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实力
icon
搜索文档
“软实力”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他曾多次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美国应同中国接触,而非冲突和对抗
环球时报· 2025-05-09 06:44
人物生平与职业成就 - 约瑟夫·奈于2023年6月6日去世,享年88岁,生前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及美国知名政治学者[1] - 1964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进入美国政府工作,1994-1995年担任克林顿政府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1] - 通过学术与政策双重途径为阻止核战争作出贡献,包括担任"避免核战争"项目联合主席及在克林顿政府实践[1] 学术贡献与理论创新 - 1990年首创"软实力"概念,定义为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非军事经济影响力,该术语成为国际关系教科书必备内容[2] - 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其著作《注定领导世界》系统阐述软实力理论[2] - 2023年3月批评美国新政府忽视软实力价值,指出过度关注"搭便车"问题导致战略失衡[4] 中美关系观点与实践 - 长期倡导对华接触战略,反对用"新冷战"界定中美关系,主张管理竞争与合作边界以应对全球挑战[4] - 15年内接受《环球时报》多次专访,强调中美应避免冲突并加强对话,2023年8月视频访谈时重申两国"非常不可能意外陷入战争"[4][5] - 累计访华20-25次,疫情前频繁赴华交流,被中国学界视为理性温和的对话者[5] 国际影响与业界评价 -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赞誉其"为美国思想财富和全球地位作出巨大贡献",《金融时报》称其逝世加剧美国亚洲问题专家稀缺危机[5] - 学界政界双重背景使其具备独特政策转化能力,前情报官员韦德宁评价其"能将高度理论化的思考转化为实际政策"[1][5]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对俄罗斯财政体系构成直接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5-08 21:11
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重创俄罗斯财政,赤字率扩大至1.7%。但俄罗斯正以国家福利基金缓冲冲击、 转向东方市场锁定需求、培育非能源产业等软实力策略,在危机中构建系统性韧性——这场博弈远不止 于油价,更是全球能源权力格局的重塑。 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对俄罗斯财政体系构成直接压力。在油价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俄罗斯财政部 近期更新了预算预期,将2025年联邦预算收入预期由40.3万亿卢布下调至38.5万亿卢布,赤字规模预期 则从1.1万亿卢布扩大至3.7万亿卢布,赤字率占GDP比重调整为1.7%。分析认为,多重利空因素叠加, 导致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的态势仍将延续。这对于作为全球重要能源出口国的俄罗斯而言,意味着财 政体系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对俄罗斯财政的冲击,本质上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动与能源权力博弈的集中体现。 从邓正红软实力思想的核心逻辑——"软实力是整合资源、创造价值、超越竞争的系统能力"出发,俄罗 斯的应对策略可解读为一场以结构韧性、战略调控和外交博弈为核心的软实力实践。 资源整合能力的升级。俄罗斯通过国家福利基金(NWF)缓冲油价冲击,体现了其将资源储备转化为 战略调节工具的软实力。202 ...
邓正红软实力油价分析模型未来油价走势预测(2025年5月6日)
搜狐财经· 2025-05-06 19:27
油价颓势本质 - 油价颓势本质是硬实力透支下的软价值衰落 传统产油国需通过战略创新、风险共治与技术突破重构软实力生态[1] - 油价波动模式从地缘溢价转向衰退折价 供需主导型均衡成为新常态[2] - 若全球GDP增速骤降且欧佩克全面解除减产 布伦特油价或跌破每桶40美元[3] 供应端压力 - 欧佩克联盟连续两月大幅增产 日增41.1万桶 远超市场吸收能力[1] - 沙特通过降价争夺市场份额 亚洲溢价从每桶2.30美元降至1.20美元[1] - 非欧佩克国家如美国页岩油日供应增量达160万桶[1] - 沙特与俄罗斯在限产保价与争夺份额间矛盾显性化 内部协调机制崩溃[2] - 补偿性减产计划日减19.6万至52万桶 未能重建供应端软实力生态[2] 需求端疲软 - 全球贸易战持续冲击工业用油需求 美国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至49.1[1] - 中国炼厂开工率低于预期仅80% 显示实体经济软实力耗散[1] - 关税政策外溢效应抑制日均石油需求约15至20万桶[1] - 服务业贸易增长对能源依赖度下降 原油需求弹性显著弱化[1] - 国际能源署上调日需求增长预期至85万桶[2] 政策与市场因素 - 特朗普关税政策从硬冲击转向软约束 政策不确定性降低但仍抑制需求预期[2] - 美联储鹰派政策推动美元走强 形成库存压力加货币贬值复合利空[2] - 清洁能源技术突破如氢能储运加速需求弱化[2] - 北美页岩油在每桶50美元仍具增产韧性 持续稀释传统产油国定价权[2] - 数字贸易扩张形成服务化-低碳化共生效应 长期压制石油需求弹性[2] 价格预测 - 布伦特油价跌至四年低位每桶65至70美元区间[1] - 2025年12月布伦特油价预计跌至每桶62美元 WTI至每桶58美元[2] - 2026年油价中枢下移至布伦特每桶55美元和WTI每桶51美元[2]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从硬实力工具化到软实力空心化的恶性循环
搜狐财经· 2025-05-06 10:51
美国经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导致美国GDP缩水4%,相当于抹去加州经济总量,平均税率从3%飙升至18% [1] - 关税政策引发供应链中断风险,边境州与加拿大、墨西哥贸易关系恶化 [1] - 美国与90国重谈贸易协议,削弱其作为自由贸易秩序维护者的软实力 [1] 能源行业挑战 - 油价走低迫使美国油企减产裁员,暴露能源行业技术储备与资本韧性的脆弱性 [2] - 上游投资收缩,贝克休斯等油服企业削减勘探开支,抑制技术创新迭代能力 [2] - 传统能源巨头如雪佛龙盈利下滑,削弱其通过资本实力主导行业规则的能力 [2] 美国国债与财政信用 - 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6%,反映投资者对长期财政纪律的信任缺口 [2] - 特朗普减税承诺与债务膨胀形成矛盾,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升温 [2] 技术霸权与经济增长 - 美国过度依赖单一企业英伟达支撑AI产业叙事,技术红利消退将冲击创新领导力形象 [3] - 高频消费数据如影院客流、航空运输量走弱,暴露经济增长对政府支出的依赖,25%新增就业来自公共部门 [3] 软实力理论框架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指出,美国当前政策将硬实力凌驾于战略平衡之上,加速国际话语权流失 [1] - 重建软实力需转向规则共建、技术共生、债务共治的复合治理模式 [3]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原油市场供应过剩前景与关税政策变化制约国际上游支出水平
搜狐财经· 2025-05-06 09:47
欧佩克战略协调能力的弱化:软实力根基动摇。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强调,组织的战略决策能力是其软实 力的核心。欧佩克联盟连续两月意外增产,表面上是通过产量调控(硬实力)争夺市场份额,实则暴露 了其战略协调机制的失效。在需求端因经济衰退风险承压的背景下,此举非但未能稳定市场预期,反而 引发对供应过剩的恐慌,导致油价下行。这种短期利益导向的决策,削弱了欧佩克作为"全球油价稳定 器"的长期信誉,其通过产量政策影响全球能源秩序的软实力遭到质疑。 外部环境冲击:美国政策加速能源软实力稀释。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 了欧佩克决策的负面影响。邓正红指出,软实力的有效性取决于对外部风险的动态适应能力。欧佩克在 需求端收缩时逆势增产,与市场逻辑背离,本质上是未能将美国贸易政策这一变量纳入战略框架,导致 其供给侧调节的软实力工具(产量政策)与经济周期错配。这种战略短视不仅加剧了油价压力,更使能 源领域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被稀释。 邓正红软实力表示,欧佩克联盟决定连续第二个月提高产量,石油软实力承压,能源软实力价值稀释, 周一(5月5日)国际油价走低。截至收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6月期货结算价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特朗普单边主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反击并冲击美国农业
搜狐财经· 2025-04-30 15:34
美国农产品行业危机 - 美国农产品行业面临"全面危机",部分产品价格下降超过20% [1] - 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产品的刚性需求难以被替代,贸易战导致供应链断裂 [2] - 美国农业利益集团强烈抗议,出口商订单取消、企业裁员、运输量腰斩 [2] 中美贸易战影响 - 中美贸易下降导致美国农产品价格暴跌、库存积压 [1][2] - 中国采取精准反制措施,如暂停进口、加征关税,并转向巴西大豆、俄罗斯猪肉 [3] - 美国农业困境体现中国以市场为杠杆重塑全球贸易网络的能力 [3] 软实力与政策分析 - 美国单边主义关税政策损害其国际信誉和规则维护者角色 [1] - 特朗普政府政策与国内经济主体利益严重错位,缺乏系统性风险评估 [2] - 美国从"全球化领导者"转向"孤立主义博弈者",盟友信任度和规则话语权流失 [3][4] 中国市场与全球贸易 - 中国市场软实力体现为庞大消费能力、稳定需求和供应链调整能力 [2][3] - 中国通过RCEP等多边合作机制提升规则制定权 [3] - 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因中国反制措施被重构 [3] 长期趋势与系统性衰退 - 美国软实力要素系统性衰退,战略目标与实力工具出现断层 [4] - 若美国无法重构政策合法性与国际合作模式,危机或向更广泛产业链蔓延 [4]
国际观察丨“美国软实力正在蒸发”
新华社· 2025-04-30 07:06
美国软实力衰退现状 -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软实力衰退已成共识且无法逆转,特朗普政府加速了这一趋势 [1] - 《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美国"声誉"和"治理水平"指标下滑,预计未来几年挑战更大 [2] - 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全球对美国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持续上升,部分盟友国家超50% [4] - 盖洛普公司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国际社会对"美国领导力"的认同度从未高于50% [4] 衰退的核心原因 - 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无常,包括扬言购买格陵兰岛、霸凌盟友等"胁迫和交易"手段损害软实力 [2] - 美国长期滥用军事干涉(如伊拉克战争)、经济胁迫、策动颜色革命等霸权主义行为 [3] - 国内政治极化、贫富差距扩大、种族矛盾突出等乱象通过社交媒体全球传播,打破"美国优越论"滤镜 [3] - 特朗普政府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放弃软实力包装平台,转向赤裸裸的胁迫施压 [2] 历史背景与理论框架 -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依赖文化、价值观吸引力和政策合法性,但当前美国政策被视作不正当不合理 [2] - 80年代美国通过经济军事硬实力领先地位,同步投入资源输出软实力以巩固国际主导权 [5] - 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滥用武力和干涉行为导致其国际形象投入化为乌有 [3] 衰退的深远影响 - 软实力作为美国霸权关键要素的衰退,将进一步动摇其国际主导地位 [5] - 英国学者认为美国正以"历史性速度"自我毁灭,印证"文明亡于自我了结"的论断 [5] - 英国广播公司评论称美国影响力和软实力正经历"大出血"式流失 [4]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当前原油市场波动本质是软实力较量的外显 优先布局低杠杆
搜狐财经· 2025-04-28 20:58
北半球能源旺季提振原油需求,但贸易战与关税阴影令前景未卜。欧佩克限产与页岩油增产角力,消费 者信心跌至低谷,油价在短期震荡与长期重构中博弈——这既是供需平衡的较量,更是五维软实力的动 态对决。邓正红软实力表示,进入5月原油需求端喜忧参半,一方面即将开始的北半球能源消费传统旺 季彰显石油软实力价值,另一方面关税和贸易战令石油软实力运行前景未卜。3月美国零售市场表现超 预期,关税冲击暂未体现在数据上,且存在政策落地前的抢购和抢出口红利,但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 信心指数已跌至近年低位。 未来特朗普仍将对全球经济发出考验,受贸易局势不确定性影响,原油需求预期理当有所下调,邓正红 软实力模型预测2025年二季度全球原油日需求增速约在100万桶左右。总的来看,当前石油市场的波动 反映了市场对供需平衡的担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对需求的担忧仍然对油价构成压力。邓正红软 实力思想强调,国家或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现在资源整合、前瞻决策、制度创新、价值影响及环境适 应五大维度。当前原油市场的波动正是这五维软实力博弈的集中体现。 【人物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和智库,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软实力 函数、软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能源企业的未来竞争将是软实力框架下的全方位较量
搜狐财经· 2025-04-22 18:46
数字化优化决策: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与斯伦贝谢合作的人工智能油田开发优化系统,以及ADNOC 的井场数字化改造,通过数据驱动的实时决策缩短响应周期,将环境不确定性转化为运营效率优势。 金融工具对冲风险:埃克森美孚通过股票回购传递现金流稳健信号,期货对冲平滑利润波动,在投行下 调目标股价的背景下维持市场信心。这体现了企业利用金融工具构建"财务缓冲带"的软实力。 能源公司通过"技术-资本-产业链"三维整合强化资源控制力: 从壳牌LNG全产业链布局到埃克森美孚CCS技术卡位,巨头们正通过软实力构建行业话语权,在油价波 动与能源变革中重塑规则。邓正红指出,"能源企业的未来竞争将不仅是资源储量硬实力的比拼,更是 软实力框架下战略敏捷性、技术协同度与生态整合力的全方位较量。"基于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视角,从 趋势适应力、市场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战略前瞻力四大维度展开分析,揭示能源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 中如何通过软实力构建行业主动权和话语权。 国际能源巨头的战略调整体现了其通过价值主张重构强化能源韧性的努力。例如,壳牌将LNG业务作 为核心,通过锁定长期供应协议、拓展新兴市场(如印度、东南亚)、收购关键资产(兰亭能源),构 建覆 ...
兴业证券王涵 | 燎原·重估——特朗普的“空城计”——经济每月谈第十一期
王涵论宏观· 2025-03-19 10:09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政策引发广泛关注和震动,美国当前实力今不如昔、内部矛盾激化,特朗普看似强硬可能在唱“空城计”,在俄乌调停上进退维谷,中东重燃战火或是间接结果,未来可能转向“两条腿走路”政策思路,而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提供宝贵确定性,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 [1][2][3][4]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政策举措 国内政策 - 以“提升政府效率”为由,借助“政府效率部”对联邦预算进行深度削减,试图削弱民主党及华盛顿传统官僚体系影响力 [6] 对外政策 - 强化“美国优先”,对墨西哥、巴拿马等传统势力范围施压,向加拿大和丹麦提出领土要求 [1][6] - 改变拜登政府“联欧抗俄”地缘政治战略,忽视部分国家立场与意见,单方面与俄罗斯接触,试图推动俄乌冲突停火 [6] 美国当前面临的现实 硬实力下降 - 经济“脱实向虚”,2023年美国名义GDP全球占比26%,工业总产值占比仅12%,且不及第一名的40% [9] 软实力衰落 - 制造业空心化使干预地缘冲突能力衰退,盟友体系成为负担,部分关键军工产品库存紧张,恢复正常水平需5年以上,海军相关军事产品库存置换平均时长高达11.2年 [10] 美元和美债体系信用透支 - 2024年美国政府债务率升至122%,自2020年起超二战时峰值,2026年起净利息支出规模将超1万亿美元,占同期政府收入近五分之一 [11] - 推行“小院高墙”和金融制裁动摇美元全球货币基础,中国、俄罗斯等国美元使用占比下降,全球范围内美元在外汇储备和贸易融资货币中占比降低 [12] “AI霸权”叙事体系出现裂痕 - 泛工业基础塌陷影响创新能力,美国在高学历人才中占比不再具绝对优势,中国科技企业打破美国AI垄断逻辑 [13] 国内社会撕裂显性化 - 贫富差距加剧,收入排名前10%与后10%群体收入比值从1967年的9.2倍攀升至2023年的12.4倍,净财富排名后50%民众仅持有全国总净财富的2.4%,引发政治立场极端对立和政治极化 [14] 特朗普的“空城计”及其挑战 “空城计”策略 - 对内营造“特朗普治下美国一直赢”叙事体系,发动MAGA力量压制政治对手 [2][18] - 对外维持“美国依然第一”叙事体系,“软饭硬吃、榨取盟友利益”兑现地缘利益 [2][19] - 利用美国地理孤立优势,在战略收缩中为欧亚大陆“埋雷”,重现“鹬蚌相争,美国渔利”格局 [2][20] 面临挑战 - 俄乌调停进退维谷,冲突各方对停火先决条件分歧未收窄,若无法兑现停火承诺,将挑战特朗普“赢学叙事” [2][21] - 美国在中东重燃战火,3月15日起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空袭,或是俄乌调停僵局的间接结果,意在安抚亲犹太势力 [3][22] 对未来的展望 加大俄乌问题施压力度 - 特朗普强化对俄罗斯态度,威胁施加关税和大规模制裁,试图以极限施压实现俄乌停火,但面临双方核心诉求分歧大、缺乏政治资本、各方对美国政策连续性存疑等困难 [24][25] 使出“转移视线”伎俩 - 激化对外矛盾,如挥舞关税大棒、增加贸易摩擦 [25] - 地缘冒险主义,加大对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等地主权要求力度 [26] - 激化对内矛盾,加大整顿吏治力度、冲击民主党医疗领域 [26] - 金融冒险主义,在美元、美债市场作出“掀桌子”架势,如美债置换、美元贬值,还引入比特币储备概念 [26][27]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经济稳定具确定性 - 经济基础稳固、结构多元、韧性强,政策保持定力,财政政策保障民生、助力企业,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多领域有政策储备 [29] - 2024年以来在文化娱乐和科技创新方面成绩不凡,美国打压加速中国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29] 国际资本增配中国资产逻辑强化 - 投资者重新评估中美资产安全边际,2025年1月20日到3月14日,沪深300上涨4.6%,标普500下跌6.0%,A股显“避风港”属性 [30] - 中国资产质量提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6.3%和34.6%,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比接近60%,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整 [30] - 中国资本市场估值偏低,2025年3月14日沪深300市净率1.38,处于历史31.5%分位数,标普500市净率4.80,处于历史94.4%分位数 [31] - 预计国际投资者将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如配置A股和对中国科技企业一级市场投资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