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自信
icon
搜索文档
艺术为笔,共绘湾区融合画卷(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5 10:20
展览概况 -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于5月22日至6月2日在香港举行,展出岭南画派名师高剑父、高奇峰、关山月、黎雄才等160余件经典作品 [6] - 展览主题"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将"维新"改为"惟新"以体现粤港地区创新使命,展品包括林风眠《白鹭图轴》、李铁夫《盘中鱼》、黎雄才《迎客松》等6幅重点画作 [7] - 黎雄才《迎客松》长12米、高逾4米,首次在香港展出,吸引市民长时间驻足欣赏 [6][7] 文化意义 - 展览展现广东美术百年"革新、现实、兼容"的艺术精神,岭南画派提出"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理念,创作《东战场的烈焰》等家国情怀作品 [6][8] -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指出,粤港形成"传统根系深植岭南、现代枝叶舒展双城"格局,构建"一脉两枝"多元文化生态,成为地域文化协同发展典范 [8] - 展览特别增设"人间画会与香港艺术家"专题,展出廖冰兄《教授之餐》等作品,回溯抗战时期反法西斯文化战线历史 [10][11] 社会反响 - 香港市民益女士表示对黎雄才山水画的喜爱,称《迎客松》原作"好震撼";中文教师叶小姐认为展览有助于中华文化传承 [6][7] - 何明华会督银禧中学学生许中博在汤小铭《永不休战》前感受到鲁迅精神,香港画家沈平称赞该作品展现鲁迅战斗特质 [10][11] - 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学学生王语淇全程拍照记录,称要"回去仔细学习"广东百年美术年表 [12] 区域合作 - 香港艺术发展局赵志军表示展览深化粤港文化纽带,两地已通过"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12] - 展览当代艺术板块纳入两地青年艺术家影像、数码作品,林蓝称布展设计兼顾文物与当代艺术呈现 [12] - 李劲堃强调香港国际传播优势有助于大湾区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呼吁未来引入更多国家级展览 [12]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28
文化自信与文明大国形象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源,具有五千多年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2] - 坚定文化自信需挖掘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价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展现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2][3] - 通过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等核心理念,弘扬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3] 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 -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展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国胸怀 [4] -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强调"同球共济"的国际合作观 [4] -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选择,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实现中国机遇与世界机遇相互转化 [5] 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 当前国际传播存在"有理说不清"等问题,需建立与中国综合国力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6] -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需系统梳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 [7] - 讲好中国故事需从细微切口出发,将中国之"道"融入中国之"事",实现跨文化有效传播 [7] - 创新传播方式需推动区域化分众化表达,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8]
明线为AI应用起势,暗线为文化自信,游戏板块反弹上攻趋势显著,聚焦游戏板块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1:11
游戏板块表现 - 游戏ETF(159869)早盘涨近4%,近5个交易日有4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显示资金持续青睐 [1] - 游戏板块复苏回暖趋势强劲,行业景气度提升 [1] 版号发放情况 - 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放144个游戏版号(国产130个+进口14个),刷新近两年单月发放纪录 [1] - 3月版号发放同样创近期新高,显示政策端持续宽松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4月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达273.51亿元,同比增长21.93%,其中移动游戏同比增28.41% [1] - 游戏出海收入同比增长9.62%,《王者荣耀》《原神》等长线产品及《Last War》等出海产品为主要驱动力 [1] - 2024年全球游戏产业收入1877亿美元,中国占比超30%,自研游戏收入占比超80% [2] 行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IP潮玩被列为新消费核心赛道,现场演出&IP衍生属于高景气度领域,预计保持快速增长 [2] - 传媒板块明线为AI应用起势,暗线为文化自信,2023年闭源大模型爆发后,2024年或成中国开源大模型爆发年 [2] - 游戏板块调整后核心资产进入配置窗口,产业端重点关注游戏出海催化 [2] 相关ETF布局 - 游戏ETF(159869)聚焦A股IP游戏产业龙头 [2] - 文娱传媒ETF(516190)均衡覆盖营销、影视、文旅、IP潮玩等领域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在文旅融合中彰显时代精神、以优质文化资源点亮美好生活
央广网· 2025-06-02 10:59
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 - 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端午假期吸引大量游客,游客反馈实地参观比书本知识更生动且增强文化自信 [1] - 龙门石窟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保护、传承和传播,提升公众参与度和文化感知 [2] - 六尺巷景区通过"礼让家风文创空间"活动弘扬传统美德,社区运用"六尺巷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文化底蕴 [2] 节日文化活动与消费 - 端午假期各地开展龙舟竞渡、经典诵读等特色文化活动,突出文旅融合 [2] - 2025年端午档票房14小时内突破1亿,显示假期文化消费需求旺盛 [3] - 甘肃天水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覆盖社区、敬老院等场所,促进邻里互动 [3] 政策导向与文化使命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结合马克思主义赋予新时代意义 [1] - 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文化使命 [3]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新华社· 2025-06-02 10:06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题:"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缓缓走进库架深处,仔细观摩珍贵文物,感受着古老文明传承至今的气息和底 蕴:"走一下,体会一下。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 的力量。" 走出兰台洞库,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 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 世修文,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 考察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发出"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号召。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 沿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在青山茂林间。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 "国家版本馆是我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一直非常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举目环视,话语中满含深 情。 回忆起当时情景,中国国家版本馆馆长刘成勇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说,建设中国国家 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 ...
【文脉华章】习言道 | 这块隋碑,习近平挂念40余年
中国新闻网· 2025-06-02 09:39
文化遗产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龙门石窟时提及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隋碑"龙藏寺碑",该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被誉为"隋碑第一"和"楷书之祖" [1] - 1984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国青年》杂志撰文介绍正定时,特别提到龙藏寺碑的书法价值,称其"上承南北朝余风,下开初唐书法诸家先河",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作 [3] -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发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本命长生祝延碑"缺乏保护,立即批评并要求整改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理念,并以时代精神激活其生命力 [4] - 在山西云冈石窟考察时提出要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4] -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指出需激发青少年对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4] 地方实践案例 - 福建三明万寿岩史前遗址面临爆破开采时,习近平同志紧急批示停止爆破,保留远古人类遗迹 [3] - 浙江良渚遗址保护中,习近平同志果断关停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德清县6家石矿场 [3]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寄语青少年"多到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4]
百年非遗“圈粉”世界 外国友人用行动投票:爱上龙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2 09:33
文化传承与国际化 - 广东佛山叠滘龙舟活动吸引外国友人参与,形成中外融合的独特风景线 [1][3] - 德国龙舟爱好者本杰明通过参与训练,从竞技体验延伸到对非遗文化的深度认同 [3][5] - 本地队员温永铖积极推广龙舟文化,体现文化自信并促进国际交流 [7] 外国参与者的融入与体验 - 本杰明作为啤酒酿酒师,在佛山生活十几年后视当地为家,通过龙舟加深文化连接 [3][5] - 德国队员迈克尔为参与训练每日往返4小时,因团队情谊坚持三个月风雨无阻 [9][11] - 外国队员在落水时获队友即时救助,体现龙舟团队无国界的协作精神 [11] 龙舟文化的生命力 - 叠滘龙舟凭借独特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性,持续吸引外国爱好者加入 [7] - 外国"扒仔"与本地队员同舟共济,推动百年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11] - 龙舟活动从体育竞技升华为村落凝聚力象征,强化文化认同感 [5][7]
第一观察|总书记要求这些事“从娃娃抓起”
新华社· 2025-06-01 10:55
教育理念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要求从娃娃抓起树立正确价值观 [2] - 提出"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传递美好道德观念如"精忠报国" [2] - 指出小学、中学甚至幼儿园在人生中起重要作用,必须从娃娃抓起 [2] 文化传承 - 在河南龙门石窟考察时,鼓励孩子们多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4] - 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础 [4] - 今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从娃娃抓起",要求从小树立理想,培养可靠接班人 [4][6] 综合素质培养 - 强调科学素养培养,要求"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7] - 在北京育英学校勉励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7] - 重视体育健康,2014年提出"从娃娃抓起"提高竞技体育水平,2019年强调"体育运动要从娃娃抓起" [9] 全面发展 - 提倡从小培养劳动意识和生态意识,参加植树活动"把绿色的种子种进心里" [9][11] - 比喻"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 [11] - 寄语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立志、创造",成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 [11]
端午消费何以长红
经济日报· 2025-05-31 05:56
民俗文化消费热度 - 端午民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00%,"龙舟""粽子"等关键词热度环比增长超200% [1] - 佛山、汨罗等民俗游目的地预订量显著增长 [1] - 南北粽子"甜咸"争论及艾草花束身价暴涨反映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1] 传统节日商业创新 - 粽子品牌推出冰粽、低糖粽等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1] - 各地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创新消费场景,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力 [1] - 赛龙舟通过体旅融合将赛事"流量"变为消费"增量",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民俗文化国际吸引力 - 赛龙舟和粽子在海外受追捧,彰显中国民俗文化吸引力 [2] - 入境游持续升温,端午节可成为"China Travel"重要名片 [2] - 国内文旅产品可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出民俗特色及地方优势 [2] 节日经济产业链效应 - 甘肃庆阳香包带动当地就业增收 [2] - 小粽子串联农业、物流、加工、文创产业链 [2] - 龙舟赛衍生出制造业、体育赛事、文化旅游三大主体产业 [2] 消费环境与文化传承 - 传统工艺需在传承创新中坚守质量底线 [2] - 文旅融合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避免商业噱头 [2] - 消费者期待兼具文化底蕴与商业活力的传统节日 [2]
专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和平统一才是正途,需相信社会主义对未来的价值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30 09:28
两岸关系与民进党政策 - 民进党当局将两岸关系比作"公司并购"的说法被批评为对主权概念的无知 主权理论强调不可分割和强制统一的力量 大陆对台湾的惠台政策基于"一家人"的扶持而非条件交换 [3][4] - 民进党从赖清德上台以来一事无成 政治上"大罢免"导致台湾当局永无宁日 经济上台积电被送给美国 外汇存底被滥用 限制陆客来台让经济雪上加霜 社会层面通过修改"人口"构成等政策制造分裂 [5] - 赖清德称"台湾与日本像家人"的言论被批评为美化殖民历史 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台湾是全世界唯一被殖民后"爱上"殖民帝国的地方 这是殖民教育的恶果 1945年台湾根据《开罗宣言》回归中国 [5] 中美博弈与台湾地位 - 台湾民众对中美博弈中的台湾地位有三种态度 一是迷信"美国会出手保护台湾" 二是赞成和平统一 三是市井小民只求温饱 美国未必干预 和平统一才是正途 [6] - 大陆在贸易战中有底气 从2018年开始已筹备七八年 预料到美国可能的行动 中央政府的命令能让全民团结对抗美国欺压 持续发展军事科技对美国形成警告 美国国内存在分裂因素迫使特朗普调整政策 [7] - 台湾在贸易战中缺乏话语权 与大陆无法相比 [7] 文化自信与制度优势 - 大陆的制度优势在应对中美贸易战中已显现 准备时间长 中央统筹能力强 军事科技威慑力足 但文化自信仍需进一步强化 部分大陆人对"美国梦""哈佛教育"等存在盲目崇拜 [8] - 对台湾而言 大陆需展现统一后的愿景 不是"吞并"而是"融合" 消解对立 凝聚共识 [8] - 特朗普限制哈佛招收外国学生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的教育影响力 动摇"美国梦"的根基 [9] 台湾青年与媒体生态 - 台湾青年的认知存在分化 部分有识之士主动来大陆求学怀揣"大中国梦" 也有不少青年受民进党"去中国化"影响对大陆认知模糊 大陆可通过文化共鸣证明制度优势 [10] - 大陆媒体需在"事实"与"话语权"上双管齐下 明确惠台政策的本质是基于"两岸一家亲"的扶持 主动解读国际事件 通过具体案例展现大陆实力 传递"社会平等"的价值观 [10] - 台湾媒体生态可概括为"放任自由下的政治缩影" 统派与"独派"媒体泾渭分明 部分媒体通过分析国际新闻强调中国崛起 "独派"媒体则以诽谤造谣攻击大陆为主 台湾媒体未促进社会融合反而加深撕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