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

搜索文档
腾讯音乐20250513
2025-05-13 23:19
纪要涉及的公司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财务表现** - 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达 114 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 44 亿元,同比显著增长;总收入 74 亿元,同比增长 9%,在线音乐收入 58 亿元,同比增长 16% [2][3] - 音乐订阅收入 42 亿元,同比增长 70%,环比增长 5%,得益于与唱片公司合作、丰富音乐库和推出音效产品 [2][3] - 广告业务增长良好,通过多样化格式和创新模式提高点击率和单价,赞助广告推动生态盈利 [2][9][11] - 艺人相关商品销售和线下演出收入增加,因肖战专辑发货和举办演唱会;社交娱乐服务收入同比下降 12%至 16 亿元 [2][13][14] - 营业费用占收入比例降至 15.5%,有效税率降至 9.2%,因视同处置收益确认 23.7 亿元 [2][15] 2. **内容生态系统举措** - 加强与唱片公司合作,续签索尼等合约,扩大与英皇等合作,丰富音乐库和提升音频体验 [4][6] - 自主和联合制作专属内容获关注,如与央视合作节目和为游戏制作主题曲 [6] - 续签与韩国、日本娱乐公司合同,推出周边商品合作 [6] 3. **提升用户参与度及付费用户基数** - 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创新产品,付费用户基数和 ARPPU 同比增长,SPK 采用增强支撑趋势 [7] - 优质音质和音效产品吸引用户,推出优惠措施推动转化,长音频内容提高留存率 [7]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参与度,引入评论功能和评估内容质量 [7][8] 4. **广告业务发展** - 是重要增长动力,通过多样化格式和互动功能壮大业务,未来继续扩大并释放潜力 [9] - 广告收入同比增长,得益于支持模式收入提升和赞助广告合作 [11][12] - 采用腾讯集团广告系统,表现出色,新业务模式推动收入超预期 [24][25] 5. **未来发展方向** - 优先发展音乐业务高质量增长,扩大 VIP 会员、发展广告业务、拓展产业链和投资原创内容 [5][17] - 关注播客业务,发展音频业务与音乐内容互补,推动 SVIP 业务发展 [17] - 对 SVIP 业务乐观,增加投资,提升体验和满意度,期望自主增长驱动 ARPU [5][18] - 平衡价格策略,转化非付费用户为订阅用户,利用多种模式从非付费用户盈利 [21] - 提升毛利率,控制成本,2025 年营业费用用于获客和推广,净利润有提升空间 [22] - 推进东南亚 JOOX 平台建设,投资内容生态和参与创作管理 [23] - 提升演出业务质量,支持艺人巡演和开展自主 IP 活动,增加订阅用户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计提预提税 1.8 亿元,通过联营公司实物分配获 UMG 2%股权,指定为金融资产 [15] - 2025 年第一季度每股摊薄收益 2.77 元,调整后同比增长 26%至 1.37 元,毛利率 44.1%,同比增加 3.2 个百分点 [10] - 优化湖南运营和减少市场折扣提升 ARPPU,关注用户反馈和市场动态保证订阅用户基数增长 [19][20]
创新不止,百年乐高的成长密码
华泰证券· 2025-05-13 1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可选消费评级为增持(维持),轻工制造评级为增持(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年潮玩行业延续高景气,国内受益于情绪消费需求和品类创新,海外市场机遇广阔,乐高成功经验对国内玩具企业崛起有借鉴意义 [15] - 与市场不同,报告从乐高掌舵人代际传承视角复盘,从创新角度拆解其核心竞争力,为国内企业发展和投资提供借鉴 [16] - 乐高是积木赛道全球玩具龙头,组织管理上是家族企业已实现四代接班,其商业模型具有高潜力赛道、高市占率和高盈利能力的特点 [17][18] - 乐高百年发展历经五个阶段,有得有失,通过回归主业和持续创新实现涅槃重生 [19][20] - 乐高可持续增长秘诀在于专注积木体系、持续创新和重视粉丝经济 [21][22] - 对国内玩具企业启示包括选好赛道、持续创新、扩客群+全球化+IP合作和粉丝运营 [23][24] - 建议关注布鲁可、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等具备综合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 [25] 乐高速览:创新不止,成就全球玩具龙头 以创新为内核,积木赛道走出全球玩具龙头 - 乐高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以创新驱动成长,打造积木玩具生态,全球专卖店达1069家,有5大工厂在建,拥有3705项专利,为近50个IP保驾护航,截至2023年推出超20000款套装玩具 [17][26] - 2024年乐高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亚太收入占比分别为48.2%/39.3%/12.6%,实现营收743亿丹麦克朗,净利润138亿丹麦克朗,2023年全球玩具市场市占率11.5%,积木玩具市占率72.7% [27]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简单,管理人才辈出 - 乐高由克里斯蒂安森家族控制,75%股权由KIRKBI A/S持有,25%由乐高基金会持有,基金会致力于儿童发展 [29] - 家族管理人才辈出,实现四代接班,目前董事会主席为Thomas Kirk Kristiansen,CEO为Niels B. Christiansen,执行团队成员经验丰富 [32] 高潜力赛道+高市占率+高盈利能力的商业模型 - 乐高深耕建造类玩具赛道,该赛道19 - 23年CAGR为6.5%,高于玩具行业整体,2023年乐高全球玩具市场份额11.5%,建造类玩具市场份额72.7%,分区域看在主要市场份额位列首位 [35] - 1995 - 2024年乐高营业总收入从68.4亿丹麦克朗增长至743.3亿丹麦克朗,受益于产品上新、扩人群和全球化布局,2024年新产品占在售产品组合46% [43] - 21世纪以来除2002 - 2005年外,乐高毛利率维持在70%上下,净利率维持在20%上下,2024年毛利率68.3%,净利率18.6%,得益于标准化设计、自有工厂和品牌溢价 [47] - 2024年乐高生产成本占收入比例31.7%,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其他费用率分别为31.5%/8.2%/3.3%;原材料及耗材/人力成本/折旧摊销与减值/授权费用/其他成本分别占收入的14.2%/21.2%/4.2%/8.0%/27.2%,授权费用比例近年保持在8%左右 [49] - 2022 - 2024年乐高存货金额分别达55.5/50.5/60.5亿丹麦克朗,2022 - 2023年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82.0/91.9天,2024年降至86.0天,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0.2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2.6天 [55] 发展复盘:从木工作坊到积木帝国,百年玩具龙头的成长密码 阶段一(1916 - 1950年):乐高诞生记,从木工作坊到玩具公司 - 1916年奥莱·柯克买下木工作坊,30年代转型生产木质玩具,1936年LEGO品牌诞生 [62] - 30 - 40年代外部环境利好,内部经营出色,乐高提供玩具种类全、质量优,推出爆品,建立有限公司架构,1940 - 1945年营业额从7.4万克朗增长至35.7万克朗 [63] - 1946年奥莱·柯克购入温莎注塑机,开启塑料玩具转型,1949年推出“自动拼装积木” [66] 阶段二(1950 - 1979年):聚焦积木体系,开启全球扩张 - 1950年哥特弗雷德接班,确立三大经营策略,包括确立积木体系主导地位,1955年推出“乐高玩乐系统”,1960年关闭木质玩具部门 [70] - 乐高通过产品创新和专利布局增厚竞争壁垒,1958年推出凸扣和内管连接设计的积木块,并申请多项专利 [71] - 乐高开启全球化扩张,先进入北欧市场,1956年在德国成立销售公司,后在欧洲广泛销售,60 - 70年代通过产品延展和区域扩张持续成长 [73][79] - 70年代后期,乐高受石油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且掌舵人缺乏创新激情,产品开发停滞,重要市场销售下滑 [82] 阶段三(1979 - 1994年):三代接班改革,创新驱动新成长 - 1979年克伊尔德接班,重启创新驱动,推出主题系列玩具,1979年大规模上新,产品套数和收入增长,员工人数增加 [85] - 乐高拓展客群切入女孩群体,推出娃娃家具和玩具屋,1979年推出迷你积木小人;拓展品类切入战争题材玩具,1989年推出海盗系列积木 [86][89] - 乐高通过精准营销推进全球化扩张,80年代与麦当劳联合营销,1989年“推倒柏林墙”广告获赞誉,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取得成绩 [97] - 乐高在美国市场曾面临竞品模仿问题,但凭借产品力、产品生态和创新能力取胜,90年代末泰科“超级积木”退出市场,1994年乐高成为欧洲最大玩具品牌 [103][104] 阶段四(1994 - 2005年):外部冲击+激进多元化,陷入经营困境 - 电子游戏等新事物挤占用户心智,积木专利到期后竞争对手涌入,乐高自身陷入“管理危机”,导致增长困境 [105][106] - 1998 - 1999年乐高聘请保罗·普劳格曼进行改革,开启“去积木化”多元化战略和“健身计划”,改革阶段性成效后,激进扩张带来巨大风险,2004年亏损创新高 [109] 阶段五(2005年以来):回归主业+持续创新,于危机中涅槃 - 2004年约根·维格·克努德索普上任,第一阶段强化成本控制、回归主业,通过环球瘦身计划和生产外包降本增效,关闭亏损产品线,2006年实现扭亏 [110] - 第二阶段围绕积木主业经营多点开花,推进IP合作,授权IP与自有IP并行,客群扩张,女性用户占比提升;发挥粉丝经济,与粉丝价值共创;2015年后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发力东亚市场,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可观 [114][115][118] 成功经验:深耕积木体系,创新驱动成长,卓越粉丝运营 经验一:专注强项,深耕乐高积木体系 - 乐高积木体系通过标准化零件设计带来规模优势,零件相互兼容增强可玩性,受专利保护限制模仿者发展空间,增厚竞争优势 [21] 经验二:持续创新,好产品与新玩法不断 - 乐高奉行高品质产品准则,模具精度高达0.004mm,拼接契合度好,拼搭体验顺滑 [21] - 乐高通过持续推新确立热销产品开发机制,2018 - 2024年新产品占在售产品组合比例均在46%以上,通过品类、人群和IP合作创新扩大商业版图 [21] 经验三:粉丝经济,重视消费者生态运营 - 乐高通过和粉丝对话获得新品开发灵感和产品反馈,借助乐高创意社区和BrickLink平台构建消费者生态系统,增强粉丝粘性和品牌口碑 [22] 乐高启示录:对国内玩具企业的启示与借鉴 选好赛道 - 标准化程度高、可玩性强的拼搭赛道利于诞生大企业,角色类积木玩具是新玩家切入市场的突破口,有望孕育全球领军企业 [23] 持续创新 - 玩具行业依赖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消费者兴趣,稳定输出业绩,创新是玩具行业生意本质和高效护城河 [23] 成长路径:扩客群+全球化+IP合作 - 客群拓展可针对女孩和成人群体开发玩具,区域拓展可打开海外市场,IP合作可借助IP知名度打开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实现可持续增长 [23] 粉丝运营 - 粉丝群体消费频次和复购率高,口碑传播可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粉丝互动可获得产品创新灵感,消费者生态建设是关键策略 [2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综合运营能力的企业,包括布鲁可、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 [25]
24年报及25Q1季报点评图书出版主业高增,《三国的星空》年内可期
浙商证券· 2025-05-11 21: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年报及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主业带动下24Q4及25Q1持续增长,业绩依赖营销驱动,25Q1费用控制有成效 [1] - 25年持续发力粉丝经济,深耕明星版权书等垂直赛道,教辅业务、粉丝经济领域表现突出,多领域形成品牌壁垒 [1] - “出版 + 互联网”战略初显成效,互联网驱动图书销售,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变现 [1] - 第二增长曲线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预计25年上映,AI校对王商业化进度显著 [7] - 预计25 - 27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考虑电影定档催化和AI应用进度,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全年营收5.82亿元(YoY +21.76%),归母净利润0.41亿元(YoY -23.87%),扣非净利润0.37亿元(YoY -33.77%);25Q1营收1.24亿元(YoY +33.14%),归母净亏损0.02亿元,扣非净亏损0.02亿元,缩亏明显 [1] - 25Q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占营收比44.12%,同比下降4.4% [1] - 2024年2C直销收入1.3亿元(+11.8%),广告收入457万元(+10.45%) [1] - 2024年研发支出3471万元,营收占比5.96%,资本化研发支出3471万元 * 73.25% [7] - 预计25 - 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06亿元、9.75亿元、12.49亿元,同比增长38.48%、20.94%、28.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1.36亿元、2.01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5x/26x/17x [7] 业务发展 - 25年发力粉丝经济,深耕明星版权书等垂直赛道,教辅业务码洋同比激增14倍至2.86亿元,林俊杰纪念书首月码洋4000万 [1] - “出版 + 互联网”战略下,截止2024年12月31日,用户数增至9900万,运营互联网产品账号超143款 [1] - 主投主控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预计2025年上映 [7] - 2024年“AI校对王”产品对应的自研大语言模型“金字塔”通过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1.0项目已验收投入使用,2.0项目持续优化 [7] 财务预测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82.15|806.14|974.98|1248.59| |(+/-)(%)|21.76%|38.48%|20.94%|28.0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0.83|138.35|135.64|200.68| |(+/-)(%)|-23.87%|238.82%|-1.96%|47.96%| |每股收益(元)|0.41|1.40|1.37|2.03| |P/E|85.84|25.33|25.84|17.47|[9] 三大报表预测 |报表|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流动资产|711|904|1067|1321| ||现金|286|354|417|561| ||交易性金融资产|102|116|130|116| ||应收账项|106|141|170|221| ||其它应收款|7|9|10|14| ||预付账款|53|84|99|118| ||存货|137|176|223|269| ||其他|21|25|19|22| ||非流动资产|242|180|209|234| ||金融资产类|0|0|0|0| ||长期投资|19|17|18|18| ||固定资产|8|10|11|13| ||无形资产|22|28|36|47| ||在建工程|5|6|7|8| ||其他|188|119|137|147| ||资产总计|953|1084|1276|1554| ||流动负债|216|213|269|345| ||短期借款|0|0|0|0| ||应付款项|115|137|172|215| ||预收账款|47|22|35|60| ||其他|53|55|62|70| ||非流动负债|23|19|19|20| ||长期借款|0|0|0|0| ||其他|23|19|19|20| ||负债合计|239|232|289|366| ||少数股东权益|0|0|0|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714|852|988|1188| ||负债和股东权益|953|1084|1276|1554|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收入|582|806|975|1249| ||营业成本|309|390|500|604| ||营业税金及附加|1|1|1|1| ||营业费用|77|91|115|151| ||管理费用|122|169|204|261| ||研发费用|9|13|16|20| ||财务费用|(1)|(4)|(5)|(6)| ||资产减值损失|25|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0|0|0| ||投资净收益|6|6|6|6| ||其他经营收益|1|1|1|1| ||营业利润|50|155|152|226| ||营业外收支|2|2|2|2| ||利润总额|52|157|154|228| ||所得税|11|19|18|27| ||净利润|41|138|136|201| ||少数股东损益|0|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1|138|136|201| ||EBITDA|53|156|152|225| ||EPS(最新摊薄)|0.41|1.40|1.37|2.03|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92|81|76|139| ||净利润|41|138|136|201| ||折旧摊销|5|3|3|4| ||财务费用|(1)|(4)|(5)|(6)| ||投资损失|(6)|(6)|(6)|(6)| ||营运资金变动|67|(70)|10|3| ||其它|(13)|19|(61)|(56)| ||投资活动现金流|(36)|(13)|(19)|(1)| ||资本支出|(6)|(2)|(3)|(4)| ||长期投资|1|2|(1)|0| ||其他|(31)|(13)|(15)|3| ||筹资活动现金流|(17)|1|6|6| ||短期借款|0|0|0|0| ||长期借款|0|0|0|0| ||其他|(17)|1|6|6| ||现金净增加额|39|68|63|145|[10]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21.76%|38.48%|20.94%|28.06%| ||营业利润|-17.51%|212.37%|-2.00%|48.7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87%|238.82%|-1.96%|47.96%| |获利能力|毛利率|46.98%|51.67%|48.74%|51.66%| ||净利率|7.01%|17.16%|13.91%|16.07%| ||ROE|5.90%|17.67%|14.74%|18.44%| ||ROIC|4.99%|15.30%|12.88%|15.97%|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25.10%|21.38%|22.61%|23.54%| ||净负债比率|5.91%|4.70%|4.32%|3.42%| ||流动比率|3.30|4.24|3.96|3.82%| ||速动比率|2.66|3.42|3.14|3.04%|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0.66|0.79|0.83|0.88| ||应收账款周转率|6.26|6.52|6.25|6.37| ||应付账款周转率|3.23|3.09|3.23|3.11| |每股指标(元)|每股收益|0.41|1.40|1.37|2.03| ||每股经营现金|0.93|0.81|0.77|1.40| ||每股净资产|7.21|8.61|9.98|12.01| |估值比率|P/E|85.84|25.33|25.84|17.47| ||P/B|4.91|4.11|3.55|2.95| ||EV/EBITDA|41.01|19.63|19.62|12.71|[10]
果子熟了、三得利相继官宣代言人,无糖茶提前打响夏季营销战
北京商报· 2025-05-11 21:19
明星代言营销 - 新锐无糖茶品牌果子熟了官宣杨紫升任"全球品牌代言人",强调其高国民度、健康形象及作品海外影响力,旨在推动中国茶文化国际化 [1][4] - 老牌无糖茶品牌三得利官宣成毅担任乌龙茶品牌代言人,微博相关互动量均破100万,旗舰店当天销售额达250万-500万元,是前一天的100倍 [3] - 果子熟了此前与杨紫合作期间,"栀栀乌龙""金桂乌龙"等产品销量猛增,无糖茶一年卖出4亿瓶 [4] - 三得利在官宣前已启动全国八大城市线下广告,覆盖核心商圈及剧宣场景 [3] - 三得利清茶系列与黄子巩凡合作期间,无糖龙井茉莉花茶在天猫旗舰店销售超过9000单 [3] 市场竞争格局 - 三得利乌龙茶是中国无糖茶市场第二大品牌,仅次于东方树叶 [4] - 果子熟了在无糖茶品类市场份额稳居第四,连续4个季度保持增长,2024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同比增长851.07% [4] - 农夫山泉和三得利占据85%的市场份额,其余品牌在剩余市场激烈竞争 [5] - 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东鹏饮料、元气森林等"实力派"与果子熟了、茶小开、让茶等"新锐派"争夺剩余市场份额 [5] - 养生水等新品类异军突起,预计2024-2028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约88.9%,2028年规模达108亿元 [5] 行业发展趋势 - 无糖茶市场经历两年高速增长后趋于理性,2024年2月和3月即饮茶赛道销售额同比增速连续为负 [5] - 行业分析师认为无糖茶市场增长已不明显,新品牌增长主要基于新市场开拓 [6] - 新品牌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粉丝效应,供应链不完整 [6] - 未来行业将步入马太效应阶段,大品牌将收割大部分市场 [6] - 专家认为无糖茶市场仍在发展,新品牌可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避开与巨头直接竞争 [6][7] 品牌战略考量 - 果子熟了选择杨紫作为代言人看重其高国民度和海外影响力,旨在推动品牌国际化 [4] - 三得利选择成毅因其2927.8万微博粉丝和"头部艺人"地位,2025年新增28个商务合作 [3] - 品牌通过明星代言和营销活动试图在竞争加剧的市场中提升销量 [1][3][4] - 专家建议新品牌可通过特定口味、功能或消费群体等细分市场定位,凭借创新产品和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 [6][7]
果麦文化(301052):24年报及25Q1季报点评:图书出版主业高增,《三国的星空》年内可期
浙商证券· 2025-05-11 20: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年报及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主业带动下24Q4及25Q1持续增长,业绩依赖营销驱动,25Q1费用控制有成效 [1] - 25年发力粉丝经济,深耕明星版权书等垂直赛道,教辅业务、粉丝经济领域表现突出,多领域形成品牌壁垒 [1] - “出版 + 互联网”战略初显成效,互联网驱动图书销售,2C直销和广告收入增长 [1] - 第二增长曲线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预计25年上映,AI校对王商业化进度显著 [7] - 预计25 - 27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考虑电影定档催化和AI应用进度,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全年营收5.82亿元(YoY +21.76%),归母净利润0.41亿元(YoY -23.87%),扣非净利润0.37亿元(YoY -33.77%);25Q1营收1.24亿元(YoY +33.14%),归母净亏损0.02亿元,扣非净亏损0.02亿元,缩亏明显 [1] - 25Q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占营收比44.12%,同比下降4.4% [1] - 2024年2C直销收入1.3亿元(+11.8%),广告收入457万元(+10.45%) [1] - 2024年研发支出3471万元,营收占比5.96%,资本化研发支出3471万元 * 73.25% [7] - 预计25 - 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06亿元、9.75亿元、12.49亿元,同比增长38.48%、20.94%、28.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1.36亿元、2.01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5x/26x/17x [7] 业务发展 - 25年发力粉丝经济,深耕明星版权书等垂直赛道,教辅业务码洋同比激增14倍至2.86亿元,林俊杰纪念书首月码洋4000万 [1] - 法律社科、心理自助、女性成长等领域形成品牌壁垒 [1]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用户数增至9900万,运营互联网产品账号超143款 [1] - 主投主控院线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预计2025年上映 [7] - 2024年“AI校对王”产品对应的自研大语言模型“金字塔”通过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1.0项目已验收投入使用,2.0项目持续优化 [7] 财务预测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582.15|806.14|974.98|1248.59| |(+/-)(%)|21.76%|38.48%|20.94%|28.0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0.83|138.35|135.64|200.68| |(+/-)(%)|-23.87%|238.82%|-1.96%|47.96%| |每股收益(元)|0.41|1.40|1.37|2.03| |P/E|85.84|25.33|25.84|17.47|[9] 三大报表预测 |报表|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流动资产|711|904|1067|1321| ||现金|286|354|417|561| ||交易性金融资产|102|116|130|116| ||应收账项|106|141|170|221| ||其它应收款|7|9|10|14| ||预付账款|53|84|99|118| ||存货|137|176|223|269| ||其他|21|25|19|22| ||非流动资产|242|180|209|234| ||金融资产类|0|0|0|0| ||长期投资|19|17|18|18| ||固定资产|8|10|11|13| ||无形资产|22|28|36|47| ||在建工程|5|6|7|8| ||其他|188|119|137|147| ||资产总计|953|1084|1276|1554| ||流动负债|216|213|269|345| ||短期借款|0|0|0|0| ||应付款项|115|137|172|215| ||预收账款|47|22|35|60| ||其他|53|55|62|70| ||非流动负债|23|19|19|20| ||长期借款|0|0|0|0| ||其他|23|19|19|20| ||负债合计|239|232|289|366| ||少数股东权益|0|0|0|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714|852|988|1188| ||负债和股东权益|953|1084|1276|1554|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收入|582|806|975|1249| ||营业成本|309|390|500|604| ||营业税金及附加|1|1|1|1| ||营业费用|77|91|115|151| ||管理费用|122|169|204|261| ||研发费用|9|13|16|20| ||财务费用|(1)|(4)|(5)|(6)| ||资产减值损失|25|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0|0|0| ||投资净收益|6|6|6|6| ||其他经营收益|1|1|1|1| ||营业利润|50|155|152|226| ||营业外收支|2|2|2|2| ||利润总额|52|157|154|228| ||所得税|11|19|18|27| ||净利润|41|138|136|201| ||少数股东损益|0|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1|138|136|201| ||EBITDA|53|156|152|225| ||EPS(最新摊薄)|0.41|1.40|1.37|2.03|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92|81|76|139| ||净利润|41|138|136|201| ||折旧摊销|5|3|3|4| ||财务费用|(1)|(4)|(5)|(6)| ||投资损失|(6)|(6)|(6)|(6)| ||营运资金变动|67|(70)|10|3| ||其它|(13)|19|(61)|(56)| ||投资活动现金流|(36)|(13)|(19)|(1)| ||资本支出|(6)|(2)|(3)|(4)| ||长期投资|1|2|(1)|0| ||其他|(31)|(13)|(15)|3| ||筹资活动现金流|(17)|1|6|6| ||短期借款|0|0|0|0| ||长期借款|0|0|0|0| ||其他|(17)|1|6|6| ||现金净增加额|39|68|63|145|[10]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21.76%|38.48%|20.94%|28.06%| ||营业利润|-17.51%|212.37%|-2.00%|48.7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87%|238.82%|-1.96%|47.96%| |获利能力|毛利率|46.98%|51.67%|48.74%|51.66%| ||净利率|7.01%|17.16%|13.91%|16.07%| ||ROE|5.90%|17.67%|14.74%|18.44%| ||ROIC|4.99%|15.30%|12.88%|15.97%|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25.10%|21.38%|22.61%|23.54%| ||净负债比率|5.91%|4.70%|4.32%|3.42%| ||流动比率|3.30|4.24|3.96|3.82%| ||速动比率|2.66|3.42|3.14|3.04|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0.66|0.79|0.83|0.88| ||应收账款周转率|6.26|6.52|6.25|6.37| ||应付账款周转率|3.23|3.09|3.23|3.11| |每股指标(元)|每股收益|0.41|1.40|1.37|2.03| ||每股经营现金|0.93|0.81|0.77|1.40| ||每股净资产|7.21|8.61|9.98|12.01| |估值比率|P/E|85.84|25.33|25.84|17.47| ||P/B|4.91|4.11|3.55|2.95| ||EV/EBITDA|41.01|19.63|19.62|12.71|[10]
视频平台SVIP“套娃”收费争议未停,这家公司却让33万核心粉丝年掏47亿元!服装会员经济该向谁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10:59
公司业绩与品牌矩阵 - 公司2025上半财年营收31.56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5.5% [1] - 公司已从单一女装品牌JNBY发展为涵盖男装、童装、家居等9个品牌的矩阵,店铺数量达2126家 [1] - JNBY品牌收入同比增长3.6%至17.6亿元,非JNBY品牌收入占比扩大至44.2%,新兴品牌收入同比大增147.3% [5] 品牌战略与并购计划 - 公司采用"互补矩阵"策略,通过多品牌组合抵御单一品牌依赖风险,旗下品牌包括31岁的JNBY、22岁的LESS、20岁的速写等 [5] - 近期收购的B1OCK精品百货商店被视为国内最大买手店,拥有10层艺术馆式空间,涵盖国际重奢品牌,并加入免税商店行列 [7]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孵化等方式继续丰富品牌组合,B1OCK将在阿那亚、北京、成都等城市扩张 [8] 会员体系与粉丝经济 - 公司54万活跃会员贡献超80%零售额,其中33万SVIP(年消费超5000元)贡献46.8亿元,同比增长8%,占线下渠道六成以上 [9] - 会员体系采用"进店即会员"策略,通过购买行为标签实现精准营销,不同品牌VIP权益互通增强黏性 [10] - 针对SVIP提供专属穿搭指导服务,同时通过"全域会员"策略整合天猫、抖音等平台数据,实现1元营销投入带来7元收益 [11] 营销投入与品牌建设 - 2025上半财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8.62%至10.21亿元,占总营收32.3%,主要用于品牌走秀等推广活动 [14] - 公司认为营销投入对品牌力提升效果显著,近年保持稳定支出水平 [14] 产品设计与市场竞争 - 速写品牌通过"将设计隐藏在细节中"的差异化策略在男装市场立足,推出400根手绣西装、可变身背包等功能性设计 [5] - 公司定位非大众必需品市场,客单价较高,面临零售业态变化和消费者忠诚度下降的挑战 [2]
被解雇后,这个90后华裔女孩,登顶富豪榜
创业邦· 2025-05-08 11:08
以下文章来源于最华人 ,作者华人作者团 最华人 .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最华人。 关注华人商业领袖、创业者及商业案例; 洞察科技制造、品牌出海、产 业革新等。 "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获得者。 消息一出,社交媒体炸开了锅,有人惊叹她的财富,有人好奇她的故事,但更多人想知道:这个名不见 经传的华裔女孩,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丨最华人(ID:wcweekly) 作者丨吴垢 图源丨Midjourney 30岁,白手起家,12.5亿美元身家——当这些标签同时出现在一位华裔女性身上时,世界为之侧目。 据《福布斯》报道,年仅30岁的 #郭露西 (Lucy Guo)超越流行天后霉霉(泰勒·斯威夫特),成为 "全 球最年轻白手起家女亿万富翁"。 | 姓名 | 年龄 | 身家 | 国籍 | 财富来源 | | --- | --- | --- | --- | --- | | Lucy Guo | 30 | 12.5 | 美国 | 人工智能 | |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 | 35 | 16 | 美国 | 音乐 | | 丹妮拉·阿莫迪(Daniela Amodei) | 37 | 12 | 美国 | 人工智 ...
“一日店长”流量狂欢局,有人倒贴几千元“打工”
36氪· 2025-05-05 10:05
一日店长模式兴起 - "一日店长"活动在五一期间广泛出现于奶茶店、服装店及华为体验店等场所,吸引大量社交平台讨论[2] - 该模式通过邀请高颜值KOL、明星或COSER吸引粉丝打卡拍照,实现社交平台传播破圈[8] - 起源于日本时尚圈,最初由明星代言人担任临时店长,后扩展至二次元领域[9] 品牌营销策略 - 香飘飘、霸王茶姬、喜茶等新茶饮品牌及调色师、丸美等零售品牌均采用过该模式[10] - 书亦烧仙草邀请博主担任一日店长后,单日门店出杯量突破1000杯,GMV日环比增长100%,月同比增240%[12] - 相比独立代言人,该模式能连接更多明星博主且成本更低,百万粉丝网红报价通常不超过6位数[12] 行业参与方分析 - COSER被认为带货能力最强,因其能带来更直接的IP情绪价值和销量增长[12] - 头部网红通过活动可获得商业背书和破圈机会,但千万粉丝级博主参与频率会降低[14][25] - 普通COSER日薪已降至200元左右,扣除成本后基本"为爱发电"[23] 模式发展现状 - 部分品牌因过度复制该模式引发争议,如泡泡玛特被粉丝质疑活动人选与IP调性不符[26] - 消费者出现审美疲劳现象,部分路人反感活动影响正常消费体验[8][28]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头部玩家获益而普通参与者收益有限[14][23] 未来发展趋势 - 随着消费者新鲜感消退,该模式将进入"降温"阶段[30] - 品牌需平衡营销活动与产品质量/服务体验的关系[28] - 长期竞争力仍需依靠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粉丝黏性提升[30]
5000元成本,近千人入场,县城漫展正偷偷挣钱
创业邦· 2025-05-05 09:12
行业趋势 - 二次元文化和吃谷文化普及推动漫展在全国范围复兴 一线至五线城市每月至少举办一场大型漫展 [3][5] - 2023年线下娱乐全面复苏 漫展行业迎来显著增长 广州萤火虫漫展暑期入场人数达32万 较五一增长28% [6][9] - 三线以下城市成为漫展新增长极 酒店 商场 政府大楼均可作为场地 非专业人士能以低成本组织 年收入10万为常态水平 [5][17][20] 用户画像 - 漫展受众从社团同好交流转向粉丝追星 女性占比达70% 成为核心消费群体 [10][12] - 初高中生为主力客群 综合性漫展活动设计更契合女性偏好 签售互动取代传统社团比赛 [10][12] - 小城市漫展票价40元 兼具社交属性和时长优势 单场观众从数百人增至近千人 [23] 商业模式 - 嘉宾经济主导盈利模式 T0级Coser出场费近百万 网红级嘉宾费用两年涨10倍 [12] - 二线城市日均1万客流可覆盖成本 嘉宾阵容直接影响票房 缺乏内容创新成行业痛点 [12][13] - 商场漫展由商场承担4-5万成本 策展方通过引流获利 Only漫展回本率仅40% [20][22] 市场竞争 - 头部漫展公司加速扩张 青岛DC幻梦等区域品牌向一线城市渗透 [15] - 低线城市出现"小孩儿"策展人群体 以爱发电举办Only漫展 冷门IP亏损风险高 [17][22] - 抖音等平台补贴助力 12.9元低价票培养下沉市场用户 本地生活业务推动宣发 [23][26] 运营策略 - 增加互动体验如签绘墙 官方周边 弥补IP展位不足 提升用户参与感 [13][15] - 小城市依赖地推宣传 校园海报等传统方式效果优于线上 [27] - 差异化嘉宾策略 低线城市主打亲民Coser 20万粉网红专注下沉市场 [27]
“抢联名杯难度堪比抢明星演唱会门票” 星巴克×五月天触发“吸金宇宙”新玩法,如何“续航”成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22:31
五月天商业生态分析 - 五月天与星巴克联名款"星杯"上线首日即售罄,玻璃杯售价199元、保温杯249元,二手市场溢价至360-389元[1][2] - 联名系列包括玻璃杯、保温杯、卡包、行李牌等,星巴克仅限金星、钻星会员提前抢购仍供不应求[1][3] - 线下门店出现库存系统问题导致消费者付款后无法取货,部分城市门店商品当日售罄[2] STAYREAL品牌运营 - STAYREAL由五月天主唱阿信与设计师不二良于2007年创立,母公司锐耳创作股份有限公司拥有6家分公司[4] - 胡萝卜主题周边成为爆款,玩偶吊饰(199元)和抱枕(159元)累计销量超12万件,线上销售额突破2188万元[5] - 品牌开设STAYREAL PARK快闪店,演唱会期间成为粉丝消费热点,并推出女性子品牌ROCKCOCO及咖啡业务StayReal Café(上海店拿铁38元/杯)[6] 粉丝经济变现模式 - 五月天构建完整消费链条,包括荧光棒(140元/支,销量超8000个)、演唱会同款服装(T恤约300元)等衍生品[5] - 通过小红书"胡萝卜"符号形成粉丝社群标识,该元素被融入巡演概念及STAYREAL线下快闪店[3][6] - 明星IP商业化从硬性周边转向"软性植入",实现"内容即商品、情感即购买力"的转型[7] 行业跨界合作趋势 - IP跨界显著提升消费品商业价值,星巴克联名案例显示限量策略可制造稀缺性并刺激二级市场溢价[1][3] - 明星潮牌普遍面临可持续性挑战,部分品牌因定价或品质问题陷入争议(如Nabi浴袍998元)[6] - 演唱会经济带动餐饮、周边、快闪等衍生产业,形成多业态变现矩阵[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