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

搜索文档
宗申动力主业发力半年预盈4.8亿 开拓新兴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长江商报· 2025-07-04 07:34
业绩表现 - 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9亿元—5.64亿元,同比增长70%—100% [1][3] - 扣非净利润预计4.56亿元—5.36亿元,同比增长70%—100% [3] - 一季度营业收入32.43亿元,同比增长39.11%,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88.28% [3] - 二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2.53亿元—3.38亿元,同比增长50%—108.64% [3] - 2024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105.06亿元,归母净利润4.61亿元 [1][5] 业务驱动因素 - 通用机械和摩托车发动机业务规模增长是业绩增长主因 [1][4] - 联营企业投资收益显著提升,一季度贡献4310.11万元(上年同期仅81.48万元) [4][5] - 新能源业务收入从2023年1.33亿元增至2024年5.79亿元,占比从1.67%提升至5.58% [8] 产业转型升级 - 从摩托车发动机延伸至通用机械、航空动力、新能源及高端零部件领域 [7] - 2023年出资3.24亿元收购新能源电池及储能公司,布局储能业务 [7] - 新能源业务覆盖电驱动系统、储能(便携式/家庭/工商业)、氢燃料电池三大赛道 [8] - 高端零部件产品涵盖汽车四驱系统、变速箱等数百种品类 [8] 研发投入 - 近两年每年研发投入超3亿元,2024年达3.28亿元 [2][8] - 2020—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从2.06亿元增至3.28亿元 [8] 历史财务表现 - 2007年起年度盈利均超2亿元,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区间为3.62亿—5.88亿元 [5] - 上市以来未出现亏损,盈利能力稳定 [1][5]
对话庄子雄:粤港合作激发港商新智慧|湾区金融大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04:12
改革开放与创业机遇 -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加速推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庄子雄敏锐捕捉机遇,1995年在东莞创办保力集团[1] - 珠三角地区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低廉土地成本和充裕劳动力,吸引大量港商投资,1979-1996年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80%来自香港[1] - 保力集团初期将研发放在香港,生产放在广东,利用两地互补优势,看好内地巨大市场潜力[1][7] 创业初期挑战与应对 - 90年代广东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但港商发展热情高涨,认为机会远大于挑战[2][8] - 内地管理人员和工人勤奋好学的态度给庄子雄留下深刻印象,粤港两地形成良好产业配合[2][8] 产业转型升级 - 2008年广东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淘汰落后产能,引进高附加值产业,推动自动化升级[3] - 保力集团响应政策,两年内生产线劳动力减半,产值翻番,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自动化生产[3][12] - 2013年保力集团加大研发投入,从OEM/ODM模式转向自主创新,拥有30多项国际专利[4][12] 粤港合作模式演变 - 早期"前店后厂"模式中香港提供技术订单,广东负责生产,后发展为"并船出海"合作模式[5][11] - 香港在高端研发和国际市场推广有优势,可助力广东企业国际化,提供融资支持[6][11] - 保力集团在东莞建设创科园,推动粤港创科协作,形成创新生态圈助力企业出海[6][13] 公司战略布局 - 保力集团紧跟国家战略,2008年率先推行自动化生产,员工从5000人减至2000人,产值翻倍[12] - 2013年后战略重心转向产品升级,组建专业研发团队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全球竞争力[12] - 近年通过创科园吸引创新企业入驻,提供国际市场经验指导,实现互利共赢[13]
制鞋老兵挺进非洲,他是如何成为“埃塞工业之父”的
第一财经· 2025-07-03 19:29
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需从贸易出海转向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市场环境 [1][16] - 华坚集团提出"中国产业,非洲制造,全球市场"的出海模式 [3] - 非洲投资需综合考量成本优势与政策支持,但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法律差异等挑战 [8][11][12] 华坚集团发展历程 - 1984年创始人张华荣在江西创办制鞋作坊,1996年南下东莞设厂,发展为全球最大女鞋制造商之一,年产超2000万双 [4] - 2011年受埃塞俄比亚总理邀请考察,2012年1月在当地设立首座500人工厂 [4][5][6][9] - 2017年获"埃塞工业之父"称号,现转型运营埃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入驻企业20余家 [1][14] 非洲投资优势 - 人工成本仅为中国1/10,当前月薪300-500元人民币 [8] - 优质皮革原料供应充足,欧美出口享受零关税 [8] - 政府强力支持,契合当地创造就业需求(失业率近50%) [10] 运营挑战与解决方案 - 物流成本从2%飙升至8%:内陆国家需借道吉布提港口,800公里双向单车道 [11] - 电力普及率仅30%,自建变电站预计明年投用 [11] - 罢工频发问题已解决,法律纠纷通过雇佣本地顾问改善 [12] - 2020年因内战和疫情损失严重,2023年重启生产军鞋等产品 [12][13] 本土化战略 - 培训100多名当地工人,持续提升技能以降低报废率 [8][11] - 修路、捐物资、共享水井等社区共建措施 [15] - 提出"用产业换资源、用就业换市场、用服务拓市场"三大理念 [14] 产业转型方向 - 从代工厂转型为工业园平台运营商,目标5年内入驻企业达100家 [14] - 看好非洲粮食、能源和制造业三大领域发展前景 [16]
行进中国|LED 光链 点亮太行新坐标
人民网· 2025-07-03 18:17
公司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 - 公司成功研发0 47毫米超微间距MLED显示屏技术 在COB基板上实现86400颗显示芯片的集成 像素间距仅为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 [2] - 2023年11月启动封装产能扩张 2024年1月至6月7日完成新厂房建设并投产 新增300条生产线和万余平米现代化封装洁净车间 [2] - 扩产过程中同步招聘培训400余名员工 其中200余名新员工已上岗 [2] - 2020年以来投入近亿元组建研发团队 攻克超微间距显示关键技术 率先实现0 47毫米MLED产品的规模化量产 [2] 公司产业链与行业地位 - 公司由传统资源型企业转型 深耕LED全产业链十余年 成为全国最大LED封装及显示基地之一 [3] - 吸引深圳东莞核心供应商落户长治 实现关键材料本地化配套 [3] 地方产业政策与集群发展 - 长治市将LED列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集聚近40家相关企业 产值占全省95%以上 [3] - 依托国家级检测平台 长治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目标打造"全国LED产业之都" [3]
500亿,上海设立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FOFWEEKLY· 2025-07-02 17:58
金融资源供给 - 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1] - 运用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重点投向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环节 [1] - 创新"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机制 加强对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供给 [1] - 利用科创债、政策性金融工具保障优质招商项目资金需求 [1] - 深化跨境结算、融资、财资管理等一站式出海金融服务 [1] 重点应用场景布局 - 发布AI大模型、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重点应用场景 [1] - 重大应用场景优先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 [1] - 开展场景路演、对接及揭榜赛马活动 举办场景应用创新大赛 [1] - 为获奖企业提供高校实验室、低成本办公场地支持 [1] - 优质垂类大模型项目纳入全市公共算力调度体系 对模型推理算力项目实施补贴 [1] 市场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聚焦中国资本力量 [3] - 上市公司并购基金设立热度上升 [3]
投中2025年度辽宁科创先锋企业榜单发布
投中网· 2025-07-02 12:07
榜单背景与评选机制 - 投中信息首次发布"投中榜·2025年度辽宁科创先锋企业TOP30"榜单 旨在通过权威数据识别科技创新能力强 市场竞争力突出 成长性显著的优质企业 引导资本精准配置 助力辽宁产业转型升级[1] - 评选范围限定为辽宁省内未上市且近期有融资计划的企业 已IPO递表企业不纳入考评[2] - 评选维度包括创新性(权重50%) 成长性(权重30%) 市场认可度(权重30%) 具体指标涵盖科研成果 企业规模增速 资质认证 融资次数及投资机构质量[2] 行业分布与区域特征 - 制造业企业占比63% 主导榜单 主要集中于高端制造和新材料领域 反映辽宁制造业的强劲实力与政策支持成效[2] - 电子信息类企业占比23% 覆盖半导体 软件开发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细分领域 显示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 - 化学工业 能源及矿业 医疗健康领域企业合计占比14% 体现多元化产业布局[2][5][6] 上榜企业代表 - 制造业代表包括天元航材 辽宁创石钼业 沈阳微控飞轮技术等13家企业 突显高端装备与材料技术优势[5][6] - 电子信息领域头部企业为英特工程仿真技术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 润新微电子等 聚焦汽车电子与半导体[5] - 跨行业企业如大连中沐化工(化学工业) 沈阳嘉越电力(能源) 康元医疗科技(医疗健康)体现产业链协同发展[5][6]
300478,又易主!今日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00:22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杭州高新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北京巨融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由胡敏变更为林融升 [2][3] - 交易按上市公司整体估值26亿元计算,巨融伟业收购19.03%股份(2410.59万股) [3] - 东杭集团承诺交易后不再谋求控制权,并对现有业务板块2025-2027年业绩作出承诺(每年净利润为正且扣除无关收入后合并收入不低于3亿元) [5] 交易细节与估值 - 杭州高新当前股价13.48元/股,总市值17亿元,交易估值溢价约52.9%(26亿元 vs 17亿元) [2][7] - 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49.61%,但公司近年净利润波动较大(2022年-2165万元、2023年2365万元、2024年Q1-180万元) [5][7] 新控股股东背景 - 巨融伟业实控人林融升旗下巨融能源主营LNG全产业链,拥有4座LNG工厂(年产能300万吨)及300余辆运输槽车(年运力100万吨) [5][6] - 巨融能源正探索新能源、光伏、风电领域转型,强调环保效益(LNG车辆减排85%,100万吨LNG减少废气300万吨) [6] 公司经营与历史 - 杭州高新主营线缆用高分子材料,应用于5G、军工、新能源等领域,近年营收稳定(2022-2024年约3.7-3.9亿元)但净利润亏损 [7] - 公司历史上多次易主:2019年高长虹转让控制权至吕俊坤,2022年东杭集团通过司法拍卖入主,现再度变更 [7]
上海:设500亿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FOFWEEKLY· 2025-07-01 17:59
上海市投资促进政策 - 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1] - 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投资力度 [1] - 通过"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机制,加大对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供给 [1] - 深化跨境结算、融资、财资管理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金融服务 [1] 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汇聚中国力量 [3] - 上市公司热衷做并购基金成为行业热点 [3]
上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快讯· 2025-07-01 14:17
智通财经7月1日电,上海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强服务优环境 进一步打响"投资上 海"品牌的若干举措》,加强金融资源高效供给。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 升级二期基金,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 投资力度。通过"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机制,用好并购基金,加大对本市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金融供给,充分运用科创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保障优质招商项目资金需求。深化跨境结算、融 资、财资管理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金融服务。 上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 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
大连石化搬迁改造升级工作有序推进
辽宁日报· 2025-07-01 09:29
公司动态 - 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老厂区全面停产退出,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停工 [1] - 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拟建设1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装置 [1][2] - 项目将实现公司向炼化一体化企业转型,形成炼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1][2] 战略升级 - 公司围绕"绿色低碳、创新高效、数智开放"目标推动转型升级,耦合核能低碳蒸汽和绿电 [2] - 项目是国内首例特大型炼油搬迁项目,推动差异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 [1] - 项目将改变东北地区炼化产业结构,成为中石油东北地区标志性石化基地 [2] 区域影响 - 老厂区停产释放大连城市空间,为打造滨海活力湾区提供支撑 [1] - 项目促进大连市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纳入包保项目并组建工作专班推进 [1] 产业意义 - 项目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项目深化央地合作,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炼化业务高质量发展 [1][2] - 项目将有效整合产业链价值链,迈向高端化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