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高品会上的非遗经济:当古老技艺成新潮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1:47
活动概况 - 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于9月3日至7日以"一会展两地"形式在横琴和澳门举行 [1] - 特设"历久弥新"非遗文化展区 荟萃江西景德镇陶瓷 云南彝族刺绣 湖南湘绣技艺 冰碛岩雕刻技艺 岳州扇 山西彩灯技艺 乡宁紫砂制作技艺 苏州刺绣等非遗代表作 [1] 非遗开发现状 - 中国拥有10万余个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非遗相关企业已近14万家 [2] - 非遗开发正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各地探索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1] - 江西 云南 湖南 山西 苏州等地突出表现为非遗文化与体验经济深度融合 [1] 展会创新模式 - 采用"展览+体验"双轨并行模式 突破传统博览模式 提供沉浸式文化场景 [2] - 设置非遗手工艺体验环节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展示走向参与 从保护走向活化 [2] - 观众可近距离观赏工艺 并通过亲手尝试理解文化脉络与美学理念 [2] 产业化发展路径 - 非遗通过年轻化表达与科技赋能突破文化壁垒 成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新货币" [2] - 高品会借助澳门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中西文化交汇地的区位优势 将非遗资源置于全球消费市场整合推广 [3] - 探索"以消费带动传承 以市场激发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助力非遗项目实现品牌化与产业升级 [2][3]
“新意”刷屏,暑期文化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新华日报· 2025-08-25 15:09
文旅项目创新与市场表现 - 常州市滑稽剧团通过“守正创新”策略,新推古装爆笑喜剧《王老虎抢亲》暑假上座率达八成以上,同时经典剧目《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假期全国巡演20多场 [1] - 南京夫子庙刘老根大舞台借助品牌知名度,日常上座率稳定在六七成,周末上座率达九成以上,推动南北喜剧艺术交流 [2] - 淮安方特东方欲晓乐园推出“复古风情节”及“0元畅玩方特”活动,游客量日均同比增长20%,单日最高入园人数达2万人次 [4] 新场景与沉浸式体验开发 - 玄武湖景区新开放4处文化场馆,包括梁洲蒲仙岛水文化主题园、中华美学之皇家园林文化廊等,融合传统与现代互动设施如喷水动感单车 [3] - 无锡博物院推出XR扩展现实体验,涵盖七大主题场景如《登月奇旅》,超4000人参与体验,实现“一步一景”的沉浸式漫游 [5] - 行业推出21个精品收费展览展演项目,如南博“观天下·坤舆万国全图”等,彰显“文博+消费”模式对暑期文旅消费的驱动效应 [6] 文创产品与消费拓展 -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新推饮品文创“能喝的墨水”,瓶身仿墨水瓶设计,近一个月销售已超3000瓶 [5][6] - 淮安方特景区通过复古街区NPC互动机制,游客可获得“银票”参与复古消费场景,提升参与度与消费活力 [4]
“城市伴手礼”中的人文经济学
人民日报· 2025-08-25 11:52
城市礼物行业发展现状 - 城市礼物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共同选择 涵盖当地特产 文创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等多种形式 [1] - 北京举办2025全球文创大赛并推出12件新品 显示行业正通过专业赛事推动产品创新 [1] - 长沙礼物馆实现多业态融合 结合拍照打卡 地标文创和湘派辣卤等元素 创造能逛能玩能吃能带走的综合消费场景 [1] 文化赋能经济价值 - 城市礼物满足游客带走城市记忆的情感需求 提供独特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创造新消费场景和业态模式 [1] - 线下购物与城市礼物融合为游客了解城市提供新窗口 有效激发消费潜力 [1] - 行业已超越传统旅游商品范畴 正发展成为文化消费蓝海市场 [1] 产品开发策略 - 成功产品需兼具城市文化独特性和现代生活适应性 案例包括北京圆明园兽首盲盒和成都熊猫玩偶 [2] - 优秀产品将文化元素融入色彩 造型 功能和生活场景 通过传统与现代融合获得持久生命力 [2] - 产品开发需持续推陈出新 在彰显文化特色同时适应当代审美需求 [2] 产业经济影响 - 景德镇手工制瓷作坊达5.8万家 带动上下游就业超10万人 显示强大产业链带动效应 [3] - 苏州苏工苏作的极致追求涵养城市气质 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3] - 行业推动文化与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 持续催生新消费场景和城市活力 [3] 文化软实力建设 - 城市礼物具象化体现城市精神气质和历史文脉 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 [2]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 通过独特文化 生动表达和鲜活传承 城市不仅能增强吸引力 更能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2][3]
“城市伴手礼”中的人文经济学(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5 05:59
行业趋势 - 城市礼物行业满足游客带走城市记忆的情感需求 提供独特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创造新消费场景 业态和模式 [1] - 城市礼物从旅游商品扩展为文化消费蓝海 与线下购物融合创造新消费场景并激发消费潜力 [2] - 行业通过文化赋能经济 游客需求从走马观花转向体验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 [1] 产品创新 - 北京推出12件新品礼物 包括京剧元素首饰 故宫麒麟潮流玩具 明代四大凤冠冰箱贴等创新产品 [1] - 产品设计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 圆明园兽首盲盒热销因其有趣且具历史教育意义 [3] - 成功产品需彰显城市文化独特性 同时适应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 融入色彩 造型 功能设计 [3] 文化价值 - 城市礼物具象化体现城市精神气质和历史 如成都熊猫玩偶传递闲适生活文化 [3] - 产品强化地域文化认同 为游子提供思乡情感寄托 为游客提供旅途记忆载体 [3] - 千年瓷文化与现代文创结合 景德镇5.8万家手工制瓷作坊带动10万余人就业 [4] 城市发展 - 城市礼物成为文化软实力组成部分 中央会议指出需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3] - 苏州苏工苏作追求极致 涵养争先城市气质并为产业创新注入精神动力 [4] - 行业发展推动文化与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 持续涌现新消费场景并激发城市活力 [4]
七夕金价跳水 首饰抢购热
搜狐财经· 2025-08-24 21:28
七夕金价波动与消费热潮 - 七夕期间金价下跌近100元/克 叠加节日促销推动黄金消费爆发式增长 [2][3][4] - 上海豫园商圈金店出现抢购热潮 周大福每小时补货3次 老庙黄金"小象呼禄"系列单日售出超2000件 [4][5] - 25-35岁女性消费者占比68% 成为购买主力人群 [4] 年轻人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动机从婚庆"刚需"转向"悦己式"收藏和自戴 小克重饰品(1-3克)占比超60% [4][6] - 国潮IP产品溢价30%仍遭抢购 如故宫联名款和非遗珐琅工艺产品 [6] - 95后消费者将黄金视为文化潮品 兼具保值属性和时尚搭配功能 [6][7] 商家营销策略创新 - 品牌推出"轻量化+设计感"产品 周大福"竹福"苏绣系列国潮款占比达75% [6] - 周大福"云柜台"小程序单日访问量突破10万次 直播带货占比升至22% [8] - 老庙黄金推出"30天无理由退换"政策 期货套保锁定60%原料成本对冲金价波动风险 [8] 市场趋势与风险因素 - 黄金市场从"保值刚需"转向"文化消费" 反映消费观念蜕变和文化认同需求 [6][10] - 若美联储降息推高金价至3450美元/盎司 将压缩当前促销空间 [10] - 部分品牌库存达警戒线 需求不及预期可能面临30%减值压力 [10]
东莞上半年镇街经济“放榜”,有喜有忧|东莞一周
南方都市报· 2025-08-24 17:36
东莞2025年上半年经济表现 - 截至8月20日东莞20个镇街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 13个镇街暂未公布GDP或增速 [4] - 大部分镇街消费市场持续走强 进出口贸易活跃 固定投资增速放缓 [4] - 各镇街延续去年以来经济增长逐步回升态势 下半年将精准发力稳外贸促消费强投资谋增量 [4] 中考制度改革 - 东莞拟进行中考改革 总分由800分调整为680分 生物地理成绩不计入录取总分 [6] - 改革意见自2025年9月起实施 有效期5年 [6] 文化消费发展 - 第七届BIGGER艺术书展于8月15-19日在东莞举办 汇集书店插画生活品牌文创与出版社 [9] - 东莞从制造之城向文化消费新主场转型 文化场景转化为人文经济实践 [9] 建筑项目公共卫生风险 - 东莞17个在建房屋建筑项目防蚊灭蚊措施落实不到位 存在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传播风险 [12][13][14] - 涉及项目包括东莞香港中心商业办公楼 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创新区 中天湾区天地广场 领益智造消费电子制造基地扩建项目等 [13][14] 教育设施状况 - 东莞市南城中学学生宿舍使用三层床 茶水间改造成宿舍 单间容纳12人 [15] - 改造后宿舍缺乏阳台和洗手间 仅保留一扇窗 [15]
城记 | 从文创潮到“嘉年华” 从上海书展看文化消费的“热辣滚烫”
新华财经· 2025-08-21 22:23
上海书展表现 - 共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1] - 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 [1] - 全市举办1267场阅读活动,同比增长23.8% [1] - 全国371家出版单位携16万种图书参展 [1] 实体书店转型 - 新增长三角品牌实体书店展区,20家江浙沪皖品牌书店首次集体进驻 [2] - 实体书店探索"书店+咖啡"业态结合及同城速递服务 [2] - 书店通过文化特色实现差异化:安庆书店结合黄梅戏、黄山书店主打徽墨歙砚、杭州南宋书房推出宋韵文创 [3] - 实体书店从零售场域延伸至书展平台,与出版社、文创品牌形成联动 [3] - 杭州南宋书房每日举办三场宋词"飞花令"活动,采用"书籍+文创+活动"融合模式 [4] 数字阅读发展 - 电子书占比持续下降,有声阅读占比上升 [6] - 七猫2024年10月上线免费听书App,2025年4月推出短剧App [9] - 喜马拉雅与超220家出版社及150家网文平台合作,覆盖99%互联网热读书目有声版 [9] - 喜马拉雅音频大模型"珠峰AI"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9] - 实体书与数字阅读形成动态平衡关系,热门网络文学作品仍走向纸质出版 [5] 文创经济表现 - 2025年书展文创销售收入1017万元,较2024年近500万元实现显著增长 [1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黑塞刺绣机车包"首发当日售罄 [10] - 上海中版图书公司日均文创销售额超万元 [11] - 七猫IP衍生策略延长作品生命周期,例如《第一瞳术师》实体书首印3.5万册 [11] 书展生态扩展 - 书展带动餐饮、零售、住宿、交通等消费约1.81亿元 [12] - 南京西路商圈日均客流56.8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39.07% [12] - 南京东路商圈日均客流63.5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23.95% [12] - 首次推出"阅界夜市",强化双主场与商圈联动 [12]
城记 | 从文创潮到“嘉年华”,从上海书展看文化消费的“热辣滚烫”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1 20:06
上海书展核心数据表现 - 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2] - 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 [2] - 举办1267场阅读活动,同比增长23.8% [2] - 371家出版单位携16万种图书参展 [2] 实体书店转型策略 - 长三角20家品牌实体书店首次集体进驻书展黄金展区 [3] - 实体书店通过"书店+咖啡"、同城速递等业态融合突破经营困境 [3] - 书店结合地域文化开发特色文创(如黄梅戏主题文创、徽墨歙砚)实现差异化 [4] - 南宋书房采用"书籍+文创+活动"模式,每日举办三场宋词飞花令活动 [4] - 实体书店从图书销售点转型为多元文化承载平台 [4] 数字阅读生态发展 - 上海书城线上平台提供39元会员服务,含5万种电子书及3万集有声书 [4] - 电子阅读占比持续下降,有声阅读等其他方式占比上升 [5] - 七猫2024年10月上线免费听书App,2025年4月推出短剧App [7] - 喜马拉雅与超220家出版社、150家网文平台合作,实现99%互联网热读书目有声覆盖 [7] - 平台音频大模型"珠峰AI"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7] 文创经济协同效应 - 2025年书展文创销售收入1017万元,较2024年近500万元实现翻倍增长 [8]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黑塞刺绣机车包"首发当日售罄 [7] - 中版书房首次以文创品牌参展,日均销售额超万元 [8] - 七猫爆款小说《第一瞳术师》实体书首印3.5万册,依托IP粉丝转化消费 [9] 书展外溢经济价值 - 书展直接带动餐饮、零售、住宿等消费约1.81亿元 [10] - 南京西路商圈日均客流56.8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39.07% [10] - 南京东路商圈日均客流63.5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23.95% [10] - 通过"阅界夜市"、商圈联动实现流量互导 [9]
从卖克重到造体验,黄金楼成行业突围利刃?|黄金冰与火③
搜狐财经· 2025-08-21 17:50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金条及金币消费量同比增长23.69% 但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6% 呈现量价背离现象 [1] - 电商渠道吞噬30%传统黄金销售额 Z世代将黄金视为社交货币 推动行业渠道重构 [1] - 行业从传统贵金属交易向文化消费转型 通过黄金+文旅模式构建多业态融合商业生态 [13][17] 企业战略转型 - 传统珠宝企业通过打造黄金楼实现场景化体验式消费 将黄金从加工溢价拓展为体验溢价 [1][4] - 武汉中国黄金楼以财神爷寝殿为概念 老凤祥黄金楼融合楚文化打造文旅综合体 [5] - 长沙明牌珠宝黄金楼引入湘剧花鼓戏 成都真龙黄金楼结合变脸表演 形成文化打卡点 [6][7] - 河南黄金楼复刻八角鼓楼形制 设置AR虚拟试戴系统 预计年接待游客50-80万人次 [11][12][13] 产品创新与营销 - 菜百首饰联手故宫推出宫匠黄金系列 还原文物纹样配套AR技术 客单价提高40% [13] - 老庙黄金嫁接封神IP推出战火西岐风格产品 周生生合作泡泡玛特发售潮玩系列首饰 [14] - 周大生与华为合作智能黄金戒指 搭载鸿蒙系统实现家居控制 首批发售2万枚3日内售罄 [15] - 河南黄金楼推出商都传奇系列 以甲骨文青铜器为设计元素结合数字交互技术 [17] 文化赋能与运营 - 黄金楼通过非遗技艺展示 DIY工坊 文化沙龙等方式提升消费者文化认知与品牌忠诚度 [17] - 建筑强调打卡属性 使黄金成为社交炫耀资本 并通过会员制俱乐部增强用户粘性 [17] - 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如豫剧 河洛大鼓 甲骨文等 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变 [9][15][17]
2025南国书香节:始于图书,成于文化消费新业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09
活动规模与参与度 - 活动采用1+1+N模式 包含1个线下主会场 1个线上云会场和467个特色分会场[1] - 主分会场共举办2335场文化活动 累计吸引超5500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1] - 全省主分会场线下参与人数达275万人次 覆盖城乡社区和交通枢纽等多元场景[1] 国际出版资源整合 - 境内外1500多家出版机构携近50万种出版物参展 包含23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成果[2] - 近2万种进口原版图书来自欧美日韩等国际顶尖出版机构 其中30%为内地首秀[2] - 推动102项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意向)落地 成为中外出版机构版权洽谈超级平台[2] 国际文化展厅亮点 - 欧美区汇聚企鹅兰登集团 阿歇特出版集团 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等行业领军出版商[4] - 艺术专区集结泰晤仕与哈德逊 费顿 ACC Art Books三大顶级艺术出版社[4] - 日韩区由东贩 日贩株式会社联合讲谈社 小学馆等巨头带来动漫及艺术时尚出版物[5] 港澳台专区特色 - 香港馆打造"潮阅香港"主题空间 呈现出版双年奖作品及影视音乐漫画周边藏品[6] - 澳门馆以申遗成功20周年为主题 展示当地文教科普及粤港澳大湾区出版成果[6] - 中华商务贸易公司带来近两千种2025年上半年海外畅销新书 含国际畅销榜作品[6] 创新交易模式 - 首创"Forthcoming"新书扫码预订模式 为未出版图书提供线下到线上预售服务[7] - 该模式为海外出版商提前锁定市场需求 降低发行风险并提供数据支撑[7] - 推动传统书展从展示平台向精准交易升级[7] 文化输出成果 - 专设中国影响力专题 展示海外出版的中国题材精品如《观象敦煌》等学术著作[9] - 举办10多场版权签约活动 涉及希腊文 阿文 哈萨克文等多语种版本输出[10] - 南方传媒与德国 希腊 埃及 马来西亚等国家出版机构达成合作协议[10] 中亚合作进展 - 哈萨克斯坦团队每年翻译20余本中国图书 依托汉学家团队保障学术严谨性[10] - 中亚读者对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类中国书籍表现出特别兴趣[11] - 中亚国家正建立中国社交媒体阵地 为图书合作拓展新渠道[11] 科技与业态创新 - VR体验和AI阅创馆等科技元素深度融入阅读场景 如《广府梦华录》VR体验[14] - AI主持串场好书推介活动 深圳分会场构建AI书展彰显技术革新[14] - 文创产品从图书附加品升级为书展经济主要支柱 潮玩企业参展拓展IP价值[14] 互动体验升级 - 集章活动引导市民探索不同展区 将逛展转化为沉浸式文化发现体验[15] - 降低青少年接触严肃阅读的心理门槛 实现从单向阅读到多元参与的转变[15] - 通过"因趣而入 因书而留"的机制深化书香氛围影响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