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IPO
icon
搜索文档
七轮融资超30亿元,镁信健康港股IPO募资猜想:有望成为下半年港交所最大IPO
华夏时报· 2025-07-01 12:23
公司IPO进展 - 镁信健康正式启动港股IPO,高盛、中金、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公司已完成七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31.37亿元 [2] - 业内人士预计若下半年完成上市,有望成为港交所最大IPO [3] 股东结构 - 创始人张小栋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合计控制26.22%投票权 [2] - 前五大股东包括上海医药系(10.72%)、云鑫创投(10.63%)、Prismatic Frame(7.16%)、创新工场(6.50%) [2] - 12家外资股东合计持股约27%,包括礼安镁上、富达成长基金等 [2] 融资历史 - 最大单笔融资为2021年8月C轮超20亿元,23家全球投资人参与 [4] - 2021年3月B轮融资10亿元,蚂蚁集团等十余家机构参与 [4] - 2023年1月C+轮引入汇丰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0.3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38% [6]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4.46亿、2.88亿、0.76亿元,亏损逐年收窄 [2][7] - 截至2024年底现金流15.26亿元,可满足12个月营运需求 [8] 业务规模 - 按2024年平台支付总额计为中国最大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 [6] - 累计服务保单3.93亿份,合作140家药企及90家保险公司 [6]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创新药械支付规模2030年达24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8% [8] 行业前景 - 中国商业医疗险保费(不含重疾险等)2030年预计达1.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 [8] - 港股上半年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同比增673%,处理中上市申请超170宗 [10][11] - 香港上市制度优化吸引新经济企业,有望重夺全球IPO领先地位 [11]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规模超千亿港元 “A+H”阵营不断壮大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07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共有43只新股上市,首发募资合计1067亿港元,数量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708% [1] - 6月份港股IPO节奏加快,单月有15家新股上市,6月25日至30日有39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1] - 当前港交所IPO储备项目超200家,状态为"处理中" [1] 行业与地域分布 - 上半年港股上市企业集中在消费、科技、医药等领域,这些公司具有技术护城河和国际化诉求 [2] - 内地公司占比超九成,中国证监会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2] - 港交所下调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并推出"科企专线",便利消费、科技、医药企业上市 [2] A股公司赴港上市动态 - 年内已有7家A股公司在港上市,安井食品正在招股,预计7月4日挂牌,超60家A股公司筹备赴港上市 [3] - 亿纬锂能计划发行H股以增强资本实力、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并支持全球化战略 [3] - 多家A股公司构建"A+H"双融资平台,如赤峰黄金、钧达股份、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等 [2] 国际投资者参与 - 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者包括海外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长线资金 [4] - 两地上市有助于股价平稳并实现估值"锚定" [4] 下半年展望 - 港股IPO募资规模将持续扩张,更多大型IPO有望出现 [5]
【财经分析】一天16家企业递表、四度3股同日上市 多因素推动港股IPO继续走热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30 21:08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强势复苏,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募资规模回升,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2] - 上半年已完成42宗传统IPO项目,累计集资超过1050亿港元,规模超过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年融资规模 [3] - 6月份出现第四次"三重奏"上市,30日云知声、IFBH、泰德医药三家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2] 国际资金转向 - 国际资金流动逻辑从"避险主导"向"收益与风险再平衡"切换,港股IPO市场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核心枢纽 [4] - 摩根大通调查显示,市场情绪从看好美国转向看好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投资者看重创新、适应能力、韧性和安全 [4] - 恒生银行报告显示,流入香港的资金从2024年初的3660亿美元增至2025年4月的5060亿美元,创2000年以来最高纪录 [4] 政策制度红利 - 中央政府经济刺激政策与港交所上市规则优化形成"政策共振",推动港股市场持续向好 [7] - 中国证监会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香港监管机构持续优化上市规则,如推出18A章、18C章和"科企专线" [7] - 近70家A股公司计划"A+H"上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募资规模占港交所上半年总集资额近70% [9] 估值修复与流动性改善 - 港股市场呈现技术突破驱动估值修复、资金回流推动量价齐升的发展格局 [10] - 恒生指数于2024年1月完成二次探底后开启多头行情,市场活力全方位修复 [12] - 上半年港股总融资规模(含再融资)突破2440亿港元,二级市场日均成交额从2023年1048亿港元跃升至2025年2394亿港元,增幅128% [13] 未来展望 - 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下半年香港IPO市场将继续保持热度,部分在美上市中概股或寻求在港主要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 [13] - 香港有超过170宗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个案,预计2025年新上市公司达80家,集资约2000亿港元 [13] - 港交所正与中东、东南亚地区交易所合作,以拓展国际资本市场 [13]
写在上半年最后一天:港股IPO夺回全球第一的三大核心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6-30 21:0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全球占比达24%,超越纳斯达克与纽交所重回全球第一 [2] - 预计上半年IPO宗数及集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3%和711%,大型IPO项目推动显著 [2] - 截至6月20日,港交所IPO上市项目31单,融资规模884亿港元,超去年全年总额 [2]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2400亿港元,较2000年增长17倍多 [2] 历史对比与转折 - 2023年港股IPO筹资额413亿港元,同比下降59%,为近20年最低 [3] - 2023年港股IPO平均筹资额6.77亿港元,近十年新低,仅1家50亿港元以上IPO [3] - 2025年情况逆转,如宁德时代单笔募资356.57亿港元,相当于2023年全年的86% [8] 明星IPO案例 - 布鲁可IPO孖展申购倍数达6027.58倍,首日高开80%,中签一手赚约1.5万港元 [4] - 蜜雪集团认购额1.84万亿港元,超越快手纪录,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上涨153.6% [4][8] - 映恩生物首日涨幅116.70%,打破港股医药赛道刻板印象 [8] 市场结构与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1860亿港元,同比增长72%,日均成交占比提升至19.3% [9] - 宁德时代上市首日南向资金净买入23.5亿港元,占成交额28.4% [9] - 内地散户通过港股通打新比例较2023年翻倍,布鲁可等散户认购倍数超5000倍 [9] 板块与个股表现 - 医疗、科技、消费等"五朵金花"板块持续走高,恒生指数突破24000点 [11] - 乐华娱乐年内涨幅376.19%,三生制药涨幅273.36%,泡泡玛特涨幅190.44% [12] - 蜜雪集团带动新茶饮板块,古茗上涨157%,沪上阿姨上涨17.13% [8] 未来展望 - 政策端"科企专线"落地,预计2025年下半年超50家中概股及新经济企业递表 [13] - 新能源、AI等领域企业如海辰储能、京东工业计划港股上市,单项目募资或超100亿港元 [13] - 恒生指数市盈率10.7倍,显著低于标普500的27.5倍,估值优势吸引全球资本 [13]
港股上半年千亿募资领跑全球 总额已超去年全年
快讯· 2025-06-30 20:10
智通财经6月30日电,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呈现井喷式格局。截至6月30日,已有43家顺利上市,而 去年同期仅有30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募集资金达1067.14亿港元,已超去年全年的 876.77亿港元,同时也创下3年新高。若按交易所排名,港交所IPO募资规模位居全球榜首。其中今年5 月、6月的募资总额为572.85亿港元、278.68亿港元。 (21财经) 港股上半年千亿募资领跑全球 总额已超去年全年 ...
遭散户疯抢的if椰子水上市,消费企业“排队上车”?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消费股占比超三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9:20
IFBH公司上市表现 - IFBH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上市,香港公开发行认购水平超2600倍,国际发售认购水平达22.93倍,配售机构包括知名私募基金[1][2] -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收涨42.09%至每股39.5港元,市值为105.3亿港元,暗盘收涨超60%[2] - 配售名单中包括中国前首富钟睒睒旗下道合承光私募,认购84.68万股[2] IFBH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旗下拥有椰子水品牌if和Innococo,在中国椰子水市场市占率达34%,营收和年内溢利增速均超80%[3] -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均与第三方合作,主要终端客户位于中国[3] - 泰国创始人背景使其在供应链整合方面具有想象力,资本市场看好其杠杆作用[3] 港股消费企业IPO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3家企业上市,其中15家为消费企业,占比超三分之一,排队消费类企业超30家[1][4][5] - 15家消费企业中11家香港公开发售认购水平超百倍,沪上阿姨、布鲁可、蜜雪集团、IFBH公司认购倍数均超2000倍[5] - 消费企业上市首日股价分化,有收涨超40%也有破发超20%,市场更认可情绪消费、连锁餐饮、黄金珠宝类企业[6] 消费企业扎堆港股原因 - A股对消费企业上市要求严格,港股更有利于引入国际资本和品牌出海[6] - 港股对消费企业估值溢价相对更高,潮玩、茶饮、黄金类企业占上半年IPO六成[6] - 市场偏好业绩高增长、盈利模式可验证、具备稀缺性、高复购率的消费标的[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椰子水市场增速高,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3] - 同质化竞争、缺乏自有品牌、盈利模式脆弱、依赖单一渠道是部分消费企业破发原因[6] - 港股IPO火热带动一级市场转向关注拟IPO消费企业,股权投资视角变化[5]
一天16家,港股IPO爆了!
格隆汇· 2025-06-30 18:1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共有43只新股IPO上市,较2024年同期的30家增长43.3% [2] - 新股首发募集资金累计1067.1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876.5亿港元 [2] - 5月为募资金额最高月份(572.9亿港元),6月为上市数量最多月份(15家) [4] 募资规模与行业分布 - 募资TOP3公司:宁德时代(410.1亿港元)、恒瑞医药(113.7亿港元)、海天味业(101.3亿港元),合计占比58.6% [7] - 工业行业募资额最高(525.4亿港元),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10家) [8][9] - 9家公司募资额≤2亿港元,包括药捷安康-B、新琪安等 [7] 上市表现与破发率 - 43只新股中27家首日收涨,破发率30.2%,较2021年峰值45.7%下降 [9] - 首日涨幅TOP2:映恩生物-B(116.7%)、药捷安康-B(78.7%) [10][12] - 消费赛道表现突出,蜜雪集团、沪上阿姨等4家公司进入涨幅前十 [10] 认购热度与中签率 - 布鲁可以6000倍认购倍数成为"超购王",中签率10% [12] - 药捷安康-B认购倍数3419.9倍但中签率仅0.8% [13] - 14家公司中签率超50%,其中5家达100% [13] A+H双重上市动态 - 2025年上半年5家A+H双重上市,年内共8家成功上市 [16] - 60余家A股公司处于赴港上市不同阶段,2103家企业已获港交所受理 [17] - 政策允许粤港澳大湾区港股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 [18]
一天16家企业递表!香港IPO募资创3年新高
券商中国· 2025-06-29 23:41
港股IPO市场热度 - 6月27日单日16家内地企业向港交所递表申请IPO 其中5家为已A股上市企业(石头科技 用友网络 龙旗科技 埃斯顿 豪威集团)[1][3] - 16家递表企业中10家来自科技行业 4家医疗健康 1家食品 1家消费(户外)[4] - 截至6月29日港交所待处理IPO申请达188家 另有11家已通过聆讯未上市[5] 融资规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总融资额超440亿美元 其中IPO融资140亿美元 全球交易所排名第一[2][7] - 上半年40家IPO企业募资1047亿港元 171家企业完成配售募资1379亿港元 均超2024年全年[8][9] - 单项目募资超100亿港元的IPO达5个(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等) 20-100亿港元项目7个[10] 行业分布特征 - A+H股上市潮成为主要驱动力 超30家A股企业已递交H股申请 另有20余家宣布计划[6] - 活跃板块集中在消费零售 高科技 新能源 医疗四大领域[10]
“锣不够用了”!港股IPO火爆,GP收益显著回升,有机构大赚26倍!
证券时报· 2025-06-28 16:12
港股IPO市场热度 - 2025年港交所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2]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预计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约140亿美元(1087亿港元),占全球总筹资额24% [4] - 2025年以来赴港上市企业创投机构渗透率达75%,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2][7] 市场风向转变 - 此前港股因估值偏低、流动性不足受冷遇,但2025年企业和投资机构对港股态度显著转变 [4] - 典型案例为梅花创投吴世春从反对港股上市转为认可港股作为优质资产上市选择 [4] - DeepSeek、宇树科技等科技公司通过技术突破重塑外资对中国创新的认知,带动外资回流港股 [5] 港股IPO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平均筹资额同比上涨超5倍,为近十年第二高,仅次于2021年上半年 [5] - 2025年截至5月底港股新股破发率25.9%,为2017年以来低点 [8] - 部分新股表现亮眼:映恩生物上市首日涨116.7%,蜜雪集团涨43.2% [8] 投资机构动态 - 2025年赴港上市企业背后VC/PE机构达212家,同比2024年的133家增长59.4% [7] - 红杉中国、云锋基金、美团龙珠活跃于股权投资,红杉中国2025年收获古茗等3个IPO [8] - 博裕资本、高瓴资本参与蜜雪集团、宁德时代等企业基石投资 [8] 投资回报数据 - 2025年截至6月24日,上市企业背后投资机构持股价值达1160亿元人民币,同比2024年514亿元增长125% [8] - 高投集团通过参投派格生物医药-B获26.26倍回报,为2025年最高收益案例 [9] - 飞马旅、中新创投、钟鼎资本在脑动极光-B等项目中回报超18倍 [9]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的保险公司富卫集团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6-28 16:12
和黄医药上市表现 - 2021年6月30日和黄医药在香港二次上市,发行价40.1港元,首日盘中最高涨至85.8港元(涨幅110%),收盘涨50% [3] - 同期热门新股奈雪上市首日破发,而冷门的和黄医药仅2.1万人申购,远低于奈雪的64万人申购 [1] - 某大V与投资者合作打新乙头(300手/682万港元),中签237手(货值538万),上市首日获利500万并按约定分成350万 [5] 富卫集团招股信息 - 富卫集团为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保险公司,2013年以21.4亿美元收购ING港澳及泰国业务组建,通过十余次并购拓展至10个市场 [7] - 2023年市场份额:东南亚第五(4.7%)、港澳第十(3.6%)、泰国第二(17.7%) [8] - 发行价38港元,市值483亿港元,PB 0.9倍,低于同业友邦(PB 2.4倍)、保诚(PB 1.9倍) [15] 富卫集团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净利润:-3.20亿、-7.17亿、1000万美元 [9] - 2024年香港市场56.4%保费来自内地访客(2.64亿美元),3年增长6.3倍 [10] - 2024年合约服务边际(CSM)同比增长30.5%,2025年Q1新业务价值再增31.9% [11] 富卫集团业务结构 - 2024年寿险产品结构:分红人寿(36.5%)、非分红人寿(28.0%)、医疗及附加保险(22.2%) [10] - 收入地区分布:港澳34.2%、泰国及柬埔寨32.6%、日本15.7%、其他东南亚17.5% [10] - 线上直销占比6.5%(高于行业均值),APP支持AI自助理赔 [12] 富卫集团融资历史 - 2022年1月融资每股成本6.27美元(约49.2港元),本次发行价38港元意味着前期投资者亏损30% [14] - 本次IPO募资34.71亿港元,基石投资者锁定19.5亿,流通盘15.2亿(占总市值3%) [17] - 上市开支高达5.42亿港元,显著高于同规模IPO(如蜜雪冰城1.64亿、毛戈平1.5亿) [17] 市场认购情况 - 富卫集团乙组打新需77万港元本金,预计申购人数1.5万,乙头中签10-15手 [20] - 当前认购热度不足,若孖展超购500倍则评级可上调至"满仓干"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