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开创港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9-02 05:51
港澳同胞抗战贡献 - 港澳同胞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 积极投身抗日洪流 以家国兴亡为己任[2] - 香港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和转运物资重要枢纽 爱国商人冒险运送药品粮食军需品支援前线[2] - 文化界人士以笔为枪创作抗战作品 唤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与支持[2] -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获得香港同胞广泛支持 参与营救文化界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2] - 澳门商界成立赈济会筹集粮食药品送内地 居民倾力救助难民和保护抗日志士[2] - 众多港澳青年奔赴前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 部分献出宝贵生命[2] 抗战精神当代价值 - 抗战精神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坚韧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3] - 作为集体记忆是增强国家认同的最佳教材 展现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3] - 成为港澳社会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 形成跨阶层跨背景的团结[3] - 与新时代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可转化为攻坚克难开创局面的动力[3] - 以背靠祖国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 需坚定定位并融入国家发展战略[3] 港澳与国家发展关系 - 历史证明没有祖国独立就没有港澳安宁 没有民族振兴就没有港澳繁荣[4] - 国家发展為港澳提供广阔空间 面临经济多元化挑战与内地融合机遇[4] - 需坚持命运与国家相连的信念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国两制实践[4] - 国家越繁荣港澳发展底气越足 这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实践逻辑[4] - 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独特功能优势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所需[4]
深汕铁路企岭村特大桥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央视网· 2025-09-01 19:58
项目工程进展 - 深汕铁路5标二分部企岭村特大桥8-15墩四线变三线道岔连续梁首节段顺利浇筑完成 [1] - 本次浇筑为D节段 长45.7米 耗时近19小时 混凝土总量达1024立方米 [1][3] - 该连续梁全长228.7米 共分6个节段浇筑 梁体为单箱三室等高度变宽度结构 梁高3.035米 宽度自23.65米渐变至19.955米 [3] 技术与施工挑战 - 项目面临大跨度变截面连续梁施工 结构受力体系复杂 施工难度大 技术要求高 [3] - 具体挑战包括结构体系繁杂 毫米级精度控制要求高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难度大 [3] - 项目团队成立联合技术攻关小组 严格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 全方位统筹施工要素以克服挑战 [3] 项目战略意义 - 深汕铁路是连接深圳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重要轨道交通干线 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关键组成部分 [1] - 项目建成后将大幅缩短深圳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时空距离 加速两地人才产业资源的高效流动 [1] - 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承接深圳产业外溢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兴增长极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1]
芬兰通力电梯中国南方总部落户深圳前海
搜狐财经· 2025-08-31 01:09
公司战略合作与投资计划 -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芬兰通力电梯于8月29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通力电梯正式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计划 在深圳前海设立中国南方总部 [1] - 计划建设研发中心、智慧物流与装配中心 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本地化响应速度 [1] 公司市场布局与战略意图 - 通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表示此次布局是公司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有力践行 [3] - 公司旨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 - 通力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指出前海拥有雄厚产业基础、优越地理位置和高效政务服务 为拓展大湾区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3] 区域投资环境与吸引力 - 前海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 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3] - 2021年至2024年前海实际使用外资累计1171亿元 2025年1-6月实际使用外资123.26亿元 同比增长15.9% [3] - 目前有1.2万家外资企业和20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前海落户 前海已成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首选地之一 [3]
2025年广州市党外人士暑期座谈会召开
广州日报· 2025-08-30 09:3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总结: 经济形势与政策 - 广州经济总体稳健且稳中向好 积极因素加速累积 [2][4] - 下一步工作安排将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4] - 推动中央及省市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配合做好政策宣传和解疑释惑工作 [4] 产业发展与规划 - 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重点任务推进 [4]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4] -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发挥招商引资和引才引智优势作用 [3][4] 城市发展与投资机会 - 以全运会举办为契机促进文商体旅融合发展 [3] - 探索推进老旧小区自主更新和城中村改造 [3][4] - 实施"百千万工程" 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4]
广州港: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02
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小幅增长但净利润下滑,集装箱业务表现强劲特别是外贸集装箱量大幅增长,散杂货业务呈现分化态势,物流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多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按计划建设中,公司通过发行债券优化债务结构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09亿元,同比增长1.39% [2] - 利润总额8.53亿元,同比下降12.1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2亿元,同比下降9.12%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17亿元,同比增长19.29% [2] - 基本每股收益0.073元/股,同比下降8.75%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61%,减少0.36个百分点 [2] 业务运营 - 完成货物吞吐量2.87亿吨,同比增长2.9% [3] -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40.4万TEU,同比增长9.5% [3] - 外贸集装箱完成689.8万标箱,同比增长21.4% [3] - 南沙港区外贸集装箱增幅达25.5%,增速领跑全国沿海主要港区 [3] - 净增7条外贸班轮航线,现有集装箱班轮航线224条,其中外贸航线179条 [3] - 外贸煤炭同比增长18.6%,外贸钢材同比增长226.10%,外贸商品汽车同比增长4.9% [3] - 粮食同比下降4.5%,纸浆同比下降10.9%,砂石同比下降12.8% [3] 物流网络建设 - 完成海铁联运量31.5万标箱,同比增长23.0% [3] - 累计开通39条海铁联运班列,开设内陆港及办事处37个 [3] - 穿梭巴士业务累计完成106.7万标箱,同比增长5.9% [4] - 运营"穿梭巴士"航线73条,形成以南沙港区为集散中心的服务网络 [9] - 打造发布"长江经济带-广州港-东南亚"海丝电商快线、"湘粤海丝"全程物流产品 [3] 项目建设进展 - 南沙港区五期工程获得项目核准,部分工程招标工作正在推进中 [4] - 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已完成陆域吹填施工,正推进地基处理及水工结构施工 [4] - 南粮筒仓三期工程立筒仓进入重载调试阶段 [4] - 南沙国际港航中心正推进桩基础及基坑支护施工 [4] - 揭阳大南海通用码头推进水工结构施工,液体散货码头推进水工主体结构施工 [4] - 新沙港区1-5号泊位改扩建工程项目完成施工招标工作 [4] 研发与创新 - 研发费用1638.07万元,同比增长31.01% [11] - 获得授权专利3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项,创历史新高 [5] - 7个项目获评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 [5] - 发布"穗港云"、"数通闸口"等服务产品 [5] - 开展70项科技项目计划,计划研发投入达6491.89万元 [5] 绿色发展 - 新建3套岸电设施,1艘纯电动拖轮完工并交付使用 [6] - 2艘纯电动内河集装箱驳船开工建造,多家码头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运营 [6] - 南沙二期通过"四星"级绿色港口现场评审 [6] - 南沙四期入选广州市十大减污降碳案例 [6] - 评选16个绿美港口亮点项目 [6] 行业背景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 [3] - 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 [3] - 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同比增长4.0% [3] - 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亿标准箱,同比增长6.9% [3] - 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9%,显示出口货物"价值密度"快速提升 [3] 资金与融资 - 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优化既有债务结构,显著降低融资成本 [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66亿元 [1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96亿元,同比增长246.46% [11] - 投资收益1.39亿元,同比增长69.15% [11]
张国智出席越南国庆招待会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9 10:29
双边合作机遇 - 广东与越南地缘相近文化相通 是中越传统友谊传承人和务实合作推动者 [1] - 广东正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为越南等国家提供新合作机遇 [1] - 双方将便利双向投资贸易 拓展新兴领域合作 使互利合作更多惠及两国人民 [1]
市台资企业协会举行成立35周年庆典
广州日报· 2025-08-29 10:22
活动概况 - 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成立35周年庆典于8月28日在东方宾馆举行 近1000人参加活动包括国务院台办 广东省台办 广州市委及市政府领导 多地台协会长和岛内参访团组 [2] 政府支持与战略定位 - 国务院台办经济局副局长涂雄肯定广州市对台工作高度重视 希望协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吸引台商台胞到大陆发展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巩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2] - 广州市委常委王焕清指出广州正围绕"拼经济 保安全 办全运 提品质"工作主线 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 为台胞在穗发展提供更广阔舞台 [2] 协会功能与贡献 - 广州台协成立35年来持续发挥两岸桥梁作用 推动台商扎根广州深耕发展 促进两岸融合 [2]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5)在广州举办
广州日报· 2025-08-29 10:09
论坛概况 -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于8月28日在广州天河举办 主题为"改革·法治·湾区:制度型开放新探索" [1] - 论坛发布成果文件《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5)天河共识》 [1] -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景汉朝出席致辞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作主旨演讲 [1] 法治合作成效 - 粤港澳三地法治领域深度合作成效显著 为高水平开放奠定法治根基 [1] - 三地法学法律工作者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加强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研究 [1] 法律挑战与需求 - 市场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的法律问题 [1] - 需调整部分法律法规实施以推动三地"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1] - 需法律专家针对大湾区建设法律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1]
2025年广东省党外人士暑期座谈会召开 通报全省经济工作 就“十五五”发展听取意见建议合力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 共同绘好“十五五”发展蓝图黄坤明主持并讲话 王伟中林克庆出席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8 10:27
经济工作情况通报 - 通报广东省今年以来经济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1] - 省委书记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全面贯彻落实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1] - 省委副书记、省长通报经济形势和工作安排 省政协主席出席会议 [1] 党外人士建言献策 -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就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提出意见建议 [2] - 建言主题包括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筹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2] - 发言结合前期调研和工作实际 谈认识说体会 [2]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省委书记肯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职成效及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 [3] - 强调广东经济运行总体稳健、实现稳中向好 十四五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积极因素加速积累 呈现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良好态势 [3] - 要求配合推动中央及省惠企政策落地 发挥招商引资、引才引智、促进消费等优势 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3] 十五五规划编制重点 - 十五五时期是广东全力保持领先、推动实力跃升的关键五年 必须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 [4] - 规划编制需汇聚全社会智慧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改革开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民生关切等重大课题 [4] - 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踊跃建言献策 广泛反映社情民意 使规划更好引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4] 多党合作与履职建设 - 省委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 [5] - 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加强组织队伍、履职能力和纪律作风建设 以奋发有为状态履职尽责 [5] - 中共广东省委将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主动加强协商、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5]
2025年广东省党外人士暑期座谈会召开,通报全省经济工作,就“十五五”发展听取意见建议 合力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 共同绘好“十五五”发展蓝图 黄坤明主持并讲话 王伟中林克庆出席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06:50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广东省经济呈现总体稳健、稳中向好态势 十四五既定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各类积极因素加速积累 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 [3] - 省委要求配合推动中央及省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3] 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2][4] -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挖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潜力 [2][4] -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招商引资、引才引智、促进消费优势 [2][3] 十五五规划编制方向 - 规划编制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大机遇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显著优势 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4] - 强调深入调查研究重大课题 包括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民生关切领域 [4] 多党合作与履职重点 -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就经济工作建言献策 涵盖产业科技、区域发展、对外开放等领域 [2] - 省委要求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 广泛反映社情民意 助力规划体现时代性与创造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