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性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茅台业绩会回应热点 “十四五”技改项目有序推进
证券时报· 2025-05-13 01:46
行业趋势 - 白酒行业经历从上升到调整、从无序向有序换档的过程 [1] - 市场份额和产业资源向头部企业、核心产区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1] - 行业需要顺应"理性消费"时代特点,做好产品功能价值、体验价值、情绪价值 [1] 公司动态 - 5月19日将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欢迎股东面对面交流 [1] - 公司投资155.16亿元建设茅台酒"十四五"技改建设项目 [1] - 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7.64亿元 [1] 产能规划 - "十四五"技改项目规划建设制酒厂房68栋、制曲厂房10栋、酒库69栋及相关配套设施 [2] - 建成后可新增茅台酒实际产能约1.98万吨/年,储酒能力约8.47万吨 [2] - 已建成投产1个车间,新增基酒设计产能约1800吨 [2] - 产能释放将考虑生态承载、工匠培养、市场状况等要素 [2] 数字营销 - i茅台平台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200.24亿元,同比下降10.51% [2] - 平台累计实现不含税销售收入超600亿元,注册用户突破7600万 [2] - 2024年渠道毛利率94.50%,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 [2] - 毛利率波动因调整产品投放结构 [2] - 2025年一季度直营店投放同比增长较大,贡献直销收入 [3] 产品策略 - 茅台1935市场零售指导价1188元/瓶,实际成交价约700元 [3] - 该产品是酱香系列酒核心大单品,已形成口碑效应和市场竞争优势 [3] - 2024年下半年以来动销改善,春节期间同比大幅增长 [3] - 2025年1-4月市场表现稳定,动销达成预期 [3] - 2025年将围绕"强品牌、树单品、助渠道、夯基础、提服务"开展市场工作 [3]
茅台管理层回应21记者提问:Q1国际市场聚焦东亚、南亚,上市公司暂未考虑代言人|直击业绩说明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22:54
价盘、产能、回购、国际化、代言人、行业趋势……投资者对茅台总有问不完的问题。 5月12日下午,贵州茅台举行了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代总经理王莉、董秘蒋焰等贵州 茅台管理层出席,回应了投资者关心的诸多热点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以投资者身份向管理层提 问,并获得回应。 国际化分级拓展 国际业务是今年贵州茅台的业绩亮点。上个月刚出炉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贵州茅台来自国 外的收入11.19亿元,同比大涨37.5%。这是其去年茅台出口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后,继续实现高增长。 这背后,茅台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具体哪些市场增长较好? 中期的问题则涉及到茅台的产能释放节奏。针对茅台酒,茅台正在推进"茅台酒十四五技改建设项目", 拟投资155.16亿元,建成后可新增茅台酒司机产能1.98万吨/年,储酒能力8.47万吨。从去年财报来看, 2024年新增基酒设计产能1800吨,同时茅台酒的产量为56272吨,相比前一年有所回调。 对于目前的投产节奏,有投资者提出疑问。对此王莉回应,具体产能的释放节奏,会充分考虑生态承 载、工匠培养、市场状况等要素,科学布局、有序推进,并表示茅台酒的产量波动属正常 ...
直击业绩说明会丨直销占比下降,2025营收增速目标下调,上市公司是否考虑请代言人……这些问题贵州茅台都回答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22:04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709亿元同比增长15.71% 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06.01亿元同比增长10.54% 归母净利润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 [1] - 2025年收入增长目标下调至9% 反映公司进入高质量发展换档期 [1][8] 渠道结构变化 - 2024年直销收入749.12亿元同比增长11.32% 占比43.83% 批发代理收入959.88亿元同比增长19.73%占比56.17% [2] - 直销占比下降主因:53%vol茅台酒提价推高批发渠道占比 系列酒收入增幅大且主要通过批发渠道销售 [2] - 2025年一季度直销收入232.2亿元同比增长20.19% 占比45.89% 直营店春节投放增加贡献显著 [3] i茅台运营 - 2024年i茅台收入200.24亿元同比下降10.51% 为上线以来首次下滑 [2] - 累计注册用户突破7600万 历史总不含税销售收入超600亿元 [3] - 未来将实施精准化产品投放策略 强化数字化营销阵地定位 [3] 系列酒发展 - 茅台1935上市三年累计销售近300亿元 定位千元价位带 [5] - 2025年1-4月动销达成预期 春节期间同比大幅增长 通过喜文化营销及品质升级改善开瓶率 [7] - 将持续强化产品四力(产品/渠道/品牌/终端控制力) 拓展婚宴等消费场景 [7] 行业战略调整 - 白酒行业呈现头部集聚效应 理性消费趋势增强 [8] - 公司强调通过真善美价值维度构建品牌认同 推动行业差异化发展 [6][8] - 茅台文旅签约张艺兴为代言人 但上市公司暂不考虑代言人营销 [9]
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提示:警惕直播带货全网最低价宣传
环球网资讯· 2025-05-09 11:57
同时,注意识别"刷单炒信"行为,综合查看商品详情页参数、用户真实评价等多维度信息。防范情感营 销诱导,避免因支持"偶像""家人"等情感因素冲动消费。 另外,消费者要选择正规直播平台购物,警惕通过个人社交账号、临时链接等非正规渠道进行交易,不 要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购物链接,建议全程在直播平台内置购物系统完成交易,切勿脱离平台进行私 下转账。 消费提示称,一些重点品类也需审慎选购。如,选购保健食品时,要通过正规渠道,并认准产品包装上 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核对保健食品注册号/备案号,根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 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谨防虚假夸大宣传。选购跨境商品时,要清楚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实 行正面清单管理。宣称"功能"的进口食品,其管理方式可能与我国不同,应谨慎购买。 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消费者还应注意留存完整的消费凭证,同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若商家设置"不 退不换"等霸王条款,可依法主张权益。如果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及时通过平台维权通道发起售后 申请;如果遭遇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可向消协组织投诉或有关监管部门举报。对于金额较大、涉嫌刑 事犯罪的案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据。 ...
孤独经济,将成为未来5年最大的风口
创业家· 2025-05-05 15:32
消费趋势 - 孤独经济将成为中国未来5年最大的经济风口 [3] - AI应用已围绕孤独需求开发产品,如AI陪聊、AI宠物等 [4] - 单身经济(第四消费时代)表现为一人吃饭、旅行、单身公寓、宠物经济等 [6][7] 消费理念转变 - 新时代消费理念从追求奢侈品转向注重内心满足感、平和心态及人际纽带 [9] - 日本LV热潮消退案例显示泛滥品失去价值,中国消费市场出现类似变化 [10] - 中国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与理性消费,同时提升对精神需求(如旅游、文化娱乐)的关注 [11] 第五消费时代预测 - 单身经济将深化为孤独经济,中国单身率增加、老龄化加剧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12] - 日本一人经济商品在中国处于早期蓬勃发展阶段 [12] 行业机会与案例 - 日本模式(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孕育出优衣库、711、DHC、GROOVE X等领军企业 [13] - 中国消费市场未来20年业态创新机会可能借鉴日本经验 [14]
35元天价面包重返北上广 消费者排队抢购成奇观
搜狐财经· 2025-05-04 23:31
现象:高价面包掀起抢购热潮 - 精品面包店在北上广核心商圈出现排队抢购现象,单价35元起的"匠人手作欧包"成为消费热点 [1][3] - 高价面包店普遍具有三大特征:开放式厨房展示烘焙过程、强调"进口原料"和"古法工艺"、每日推出不同限定口味 [3] - 使用法国AOP黄油(每公斤超200元)和日本梦之力面粉(每袋比国产贵5倍)等顶级原料,但单个面包成本估算不超过15元 [3] 溯源:消费升级催生新需求 - 2023年我国烘焙食品人均消费量同比增长17%,高蛋白、低糖产品增速最快 [3] - 与2015年高价面包热潮不同,当前消费者更追求真正的好原料和健康理念,而非单纯打卡拍照 [3] - 消费者认为35元购买无添加优质碳水合理,与健身房私教课(300元/节)等消费对比形成新认知 [3] 争议:是价值回归还是营销泡沫 - 营养学家认为高价面包物有所值,因其能做到零反式脂肪酸,与传统面包房使用植物奶油、改良剂形成对比 [4] - 食品工程博士质疑溢价合理性,指出同样原料在超市售价仅8元,溢价部分主要来自品牌故事和空间体验 [4] - 部分商家玩"价格游戏",如将普通可颂切开夹馅后价格从12元跃升至32元,或通过饥饿营销制造抢购现象 [4] 趋势:理性消费时代如何破局 - 社交媒体话题35元面包值不值阅读量破亿,消费者分化为"偶尔尝鲜派"和"日常回购派" [4] - 市场自发形成新平衡:部分消费者转向自制面包,头部品牌通过会员体系培养忠实客户 [4] - 餐饮投资人预测未来半年行业将洗牌,存活品牌需将溢价真正转化为产品价值 [6]
宁波消保委警示“谷子经济”消费风险 倡导理性“吃谷”
中国新闻网· 2025-05-04 19:30
还有案例显示,市场上存在商家联合黄牛制造"限量绝版"焦虑,诱导青少年高价囤货的乱象。大学生小 钱(化名)花3000元抢购"某游戏限量立牌",半年后因IP热度下降,二手价暴跌至200元,亏损超90%。宁 波市消保委追踪发现,部分"限量谷子"二手价腰斩现象普遍。 此外,更为隐蔽的是社群攀比带来的"隐形PUA"式消费。部分"谷圈"社群以藏品稀有度划分圈层,宣 扬"无稀有款不配混圈"的畸形价值观。高中生小傅(化名)为融入社群,借款5000元购买高价二手徽章, 因无力偿还被列入征信黑名单。 面对层出不穷的乱象,理性消费显得尤为重要。宁波市消保委提醒:在购买盲盒时,应要求商家公示抽 中概率并警惕"保底""必中"等话术;选购福袋或二手周边时,要认准官方防伪标识,拒绝明显低于市场 价的"低价陷阱";面对限量产品,要牢记周边非理财产品的属性,警惕"绝版复刻"等营销话术;远离那 些以"晒谷攀比"制造焦虑的社群,用健康的线下展会或同好交流取代冲动消费。 更进一步,宁波市消保委联合专家从"青少年自保、家长引导、社会共治"三层面提出建议:青少年应通 过官方渠道购买正版,留存订单及支付凭证,设定月度消费预算,拒绝超额透支;家长需与孩子签 ...
万元面霜假期消费遇冷,平价功效型美妆与国货成“扛把子”
扬子晚报网· 2025-05-02 15:07
高端美妆市场遇冷 - 莱珀妮专柜门可罗雀 半小时内仅有一位顾客进店咨询 [1] - 莱珀妮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暴跌17.5% 创近五年最大跌幅 [2] - 莱珀妮15480元面霜天猫旗舰店销量仅显示"已售100+" [2] 平价功效型美妆崛起 - 妮维雅全球销售额达56亿欧元 630系列在中国市场成为爆款 [6] - 优色林年销售额突破13亿欧元 舒安修护霜在敏感肌人群中口碑爆棚 [6] - 小红书"功效护肤"话题浏览量近3000万 讨论量近9万 [8] 国货品牌表现抢眼 - 珀莱雅"早C晚A"套装在抖音美妆榜连续霸榜 [9] - 韩束"红蛮腰"水乳因质地轻盈成为换季热门选择 [9] - 珀莱雅2024年线上GMV突破百亿元 首个达成该里程碑的国货美妆品牌 [9] 消费行为转变 - 20位受访消费者中16人选择"成分明确 价格适中"的护肤品 [11] - 消费者开始对比成分表 不再盲目追求大牌 [8][11] - 95后消费者倾向选择见效快的医美项目而非高价面霜 [11] 行业格局重塑 - 毛戈平鱼子酱气垫凭借养肤功效超越阿玛尼权力粉底 [11] - 完美日记名片唇釉以90元定价创下单品秒杀10万支纪录 [11] - 行业专家认为"有效"正取代"昂贵"成为消费者首要考量 [12]
人生不是存钱罐,而是聚宝盆!这8个习惯让你越来越有钱!
天天基金网· 2025-04-30 16:57
个人财务管理策略 - 设定明确的财务目标 将年度目标分解为每周可执行的具体行动 通过睡前写下想赚的金额 能存的比例和要砍掉的消费来实现[1] - 每月将10%的收入用于自我提升 包括购买书籍和参加课程 以提高认知能力 实现比存款利息更快的复利增长[2] - 工资到账后立即存储20%作为固定存款 这种强制储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财务焦虑[4] 收入多元化方法 - 利用下班后的两小时开展副业 通过技能变现 兴趣创收或资源交换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 强调长期坚持的重要性[3] - 将积蓄分为四个部分管理:应急资金 稳健基础 进取投资和保险保障 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6] 消费行为优化 - 采用"必要-需要-想要"的三级分类标准对每笔支出进行严格筛选 通过记账来清晰识别和管控消费欲望[5] - 避免过度控制消费 指出过度节俭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财务流失[7] 财富积累理念 - 强调个人价值提升的重要性 当个人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 财富会自然积累 不必刻意追逐[8] - 提供基金投资优惠信息 包括98元券包和10元起投的优选基金 但未提及具体产品细节[9]
“五一”假期消费提示
搜狐财经· 2025-04-29 09:45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临近,旅游、购物、聚餐等将成为消费热点。为提醒广大消费者做到安全出游、理 性购物、科学文明消费,度过一个欢乐的假期,蚌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蚌埠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如下 消费提示: 三、餐饮安全要牢记。"五一"假期期间气温上升,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一 要选择卫生条件好,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健康证件齐全的餐馆就餐。二要留意收费标准、是否明码标价, 结账时仔细核对账单明细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防止"低价高收"的情况。三是不要食用"野味"等新奇 或高风险食物; 四、预付消费签合同。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式消费卡时,要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应明确预付消 费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服务项目、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要特别注意终止服务、转让 等限制性条款,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和促销诱惑,对预付费用的退款或继续使用明确约定,避免发 生消费纠纷时无据可依。 五、依法维权留凭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应注意保留票据、交易记录等消费凭证。如遇消费 纠纷,要依法理性维权,及时与商家或交易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及时拨打12315、12345政务热线或 通过全国智慧3·15平台向市场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