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

搜索文档
国元证券晨会纪要-20250509
国元香港· 2025-05-09 11:18
实时热点 - 英国和美国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 [4] - 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22.8万 [4] - 特朗普提议加税百万富翁平衡财政,最高39.6% [4] - 特朗普称美乌达成稀土协议 [4] - 美国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年化季环比下降0.8%,单位劳动力成本跃升5.7% [4] - 欧盟若谈判失败,计划对价值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 [4] - 英国央行如期降息25BP至4.25% [4] - 比尔·盖茨宣布将在20年内捐出几乎全部财富 [4] - 海运巨头马士基下调全球集装箱市场展望 [4] - 苹果据悉为智能眼镜、新Mac电脑以及AI服务器研发芯片 [4] - 2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0.99个基点报3.880% [4] - 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3.79个基点报3.999% [4]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2.48个基点报4.392% [4] 经济数据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 - 纳斯达克指数收市价17928.14,涨1.07% [5]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市价41368.45,涨0.62% [5] - 标普500收市价5663.94,涨0.58% [5] - 日经225收市价36928.63,涨0.41% [5] 其他重要指数 - 波罗的海干散货收市价1374.00,跌2.28% [5] - CME比特币期货收市价103155.00,涨6.72% [5] - ICE布油收市价63.12,涨3.27% [5] - 伦敦金现收市价3305.52,跌1.74% [5] - 美元指数收市价100.63,涨0.73% [5] - 美元兑人民币(CFETS)收市价7.24,涨0.14% [5] 香港重要指数 - 恒生指数收市价22775.92,涨0.37% [5]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收市价8300.25,涨0.70% [5] - 恒生科技收市价5228.91,涨0.56% [5] - 恒生期货收市价29191.94,涨0.69% [5] 内地重要指数 - 上证指数收市价3352.00,涨0.28% [5] - 深证综指收市价1988.10,涨1.03% [5] - 沪深300收市价3852.90,涨0.56% [5] - 创业板指收市价2029.45,涨1.65% [5]
美国遭遇劳动生产率三年首降 用人成本飙升敲响通胀警钟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21:53
美国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 非农员工每小时产出年化下降0.8%,前值修正为增长1.7% [1] - 单位劳动力成本飙升5.7%,创一年来最大涨幅 [1] - 生产率下降主要源于企业产出下滑0.3%,工时增长0.6% [4] 经济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刺激国内制造业和投资,寻求双边贸易公平和产业安全 [4] - 疫情后生产率提升与移民激增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的关键因素 [4] - 美联储关注生产率数据,因技术升级(如人工智能)有助于遏制工资通胀 [4] 行业表现 - 制造业生产率年化飙升4.5%,创近四年最大增幅,工厂产出激增5.1% [4] - 商用飞机增产可能是工厂产出增长的原因之一 [4] 劳动力市场 - 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22.8万,表明裁员仍有限 [4] - 时薪增速加快,但其他薪酬指标显示增长放缓 [4]
企业产出下滑拖累,美国劳动生产率自2022年以来首次下降
华尔街见闻· 2025-05-08 21:41
美国劳动生产率下滑 - 美国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以年化0.8%的速度下降 超过经济学家预计的下降0.7% 去年第四季度该指标曾修正上升1.7% [1] - 单位劳动力成本在1-3月期间跃升5.7% 创下一年来最大增幅 超过经济学家预计的5.1% [1] - 生产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产出萎缩0.3% 与Q1实际GDP年化初值-0.3%的滑坡趋势一致 [2] 劳动力成本与通胀压力 - 劳动力成本比一年前增长1.3% 时薪增速从上一季度的3.7%飙升至4.8% 同比增长2.7% [3] - 劳动市场的韧性体现在失业救济申请人数降至22.8万 表明裁员有限 但可能加剧通胀压力 [3] - 美联储关注生产力数据 因技术进步(如AI)可抑制工资通胀 企业需通过技术升级缓解高工资影响 [1] 行业分化与宏观环境 - 制造业生产率表现亮眼 第一季度年化增长4.5% 为近四年最高水平 工厂产出增长5.1% 反映商用飞机产量增加 [3] - 高借贷成本、持续通胀及经济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对资本投资持谨慎态度 短期内抑制生产力提升 [3] - 贸易相关因素导致GDP滑坡 移民潮与生产率增长原本是控制通胀的关键因素 [2]
弗格森定律
虎嗅· 2025-04-28 08:20
一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其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观察性结论: 当一个帝国的债务利息支出超过其国防开支时,这往往标志着其衰落的开始,或伴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秩序的不稳定。 也被一些人称为"弗格森定律"或"弗格森警告"。 这个观点主要源自弗格森对历史帝国(如英国、奥斯曼、罗马等)的财政与军事支出结构的研究。 他指出: 当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尤其是利息负担压过了用于维持全球秩序(即国防)的支出时,就会削弱国家维稳和投射实力的能力,进而导致全球力量格局的动 荡。 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的变量之一,并且可能与我们的投资和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美国: 1、美国国防预算是全球最高,但其国债利息支出近年来迅速上升。 2、一旦利息支出超过国防开支,可能意味着美国难以维持全球领导地位。 弗格森定律不是严格的经济学规律,但具有很强的历史类比价值。 就财富而言,弗格森定律对我们的启示是: 1、当国家需要为巨额债务付息,财政无法支持军力、基础设施、福利,就可能诉诸货币贬值甚至隐性违约。 2、对你我来说,在一系列难以预测的连锁反应之后,存银行的钱可能"购买力下降",通胀成了隐形税。 让我们跳出宏大叙事,来看另外一个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大学和科研资金的削减正在某些城市造成重大影响,可能会对生产率产生长期影响。
快讯· 2025-04-17 01:57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大学和科研资金的削减正在某些城市造成重大影响,可能会对生产率产生长期影 响。 ...
澳洲联储:劳动力市场仍被视为紧张,劳动力成本过高,生产率较低。
快讯· 2025-04-15 09:32
文章核心观点 澳洲联储认为劳动力市场紧张、劳动力成本过高且生产率较低 [1] 分组1 - 劳动力市场情况:劳动力市场仍被视为紧张 [1] - 劳动力成本情况:劳动力成本过高 [1] - 生产率情况:生产率较低 [1]
经济史和实证证明,关税讹诈不会得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3 08:10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美国近期实施的极限关税政策被经济学理论证明是损人害己的行为,历史上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的"无效铁轨理论"指出关税会抵消贸易成本降低的收益[1] -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提出关税应适度,过度限制进口会削弱国内生产能力和税收目标[1] -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但当前美国政策已超越专业精神[1] 关税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 - 2016年哈佛教授阿吉翁的研究显示:基于中国106万户企业1998-2007年数据,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关税保护无相关性[2] - 实证研究表明关税保护不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3] - 中国加入WTO前对汽车行业高关税保护仍未能使产业强大,印证关税保护无效性[3] 中国关税政策实践 - 中国加入WTO后平均关税从高位降至2023年的7.3%[4] - 深圳手机、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产业通过市场竞争而非关税保护实现发展壮大[5] 关税的经济学本质 - 巴菲特指出对外关税实质会转化为对内商品税,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并抑制经济增长[6] - 历史与实证均证明关税保护既不能促进产业进步,还会造成双输结果[7] 行业动态 - 当前关税政策已影响芯片行业,部分订单停止报价[8] - 京东、拼多多、东方甄选等企业集体采取应对措施[8]
评论| 经济史和实证证明,关税讹诈不会得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2 21:48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美国近期实施的极限关税政策被学者认为将同时损害贸易伙伴和自身利益[1] -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提出的"无效铁轨理论"指出关税会抵消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贸易便利化收益[1] -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就强调关税应保持适度水平,过度限制进口会削弱国内生产能力和税收目标[1] 自由贸易的理论共识 -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1] - 美国财政部长作为经济史教授却推行违背经济学共识的关税政策[1] - 2016年哈佛大学研究显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关税保护无相关性[1] 中国关税改革的实证 - 加入WTO前中国汽车行业在高关税保护下仍表现孱弱[2] - 2023年中国平均关税税率已降至7.3%,显著低于入世前水平[2] - 深圳手机、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产业是通过市场竞争而非关税保护发展壮大[2] 关税政策的本质影响 - 巴菲特指出对外关税最终会转化为对内商品税,形成财政紧缩效应[2] - 历史实证表明关税保护既不能促进产业进步也无法带动经济发展[2] - 当前美国的关税政策被预测将产生"损人害己"的双输结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