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户权益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手一抖就跳转 App电商广告不能成“牛皮癣”
新京报· 2025-11-11 10:09
行业现象:霸屏广告泛滥 - 多个常用手机App在启动软件时出现轻微晃动或手指误触屏幕即跳转至电商App的情况 [1] - 在“双11”等电商购物节期间,此类强制跳转购物界面的广告出现频率大幅攀升 [1] - 部分App将系统反馈灵敏度调至极高,用户误触屏幕任何区域都可能被认定为同意跳转 [2] 行业监管与政策 - 工信部于2023年2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开屏广告需提供清晰有效的关闭按钮,不得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2] - 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收到相关举报并展开调查 [2] - 监管部门正深入调查以厘清责任,纠正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 [3] 公司行为与潜在风险 - 部分App在后台擅自搜集用户浏览记录和搜索数据,构建用户画像以精准投放广告 [2] - 电商平台作为广告主和流量直接受益者,对霸屏广告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 - 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及新闻资讯类平台需压实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广告法等相关法规 [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霸屏广告严重破坏用户体验,涉嫌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与隐私权,是电商平台不正当竞争的表现 [2] - 行业业绩增长需依靠优质服务维系消费者信任,“比烂”式的恶性流量竞争难以长久 [3] - 多方合力治理有望肃清移动互联网空间的“广告污染”,使手机使用体验回归清爽 [3]
工信部:第三季度下架APP76款、“一键解绑”超2.6亿次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5:35
电信服务质量监管行动 - 第三季度下架76款APP,责令整改1970款,公开通报203款 [1] - 组织开展APP技术抽测47批次,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隐私意识数据集建设 [1] - 不良手机应用投诉中,网络安全问题占比49.7%,个人信息及权限问题占比29.6%,信息安全问题占比20.7% [2] - 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应用商店、安全检测厂商下架142款不良手机应用 [2] 用户权益保护措施 - 推广“二次号码焕新”服务,覆盖230余款主流应用,处理解绑申请超2.6亿次,累计服务用户超430万人 [1] - 指导手机终端企业实现相册、文件、联系人、短信等按需动态授权,保护用户隐私 [1] - 加大“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推广,累计为12.6亿用户提供防护服务 [2] - 推进“明白办、放心用”行动,在售资费公示率达99%以上,实现流量超套和业务续订及时提醒 [1] 违规行为专项整治 - 专项整治非应邀商业电子信息,清理网络违规外呼软硬件推广信息51万条,关停违规语音专线7804条 [2] - 依法责令整改、督办、处罚违规企业228家次 [2] - 组织第三方机构拨测重点互联网企业客服热线,搜狗浏览器、嘀嗒出行未提供人工客服,爱奇艺、转转、搜狐新闻人工客服无法接通,已督促整改 [2]
工信部:已处理二次号码“一键解绑”申请超2.6亿次
人民网· 2025-10-29 11:49
电信服务质量提升举措 -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推进一键解绑历史互联网应用账号工作,已处理解绑申请超2.6亿次,累计服务用户超430万人 [1] - 指导基础电信企业精简优化资费套餐,在售资费公示率达到99%以上,并实现流量超套和业务续订及时提醒 [1] - 基本建成业务订购集中鉴权核验平台,统一电话营销号码,确保用户知情同意 [1] - 推广“二次号码焕新”服务,一键解绑功能已覆盖230余款主流应用 [1] 移动应用(APP)规范与监管 - 组织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权益保护合规管理指南》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最小必要申请使用权限》系列标准,引导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和服务水平 [2] - 指导手机终端企业实现相册、文件、联系人、短信等按需动态授权,确保APP只能访问用户指定内容以保护隐私 [2] - 组织开展APP技术抽测47批次,责令整改1970款,公开通报203款,下架76款 [2] - 推进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隐私意识高质量数据集,提升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用户权益保护水平 [2] 商业信息扰民整治与客服监管 - 深入推进清理整治营销电话扰民专项行动,清理网络违规外呼软硬件推广信息51万条,关停违规语音专线7804条 [2] - 依法责令整改、督办、处罚违规企业228家次,并推广“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累计为12.6亿用户提供防护 [2] - 经拨测发现搜狗浏览器、嘀嗒出行客服热线未提供人工客服,爱奇艺、转转、搜狐新闻人工客服无法接通,已督促相关企业整改 [2]
工信部:已处理二次号码“一键解绑”申请超2.6亿次
人民网· 2025-10-29 11:41
电信服务质量提升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明白办、放心用”行动,指导基础电信企业精简优化资费套餐,在售资费公示率达到99%以上 [1] - 统一电话营销号码,基本建成业务订购集中鉴权核验平台,确保用户知情同意,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提醒流量超套和业务续订 [1] - 推广“二次号码焕新”服务,深入推进一键解绑历史互联网应用账号工作,目前已覆盖230余款主流应用,处理解绑申请超2.6亿次,累计服务用户超430万人 [1] 移动应用生态治理 -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权益保护合规管理指南》,并制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最小必要申请使用权限》系列标准,指导手机终端企业实现相册、文件、联系人、短信等按需动态授权 [2] - 组织开展APP技术抽测47批次,责令整改1970款,公开通报203款,下架76款 [2] - 推进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隐私意识高质量数据集,以提升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用户权益保护水平 [2] 商业信息与用户防护 -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推进清理整治营销电话扰民专项行动,组织清理网络违规外呼软硬件推广信息51万条,关停违规语音专线7804条,依法责令整改、督办、处罚违规企业228家次 [2] - 加大“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推广力度,依据用户意愿累计为12.6亿用户提供防护服务 [2] 企业客服能力监督 - 经第三方机构拨测,搜狗浏览器、嘀嗒出行的客服热线未提供人工客服,爱奇艺、转转、搜狐新闻的人工客服无法接通 [2] -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督促相关企业进行整改,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2]
严格规范视频广告时长
经济日报· 2025-10-24 08:01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已就视频平台广告时长与标注不一致问题对主要影视平台进行指导 [1] - 媒体报道部分消费者反映"视频平台广告时长和标注不一致"问题引发网友关注 [1] 平台商业行为分析 - 广告实际播放时间比标注时长多出几秒钟 [1] - 数以亿计用户每日贡献的几秒钟超时可汇聚为平台一笔可观的隐形收入 [1] - 平台标注广告时长相当于与用户建立无形商业契约 偷偷延长时长无异于单方面改变合同条款 [1] - 该行为违背诚信经营原则 可能透支用户信任并引发信任危机 [1] 消费者权益影响 - 广告超时行为涉嫌侵犯用户公平交易权、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1] - 广告结束看正片的期待感被破坏 可能导致用户产生挫败感或失控感 加剧数字焦虑 [1] 行业规范建议 - 建议监管部门出台明确广告时长规范 严格限定标注时长与实际播放时长的误差范围 [2] - 建议建立便捷投诉举报渠道 让违规者付出代价 [2] - 平台方需加强自律 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广告播放的精准控制 [2] - 消费者应具备时间主权意识 通过正当方式积极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
工信部通报:20款智能终端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12:31
监管行动概述 -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对智能终端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治理 [1] - 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查 发现20款智能终端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1] - 对存在问题的20款智能终端予以通报 [1]
算法备案风险防控:内容标识与用户权益保护
搜狐财经· 2025-10-04 05:44
核心观点 - 算法应用日益广泛,但伴随算法备案风险和用户权益保护问题,需通过内容标识、技术应用和行业标准制定等手段应对挑战 [1][2] 内容标识 - 算法生成内容难以追溯来源及真实性,缺乏有效标识机制可能导致用户被误导 [1] - 需建立科学的内容标识体系,包含内容来源、生成算法特征、发布时间及审核机制等信息,以帮助用户判断信息可靠性 [1] 用户权益保护 - 用户对隐私和数据安全存在担忧,保护用户权益需确保数据安全并防止信息泄露 [1] - 平台应制定严格数据保护政策,并赋予用户对其个人信息的查看、删除或修改等控制权,以增强用户信任 [1] 技术应用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用于内容自动审核,帮助识别潜在虚假信息 [2] - 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内容的不可篡改性和有效追溯,确保用户获得真实可靠信息 [2] 行业标准与规范 - 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导致各平台在内容标识和用户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差异 [2] - 行业内需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适用于各类平台的算法备案和内容标识标准,以提升整体水平和用户体验 [2] - 已有多项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出台,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 [3] 未来发展趋势 - 智能化是趋势,通过算法分析可实时监测内容变化,及时识别风险并干预 [5] - 用户参与度将提高,用户反馈将有助于优化内容标识和风险防控措施 [7] - 跨平台合作将成为常态,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升整体风险防控能力,建立更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7]
网易《世界之外》“赚钱本心”遭遇玩家维权风暴 游戏厂商短期变现当心“烧毁”长期信任
新浪证券· 2025-07-30 11:55
争议事件概述 - 网易旗下游戏《世界之外》因新卡池涨价33%(从300钻石涨至400钻石)且未提前公告引发玩家大规模抗议 [1][2] - 玩家投诉超过3200宗,涉及金额超500万元,主要针对"价高质低"的保底机制 [2] - 游戏更新引入争议性用户协议条款,包括365天未登录可删除账号数据及强制广州天河区法院管辖等规定 [2][3] 玩家反应与行动 - 玩家通过消费者权益平台和12315发起集体投诉,留存充值记录和截图作为证据 [4] - 发起"停氪罢玩"抵制行动,蔓延至《阴阳师》《第五人格》等其他网易游戏 [4] - 微博话题网易游戏遭大量玩家维权获得上亿阅读量,维权主力为00后女性玩家群体 [5] 公司回应与现状 - 网易仅提供三个游戏道具作为补偿,被玩家认为敷衍且未回应核心诉求 [5] - 客服称争议条款"2022年已存在",但未解释执行细节,公告回应被批评为傲慢 [5] - 《世界之外》流水出现断崖式下跌,维权范围扩大至《梦幻西游》《光·遇》等游戏 [4][5] 法律与行业影响 - 未公示价格调整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 [6] - "超时删号"条款可能侵害《民法典》保护的虚拟财产权 [6] - 事件可能成为行业规范虚拟财产管理和提升用户协议透明度的案例 [6] 公司背景与困境 - 游戏业务占网易整体营收近80%,但增速从2022年高位显著放缓至2024年低位 [7] - 近期进行成本控制动作,包括裁撤工作室、解散战略投资部门等 [7] - 事件暴露公司在增长瓶颈下牺牲玩家体验换取短期财务回报的策略 [7][8] 解决方向与建议 - 需提高定价机制透明度,提前公告并对受损玩家进行合理补偿 [10] - 应修改争议条款,删除365天删号规定并重新评估强制管辖条款公平性 [10] - 建议建立便捷纠纷解决通道降低玩家维权成本 [11] - 玩家应保存充值记录等证据,通过集体投诉或诉讼施压 [12] 事件本质与展望 - 冲突源于玩家虚拟财产保护意识增强与公司激进降本增效策略的矛盾 [8] - 网易面临战略抉择:忽视诉求可能导致用户流失,积极变革或成行业标杆 [13] - 事件是游戏产业虚拟财产权规范化道路上的关键节点 [13]
告别“被套路”!APP合规指南让用户权益有了硬保障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21:56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权益保护合规管理指南》,针对算法透明度、服务续费规范、投诉响应机制等六大核心领域设立更严格的合规边界 [1][4] - 当前APP行业存在过度索权、隐蔽扣费、算法黑箱等侵害用户权益的问题,部分企业将用户视为数据资源而非服务对象 [4] - 《指南》旨在系统性升级用户权益保护体系,引导互联网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和服务水平,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APP覆盖电商、资讯、社交、生活服务等多领域,但普遍存在"不授权就不能用"、"不知情被扣费"、"算法操控"等乱象 [4] - 部分企业背离"以用户为中心"理念,依赖不当手段牟取短期利益,扰乱市场秩序 [4] - 用户对APP既高度依赖又缺乏信任感,反映出行业服务与监管的脱节 [4] 企业合规方向 - 企业需规范经营行为,重点解决权限索取、自动续费、客服响应等用户痛点 [1][4] - 用户信任是数字经济时代核心资产,企业需重塑用户导向和安全意识 [4][5] - 协同治理体系需结合监管、企业自律和用户监督,其中企业自律是关键环节 [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范管理互联网电视自动续费
快讯· 2025-06-20 10:43
互联网电视行业规范管理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针对互联网电视实施专项规范管理措施 重点解决自动续费问题 [1] - 用户集中反映的问题包括扣费前无提醒 取消流程复杂 投诉渠道不畅 [1] - 措施旨在保护用户权益 优化用户体验 [1] 自动续费问题影响 - 自动续费在各类服务中普遍存在 但操作不当可能损害品牌形象 [1] - 不尊重用户意愿的续费行为可能导致用户流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