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
搜索文档
【数说经济】开放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56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心 -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3] - 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3] - 电信 医疗 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不断扩大 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3]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会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超百场[2] - 2025年服贸会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覆盖27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2] - 第22届东博会45个国家约3200家企业参展 首次创设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2][4] 新质生产力与创新领域 - 投洽会集中展示数字技术 绿色低碳 智能制造 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优质项目[4] - 服贸会展示人工智能 医疗健康 智慧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成果 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首发[4] - 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 国内首款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业光量子计算机在服贸会亮相[4] 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 - 中国成为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5] - 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 最重要的对外投资国和利用外资国之一[5]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稳定在30%左右 多家国际机构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5] 市场优势与创新特征 - 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 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多样化应用场景[4] - 创新具有开放 开源特征 愿意同世界分享原创技术和创新场景[4] - 国际投资者可通过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分享市场红利 获得更大创新发展空间[4]
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中国担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2 09:47
开放合作政策 - 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快在自由贸易试验区 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先行先试 [3]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 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已实现全部清零 增值电信 生物技术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有序推进 [4] - 22个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4] 展会规模与影响 - 服贸会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型展会 [2] - 投洽会作为中国双向投资促进重要平台 外资企业覆盖20个行业门类 115个行业大类 制造业涵盖31个大类 548个小类 [14] - 服贸会2020年提质升级后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扩大 成为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2] 创新与科技发展 - 服贸会首发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 包括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 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 国内首款千比特规模专业光量子计算机 [7] - 智博会设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数字城市 智能机器人 智能居家 低空经济5大主题板块 呈现智能产业前沿成果 [7] - 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第一 前十位创新集群中占据三席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名列榜首 [10] 国际合作领域 - 中国愿同各方共同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 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4] -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 加强发展战略 治理规则 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对接协调 [7][12] - 中国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通过服贸会 智博会 投洽会等平台为世界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提供桥梁 [17]
服贸会释放“中国敞开大门做生意”积极信号 向外界传递出开放合作的信心
央视网· 2025-09-11 11:34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称:"澳大利亚企业对中国市场机遇持乐观态度。我们最新调查显示,7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未来三年 投资计划的首选市场或三大重点市场之一。" 在10日举行的2025国际消费大会上,中外嘉宾表示,尽管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但当前全球的市场规模仍在扩大,同时迎来多方面 有利条件带来的发展机遇。 央视网消息: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0日在北京首钢园开幕,当天举行了多场主题论坛和洽谈推介活动,境内外与会嘉宾认为, 服贸会向外界传递出开放合作的信心。 服贸会第一天,2025电子商务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与会嘉宾认为,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结 点,既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服务站",开放是品质电商链接全球的必由之路。 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副执行主任多萝西·腾博称:"所有会议传递的核心信息以及政府强调的都是'中国敞开大门做生意',中国已经把开放 提升至新高度,明确传递出重视多边主义的信号。" 2025服贸会开放合作主题论坛以"开放合作 共创未来"为主题,与会嘉宾表示,全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合作深入发展,数字化、智能化、 ...
“国家队”新势力打响突围战
华尔街见闻· 2025-09-01 20:13
核心观点 - 岚图汽车推出全新纯电SUV"知音" 以20.29万元起售价搭配华为高阶智驾与超充技术 形成"以20万级价格提供40万级体验"的颠覆性价值主张 10分钟订单破万 [2][5] - 公司采取"两条腿走路"战略:开放合作华为/宁德时代等科技巨头提升技术竞争力 同时坚持全栈自研底盘/座舱/智驾技术保持差异化优势 [3][9] - 通过混动FREE+与纯电知音组成"双子星"产品矩阵 目标冲击SUV市场TOP阵营 双工厂日产能达600辆以保障交付 [4][6][7] 产品竞争力 - 岚图知音标配华为乾崑ADS 4.0智驾系统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实现1202项技术升级 包括激光雷达无图智驾功能下放至20万级车型 [2][5] - 搭载5C超充技术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500km" 最高续航达901km 搭配90.8%得房率大空间设计 [5][6] - 采用"小猪佩奇"IP营销强化家庭用车定位 与"为家庭打造幸福出行"理念高度契合 [7] 市场表现 - 岚图梦想家在MPV市场市占率超三分之一 FREE+车型月销达4000-5000辆 [6] - 用户净推荐值(NPS)达85% 超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6] - 知音20.29万元版本可快速交付 另两款配置因订单超预期需10月交付 公司承诺9月中下旬提前启动交付 [7] 技术战略 - 自研逍遥座舱与鲲鹏智驾系统 重点布局底盘智能化/车身智能化全线整合 [8][9] - 保持纯电/混动/增程三线技术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纯电产品比重 [6] - 与华为系品牌差异化体现在底盘调校/安全技术/整车性能等传统造车底蕴 [8][9] 产能布局 - 通过双工厂协同生产保障产能 现有工厂日产能已达600辆以上 新工厂已快速启动 [7] - 公司明确避免因产能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确保按时交付 [7]
新华时评:东西南北,“会”天下商机
新华社· 2025-08-29 11:24
中国区域博览会平台价值 - 中国密集举办覆盖东北亚、阿拉伯、非洲、中东欧等区域的15场博览会 构成立体多元的会展矩阵 成为推动国际合作和共享中国机遇的重要载体[1] - 博览会吸引全球企业参与 中国14亿人口及持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全球最具潜力市场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消费转型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2] 博览会经贸合作成果 - 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签约31个投资项目 总投资额136.09亿元人民币 较上届增长33%[4] -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举办80余场贸易活动 进口采购订单金额达109.8亿元人民币[4] - 斯洛文尼亚和津巴布韦官员指出博览会是共同成长的催化剂 将加速非洲工业化进程[4] 博览会功能升级与创新 -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首次设立丝路电商合作创新发展大会 深化数字经济合作[3] - 第十五届东北亚博览会首次设立现代化产业馆 展示汽车卫星轨道交通碳纤维生物制药等领域新产品[3] - 博览会从商品展示厅升级为新技术新业态融合的创新试验田 匈牙利出口促进局指出其打开联合创新和技术合作大门[3] 国际社会积极反馈 - 巴西247新闻网称中国市场为巴西提供广阔机遇 斯里兰卡媒体指出中国对传统商品需求持续强劲[2] - 斯里兰卡部长表示中国通过南亚博览会分享新发展机遇蛋糕 匈牙利认可博览会带来新出口机遇[2][3]
新华时评|东西南北,“会”天下商机
新华社· 2025-08-28 19:50
中国区域博览会市场机遇 - 中国密集举办覆盖东北亚、阿拉伯国家、蒙古国、中东欧、非洲及南亚等区域的系列博览会 形成立体多元的会展矩阵[1] - 中国14亿多人口及持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构成全球最具潜力大市场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消费转型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2] - 巴西及斯里兰卡媒体明确认可中国市场为其提供的广阔机遇 特别是对传统商品的强劲需求[2] 博览会形式与内容创新 - 博览会超越传统商品贸易范畴 成为新技术新业态碰撞融合的创新载体[3] - 中阿博览会首次设立丝路电商合作创新发展大会 东北亚博览会首次设立现代化产业馆展示汽车卫星轨道交通等新产品[3] - 匈牙利出口促进局指出中国开放举措为联合创新和技术合作打开新大门[3] 经贸合作成果与规模 - 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签约31个投资合作项目 总投资额136.09亿元人民币 较上届增长33%[4] -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举办80余场采购签约及贸易促进活动 进口采购订单金额达109.8亿元人民币[4] - 斯洛文尼亚及津巴布韦官方媒体评价博览会为共同成长的催化剂 将加速非洲工业化进程[4] 开放合作战略意义 - 中国通过区域博览会搭建合作平台 推动贸易畅通与互利合作 回应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挑战[4] - 博览会实现全球资源整合 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体现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构建姿态[5]
近30家辽企参加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
辽宁日报· 2025-08-27 09:12
展会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于8月27日至31日在长春举办 由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吉林省政府共同主办 [1] - 展馆总面积达7.3万平方米 线上线下集中展示7万余种国内外品牌商品 [1] - 首次设立现代化产业馆 汇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与专精特新企业 [1] 辽宁参展情况 - 辽宁设立150平方米特装形象展区 组织近30家企业参展 [1] - 集中展示机电、纺织服装、农产品、轻工日用品等优质特色产品 [1] - 以展促贸助力企业深耕东北亚国家市场 提升辽宁对外开放形象 [1] 战略意义 - 博览会以"携手东北亚开放赢未来"为主题 恰逢创办20周年 [1] - 加强产业对接和产供链合作成为本届博览会突出特点 [1] - 商务系统将夯实国内外展洽平台 叫响"辽望全球品行天下"展览主题 [1] - 助力外贸企业抢抓订单 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 [1]
海南启动海洋旅游发展三年行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6 10:29
核心发展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全省海洋旅游接待游客量超过180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 [1] - 完成海洋旅游产品焕新升级 构建多层次海洋旅游产品体系 [1] - 海洋类A级旅游景区达35家 旅游度假区达8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项目达20家 [1] 基础设施与项目规划 - 规划建设海上牧场旅游项目达10家 滨海乡村旅游度假区和乡村旅游点超过100家 海洋特色民宿达到500家 [1] - 加快打造山海联动 海洋文化 海洋科技 海洋运动等主题A级旅游景区 [2] - 鼓励三亚海棠湾度假区 海口西海岸度假区 陵水清水湾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 旅游产品创新与业态拓展 - 加快邮轮旅游增线扩量 探索开通东盟国际航线 [2] - 推出环岛游船主题线路 探索游船观火箭发射项目 [2] - 吸引国际游艇品牌入驻 建设五个游艇基地"一码通达"智能服务平台 [2] - 规划四五个海上旅游综合体 探索深海观光试点 [2] - 建设三个冲浪胜地 五个潜水基地 七个海钓基地 两个帆船帆板训练基地 [2] 区域协同与发展模式 - 以三亚 海口 琼海 儋州 三沙"五极"为引领实施陆海联动策略 [1][2] - 发展"低空+海洋"旅游模式 推进环岛旅游公路沿线开发观海平台与亲海景点 [2] - 探索打造滨海城市海洋文化消费新空间和海洋生活消费场景 [2] 实施保障机制 - 创新用地用海供给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2] -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2] - 定向引进培育海洋旅游专业人才 促进高端人才组团式流入 [2]
新华时评:“机”遇中国 共享未来
新华社· 2025-08-14 11:33
行业规模与展会成果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并展示1500多件展品 [1] - 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创全球同类展会数量之最 [1] - 超过100款首发新品集中亮相展现技术迭代速度 [1] 产业基础与竞争优势 - 中国拥有完整产业链覆盖核心零部件至整机制造 [1] - 丰富应用场景涵盖工业、农业、医疗等主要领域 [1] - 巨大市场潜力为机器人行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 技术融合与创新生态 - 机器人技术融合精密机械、新材料、电子工程、软件算法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 [2] - 大会核心议题涉及人工智能与实体机器人融合等全球前沿课题 [1] - 中国市场被国际参展商评价为"创新的试验场和成长的加速器" [1] 国际合作与开放态度 - 大会吸引28家国际机构包括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支持 [1] - 400余位国内外业界代表参与高端论坛促进全球科技交流 [1] - 开放合作模式可降低创新成本并加速技术进步 [2]
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成立,打造全球创新网络和人才培养高地
新京报· 2025-08-13 14:56
联盟成立背景与参与机构 - 内地与港澳1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生命科学开放联盟 于8月12日在香港成立 [1] - 内地参与机构包括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西湖大学 深圳医学科学院共9所 [1] - 港澳参与机构包括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澳门大学共6所 [1] 联盟核心目标 - 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打造全球创新网络和人才培养高地 [1] - 促进国际合作以应对粮食危机 极端天气等全人类挑战 [1] - 突破学科边界与产教壁垒 让全人类共享生命科学新成果 [2] 联盟具体举措 - 以"主刊+子刊"形式建设高水平期刊 主刊Vita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 西湖大学牵头 [2] - 邀请Cell Research原主编李党生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担任Vita主编 [2] - 利用区块链技术筹建学术预印本发布平台 [2] - 建设科研数据国际开放生态 重点解决数据合规流动与易用性问题 [2] - 发挥我国高质量生物资源库平台体系优势 提供便捷支持服务 [2] - 加快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大湾区中心建设 [2] - 探索内地与港澳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制 [2] 组织架构建设 - 依托复旦大学设立联盟秘书处 [3] - 依托香港科技大学设立香港代表处 [3] - 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推动专项合作 [3] 全球合作倡议 - 发布《生命科学的全球开放与合作倡议》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建议 [2] - 倡议加强合作育人 协同创新 资源共享 促进转化四大方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