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现代化
icon
搜索文档
希望的田野 丰收的礼赞——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新华社· 2025-09-24 06:35
9月23日,秋分节气,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秫熟稻香、牛羊成群、瓜果飘香,广袤的乡村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里,有对丰收的礼赞、对耕耘的 致敬,更有对未来的祈愿。 大江南北,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多彩画卷。不懈耕耘,丰收的味道更加隽永、绵长。 共绘"丰"景,不负辛苦耕耘 秋高云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的玉米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饱满的玉米棒被自动精准收入机身。脱粒后,金灿灿的 玉米粒源源不断涌入随行的运粮车。 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七管理区,大型收获机车在收获玉米(2025年9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徐宏宇 摄) "今年我们这里的玉米亩产预计突破1吨,比往年提高了10%。丰收背后,是我们全程做好田间管理的努力,也有科学种植技术的全程赋 能。"勃利县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说。 从去年秋收后,这家合作社就开展秸秆全量翻埋作业,为今年春季作物生长筑牢墒情基础;种植环节精选优质玉米品种,搭配无人机飞 防、"一喷多促"等现代化植保手段,还推广 ...
助力“高原水乡”农业提质升级(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12
农业技术合作成果 - 杂交水稻单产达到乌干达当地常规水稻的2至3倍 [2] - 项目实现约9万亩稻田高产,涉及近800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约800万乌干达先令 [3] - 引进的狐尾小米品种比当地普通小米产量高出4至5倍,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亩,涉及近15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250万乌干达先令 [3] 创新农业模式推广 - 稻鱼共生模式在乌干达进行4轮示范,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并在10个区建立50个示范点,累计发放鱼苗超40万尾 [5] - 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开展水稻、玉米、高粱等高产经济作物示范,并建立包含15万只蛋鸡的养殖场和日加工100吨大米的加工厂 [5] - 园区开发牛肉干、醪糟、小米锅巴等深加工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和价值链开发 [5] 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 - 项目共计培训农民1.4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上万份,原计划惠及9600人,实际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民已达7万人 [6] - 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达成科技交流合作协议,设立非洲(乌干达)工作站 [6] - 乌干达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转型驱动力,并重视与中国进一步深化农业领域合作 [7]
中国与乌干达开展农业合作—— 助力“高原水乡”农业提质升级(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09-24 05:58
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的农业合作 - 全球发展倡议提出4年来,其“朋友圈”越来越大,发展优先的共识持续凝聚,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领域的生动实践 [1] - 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框架下,中国农业专家组持续助力乌干达农业提质升级,合作成果实实在在,成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 [1] 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与成效 - 中国专家组在乌干达连续实施3期南南合作项目,派出近6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 [2] - 经过多年的优良品种引进及示范种植,乌干达杂交水稻单产达到当地常规水稻的2至3倍 [2] - 项目共实现约9万亩稻田的高产,涉及近800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约800万乌干达先令 [3] - 当地媒体称杂交水稻不仅可以帮助乌干达摆脱饥饿,还能帮助国家实现稻米出口 [3] 小米新品种引进与推广 - 中国农业专家向乌干达引进了优质狐尾小米品种,其抗旱、抗病,且产量比当地普通小米高出4至5倍 [3] - 目前狐尾小米示范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涉及近15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250万乌干达先令 [3]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应用 - 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专门设立了稻渔种养试验及示范点,推广稻鱼共生模式 [4] - 该模式中稻田可为鱼提供保护和有机食物,鱼能为水稻提供养分和氧气,不用农药,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5] - 示范中心进行了4轮稻田养鱼示范,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在10个区建立示范点50个,累计发放鱼苗超40万尾 [5] - 专家组还向农户提供鱼饲料及生产设备、开展技术指导,并编制详细的水产养殖培训手册 [5] 农业产业园多元化经营 - 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自2016年开园以来,开展水稻、玉米、高粱等高产经济作物示范项目 [5] - 园区建立肉鸡和肉牛养殖示范中心、启动乌干达山羊品种改良计划 [5] - 园区建成有15万只蛋鸡的养殖场和可日加工100吨大米的加工厂,同时开发牛肉干、醪糟、小米锅巴等深加工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 [5] 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 - 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在乌干达原计划惠及9600人,实际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民已达7万人 [6] - 项目共计培训农民1.4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上万份,提升了当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应用相关技术的能力 [6] 合作拓展与未来展望 - 中乌两国已签署干辣椒、野生水产品输华协议 [6] - 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达成科技交流合作协议,设立中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非洲(乌干达)工作站 [6] - 乌干达正通过实施“第四个国家发展计划”,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转型和农民增收的驱动力,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农业合作 [7] - 中国农业技术在当地的普及和推广对非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非中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7]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9-23 21:19
农业政策与宏观发展 - 国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2] - 各地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站稳1.4万亿斤台阶 [3] - 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去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13] 农业生产与科技应用 -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通过“四良融合、机制赋能、科技支撑”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高产创建示范户预计亩均增产50公斤 [4] -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6] - 山东大户陈家村聘请专家团队科学决策,农业物联网实时监测作物长势,智能分选和冷链物流体系完善 [4] 乡村产业与价值拓展 - 大户陈家村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从鲜果到果汁、果酒的全产业链,统一注册商标,并将果园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带动周边10多个村发展 [5] - 福建澳角村做足“海”文章,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鲜电商、海岛旅游齐头并进 [7] - 四川苍溪县科研团队杂交选育出猕猴桃新品种“鑫中1号”,填补市场空档期 [6] 农民收入与生活品质 - 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降到2.34 [9] - 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 [9] - 福建澳角村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大多数村民过上有房、有车、有存款的生活 [7]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建设农村敬老院超1.6万家 [11]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219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13] - 江西罗坑村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2万元,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12]
广东培育“千百十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15:19
蜜柚产业丰收 - 梅州大埔蜜柚种植基地预计总产量突破35万吨,产量再创新高 [1] - 单个柚园案例显示,800多亩柚园预计总产量达200万斤 [1] 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 广东省重点培育10个千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粮食为其中之一 [2] - 2024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5.1万亩,比上年增加10.9万亩,增长0.3% [2] - 2024年全省粮食单产391.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7.2公斤/亩,增长1.9% [2] - 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313.4万吨,比上年增产28.2万吨,增长2.2%,达2006年以来历史高位 [2] - 荔枝产业被列为千亿级集群,全省荔枝栽培面积约423万亩,产量超160万吨 [3] - 荔枝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 [3] - 海洋渔业作为千亿级集群,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增长5.47%,增速创10年新高 [4] - 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和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 [4] - 阳西县海水鱼苗年产量占全省市场份额超60%,种苗生产场增至202个,面积约2万亩 [4] 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 广州市花卉产业年交易额已超过150亿元 [6] - 白云区蝴蝶兰产业园亩产值高达50万元 [6] - 黄埔区立达尔公司从万寿菊提取叶黄素,年产值超4亿元 [6] - 茂名化州化橘红产业建成2个万亩高标准种植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8% [6] - 化橘红开发出20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达100%,2024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 [6] - 珠海“白蕉海鲈”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86亿元 [6] - 东方甄选生鲜号白蕉海鲈溯源专场创下单日销售额650万元 [6]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超26亿元 [6] 十亿级特色农业产业 - 潮州凤凰单丛茶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89亿元,带动超20万人就业 [8] - 当地投入近200万元资金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宣传 [8] - 肇庆高要区2025年肉桂种植面积达70.05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2.5亿元 [8] - 通过加工小规格桂枝带动桂农亩增收约4000元 [8] - 阳春市春砂仁2024年种植面积9.51万亩,鲜果产量3631吨,农业产值14.38亿元 [9] - 当地成功打造21个春砂仁品牌,其中8个获评省级品牌 [9] - 河源连平鹰嘴蜜桃种植面积达8.8万亩,年产值突破21亿元,带动8100余户桃农增收 [9] - 产业培育出古坑、小水等4个“亿元村” [9]
欢庆丰收 共享美好
经济日报· 2025-09-23 08:04
每一次丰收都来之不易。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 阶。同时,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中国饭碗越端越牢,百姓餐桌越 来越丰富。当前,夏粮丰收到手,早稻实现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丰收有基 础、有条件。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5年来,全国各地用现代设施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保持 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到2024年的2.34∶1,缩小的趋势明显。乡村基础设施条 件大幅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农民日子越来越好。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今年丰收节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 村"的宗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 ...
沃野欢歌绘新景——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9-23 07:21
粮食生产与科技应用 - 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彰显其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 [3] - 面对自然挑战,夏粮累计抗旱浇灌1.14亿亩次,干旱之年总产逆势达到750.01亿斤 [4] - 通过应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使玉米每亩苗数提升至6000株,并配套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促进丰收 [5] - 种粮大户通过灌溉机井、无人机打药和农技指导,实现小麦亩产突破1400斤 [3] 农业产业化与结构优化 - 河南以“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6] -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模式蓬勃发展,推动农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迈进,例如延津小麦加工成高端面粉、西峡香菇出口创汇、信阳茶产业融合发展 [6] - 通过产业培育、就业帮扶和农村改革,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6107元提高到2024年的213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16缩小到1.97 [7] - 《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聚焦六大产业集群,培育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 [7] 乡村建设与精神文化 - 河南深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工作 [9] - 村庄环境显著改善,出现如新安县马头村的樱桃沟与智慧农业、光山县槐店乡的油茶林旅游公路、叶县康台村的老房改造展示馆等宜居宜业典范 [9] - 丰富的赛会节活动走进乡村,使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多彩,乡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9]
节日将至!上市公司助力铺就“丰收路”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2:47
丰收节活动安排 -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将于9月23日举办 全国主场活动设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2] - 丰收节活动总体安排为“1+2+N”结构 包括全国主场活动12项 惠农政策和发展成果展示10项 以及助农惠农服务活动36项 共计58项重点活动[4] - 各地将组织形式多样的为农服务和特色活动 聚焦展示丰收成果 展现农民风采 提振城乡消费 弘扬农耕文化 打造节庆品牌等五个方面[4] 地方丰收节特色亮点 - 北京市主场活动核心亮点为电商助农与金融助农展区 京东 盒马等平台将展示全链路数字化助农模式[5] - 安徽省主场活动突出成就展示 科技加持 市场导向 农耕文化 常态长效等5方面特色亮点[5] - 河南省首创“赛会节”一体化模式 主会场设在三门峡市灵宝市 打造农文体商深度融合的农民盛会[5] 上市公司农业服务与业绩 - 浙农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223.03亿元 同比增长4.44% 归母净利润1.30亿元 同比增长23.16% 公司持续打造全程化服务新模式 嘉善西塘未来农场流转面积及浙南小农模式服务面积大幅增长 无人机销售服务体系优化 累计举办农民会和技术推广会2000余场 开展试验示范超800次[7] - 新五丰上半年营收36.88亿元 同比增长14.08% 归母净利润4523.44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加码农户代养业务 推广区域合伙人制 创新模拟代养模式已实现增重成本大幅下降和成活率显著提升[8]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中联重科上半年营收248.55亿元 同比增长1.30% 归母净利润27.65亿元 同比增长20.84% 公司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农业装备 新开发3款人形机器人 包括1款轮式及2款双足式 已有数十台投入工厂应用 并构建了拥有120个工位的具身智能训练场[8]
四川阿坝:万亩青稞喜丰收 高原粮仓满“金”粮
经济观察报· 2025-09-20 10:53
青稞产业生产概况 - 四川省阿坝县青稞播种面积超过6.6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9000吨 [1] - 阿坝县建成面积为8000亩的四川省五星级青稞现代农业园区 [2]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阿坝县农机普及率已达75%,较去年提升1个百分点 [1] - 机械化收割使成本降低40%,收割效率提升80倍 [1] - 使用数字联合收割机使收割时间从两三天缩短至半天 [1] 科技应用与产业合作 - 阿坝县通过建设农业产业科技小院,完善智能数字监测站、传感器、物联网等现代化科技装备 [1] - 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青稞"种、产、供、销"标准化质量体系 [1] 产业模式与经济效益 - 现代农业园区采用"农户+合作社+集体经济+科研技术"的运行模式 [2] - 该模式有效带动周边乡镇7822户农民实现灵活就业,平均每户增收750至800元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央广网· 2025-09-19 11:43
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今年,全国夏粮收购已超1亿 吨,秋粮丰收在望。"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 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眼下,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正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 收。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的高标准农田里,稻浪翻滚、丰收在望,头顶的无人机正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 稻成熟度,指导农户分区、分时收获,提升收割效率与粮食质量。 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李瑛:判断水稻成熟度,眼看、手摸难免存在误差。 现在,我们通过搭载多光谱或者是高光谱相机的无人机进行田间航拍,快速、无损地获取整片稻田的详 细数据,精确地判断每一块区域的最佳收割时间。 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的深度融合,正把试验田里的高产转化到广阔的农田上。今年,贵州铜仁 石阡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成效显著,不仅创下贵州省大豆测产最高纪录,还明显提升农 户的亩均效益。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二级研究员夏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