)|48.5|50.2|51.3|52.3| |ROE(%)|6.3|8.4|10.2|12.3| |每股收益(元)|1.54|2.19|2.92|3.95| |P/E|82.08|60.78|45.48|33.61| |P/B|5.23|5.10|4.65|4.15| |EV/EBITDA|62.49|41.61|32.58|24.64| [11]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20894|22427|25555|29956| |现金(百万元)|8400|12662|14473|17119| |应收账款(百万元)|4359|3037|3642|4378| |存货(百万元)|5528|4107|4755|5671|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7142|7347|7391|7424| |资产总计(百万元)|28036|29774|32946|37380| |流动负债(百万元)|7076|7237|8311|9930| |负债合计(百万元)|8129|8284|9359|10977|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百万元)|19903|21482|23577|26413|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28036|29774|32946|37380| [12]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0300|12164|14488|17612| |营业成本(百万元)|5300|6055|7056|8399| |销售费用(百万元)|1823|1849|2188|2642| |管理费用(百万元)|556|633|753|881| |财务费用(百万元)|-112|-142|-227|-263| |营业利润(百万元)|1366|2095|2757|3594| |利润总额(百万元)|1352|2077|2739|3599| |所得税(百万元)|110|270|329|360| |净利润(百万元)|1242|1807|2410|323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262|1802|2408|3259| |EBITDA(百万元)|1544|2344|2939|3777| [12]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619|5186|2610|3532|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244|-645|-459|-434|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99|-279|-339|-451|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1663|4262|1811|2647| [12]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同比(%)|-9.7|18.1|19.1|21.6|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同比(%)|-36.2|53.3|31.6|30.3|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同比(%)|-36.1|42.8|33.6|35.3| |获利能力 - 毛利率(%)|48.5|50.2|51.3|52.3| |获利能力 - 净利率(%)|12.3|14.8|16.6|18.5| |获利能力 - ROE(%)|6.3|8.4|10.2|12.3| |获利能力 - ROIC(%)|5.0|7.6|9.1|11.1|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29.0|27.8|28.4|29.4|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40.8|38.6|39.7|41.6|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2.95|3.10|3.07|3.02|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2.06|2.42|2.40|2.35|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39|0.42|0.46|0.50|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2.72|3.29|4.34|4.39|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2.87|3.03|3.45|3.50|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1.54|2.19|2.92|3.95|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75|6.29|3.17|4.29|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24.15|26.07|28.61|32.05| |估值比率 - P/E|82.08|60.78|45.48|33.61| |估值比率 - P/B|5.23|5.10|4.65|4.15| |估值比率 - EV/EBITDA|62.49|41.61|32.58|24.64| [12]
联影医疗(688271):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季报迎来拐点,期待逐季改善
东吴证券· 2025-05-01 11: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财报业绩符合预期,2025Q1 业绩迎来拐点,考虑到公司产品壁垒高、竞争力强,国内行业有望复苏,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114.11 亿元、103.00 亿元、115.99 亿元、138.92 亿元、164.93 亿元,同比分别为 23.52%、-9.73%、12.61%、19.77%、18.72% [1] - 2023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74 亿元、12.62 亿元、15.87 亿元、21.39 亿元、26.54 亿元,同比分别为 19.21%、-36.08%、25.75%、34.82%、24.07% [1] - 2024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03.00 亿元(-9.73%),归母净利润 12.62 亿元(-36.09%);2024Q4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3.46 亿元(-15.90%),归母净利润 5.91 亿元(-35.09%);2025Q1 单季度实现收入 24.78 亿元(+5.42%),归母净利润 3.70 亿元(+1.87%) [7] - 2025Q1 销售毛利率 49.94%,销售净利率 14.75%,环比 24Q4 分别提升 3.2pct、-2.69pct,同比 24Q1 分别提升 0.37pct、-0.65pct [7] 业务进展 - 2024 年度全球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端机型在全球 40 多个国家签单近 300 台,海外业务覆盖超 85 个国家和地区 [7] - 2024 年国内市场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产品组合全覆盖优势巩固差异化竞争力,形成“高端突破 + 基盘稳固”双轮驱动格局 [7] - 2024 年 RT 业务线实现逆势上涨,销售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实现收入 84.45 亿(-14.93%),其中 RT 设备实现收入 3.19 亿(+18.05%) [7] 盈利预测调整 - 将 2025 - 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由 19.16/23.11 亿元调整至 15.87/21.39 亿元,预期 2027 年为 26.54 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 PE 分别为 69/51/41 倍 [7]
华业天成孙业林:未来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是机器人
投中网· 2025-04-21 11:37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规模引入工业AI专用算力,配合柔性生产和软硬件升级,将是一次非常大的变革性机会。 整理丨 鲁智高 来源丨 投中网 时代的潮流,将科技投资推上前台。抓住其中的投资机会,关键在于洞察科技发展、产业发展的底层规律。 在华业天成创始合伙人孙业林看来,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生产力工具一直持续产生重大进化,从而带动产业生态产生了几次关键跃迁, " 未来,最 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是机器人,一种是带身体的实体机器人,一种是没有身体的数字机器人。 " 与此同时,对于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 —— 中国,孙业林认为这一波智能科技,将使工业连接从有线逐渐升级为 5G 等无线连接方式,规模引入工业 AI 专用算力,配合柔性生产和软硬件升级,将是一次非常大的变革性机会。 2025 年 4 月 16-18 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网共同主办的第 19 届中国投资年会 · 年度峰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隆重召开。在活动现场,孙业林发 表了题为 " 智能科技投资策略探讨 " 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嘉宾现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感谢投中的邀请,来做一个关于智能科技投资的分享。 锁定未来行业 ...
抢占无机发光显示市场,韩国成立事业推进小组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14 17:33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成立无机发光事业推进小组 -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成立"无机发光事业推进小组" 旨在抢占无机发光显示市场并提升竞争力 该小组将统筹研发项目全周期管理 包括技术协同 成果扩散和供应链构建等核心任务 预计运行8年 [1] - 无机发光显示器(如Micro LED)相比OLED具有更高化学稳定性和更长使用寿命 应用领域正从XR设备 智能手表扩展至高端电视和广告显示屏 [1] 韩国无机发光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 韩国无机发光产业核心部件和制造工艺主要依赖进口 亟需构建自主供应链并加速小型产品技术开发以抢占市场先机 [3]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计划重点攻克外延生长 芯片转移与接合 AR/XR高分辨率设备开发等核心技术 确保初期市场主导地位 [3] - 推进小组将通过技术协调 政策联动 产业趋势分析等方式整合研发全生命周期 构建坚实产业生态系统 [3] 韩国OLED产业发展战略 - 尽管韩国在中小型OLED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但预计2023年起中国将在生产能力上占据优势 韩国亟需制定应对策略 [3] - 韩国将重点开发车载OLED XR设备用OLEDoS 超真实感光场等技术 提高汽车 元宇宙等新产业市场准入门槛 [3] - 同时突破现有OLED技术限制 开发超薄高可靠性器件结构 新一代大面积柔性面板设计等高附加值应用技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