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基础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商汤科技:生成式AI收入连续两年三位数"狂飙",董事长和执行董事双双增持
格隆汇· 2025-03-28 19:2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商汤生成式AI业务收入高增长推动全年收入增长、亏损收窄,公司完成向生成式AI战略转型,“三位一体”战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技术普惠与商业价值创造共振,获多家机构看好 [1][8] 分组1:业务表现 - 2024年生成式AI业务收入突破24亿元,同比增长103.1%,推动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0.8%达37.7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3.7% [1] - 生成式AI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从34.8%提升至63.7%,标志公司完成从视觉AI向生成式AI战略转型 [1] 分组2:“三位一体”战略优势 技术领先 - 依托“大装置 - 大模型 - 应用”协同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差异化优势,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2] - SenseCore大装置初步完成全国布局,适配国产芯片,算力连续两年翻番,总运营算力规模达23,000 PetaFLOP,同比增长92%,在综合能力评估中位列全球Top2、国内第一 [2] - 通过“大装置 + 大模型”协同优化赋能第三方开源模型,训练效率优于DeepSeek公开报告,提升模型训练与推理性能 [3] 应用领先 - 构建“一基两翼”应用布局,生产工具商业落地成果好,客户付费意愿增长6倍,交互工具关键指标居行业第一梯队,智能硬件交互接入超70家企业,在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排前三 [4] 分组3:技术普惠与商业价值 - DeepSeek崛起使大模型走向千行百业,商汤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升级推动大模型推理成本下降,加速AI普惠与商业化落地 [5][6] - 商汤大装置市场占比稳居前三,视觉AI业务连续八年居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第一,智慧汽车业务新增交付和定点车辆数增长 [6][7] 分组4:机构评级 - 中金公司、招银国际等券商给予“买入”“增持”评级,认为商汤技术优势和产业落地能力将推动企业价值释放,有望形成“戴维斯双击效应” [8]
英伟达芯片路线图迅猛,客户不买单?
半导体芯闻· 2025-03-21 18:40
英伟达GTC大会新品发布 - 英伟达将在2024年推出Blackwell架构的升级版本Ultra,并发布新一代Rubin系统系列,预计2026年下半年上市,Rubin Ultra性能将达到当前Blackwell的14倍[1] - 黄仁勋强调当前所需计算能力是一年前预期的100倍,Blackwell系统已远超上一代Hopper架构[2] - 英伟达构建的AI基础设施部署成本可能达数百亿美元,需要客户提前两年规划[9] 英伟达市场表现与行业趋势 - 英伟达GPU及相关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市值超过2.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公司之一[2] - 2025年被认为是计算进入"推理时代"的转折点,需要大幅增强算力[2] - 英伟达股价对应今年预期收益倍数不到27倍,较去年GTC时市盈率下降23%[6] 客户对升级的态度分歧 - 部分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对Blackwell架构的"AI工厂"需求强劲[2] - 惠普企业CEO表示公司仅使用250颗旧型号GPU已足够,更关注产品上市时间而非极致计算速度[3] - 福特汽车AI总监认为Hopper架构仍有价值,未来几年仍会大量使用[5][6] 英伟达的商业逻辑 - 公司强调客户必须持续更新硬件以保持性能/成本优势,否则可能面临成本暴涨风险[6] - 升级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经济必要,单位数据Token分析成本持续下降[7] - 但现实中并非所有客户都有能力或意愿每年更新基础设施[8]
“逢低买入”并不总是一个好策略,英伟达的泡沫现在仍很大?
美股研究社· 2025-03-11 19:24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2025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超预期,但增长率放缓,分析师对未来几年前景乐观,不过公司面临竞争、经济等风险,未来几个季度下行风险大于上行潜力,长期股价可能更高 [1][6][17] 业绩表现 季度业绩 - 2025财年第四季度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221.03亿美元增至393.31亿美元,同比增长78.0%,营业收入从136.15亿美元同比增长76.5%至240.34亿美元,每股摊薄净利润从0.51美元增至0.90美元,盈利增长76.5%,自由现金流从112.17亿美元增加到15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8.5% [1] 全年业绩 - 2025财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14%,从609.22亿美元增至1304.97亿美元,营业收入从329.72亿美元增至814.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每股摊薄净利润从1.19美元增至2.94美元,增幅达147%,自由现金流增长125%,从269.47亿美元增至607.24亿美元 [2] 各市场收入情况 数据中心 - 2025年第四季度数据中心收入占总收入的90.5%,收入同比增长93.3%,达到355.8亿美元 [2] 游戏 - 2025年第四季度游戏收入占总收入约6.5%,同比下降11.2%至25.44亿美元,因供应限制出货量受影响,管理层预计下季度环比强劲增长 [3] 专业可视化部门 - 2025年第四季度专业可视化部门创造5.11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10.4%,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1%,关键垂直行业包括汽车和医疗保健,推动了对英伟达RTX工作站的需求 [4] 汽车 - 2025年第四季度汽车收入同比增长103%,达到5.7亿美元,高增长因自动驾驶汽车持续增长,丰田、Aurora和大陆集团依赖英伟达产品生产汽车和卡车 [5] 分析师预测 盈利预期 - 分析师上调未来几年每股收益和营收预期,2026财年增长预期高,2027财年预期也较高,2027财年后增长率更合理 [6] 具体数据 - 给出2026 - 2035财年各财季结束时的每股收益估计、同比增长、远期市盈率等数据,如2026年1月每股收益估计4.60美元,同比增长50.56% [7] 增长来源 - 汽车部门预计2026财年收入约50亿美元,较2025财年的17亿美元增长近三倍,未来几年游戏收入有望增加 [7][8] 产品情况 Blackwell芯片 - Blackwell专为推理AI设计,与Hopper 100相比,令牌吞吐量可提高25倍,成本可降低20倍,Transformer引擎可提供高吞吐量,确保性能和成本效率,2025财年第四季度销售额达110亿美元,需求强劲且增长快 [10] 行业需求与风险 需求情况 - 各大科技公司增加对AI基础设施支出,大部分将流向英伟达,但难以估计未来资本支出和英伟达销售额,传统快速追随者投资AI可推动额外增长 [10][12] 风险因素 - 经历高增长期后销售可能停滞或下降,DeepSeek事件致英伟达单日跌幅增加,高效法学硕士可能使英伟达芯片需求增长放缓,竞争加剧会使利润率下降,美国经济崩溃也会带来问题 [13][15] 估值分析 估值倍数 - 英伟达目前市盈率42倍,自由现金流50倍,估值在增长,虽高速增长可证明高估值倍数合理,但当前自由现金流利润率特殊,分析师对其估值合理性持谨慎态度 [15][17] 折现现金流计算 - 使用10%折现率和247.06亿股流通股数计算,以过去四个季度608.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基础,得出英伟达内在价值125.83美元,显示估值合理甚至略微低估 [16]
上市前夕,CoreWeave遭最大客户微软背刺,撤销部分合作
硬AI· 2025-03-06 22:23
微软撤回合作对CoreWeave的影响 - CoreWeave原计划下月进行IPO,估值或超350亿美元,可能成为今年科技行业最大规模IPO之一[2] - 微软作为最大客户撤回部分合作承诺,因公司交付存在问题未能按时完成任务[1][3] - 微软占公司2023年总收入的62%,虽保留多项现有合同但合作关系转变仍造成重大打击[3] CoreWeave业务背景与财务表现 - 公司前身为加密货币矿场Atlantic Crypto,2019年转型为AI云计算服务商[5] - 目前拥有超25万颗英伟达AI GPU,是英伟达最大客户之一,英伟达持股超5%[5] - 2024年收入达19亿美元(2023年2.29亿,2022年1600万),但净亏损同步扩大至8.63亿(2023年5.94亿,2022年3100万)[6] - 通过12轮融资筹集145亿美元(含110亿贷款),主要投资者包括黑石(50亿贷款)、Magnetar Capital(持股20%)、富达(持股8%)[6] 供应链与运营风险 - 公司所有芯片依赖英伟达供应,面临供应链"不对称"和"延误"风险,如Blackwell GPU设计缺陷导致的交付延迟[7] - IPO文件中明确提及微软需求变化或合同履行能力变化将直接影响业务前景[6] 行业竞争与战略动向 - 微软数据中心战略调整,结束与OpenAI的独家计算能力租赁协议,并撤回两项数据中心租赁协议[9] - 微软本财年计划投入8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但称行业存在"过度建设"问题[9] - CoreWeave近期宣布收购AI开发者平台Weights and Biases(2023年估值12.5亿),显示扩张意图[10]
DeepSeek周末大事不断!
Wind万得· 2025-03-02 06:20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1日DeepSeek传出两则重磅消息,一是首次披露V3/R1推理系统理论成本利润率高达545%,二是潞晨科技宣布暂停DeepSeek API服务,消息揭示其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间的双重挑战 [1] DeepSeek首次披露理论利润率 - 3月1日DeepSeek在知乎开设官方账号并发布技术文章,介绍V3/R1推理系统优化目标是实现更大吞吐量和更低延迟,采用大规模跨节点专家并行(EP)方案提升性能 [3] - DeepSeek通过EP技术增长批量大小、隐藏传输耗时和进行负载均衡优化推理系统性能,解码阶段采用更精细策略实现通信 - 计算重叠 [3] - DeepSeek成本控制突出,V3/R1训练成本仅557.6万美元,不到OpenAI GPT - 4o模型的1/20,推理成本每百万token定价16元,比OpenAI低近70%,理论利润率达545% [4] 潞晨科技暂停DeepSeek API服务 - 3月1日潞晨科技官微宣布一周后停止提供DeepSeek API服务,用户尽快用完余额,未用完全额退款 [6] - 潞晨科技CEO尤洋回应DeepSeek理论成本利润率,争议焦点包括数据参考性问题、MaaS性能与稳定性问题、商业模式可持续性问题 [6] - DeepSeek在AI基础设施依赖英伟达GPU和已有技术,未提出颠覆性算法,技术优势未转化为商业成功 [7]
淘宝百补开始区域竞价,推动商品降价;教培和电商不及预期,新东方股价大跌;OpenAI攒局千亿美元AI基建投资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1-22 21:56
淘宝百亿补贴区域竞价 - 淘宝百亿补贴上线区域竞价功能,商家可按省份竞价,前三名优先派单,天猫商家可享受交易佣金100%返还[1] - 调整目的是改善补贴商品价格不够低的情况,鼓励商家在区域内报出最低价并叠加官方补贴[1] - 拼多多2023年已实施类似模式,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在百亿补贴各环节学习拼多多但尚未动摇其用户心智[1] 新东方业绩下滑 - 新东方2023年9-11月营收同比上升19.4%至10.39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下降9.8%至1930万美元[2] - K12辅导等新业务收入增速跌至40%左右,公司未更新学校和学习中心数量[2] - 剔除东方甄选后,预计收入增速将下滑7个百分点至18%-21%[2] 东方甄选业绩收缩 - 东方甄选2023年6-11月销售额同比下跌16%至48亿元[3] - 销售费用上涨24.3%至4.59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八成至3270万元[3] - 业绩受与董宇辉分家影响,同时公司引导消费者向自有应用程序迁移[3] AI基础设施投资 - OpenAI、软银、甲骨文合资公司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未来四年追加4000亿美元[4] - OpenAI负责运营,软银负责财务,孙正义担任合资公司董事长[5] - 投资规模占美国GDP比重相当于阿波罗登月计划和曼哈顿计划[6] TikTok收购动态 - 特朗普对马斯克或甲骨文董事长收购TikTok持开放态度[7] - TikTok美国业务估值约500亿美元,若有运营许可证可能价值1万亿美元[7] - 中国2020年限制出口名单对TikTok算法出售构成障碍[7] 日本旅游消费 - 2024年中国大陆游客访日人均消费27.7万日元(约1.3万元人民币)[8] - 中国大陆游客消费总额1.73万亿日元位居各国之首[8] - 访日游客数量中国大陆以698万位居第二,仅次于韩国881万[8] AI领域投资 - Google向Anthropic追加10亿美元投资,此前已注资20亿美元[9] - Anthropic估值达600亿美元,其Claude系列是OpenAI GPT主要竞争对手[9] 阿迪达斯业绩 - 2024年阿迪达斯收入同比增长12%,营业利润同比翻五倍至13.37亿欧元[10][11] - 毛利率提升3.3个百分点至50.8%,但仍未达到长期目标[11] - Yeezy系列曾贡献10%收入,终止合作后公司依靠Samba等复古产品线提振业绩[11] 中国奢侈品市场 - 202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额下降18%-20%至3500亿元,跌回2020年水平[12] - 消费者倾向出国购买,日本奢侈品可能比中国内地便宜近30%[12] - 贝恩预测2025年内地奢侈品消费外流将加剧,销售额与去年持平[12] 中国汽车进口 - 2024年中国汽车进口量同比下降12%至70万台,连续三年下滑[13] - 2014年峰值143万台后年均下降8%,2021年短暂持平于93万台[13] - 2022年起逐年下降分别为88万、80万和70万台[13] 蔚来机器狗项目 - 蔚来组建20人团队调研机器狗项目,负责人为前Momenta算法专家徐抗[14] - 具身智能是AI落地热门方向,特斯拉、小鹏、广汽等车企均已涉足[14] - 理想汽车CEO表示会做人形机器人但节奏不是现在[14] 小米汽车交付 - 2023年12月小米SU7交付2.58万辆超过特斯拉Model 3的2.1万辆[15][16] - 上市不到7个月交付10万辆,2024年全年交付13.5万辆[16] - 目前订购小米SU7需等待20-27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