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权益友好企业│兴业银行东莞分行: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搜狐财经· 2025-06-13 11:20
兴业银行东莞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举措 核心观点 - 公司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党建+消保"深度融合的"大消保"工作格局,通过金融教育、便民服务、投诉处理等多维度措施保障消费者权益,助力营造安全金融环境[1] 金融教育活动 - 2025年"3·15"期间开展线上+线下金融教育活动58场,触达消费者13.54万人次,采用"高管讲消保"及"五进入"(进企业/社区/学校/商圈/农村)等形式强化宣传[3] - 截至4月累计开展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活动90场,重点覆盖外籍来华人员,普及支付便利性、外币兑换、外卡取现等跨境金融服务[4] 便民服务生态 - 打造"兴公益"便民驿站,提供雨伞、医药箱等基础服务,并为老年群体配备老花镜/爱心窗口,为残障人士提供轮椅/盲文卡等设施[5] - 建成"兴公益"惠民服务示范网点20家、"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点"1家、"千佳示范单位"1家[5] 投诉处理机制 - 通过手机银行/网点公示投诉渠道,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事前审查-事中提示-事后整改)提升纠纷化解效率[6] - 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收集消费者意见,强化部门协同以提高投诉处理时效[6]
民生银行东营西城支行进社区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6-13 09:38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 - 民生银行东营西城支行走进通达社区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1] - 活动通过知识宣讲、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围绕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个人信息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远离非法集资等主题进行宣传 [1] - 针对老年人群体重点讲解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特点和危害,提醒守护"养老钱" [1] 活动形式与效果 - 在社区广场、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置宣传展位,悬挂横幅、摆放展板,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1] - 设立金融知识有奖问答环节,涵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基础知识和常见金融诈骗防范内容,回答正确者获赠小礼品 [2] - 活动惠及社区居民80余名,发放宣传资料75余份,有效提升居民金融知识水平,获社区管理部门和居民好评 [2] 未来计划 - 民生银行东营西城支行将持续丰富消保知识宣传内容,创新金融教育宣传形式,提升宣传工作水平和服务质效 [2] - 助力营造良好的区域金融市场环境 [2]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库上线一周年
人民网· 2025-06-13 09:11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库建设进展 - 最高人民法院于2024年6月1日正式上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库 收录来自9家单位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 教育部 公安部等部门的优秀案事例 [1] - 2025年4月新增"特色案事例"栏目 收录全国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特色审判工作如社会调查 心理疏导 司法救助等典型案事例 [1] - 截至2025年6月1日 案事例库已收录239件案事例 覆盖122个国家 累计访问量26.67万次 检索量17.67万次 [2] 案事例库应用成效 - 有效统一涉未成年人案件裁判规则和尺度 破解家庭 学校 社会等多领域保护难题 [2] - 为少审法官提供专业支持 案例类型多样且持续更新 帮助把握案件特殊要求和处理方法 [3] - 通过多部门联动共享机制 发挥优秀案事例的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展 [3] 社会影响与功能定位 - 成为面向社会以案释法 面向世界展示中国司法公正的重要窗口 [2] - 全面展现可借鉴推广的审判工作经验 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1] - 服务司法审判 公众学法 学者科研 律师办案等多重需求 [2]
欧盟向两家美国科技巨头开罚单 欧盟《数字市场法》生效以来首次作出非合规认定
人民日报· 2025-06-13 05:47
欧盟对苹果和元公司的处罚决定 - 欧盟委员会首次依据《数字市场法》对苹果公司和元公司处以罚款 苹果被罚5亿欧元 元公司被罚2亿欧元 [1] - 处罚原因是苹果在应用商店运营中存在限制性行为 阻碍开发者通过外部渠道获利 用户无法知晓更经济的替代选项 [1] - 元公司因数据服务违规受罚 其"同意或付费"广告模式违反《数字市场法》关于用户数据整合需获得同意的规定 [2] 苹果公司的违规行为 - 苹果应用商店限制开发者告知用户其他购买渠道 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 - 苹果未能证明这些限制措施具备客观必要性 严重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1] 元公司的违规行为 - 元公司在2023年11月前推出的广告模式强制用户选择同意数据整合或付费使用无广告服务 [2] - 尽管2024年11月推出新选项 但处罚追溯至《数字市场法》生效之初至新选项推出前 [2] - 欧委会仍在评估新选项 要求元公司提供实际应用效果证明 [2] 公司回应 - 苹果公司声明将提起上诉 指责欧委会决策不公平 损害用户隐私安全与产品创新 [3] - 元公司称欧盟此举是"试图为成功的美国企业制造障碍" [3] 欧盟立场 - 欧盟强调处罚决定完全基于保护用户权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罚款金额遵循正当程序 [3] - 欧委会否认处罚针对美国企业 称始终秉持中立态度 [3] 执行要求 - 两家公司须在60天内执行决定 否则将面临进一步罚款 [2] - 欧盟官员强调此次处罚彰显《数字市场法》作为关键监管工具的重要性 [2]
一财社论:“话语权”和“定心丸”对民企同样重要
第一财经· 2025-06-12 21:49
国家层面重视民营企业话语权 - 国家发改委召开科技型民营企业座谈会,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听取科技创新领域建议 [1] - 人民日报头版专访华为CEO任正非,体现对民营企业领军人物意见的高度重视 [1] - 两事件共同反映国家层面对民营企业表达意见的积极态度,视作"话语权"体现 [1] 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规划 - 国家发改委强调民营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将吸纳企业建议到"十五五"规划中 [2] - 规划编制过程注重支持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2] - 自2023年6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已举办超10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主要负责人多次参与 [4] 民营经济促进法与企业诉求 -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过程广泛听取企业意见,聚焦公平竞争、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核心领域 [3] - 2023年7月中央文件明确要求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与评估 [3] - 2024年9月国家发改委表示将运用沟通机制成果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堵点 [3] 民营企业代表观点 - 任正非提出企业发展需要法治化、市场化环境,强调企业应专注价值创造与技术突破 [2] - "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体现民营企业知难而进的精神面貌 [2] 话语权与权益保护联动效应 - 增强话语权有助于在立法、执法、规划中更好体现民营企业权益 [5] - 常态化沟通机制从困难调研扩展到规划建议,持续强化话语权实践 [4][5]
侃股:停牌预警能更好保护投资者
北京商报· 2025-06-12 20:21
停牌预警机制的作用 - 停牌预警公告为投资者提供冷静思考期 帮助避免异常波动后的暴跌风险 [1] - 机制启动后投资者可重新审视标的 评估公司基本面及行业前景 [1] - 信息不对称和情绪化交易是投资者亏损主因 停牌预警能抑制非理性追涨 [1] 市场影响与监管意义 - 停牌预警维护市场稳定 防止投机炒作导致资源错配 [2] - 监管部门通过核查打击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维护公平公正 [2] - 引导资金流向有价值公司 促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2] 投资者保护与教育 - 停牌预警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创新举措 提供非理性行为缓冲期 [3] - 需加强中小投资者风险教育 提升其市场环境应对能力 [2][3] - 未来需完善机制并强化配套监管 构建安全有序市场环境 [3] 典型案例分析 - 热门概念炒作中停牌预警可避免投资者高位接盘 [2] - 机制促使投资者评估概念业绩成长性与行情可持续性 [2]
西安开发商闹市区盖数栋违建,且涉嫌私售土地获利逾千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5:00
土地交易纠纷 - 智逸公司因未履行房屋赔付义务被法院判决需向蓝基公司交付10套房屋并支付2988万元违约金[1][12][13] - 2012年荣康置业将世纪颐园西侧2.82亩土地及地上建筑出售给智逸公司,获得2150万元现金赔偿及3197平方米房屋赔偿[1][9] - 荣康置业2018年注销公司并将权益转让给蓝基公司,导致后续诉讼[3][11] 违规交易与法律问题 - 交易土地在小区规划中明确为公共绿地,属于业主共有部分,开发商无权单独处置[14][15] - 律师指出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有严格限制,擅自买卖和改变用途违法且侵权[15] - 开发商注销公司可能导致后续手续无法衔接,加重违规后果[16] 违建问题 - 世纪颐园小区内存在4栋疑似违建建筑,其中2栋已被拆除,剩余2栋为物业办公楼和社区办公楼[5][17][19] - 违建建筑占用公共绿地和道路用地,未在规划图中显示[17][19] - 相关部门曾认定违建性质,但后转为公益用途保留[21][23] 业主维权 - 业主认为2150万元赔偿款及法院判决的房屋和违约金应归属全体业主[24] - 业主委托律师向智逸公司发函要求暂停房屋交付并兑付权益[30] - 业主已申请成立业委会,街道办已批准申请[31] 行业问题 - 开发商侵占小区绿地和违规出售公共空间现象并非个例,业主权益保护问题亟待解决[33]
最高法发布案例聚焦利用AI侵权,提出要防止技术向害发展
新京报· 2025-06-12 11:58
AI技术侵权典型案例分析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两起涉及AI技术侵权的典型案例,强调AI技术发展中对人格权保护的重要性[1] - AI技术驱动新产业形态和经营模式涌现,但需防止技术无序发展和向害发展[5] 声音权益侵权案例 - 乙公司未经许可使用殷某某录音进行AI处理,开发出可生成其声音的软件产品并对外出售[2] - 丙公司购买乙公司软件后包装成自有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导致殷某某声音被短视频平台用户滥用[2] - 法院认定甲公司、乙公司未经授权利用殷某某声音具有过错,连带赔偿25万元[3] - 丙公司因不知情且通过合理价格购买产品,被认定无主观过错无需赔偿[3] - 法院判决乙公司、丙公司向殷某某赔礼道歉[3] 肖像权侵权案例 - 某软件运营公司未经彭某某同意,在其软件中上架彭某某肖像供付费会员"换脸"使用[4] - 法院认定该公司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彭某某肖像构成侵权[4] - 最终判决该公司向彭某某赔礼道歉并赔偿3000元[4] 法律保护与行业影响 - 民法典人格权编首次以立法形式保护声音权益,参照肖像权保护规则[5] - AI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声音作为人格权益保护更加必要[5] - 技术发展需平衡创新与规范,防止无序发展和侵权风险[5]
APP自动续费不该沦为钱包窃贼
人民网· 2025-06-12 09:33
自动续费行业现状 -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推动APP付费服务和续费服务需求增长 但部分公司利用自动续费功能设置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和陷阱 [2] - 自动续费功能被变异为长期续费、自动扣费 消费者可能为未实际使用的APP或功能持续付费 [2] - 自动续费功能默认开启 取消操作繁琐且提示信息隐蔽 导致消费者被持续扣费 [3] 公司违规行为 - 某科技公司在未通知用户情况下自动续费扣款29.9元 并连续扣款7个月 法院认定其侵害用户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1] - APP运营者通过隐蔽的续费协议条款和小字体提示 滥用技术优势侵犯消费者权益 [1][3] - 部分APP仅通过不明显的站内信通知续费信息 查看路径复杂 消费者难以察觉 [3] 监管政策与合规要求 -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自动续费需征得用户同意 不得默认勾选或强制捆绑开通 [3] - 自动续费前5日需通过短信或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 并提供便捷退订途径 [3] - 违规经营者可能面临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5倍罚款 最高30万元罚款 情节严重者可被吊销营业执照 [3] 行业改进方向 - 建议执行"双通知"原则 通过短信和消息推送同时通知 避免消费者因设备更换错过提醒 [4] - 需优化自动续费规则 提升操作透明度 让消费者能清晰掌握扣费状态和取消方式 [4]
别让网红毒玩具成了健康隐形杀手
北京青年报· 2025-06-12 09:00
治理网红毒玩具,要先完善监管标准。相关部门应当加快对新型玩具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升级,将 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纳入强制性检测范围;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市场上出现的新材 料、新工艺纳入监管视野;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玩具安全水平。 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既要"长牙齿",又要"亮眼睛",加大对玩具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用 好用足抽检措施,提升线上线下抽检覆盖率,监督有资质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端掉黑窝点、黑作坊、 黑工厂。对生产销售不合格玩具的企业、商家,该处罚处罚,该责改责改,该曝光曝光,倒逼其增强自 律意识和底线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同时,压实电商平台的管理责任。平台应建立更加严格的核查准入机制,加强对玩具类商品的监 控,要求入驻商家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并向消费者提供经营资质、检测报告等信息。一旦发现问题玩 具,及时采取下架、发布消费警示、取消推荐、封限账号、拉黑等措施。 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红玩具,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不盲目追求新奇刺激。如需购买,选择正规渠 道、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如果买到问题玩具,通过打差评、投诉举报或起诉等方式积极维权。 从捏捏乐到流麻、徽章、盲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