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每年砸5万亿!国家新战略曝光,这些城市居民身价要涨?
搜狐财经· 2025-07-17 00:04
城市更新政策转向 - 中央明确提出"城市更新"作为未来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 标志着从扩张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 [2] - 2024年城镇化率达67% 较2014年54 77%提升显著 城市扩张空间已接近极限 [3] - 全国城镇存量房662亿平方米 地下管网360万公里 形成巨大更新需求 [4] 市场规模与投资机会 - 预计中央和地方每年投入城市更新资金超5万亿元 2025年市场规模达8 6万亿 2030年突破10万亿 [4] - 更新改造将带动装修 家电家具 新技术等关联产业 形成完整产业链 [4] - 城中村改造计划推进100万套 货币化安置预计消化1亿平方米商品房库存 [4] 行业模式变革 - 严格区别于棚改模式 新政策强调"能留则留"原则 禁止大拆大建 [4] - 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 7亿平方米回落至2009年水平 新开工7 5亿平方米仅相当于2006年规模 [4] - 更新项目周期长达20-30年 需引入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5] 城市发展新方向 - 推动"五个转变":发展理念转向以人为本 方式转向节约精明 动力转向特色化 重心转向治理 方法转向协调 [5] - 建成区仅占国土0 64%却贡献60%GDP 需通过创新提升城市经济密度 [8] - 重点培育新质生产力 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避免城市间恶性竞争 [8] 配套产业机遇 - 生活性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重点提升医疗 教育 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 [10] - 医养结合 无障碍设施 社区养老网络建设成为应对老龄化的关键领域 [10] - 需优化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群的住房保障 就业服务等配套政策 [10]
北京延庆新庄堡:“小杏果”撬动“甜蜜经济”
环球网· 2025-07-16 21:43
行业概况 - 华北地区最大杏树基地位于北京延庆香营乡新庄堡村,种植面积达数千亩[2] - 杏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依托充足光照、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等自然条件[3] - 2020年"延庆香白杏"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提升产品市场辨识度[3] 产品与技术 - 主要品种包括早熟"骆驼黄""红荷包"、中熟"山黄杏""银杏"、晚熟"串红""苹果白",成熟期覆盖6月中旬至8月初[3] - 延庆区园林绿化局持续优化鲜食杏品种,重点改良香白杏等品种的种植技术[4] - 杏果以个大、味甜、汁多、香气浓郁为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3] 商业模式 - 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丰收、冬采摘"四季农业休闲产业链[4] - 开发社区团购、电商直播等新型销售渠道,鲜食杏销量稳步增长[4] - 推动杏产业与文旅融合,打造集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区[3] 经济效益 - 杏产业直接带动村民收入增长,同时促进乡村旅游、民宿接待等配套产业发展[3][4] - 千亩杏花景观吸引摄影爱好者,夏季采摘活动成为市民热门打卡项目[3] - 通过举办杏花消费季、端午文化季、丰收节等活动提升产业附加值[4]
“媒体+”助力“百千万工程”,全国首创激发无限想象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21:26
政策文件 - 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的"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政策文件《"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 [1] - 行动方案围绕"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提出8大重点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 [1] - 目标到2027年实现促消费、促外贸、促文旅、促农民增收、促媒体转型五大目标 [2] 战略定位 -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2024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 [2] - 广东作为媒体资源丰富的头部省份 推动传播主力军从"单一传播"向"全链条赋能"转型 [2] - "媒体+"将深度布局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注入新动能 [2] 实践案例 - 2021年2月南都、N视频参与广东菠萝"12221"市场体系建设 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3] - 2024年5月推出《广东荔枝的全球口碑》专题 推动荔枝文化出海传播 [3] - 通过"媒体+品牌"模式打造国际影响力"粤品" 建设出口"粤军"和海外"粤市" [3] 产业融合 - "媒体+产业"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实现媒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3] - 多媒体助力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发展 包括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3] - 媒体资源深度融合将创造价值蓝海 实现媒体转型与农业振兴的双赢 [3]
咸淡水孕育,牛田洋青蟹凭“鲜”打开国际市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6 20:36
行业分析 - 牛田洋片区凭借咸淡水交界的独特水域环境,发展出优质水产品养殖产业,主要产品包括青蟹、石斑鱼、金鲳鱼、南美白对虾等 [1][3] - 当地采用"生态循环健康混养"技术,青蟹年产量超2000吨,产业规模达1亿多元 [3] - 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养殖农户"模式开发近2000亩生态式鱼虾蟹混养基地,推动科技型水产养殖发展 [6] 公司发展 - 汕头市鮀莲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海关协助下实现从"土塘养殖"到"国际市场"的跨越,2024年12月完成"出境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注册登记 [3][4] - 青蟹单月出口订单突破83万元,截至2025年2月累计出口货值达106万元 [4] - 2025年前两月合作社整体出口额突破800万元,同比增长100% [7] 技术创新 - 海关指导建立全链条溯源体系,安装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控,设计封闭式暂养池提升检疫安全性 [3] - 联合高校攻克运输存活率难题,青蟹"活力值"显著提升 [3] - 开发渔光互补基地,光伏板使蟹苗成活率提升20%,年发电收益超百万元 [7] 市场拓展 - 龙湖海关实施"标准+认证+品牌"策略,制定《牛田洋水产生态养殖规范》,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 [6] - 与预制菜企业合作开发酸菜鲈鱼等深加工产品,利用鲜活农食产品"绿色通道"快速抢占海外市场 [7] - 电商渠道与国际物流产业园配套建设进一步打开产品国际销路 [9] 品牌建设 - 注册"牛田洋"地理标志商标,采用标准化捆绑包装提升品牌辨识度 [3][6] - 海关举办政策宣讲会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动态,提升品牌知名度 [7] - 水产品矩阵形成地方与国际双重名片效应 [7]
从海马、龙趸到珍珠,湛江海洋“宝藏”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6 20:33
海洋经济新模式 - 湛江利用三面临海的自然资源优势 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海洋经济新模式 推动乡村振兴[1] - 传统渔业向高附加值养殖转型 如海马、龙趸鱼等高价值品种养殖[11][16] - 开发赶海文化体验、珍珠工艺品研学等文旅项目 年吸引游客达十万人次[26] 海马养殖产业 - 豪郎村建立海马养殖合作社 年繁育海马超120万尾 年产海马干品1200千克 年产值达600万元[11] - 采用独特生物特性提升效率 雄海马育儿囊孕育方式使繁殖周期缩短至3周[9] - 水蚤作为关键饲料 支撑药用价值极高的线纹海马("海中黄金")养殖[3][5]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 - 东海岛推广陆基养殖塘 水温可控性提升使石斑鱼生长速度加快 抗台风能力显著增强[14] - 重点养殖龙趸鱼 最大个体可达数百千克 通过分割销售显著提升附加值[16][18] 珍珠产业链创新 - 流沙村掌握核心植核技术 可人工培育包括夜光珍珠在内的多种南珠品类[30][32][34] - 延伸产业链至饰品加工(珍珠)、食品(珠贝肉菜品)及工业品(贝壳纽扣) 实现价值最大化[36] 文旅融合项目 - 足荣村开发赶海文化体验 游客可亲手捕捞八爪鱼、面包蟹等海鲜 配套传统鱼篓工具[20][22] - 结合百年古宅开发海洋文化工艺品研学 形成"自然教育+文化旅游"新模式[24][26]
甘肃成县:党建引领聚合力 政策组合促振兴
中国发展网· 2025-07-16 18:44
政策组合与项目实施 - 甘肃成县纸坊镇通过"双千惠民"工程与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在建项目深度捆绑,完成99782平方米中药材晾晒场及附属道路硬化,惠及农户近千户 [1] - 镇党委系统谋划,将"双千惠民"工程与高标准农田产业路、道路硬化等项目一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形成空间关联和功能互补 [2] - 采用"政府补助+支部谋划+群众投资投劳"模式,落实专项补助资金230万元,撬动村民自筹资金14余万元,破解资金瓶颈 [3] 资源整合与群众参与 - 依托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通过板凳会、田间会讲解政策组合实惠,转变群众"等靠要"思想 [5] - 倡导"伙子联建"模式,乡邻互帮互助投工投劳,降低户均建设成本,提升施工效率 [5] - 引导农户主动对接周边在建项目标准和风格,实现从"点上美"到"连片美"的升级 [5] 基础设施与环境提升 - 修建挡土墙6.78公里,修复排水沟60公里,修补路面2800余平方米,实现基础设施"联网补网" [7] - 清理乱堆乱放1300余处,推行"门前四包"制度,移栽补栽马莲3万余斤,栽植中华木本绣球2500株 [7] - 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评选,组建广场舞蹈队、秦腔班子,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7] 产业链延伸与长效机制 - 依托镇区新建中药材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8] - 完善村规民约,推广"门前四包",确保整治成果常态化 [8] - 总结推广"政策组织"模式和"伙子联建"方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自治活力 [8]
“不用出村就能搞定贷款”,桂林银行四级网络“滴灌”乡土丨五篇大文章调研行
华夏时报· 2025-07-16 18:36
桂林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 - 公司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在广西设立近6000家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及近30项便民服务[2][8] - 服务点优选村内德高望重者担任站长,利用地缘信任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户通过绿色审批通道最快可当日获贷[6] - 通过四级网络实现金融服务"最后一米"覆盖,单笔贷款办理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内,显著提升服务效率[6][8] 芒果产业链金融支持 - 针对百色125万亩芒果产业带,公司推出"富农贷—芒果贷"等特色产品,截至6月末对产业链授信余额达6276万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86%[17] - 服务覆盖12个县区约10万农户,直接带动5.2万贫困户脱贫,间接带动脱贫人口超20万[5][17] - 创新采用"商标权质押+专利权质押"模式解决加工企业无固定资产抵押难题,支持善果食品等科技型企业发展[14] 龙头企业联动机制 - 通过支持富农农业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4574户种植户发展,形成"银行+商户+农户"的农产品上行模式[9][17] - 为龙头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包括清晰交易详情展示、快速放款等,增强银企合作粘性[11] - 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链枢纽,同步解决60余户脱贫户就业问题,实现金融资源沿产业链渗透[17] 产业生态构建 - 深度参与芒果大赛、产销对接会等活动,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各环节,协助打造百色芒果品牌[9][18] - 开发"天天开心团""乡村振兴直播间"等助农平台,拓宽芒果销售渠道[18] - 授信体系精准匹配产业特性,注重商业模式和现金流分析,突破传统抵押贷款限制[14] 战略实施成效 - 公司资产规模从3000多亿元持续增长至5942.54亿元(截至2025年6月),全球银行排名升至第268位[18] - 服务网络成为产业"连通器",既解决农户阶段性资金短缺(如陆克利20万元/年种植成本),又促进技术升级[5][14] - 形成"金融+"生态圈,实现金融资源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度契合[15][17]
青鸟计划赋能人才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7-16 18:3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镇地区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受限于资源匮 乏、发展机会不足等因素,乡镇长期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困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才,博兴县吕艺镇通过"青鸟计划",搭建人才与基层的精准对接平台,以政策扶持、资源倾斜和情感纽 带为突破口,为乡镇人才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破解基层人才短板的重要实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张文磊 吕艺镇通过"青鸟计划"构建了"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让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未 来,该模式可进一步优化,推动更多"青鸟"返乡筑巢,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持久动力。青鸟计划以系 统性思维破解乡镇人才困境,其价值不仅在于填补基层人力缺口,更在于构建了"引育留用"全链条生 态。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创新与数字赋能,让更多"青鸟"在乡村沃土扎根成长,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 智力支撑。 引才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是关键。吕艺镇通过多层次培养体系,提升人才的专业 能力和实践水平。吕艺镇注重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通过政策激励和平台搭建,确保人尽其 才。一是党建引领人才发展,优先将政治素质高、带动能力强的青年人才吸 ...
积极响应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政策+服务+渠道”创新模式显成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6 17:20
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升级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目录扩展至124款,首次纳入特斯拉等国际品牌 [1] - 国家政策力度加大,推动乡村绿色出行和乡村振兴战略 [1] 奇瑞汽车的市场表现 - 奇瑞汽车凭借技术积累、产品线和服务网络优势,成为下乡活动中的强劲势力 [1] - 湖南脸谱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奇瑞经销商,采用"政策+服务+渠道"模式,成为"湖南样本" [3] 政策红利与精准营销 - 湖南脸谱整合国补、省补、厂补,推出"购车无忧"计划,降低农村购车门槛 [4] - 瑞虎8PLUS CDM续航超1300KM,支持家用220V直充,契合乡村需求 [4] - 2025年6月线上成交占比达41%,售出39辆新能源汽车,验证新媒体营销有效性 [6] 服务与渠道创新 - 湖南脸谱联合充电服务商推动"家门口充电"解决方案,布局充电桩和充电站 [7] - 依托奇瑞全国服务网络,提供整车+双电终身质保,优化车型推荐匹配农村需求 [7] - 瑞虎8 PLUS CDM高底盘、大空间设计,QQ冰淇淋灵活车身、低电耗,精准满足农户需求 [7] 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湖南脸谱通过公益活动捐赠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提升社会形象 [8] - 新能源汽车下乡带动乡村汽车消费,促进绿色出行理念普及和能源结构优化 [8] - 奇瑞及经销商将继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和碳中和目标 [8][9]
中国联通2025年国企开放日山东活动走进菏泽定陶
齐鲁晚报· 2025-07-16 15:58
公司活动与成果展示 - 中国联通在山东菏泽举办2025年国企开放日活动,展示数智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1] - 山东联通在智慧农业、数字治理和消费帮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AI智能温室提升黄瓜产量30%,"数字马集"平台缩短纠纷调解时效从3天至2小时,消费帮扶活动累计金额超2000万元[1] - 数字乡村平台已服务全省6万个行政村,整合党建、治理和民生服务数据,实现"一屏统管"[4] 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5G+AI赋能"智慧果园"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指导精准农业操作[4] - 潍坊峡山区有机生姜种植模型从800亩扩展至8000余亩,配合数字农民直播带动近千户姜农年增收超10万元[4] - 智慧农业示范园实现每亩地节省肥料1500元,节约用水60%,每个蔬菜大棚每季增产20%,管理效率提升至"1个管3棚"[6] - 智慧大棚培育的葡萄甜度达18度以上,亩产提升至3500公斤,农药使用量减少20%,优质果率突破90%[6] 创新模式与经济效益 - 黄粉虫数字化养殖基地采用"党建联建+资金整合"模式,总投资218万元帮扶资金[8] - 智能养殖棚养殖密度达传统模式3倍,首批12家养殖户户均年净利润超30万元,带动48名村民就业[8] - 二期工程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4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黄粉虫生产基地[8] 战略规划与未来展望 - 公司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帮扶、数字乡村建设和消费帮扶三大领域[2] - 通过数字党建强化组织引领、智能技术提升产业效益、普惠服务改善民生福祉,打造乡村振兴科技赋能新范式[10] - 随着黄粉虫二期项目和5G智慧农场启动,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