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for Science
icon
搜索文档
字节跳动Seed团队与比亚迪锂电池将共建AI+高通量联合实验室
快讯· 2025-06-18 12:17
字节跳动与比亚迪锂电池合作 - 字节跳动Seed团队及火山引擎与比亚迪锂电池将深化合作,共建"AI+高通量联合实验室" [1] - 合作旨在探索AI for Science与高通量实验结合,加速锂电池研发 [1] - 联合实验室将针对动力电池的快充、寿命和安全等问题进行攻关 [1] - 双方还将探索AI技术在电池研发中的更多场景,加速新材料和新配方的发现 [1] 合作细节 - 合作形式包括联合实验室等 [1] - 合作方向聚焦于AI与高通量实验在锂电池研发中的应用 [1] - 具体技术攻关领域包括快充、寿命和安全等动力电池核心问题 [1]
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新京报· 2025-06-17 20:53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概况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均占全国一半 [1] - 北京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拥有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超40%的顶尖人才 [2] - 北京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数量全国第一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北京建设4家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产出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大模型Emu等原创成果 [2] - 智源研究院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其中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见微Brainμ已完成超100万单位神经信号预训练 [3] - 北京产出全球首款光训练芯片,并布局光计算、晶圆级芯片等颠覆性技术路线 [4] 大模型技术发展 - 智源研究院2021年推出悟道1.0(中国首个超大规模信息智能模型)和悟道2.0(1.75万亿参数规模全球最大预训练模型) [2] - 智源开源技术体系FlagOpen已开源约200个模型和160个数据集,模型全球总下载量超6.4亿次 [3] - 面壁智能推出端侧模型小钢炮MiniCPM,集成无限长文本、超清OCR识图等功能 [4] 行业应用与场景落地 - 面壁智能在教育领域推出MAIC全自动课堂,实现AI辅助备课、自适应授课等功能 [5] - 北京前瞻布局AI+生命健康、AI for Science等前沿交叉领域 [6][7] - 北京构建"一委一业、一区一品"应用发展格局,推进大模型产品落地应用 [7]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北京2024年新增算力8620P,累计智能算力规模超3.3万P [7] - 北京发布中文互联网语料库CCI 4.0,上线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180余个数据集(总量超2000TB) [7] - 北京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目标导向的有组织科研 [7]
北京AI企业数量占全国一半,未来扶持力度更大 | 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6-17 12:55
政策支持 - 北京将对符合条件的通用智能体运营服务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1] - 支持举措包括按调用算力成本进行补贴 [2] - 目标是通过政策支持加快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1] 技术创新方向 - 重点支持智源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在具身智能、AI+生命健康、AI for Science等前沿交叉领域的创新 [1] - 加快培育光计算芯片、类脑智能等颠覆性技术 [1] - 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 [1][2] 产业发展规划 - 北京已发布《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 [1] - 计划开发部署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大模型 [1] - 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 [1] 产业生态建设 - 推进数据和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对实体经济深度赋能 [2] -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直投力度 [2] - 依托国家级人工智能学院培养青年人才 [2] 国际影响力 - 持续打造全球"开源之都" [1][2] - 加强国际人工智能安全对话及科研合作 [2] - 推动建立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 [2] 产业规模 - 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 [2] - 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2] - 企业数量和核心产业规模均占全国一半 [2]
志特新材与PIVI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材料产业布局再下一城
证券日报网· 2025-06-16 11:49
战略合作协议 - 公司与PREMIUM INFINITE VENTURES INC签订3年战略合作协议 意向采购总价值约4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亿元 汇率7 18)[1] - PIVI为菲律宾综合性控股公司 业务涵盖建筑开发 房地产 制造业 物流等领域 合作有助于公司产品海外推广与销售稳定[1] 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 公司与中科大实验室共建联合研发平台 并成立志特小临智能科技 专注AI for Science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1][2] - 超级隔热材料性能较传统保温材料显著提升 成本仅为气凝胶三分之一 已应用于建筑 应急等领域[2] - 通过AI+机器人技术加速催化剂筛选 材料熔点与反应温度大幅降低 性能较气凝胶提升两倍以上[2] - 超级隔热材料以涂料 片材形式应用 可替代传统隔热方案 覆盖建筑阻燃涂料 电池防爆等场景[2] 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将利用国内外客户资源及海外销售渠道 推动AI for Science超级建筑材料产业化 开发"安全屋"等创新建筑方案[2] - 实施"1+N"一站式服务战略 结合信息化技术(大数据 AI 物联网)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推动绿色智慧建筑转型[3]
不起火、不爆炸,详解隔热材料数千亿级大赛道(附22页PPT)
材料汇· 2025-06-14 21:49
隔热材料分类与特性 - 隔热材料分为有机、无机、新型及复合材料四大类,具有导热系数小、多孔结构特点 [1] - 有机材料通过多孔结构和低密度实现隔热,但耐高温性能差需改性处理 [1] - 无机材料以高孔隙率和纳米级孔隙结构为特点,减少固气热传导 [1] - 新型材料通过热传导路径调控、辐射抑制和结构稳定性三个维度优化性能 [1] - 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材料组合提升综合性能,如BSiTa-PA杂化气凝胶兼具超隔热和电磁屏蔽功能 [24][26] 市场应用与规模 - 动力电池领域2025年隔热材料总需求超9000万㎡,市场规模63亿元,其中气凝胶占42亿元 [2] - 建筑节能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2485亿元,气凝胶细分市场69.3亿元 [2] - 油气管道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109.6亿元,气凝胶管道占比89亿元 [2][72] -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及高镍电池占比提升驱动高端隔热材料需求 [48][52] - 建筑领域热量流失中外墙占20%、热桥部位20%、地板20%、屋顶10%、窗户15% [53][54] 技术进展 - 超级绝热材料定义为实现导热系数<0.04W·m⁻¹·K⁻¹的纳米孔材料 [84] - 志特新材与中科大合作开发AI4S平台,研发性能提升2倍、成本降2/3的超级隔热材料 [3][85] - 新型BSiTa-PA杂化气凝胶在1400℃下电磁屏蔽效率达31.6dB,比模量272.8kN·mkg⁻¹ [24][26] - 气凝胶隔热片厚度仅为传统材料1/5-1/3,可延缓电池热失控蔓延 [41][43] - AI+机器人技术将新材料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3] 行业格局 - 国内气凝胶生产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分散 [3][82] - 主要厂商包括晨光新材、宏柏新材、中国化学等,产能集中在1-5万立方米/年 [82][83] - 建筑保温材料中气凝胶渗透率低但替代空间大,传统材料仍占主导 [64] - 油气管道领域气凝胶寿命达10年,显著优于传统材料的3-5年 [65][69]
专家在京共话以AI驱动的“平台科研”赋能科学研究
环球网资讯· 2025-06-14 10:02
AI赋能科学研究的发展策略 - AI赋能科学研究将以全新方式解决科学难题,实现科学发现的飞轮效应,加速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步伐 [1] - "AI for Science"预示着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AI驱动的"平台科研"将彻底打破学科、理论与实验界限 [1] - 需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工程实践及社会需求洞察力的新型人才,以驾驭科学认知革命 [1] AI赋能科学研究的技术应用 - 通过构建统一的科学基座模型和科学智能体,"AI for Science"将消除不同科学领域之间的壁垒 [1] - AI集成指导的智能化学化工技术有望突破传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依赖经验的模式 [2] - AI工具开发注重解决实际科学问题,通过算法平台预测和设计生物相互作用,解码生物机理并驱动药物分子设计 [2] AI赋能科学研究的产业应用 - 深势科技演示了覆盖"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全流程的AI平台,将传统"试错式研发"转化为"计算驱动"的智能范式 [2] - 戴纳科技展出了AI+"黑灯实验室"的液体称重机器人,实现AI驱动的无人化生产状态与全流程闭环控制 [2] - 这一技术需要与现实需求充分结合,赋能千行百业,创造产业价值 [1]
志特新材20250608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建筑材料、量子科技、AI for Science、化工、能源、汽车、医药 - 公司:志特新材、金泰控股、五矿资源、天晶科技、中科大精准智能合作实验室、微观之源、合肥实验室 [1][2][4][1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志特新材整体情况 - **市值与估值**:目前市值 52 亿元,预计 2025 年市盈率约 26 倍,2026 年降至 17 倍,考虑新业务成长性,估值被低估 [3] - **新业务**:涉及量子科技赋能 AI for Science 研发新材料,应用于多领域,有提供解决方案和销售产品两条变现途径,全球市场规模至少百亿甚至千亿美元 [2][4][5] - **主业表现与业绩预期**:2025 年一季度收入 5.6 亿元,同比增长 24%,利润约 2500 万元,同比扭亏增 4000 万元;预计二季度单季利润 4000 - 5000 万元,同比增速超 50%,全年接近 2 亿元,同比增长翻倍以上;2026 年预期接近 3 亿元,同比增长 50% [2][7] - **地产链开工端弹性**:铝模板业务在建筑工程中靠前,若地产实物量向上拐点,国内铝模板业务将迎来业绩与估值双修复 [9] - **股价回调**:前期回调因资金面、技术面及催化面,未破坏基本逻辑与趋势,释放风险,当前更适合投资 [10] 量子计算与 AI for Science - **基本原理与发展现状**:基于量子力学叠加和纠缠特性,信息处理能力指数级提升;预计 2030 年初步商业化,2035 年市场空间达 500 亿美元 [11][12] - **适配度与前景**:结合是未来科研重要方向,能突破传统认知,解决初期试验数据不足问题,应用潜力大 [13][14] - **在各领域应用前景**:在 MOF、医药生物、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如 MOF 可用于新能源和强辐射区域,医药领域可节约研究时间、获得更准确结果 [15][16][17] 行业情况 - **建筑建材行业**:2023 - 2024 年多数公司利润下滑,2025 年是主业向上修复拐点,供给端收缩利于头部企业 [21] - **海外市场**:公司海外市场需求好,高楼层项目资金流动性佳,竞争格局好;预计铝模板总需求在海外增长,公司有望实现海外市场快速增长 [22][23] - **国内市场**:2025 年房地产政策开放和城市更新带动需求修复,公司收入和利润有望增长,利润率有望修复 [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志特新材成果**:3 月与五矿资源等成立产业基金,成为战略股东,与中科大合作;5 月成立化工研发机器人公司;研发出超级隔热材料,缩短研发周期 [18] - **海外收入目标及措施**:2024 - 2026 年海外收入目标分别为 50 亿和 15 亿;与沙特企业合作,在中东建生产基地,更多采用租赁模式 [4][23] - **利润率修复原因**:业务结构优化、铝模板租赁成本特性、非核心业务减亏 [25] - **新业务发展预期**:2025 年大概率有产品及系统交付,有催化因素,市场可能给予可观估值 [27][28] - **前期回调原因**:交易层面资金获利了结和下调转股价引发股权稀释担忧,但不影响长期投资 [29]
城市24小时 | 省委书记挂帅,海洋经济第一省又出招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22:08
广东省海洋强省建设 - 广东成立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由省委书记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每年印发年度工作要点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2.00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0%,占地区生产总值14.3%,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27% [2] - 广东海洋经济三产占比65.6%,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资源开发型产业和制造业占比偏低 [3]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提出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 [4] 中国海洋经济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较GDP高0.9个百分点 [2] - 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资源开发向深远海拓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涌现 [3] 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 - 商务部等5部门确定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38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试点侧重"一店一策"场景化改造、供应链提升、数字化赋能等方向 [5][6] 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 国家数据局将在北京、浙江、安徽等地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支持培育经营主体、繁荣数据市场 [7] 香港稳定币监管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建立发牌制度规范稳定币活动 [8]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推动产业链整合和技术攻关 [9] - 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均占全国50% [12] 轨道交通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负责宁马线、宁滁线等跨省市域轨道交通运营 [10] 文旅产业 - 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二期开工,总投资50亿元,2029年运营后将成为全球最大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 [11] 中国与南亚贸易 - 2024年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十年翻番,年均增长6.3% [14] 镇域经济 - 2025年镇域经济500强中,广东102镇上榜,占总数20.4%,其中40镇入围全国百强 [15][18] - 全国500强镇中,GDP超500亿元的建制镇2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18个 [18]
刚刚,智源全新「悟界」系列大模型炸场!AI第一次真正「看见」宏观-微观双宇宙
机器之心· 2025-06-06 17:36
AI技术发展趋势 - AI技术从理解文字进化到建模世界、操控实体、模拟大脑、解构分子 [1] - 2025年AI领域热点包括DeepSeek R1、OpenAI o3、智能体Manus、英伟达Cosmos世界基础模型等 [2] - 智源大会聚集四位图灵奖得主、三十余位大模型企业创始人及CEO、一百多位青年科学家探讨AI前景 [3] 智源「悟界」系列大模型 - 智源推出全新「悟界」系列大模型,突破虚实边界,向物理AGI迈进 [4] - 「悟界」系列包含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脑科学模型见微Brainμ、具身智能框架RoboOS 2.0/RoboBrain 2.0、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 [6] - 大模型发展从文图视频主导的数字世界进入物理世界,理解尺度从宏观跨越到微观 [8] 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 - Emu3是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支持文本、图像、视频、声音、脑信号等多模态统一建模 [12] - 通过新型视觉tokenizer实现多模态同构表征,支持端到端多模态输入输出映射 [14] - Emu3推动AI从单一模态理解向多模态协同跃迁,加速创意生成、智能搜索等应用落地 [14] 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见微Brainμ - 见微Brainμ基于Emu3架构,统一处理MRI、EEG、双光子成像等神经信号,累计处理超100万单位数据 [15] - 支持跨任务、跨模态、跨个体建模,性能超越专用模型,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AlphaFold [15] - 具备跨物种能力,兼容人类、小鼠、狨猴、猕猴数据,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实用化 [17] 具身智能框架RoboOS 2.0与RoboBrain 2.0 - RoboOS 2.0是全球首个具身智能SaaS平台,支持无服务器轻量化部署,性能提升30%,响应时延压缩至3毫秒以下 [22][24] - RoboBrain 2.0任务规划准确率提升74%,空间推理能力提升17%,新增深度思考与闭环反馈能力 [27][28] - 开源框架降低开发门槛,代码量仅为传统方式的1/10,与全球20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合作 [24][31] 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 - OpenComplex2突破生命尺度,可预测生物分子静态结构及动态构象分布 [34][35] - 基于FloydNetwork图扩散框架与多尺度原子级精度表示,精准捕捉分子动态特性 [35] - 在CASP16竞赛中唯一成功预测蛋白质T1200/T1300构象分布,推动生物医药研发加速 [36][38]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智源「悟界」系列从语言建模转向世界建模,为多模态、具身智能、AI for Science注入活力 [40] - 四大方向协同布局是认知智能走向具身智能与科学智能的关键一步 [40] - 大模型时代将深入理解与改变世界的系统,不止于提示框 [41]
复旦大学携手阿里云,启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新合作
环球网资讯· 2025-06-06 15:36
阿里云与复旦大学AI教育合作 - 阿里云与复旦大学签署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合作协议,在算力资源、实验工具、课程共建等方面支持"AI大课2.0"建设 [1] - 合作将AI加速科学研究的经验扩展至智能教育教学领域,推动AI全面进入课堂 [3] 2023年合作进展 - 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协议共建CFFF智算平台,推动AI与基础科学融合 [4] - CFFF平台上线两年服务超5200名师生,支撑550余项课题,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4] - 平台已推动百余项科研成果落地,支持发表多篇CNS级别论文 [4] 2024年教育实践 - 复旦大学启动"AI大课"建设,构建110余门AI-BEST课程体系 [5] - 阿里云通过"云工开物"计划为3000余名学生提供课程实训算力支持 [5] 2025年认证与未来规划 - 双方启动大模型认证合作,复旦多院系学生已通过阿里云大模型工程师ACA认证 [6] - 阿里云将持续提供算力、开源模型支持,并通过课程共建、认证培训等方式助力教育创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