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科创板“全”明星,成长排头兵!东财的科创综指ETF来了!
天天基金网· 2025-03-03 18:08
科创综指ETF东财(589060)概述 - 科创综指ETF东财(589060)正式开售,为投资者布局"硬科技"成长赛道提供新选择 [1] - 科创综指全面反映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是科创板的"全景星图" [1] 科创综指市值覆盖 - 科创综指覆盖科创板大、中、小盘个股,是展现全貌的"广角镜头" [2] - 科创板现有581家上市公司,科创50、100、200等指数仅覆盖350家,科创综指填补了200余家未纳入公司的空白 [2] 科创综指行业覆盖 - 科创综指覆盖科创板所有中信一级行业,行业分布均衡,前5大行业为半导体(38%)、电力设备(15%)、机械(14%)、医药(13%)、计算机(12%) [3] - 对比科创50指数62%权重集中在半导体行业,科创综指行业集中度更低,分散单一行业风险效果更优 [3][4] 科创综指ETF投资优势 - 管理费+托管费仅0.20%/年,成本大幅降低 [5] - 通过ETF投资一篮子股票,分散单一个股风险 [6] - 交易灵活,支持二级市场买卖和一级市场申赎 [7] - 持仓透明,每日公开成份和权重,投资门槛低至几十元~几百元(科创板个股需50万资产+24个月交易经验) [8] 科创综指ETF目标投资者 - 长期看好科技创新发展的投资者 [9] - 关注科创板整体增长机会的投资者(以往仅能选择行业权重集中的科创50/100/200指数) [10] - 追求资产配置多样化的投资者,可与债券、高股息资产形成风险收益互补 [10] 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特性 - 科创综指ETF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与沪深300、中证A500等主流指数类型一致 [11] - 价格指数能更准确反映股票价格涨跌,对科创板这类高成长市场尤为重要 [11]
“中国首富”十年浮沉录:杠杆枭雄退场,科技新王登基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2-27 18:31
中国首富更迭与产业转型 - 十年间中国首富从房地产转向硬科技领域,标志中国经济结构转型[1][4] - 雷军2025年以3600亿元身家登顶,反映硬科技与全球化成为新财富赛道[3][4] - 首富更迭史是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缩影,体现从杠杆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49][51] 雷军与小米生态链 - 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量突破50万辆,SU7车型获德国NCAP五星评级[8] - 手机业务高端化战略见效,全球500美元以上价位段份额达22%超越苹果[8] -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实现电机、电池、芯片70%自研率,投资490家供应链企业[9] - 造车业务三年累计投入超300亿元,通过供应链股权置换实现成本下降18%[10][11] 黄峥与拼多多模式 - 拼多多用户年均消费为淘宝1/3,但年活买家7.884亿反超阿里[14] - Temu跨境电商单季度GMV超300亿美元,覆盖50个国家[14] - "普惠式造富"模式助农销售额2024年破5000亿元,占平台GMV25%[16] 张一鸣与字节跳动全球化 - TikTok全球用户达20亿,TikTokShop年GMV突破3000亿美元[19] - AI工具渗透好莱坞剧本创作30%,重构品牌广告投放逻辑[20] - 公司估值飙升至2000亿美元,面临欧美数据安全审查挑战[19][21] 钟睒睒与健康消费双轮模式 - 农夫山泉市场份额突破30%,矿泉水毛利率超60%[23][25] - 万泰生物疫苗营收2021年暴涨200%,九价HPV疫苗普及后2023年净利润下降18%[25][26] - "健康消费+生物科技"模式被视为传统产业升级范本[27] 马云与数字经济生态 - 阿里巴巴2020年双十一GMV达4982亿元,蚂蚁集团估值突破3000亿美元[32] - 支付宝用户超10亿,菜鸟网络日处理包裹量占全球60%[32] - 构建电商、支付、物流万亿生态,推动社会进入无现金时代[30][31] 马化腾与腾讯数字基建 - 腾讯市值超万亿美元,《王者荣耀》单季度营收60亿元[35][36] - 投资京东、美团等1200家企业,构建"数字社会操作系统"[37] - 微信支付市场份额达40%,开放算法透明度应对监管[36][37] 许家印与恒大模式 - 恒大2017年销售额突破5000亿元,多产业扩张构筑万亿帝国[41] - 恒大汽车市值曾超比亚迪,恒大财富年化收益率12%[42] - 过度金融化导致崩塌,成为行业出清催化剂[43] 王健林与万达转型 - 万达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文化娱乐巨头,跨国收购AMC等资产[46] - 出售77家酒店和13个文旅项目转型轻资产,管理规模突破500家[47] - 海外资产占比从70%降至10%,体现地产时代落幕[47][48] 产业趋势与未来方向 - 硬科技取代房地产成为新财富核心,研发投入成关键指标[51][53] - 全球化能力成为企业必修课,合规与技术创新需平衡[52][53] - 光伏、量子计算、商业航天等领域可能孕育下一代首富[54]
中国VC/PE现状全景
投资界· 2025-01-24 10:43
以下文章来源于清科研究 ,作者创造价值的 清科研究 . 回顾2024。 作者 | 清科研究 来源 | 清科研究 (ID:pedata2017) 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态势,但回暖迹象初现。 募资 方面,2024年募资新募集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为3,981只,1.44万亿元,同比下 滑43.0%、20.8%。2024年下半年险资、AIC、国资发起设立了多只大额基金,募资 规模降幅持续收窄。分币种看,外币基金募资仍维持低位,全年共39只外币基金完成新 一轮募集,募资规模约为559.12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分别达到49.4%、48.6%。 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致力于为众多的有限合伙人、VC/PE机构、战略投资者、以 及政府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投资银行、研究机构等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 务。 投资 方面,2024年投资案例数共8,408起,剔除极值案例后披露金额6,036.47亿元, 同比降幅分别为10.4%、10.3%,与前三季度相比进一步收窄。分行业看,硬科技领域 仍为市场热点,半导体及电子设备领域获投金额超千亿,机械制造领域案例数及金额逆 势上涨。 退 ...
2024一级市场简报
投资界· 2025-01-23 15:57
以下文章来源于清科研究 ,作者创造价值的 清科研究 . 募资 方面,2024年募资新募集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为3,981只,1.44万亿元,同比下 滑43.0%、20.8%。2024年下半年险资、AIC、国资发起设立了多只大额基金,募资 规模降幅持续收窄。分币种看,外币基金募资仍维持低位,全年共39只外币基金完成新 一轮募集,募资规模约为559.12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分别达到49.4%、48.6%。 投资 方面,2024年投资案例数共8,408起,剔除极值案例后披露金额6,036.47亿元, 同比降幅分别为10.4%、10.3%,与前三季度相比进一步收窄。分行业看,硬科技领域 仍为市场热点,半导体及电子设备领域获投金额超千亿,机械制造领域案例数及金额逆 势上涨。 退出 方面,2024年共发生3,69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6.3%,其中被投企业IPO案例 数为1,333笔,占比36.1%。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境外被投企业IPO案例数为达到 867笔,同比上升12.0%,中企境外市场IPO逐步回暖。 更多股权投资市场数据分析,还请关注清科研究公众号发布的 《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 市场研究报告(完整版)》 。 ...
国新100亿基金落地杭州
投资界· 2025-01-22 15:43
央企创投基金设立 - 中国国新联合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资设立100亿国新创投基金,重点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存续期限15年 [4][6] - 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落地杭州,将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为主要投资标的 [10] - 出资方包括中国五矿、中国钢研、中国建材、中国有研、中国电气装备、杭州资本、兴湘集团等8家单位 [8][10] 基金投资方向 - 投资赛道围绕央企创新需求,覆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未来信息、未来制造和未来健康等重点产业方向 [10] - 通过母子基金放大方式,围绕"国家所需、创新所要、基金所能"进行投资布局,杭州、湖南、西安等一批子基金同时启动 [10] - 基金将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抓紧投资布局一批优质早期硬科技项目 [10] 央企创投行业趋势 - 央企联合地方成立创投基金正成为支持科创的重要力量,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设立15亿元国兵向新发展基金,中国诚通联合设立300亿元诚通科创投资基金 [12] - 截至2024年12月,已有81家央企设立创投基金,累计出资237笔,投向113只基金,累计出资规模达3826亿元 [12] - 央企创投基金大多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资 [12] 政策背景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9] - 2024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政策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3] - 政策提出"根据投资策略合理确定风险容忍度"等容错机制,给予基金一定的容忍度 [13]
上海国资母基金来了
投资界· 2025-01-13 08:56
上海科创基金发展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目标规模60-80亿元,管理规模将跨越200亿元里程碑[6][7] - 基金由上海国际集团发起,成立于2017年,是全国首家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市场化母基金[10] - 成立8年管理规模140亿元,子基金80%资金投早投小,投资组合中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占比超90%[11] - 已投资90+支子基金,子基金管理总规模近2500亿元,投资企业2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13家、已上市企业149家(科创板71家)[11] - 重点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化及AI、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累计投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相关企业超400家,金额226亿元[11] - 构建"一体两翼"产品矩阵:母基金为本体,S基金(15亿元)和直投基金(目标100亿元)为两翼[11]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布局 - 规模100亿元,由上海财政全额出资,期限15年(可延3年),采取"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12] - 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达50%,设回购让利机制,重点关注未来健康、信息、能源、空间、材料、制造六大产业[12] - 未来信息产业聚焦科学智能、大模型前沿、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硅光等领域[12] - 2025年将落地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AI for Science、量子科技等项目[13] 上海国资整体动态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首批签约GP认缴67亿元,总规模250亿元(放大倍数3.73),启动第二批遴选[14] - 上海国投公司与浦东新区发布首期10亿元具身智能基金,与徐汇区发布首期10亿元大模型基金[14] - 截至2024年三季度,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发起/管理基金300+只,总认缴金额超6000亿元[14] - 2024年上海新增引导基金、母基金规模超900亿元,新增规模全国第一[14] - 2024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9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比重超43%,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5年全国第一[14]
2025,第一篇投资人万字分享
投资界· 2024-12-31 19:41
欢迎来到2025。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这是2025年的第一天。 2024年,创投行业依旧是洗牌与新生交织,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向上的拐点。 人来人往,身处河流中的每一位都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体会。 虽然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伟大的创新往往就诞生于周期低谷。 但是如何调整姿势,正在拷问着每一个置身其中的投资人。 也许越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越会好奇别人怎么做。为此,投资界联系数十位一线创投人,带来这份 中国创投最新观察与思考。 (注:以下分享不分先后,以姓名音序排列) 曹毅 源码资本 我们正在见证这一幕:AI正在重塑计算,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应用都将发生系统性变革。 身处浪潮,我们应思考在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对优秀商业模式的审美不能变,对好的创业者 的要求不能变,与时代和国家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不能变。 展望2025年,我们一方面会持续思考AI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则要脚踏实地, 用心体验眼前的具体的事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曹永刚 弘毅投资 过去一年,全球宏观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有周期性变化,以926政治局会议为起点,我国正式进 入"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模式,这标志着 ...
LP圈发生了什么
投资界· 2024-12-28 15:29
母基金动态 - 北京300亿诚通科创母基金签约,中国诚通基金投资板块规模超6500亿元 [2] - 三亚高质量发展产业母基金启动,定位百亿规模,由三亚发展控股联合招商局资本发起 [8] - 郑州航空港百亿产业母基金发布,首期50亿元,围绕"4+3+3"产业方向设立子基金 [15] - 北京经开区将设立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 [6][7] - 中国人寿出资50亿元以S份额方式投资北京科创基金,该基金是全国首只硬科技政府母基金 [9] 国资基金创新 - 上海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国资基金考核办法,建立分层分类长周期评价体系,明确五种免责情形 [3] - 全国首支跨行政区产业基金签约,沪苏浙三地政府联合交通银行等共同出资组建 [11][12] - 湖北省文旅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聚焦文旅关联项目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10] - 云南计划构建500亿元以上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 [53] 产业专项基金 - 北京30亿元集成电路装备并购基金设立,北方华创等企业参与出资 [5] - 国投聚力联合杭实集团成立10亿元生物制造产业基金,打造杭州生物制造产业高地 [13] - 扬州航空航天产业母基金公示首支5亿元子基金,聚焦无人机、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43] - 苏州战新母基金出资两支10亿元子基金,分别聚焦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产业 [46][47] - 鼎晖与京东产发完成50亿元物流基础设施基金募集,布局大湾区、长三角物流园区 [41] 科创早期投资 - 武汉首支备案科创种子基金武创星火设立,规模2亿元,单个项目投资不超500万元 [14] - 深圳首支种子子基金完成备案,规模2亿元,存续期15年,首批投资4个硬科技项目 [40] - 安徽海源科转基金备案,规模3亿元,专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早小型科技企业 [18] - 东莞市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发布,首期1亿元,支持高层次人才产业化项目 [34] - 香港大学创投基金获3.7亿港元承诺,支持港大相关初创企业发展 [26] 区域基金布局 - 泉州华侨许氏家族在香港成立家族办公室,拓展香港家办版图 [4] - 江西赣江新区10亿元江金新智产业基金备案,聚焦光电信息等省内重点产业 [25] - 湖州签约设立10亿元国君产投科创母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 [29] - 苏创太湖湾5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发布,聚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 [30] - 金华武义10亿元中金产融基金完成备案,重点布局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39] 前沿领域投资 - 科大讯飞等成立5亿元人工智能创投基金,投向AI领域股权投资 [20] - 杭州4亿元算力产业基金完成备案,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算力产业链 [33] - 长江新能源智造基金签约设立,规模1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心 [35] - 未来产业(无锡)天使基金落地,规模10亿元,培育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 [36][37] - 上海支持脑机接口、计算生物学等医学AI前沿领域创新探索 [56]
北京300亿母基金签约
投资界· 2024-12-25 16:24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吴琼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央企云集。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中国诚通、中国石化、中国航油、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签 署合作框架协议,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正式签约。 说起诚通,一级市场并不陌生。作为中央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诚通已经构建了 基金投资、股权管理、资产管理、金融服务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孵化的" 4+1"平台布 局,至今基金投资板块规模超650 0亿元。 此次成立新基金,无疑是央企响应政策号召,发力早期科创投资的一幕。 巨无霸联手 300亿投资基金落地 具体来看,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总规模3 00亿元,首期规模不低于100亿元。基金将按照投 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要求,充分发挥母子基金放大投资功能,加强对行业科技 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央企产业链上下游科技企业的投资力 度,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投资方向上,诚通科创投资基金将着重关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绿色 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过,关于新基金具体的股权架构尚未公布。但从基金名称 ...
一级市场往哪走
投资界· 2024-12-20 11:06
行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科技向新和创投向实成为股权投资行业的核心主题,聚焦硬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3][6][7] - 硬科技投资热度上升,模式创新面临挑战,需要更强的技术支撑和长期投入 [7][8] - 生物医药领域关注细胞治疗、干细胞、免疫细胞以及中药材科学化种植的创新应用 [5][6] - AI赛道商业化落地成为重点,仓储机器人、无人驾驶、3D打印等细分领域存在机会 [6][7] 机构动态与策略调整 - 纪源资本投资节奏放缓,但看好未来五年宏观和地缘变化带来的机会 [5] - 松禾资本设立四支新基金,聚焦细胞与基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并向中型规模转型 [6] - 金石投资募资超百亿元,投资领域覆盖硬科技、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半导体设备 [6] - 民营机构募资难度增加,投资策略转向前端布局,更加谨慎 [6][7] 政策与市场期待 - 呼吁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企业并购,简化上市公司并购程序 [8][10] - 期待国企与民企深度融合,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创新 [9][10] - 希望政策支持流动性提升,包括IPO通道多样化和税收优惠 [10][11] -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需与海外合作伙伴达成共赢,扩大开放 [8][9] 细分领域机会 - 大模型、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自动驾驶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受关注 [6][7] - 3D打印供应链80%-90%集中在中国,机器设备和上游材料存在投资机会 [6] - 中药材全生命周期溯源和复方制剂创新成为生物医药新方向 [5] - 职业教育实训环境的科技化改造需求增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