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战略
搜索文档
安踏体育(02020.HK):户外贡献持续提升 继续推进多品牌战略
格隆汇· 2025-09-01 19:0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385.4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归母净利润70.3亿元,同比下降8.9%,但剔除Amer Sports上市收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 [1] - 中期派息137港分/股,派息比率达50.2% [1] - 经营利润率26.3%,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63.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3] 分品牌业绩表现 安踏品牌 - 收入169.5亿元,同比增长5.4% [2] - DTC渠道收入占比55.5%,同比增长5.3%;电商渠道占比36.2%,增长10.1%;传统批发占比8.3%,下降10.6% [2] - 毛利率54.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经营利润率23.3%,提升1.5个百分点 [3] - 成人门店7187家,净增114家;儿童门店2722家,净减少109家 [2] - 预计全年收入增长中单位数 [2] FILA品牌 - 收入141.8亿元,同比增长8.6% [2] - 毛利率68%,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经营利润率27.7%,下降0.9个百分点 [3] - 门店2054家,净增73家 [2] - 预计全年收入增长中单位数 [2] 其他品牌 - 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61.1% [3] - 毛利率73.9%,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经营利润率33.2%,提升3.3个百分点 [3] - 可隆品牌成为集团增长最快品牌,线下增长超80%,线上增长近80% [3] - 全年收入增长指引从30%+上调至40%+ [3] 战略举措与投资布局 - 与韩国最大时尚平台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持股40%,共同运营大中华区韩国时装业务 [1] - 2025年5月完成收购德国户外品牌JACKWOLFSKIN,完善户外品牌矩阵 [3] - 安踏品牌推行"大众定位、专业突破、品牌向上"战略,新业态包括安踏冠军店、超级安踏、安踏作品集 [2] - FILA品牌从"快速上新"转向"深度经营",重点打造POLO、老爹鞋等英雄产品 [2] Amer Sports业绩贡献 - 分占联营公司溢利4.3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90万元 [3] - Amer Sports自身2025年上半年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长23.46% [3] - 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10814% [3]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35.5/153.1/171.7亿元 [4]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18/16/14倍 [4]
安踏还要继续追赶耐克|氪金·大消费
36氪· 2025-09-01 18:32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385.4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剔除亚玛芬体育权益摊薄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至70.31亿元 [1] - 安踏主品牌营收169.5亿元(+5.4%),FILA营收141.8亿元(+8.6%),其他品牌营收74.1亿元(+61.1%) [1] - 整体毛利率63.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 - 线上收入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至36.2% [2] 品牌运营分析 - 安踏主品牌门店总数9909家,净关闭10家,预计年底调整至9600-9800家 [18] - FILA实施"ONE FILA"战略,拓展网球与高尔夫高端赛道 [20] - 其他品牌(迪桑特、可隆)毛利率提升1.2个百分点至73.9%,经营利润率提升3.3个百分点至33.2% [20] - 库存周转天数增至136天(同比增加22天),主因收购狼爪品牌 [21] 同业对比 - 李宁营收148.17亿元(+3.3%),毛利率50%(-0.4个百分点) [5] - 特步净利润9.14亿元(+21.5%),毛利率微降0.1个百分点 [6] - 耐克2025财年大中华区四季度净利润同比降86%至2.11亿美元 [7] -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营收18.27亿欧元,运营利润增长6% [8] 市场竞争态势 - 国际品牌在华面临本土品牌市场份额蚕食 [13] - 大众体育赛事兴起推动性价比产品需求 [19] - 361度通过"超品大店"策略实现营收增长10.96%,毛利率提升至41.48% [19] 战略布局 - 多品牌战略通过收购强价值品牌与投资新兴品牌双路径推进 [23] - 与韩国MUSINSA合作探索时尚与体育产业融合 [23] - 安踏品牌推出"超级安踏"集合店,覆盖全品类全年龄段产品 [16]
丁世忠的“大冒险”:激进并购、出海承压、李宁夹击
新浪财经· 2025-09-01 15:20
并购战略 - 公司今年完成对JACK WOLFSKIN的收购并投资MUSINSA中国 新成立时尚电商公司 并购动作激进 [1][2][4] - 潜在收购目标包括锐步 彪马 加拿大鹅(已否认) 以及2023年收购的瑜伽品牌MAIA ACTIVE [4][7][8] - 多品牌组合通过差异化与互补性驱动增长 过去十年FILA成功运作提供利润和资金支持 [4][8] 全球化与出海挑战 - 东南亚市场2028年流水目标15亿美元 但当前海外门店仅249家(占全球门店2%) 营收贡献较低 [11][12][13] - 海外营收估算约1亿多美元 叠加亚玛芬体育亚太地区(不含大中华)营收5.12亿美元 目标完成度不足40% [13][16][17] - 主品牌出海为核心战略 但FILA经营权限于中国及部分亚洲地区 限制全球化拓展 [14][15][18] 品牌表现与竞争压力 - 主品牌上半年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5.4%) FILA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8.6%) 与李宁148亿元体量接近 [22][24][25] - FILA增长遇瓶颈 2024年第三季度录得低单位数负增长 成为唯一负增长子品牌 [26][27] - 李宁获得2025-202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 对主品牌构成竞争压力 [6][23] 财务数据与运营表现 - 集团上半年收入385.44亿元(同比增长14.3%) 经营溢利101.31亿元(同比增长17%) [24] - 主品牌毛利93.08亿元(同比增长2.2%) FILA毛利96.37亿元(同比增长5.1%) 其他品牌毛利54.8亿元(同比增长63.9%) [24] - 其他品牌收入74.12亿元(同比增长61.1%) 成为增长主要动力 [24][27]
上美股份20250829
2025-09-01 00:21
**公司及行业** 尚美股份(上美股份) 化妆品行业[1][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08亿元 同比增长17.3% 环比增长20.9%[11] * 净利润10.56亿元 同比大涨34.7% 环比增长42.2%[11] * 毛利率提升至75.5% 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11] * 净利率达13.53% 较2024年同期的11.76%显著提高[11] * 每股盈利1.32元 去年同期为1元[11] * 研发开支1.03亿元 同比增长32%[12] **品牌战略与业务结构** * 单聚焦多品牌战略 覆盖六大品类(大众护肤、母婴青少年、皮肤个护、彩妆、功效医学护肤、高端护肤)[3][4] * 核心业务(HE)韩束收入33亿元 同比增长14% 占比从83%降至80%[13][15] * 成长业务(HR)包括一叶子、安米优等五个盈利品牌[4] * 种子业务(H3)26个待推出或正在销售的新兴品牌[4] * 护肤品类占比83% 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 母婴品类占比提升至13%[13][14] **重点品牌表现** * 韩束优化抖音渠道结构 自播比例从55%提升至86%[16] * 韩束抖音GMV达36亿元 为第二名两倍以上 连续22个月排名抖音榜首[15] * 纽派几叶(一页)收入3亿多元 同比增长157%[17] * 一页天猫复购率从48%提高到54% 抖音复购率从37%提高到53%[17] * 新品牌地方防脱首月销售额1500万元并盈利 聚光盘首月销售额3000多万元并盈利[19] **渠道策略与创新** * 抖音平台占总销售额68%[16] * 组建1300人抖音团队 预计2026年增至3000人[23] * 高度重视即时零售 组建专门团队并与顶级服务商合作[20] * 线下渠道逐步从分销转变为零售 加强用户体验和管理[20] * 渠道选择四原则:优质渠道优先、数据导向、结果导向、重视线下市场[21] **核心竞争力与优势** * 六大优势:创新营销策略、科研赋能多品牌矩阵、管理机制创新、人才理念创新、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使命驱动[7] * 供应链管理能力、研发能力、营销团队协同及创业精神难以被复制[27][28] * 顶流顶配顶级人才策略 快速实现新品牌盈利[19][26] **未来战略目标与规划** * 2030年营收目标300亿元 毛利率保持36%-40%[2][33] * 分三梯队推进:韩束目标200亿元、第二梯队母婴及工商户品牌、第三梯队个性化需求品牌[6] * 2026年增长预期25%[35] * 国际化策略"入海" 东南亚建厂 严格选拔海外负责人[36] * 收购计划设定条件:年销售额200亿元、利润30亿元 预计2028年实现[32] **组织管理与激励机制** * CEO选拔标准:公司年限、跨国战场经验、年龄四五十岁、全局视野、专注公司发展[8] * 年轻团队激励:去老板化管理 新品牌月亏损不超过50万元 盈利后完全自主决策[30][31] * 人才发展机制:内部裂变与引进行业精英结合[19] **行业趋势与应对** * 消费者诉求转向高性价比与产品实用价值[5] * 关注精细化育儿与科学养育趋势[5] * 注重可感知产品功效需求[5] * 构建高互补、高协同、高韧性品牌矩阵应对内卷加剧[5]
上美股份(02145.HK):业绩持续亮眼 多品牌战略稳步推进
格隆汇· 2025-08-31 21:20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营收41.08亿元同比增长17.29% 归母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30.65% [1] - 毛利率75.52%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12.76%同比上升1.30个百分点 [3] - 其他收入及收益达1.79亿元同比增长358% 主要来自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增加 [3] 品牌表现 - 韩束营收33.44亿元同比增长14.27% 占总营收81.40% 品牌升级和品类扩充带动增长 [1] - 一页营收3.97亿元同比增长146.46% 占总营收9.67% 明星单品带动销量快速提升 [1] - 红色小象营收1.59亿元同比下降8.67% 占总营收3.87% 品牌转型使跌幅收窄 [2] - 一叶子营收0.89亿元同比下降29.02% 占总营收2.16% 品牌处于转型调整阶段 [2] 产品品类 - 护肤类营收34.24亿元同比增长10.15% 占总营收83.35% 主要由韩束增长带动 [2] - 母婴护理营收5.57亿元同比增长65.05% 占总营收13.55% 主要由一页增长带动 [2] - 其他品类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124.30% 占总营收3.10% [2] 渠道分布 - 线上渠道营收38.09亿元同比增长20.09% 占总营收92.71% [2] - 线上自营营收34.21亿元同比增长24.62% 占总营收83.28% [2] - 线上零售商营收3.50亿元同比增长20.27% 占总营收8.51% [2] - 线上分销商营收0.38亿元同比下降71.85% 占总营收0.93% [2] - 线下渠道营收2.69亿元同比下降10.64% 占总营收6.54% [2] - 线下零售商营收1.54亿元同比下降6.51% 占总营收3.74% [2] - 线下分销商营收1.15亿元同比下降15.62% 占总营收2.80% [2]
安踏体育(02020.HK):户外品牌引领增长 持续深化全球化布局
格隆汇· 2025-08-31 03: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385.44亿元,同比增长14.3%,剔除一次性利得后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同比增长14.5% [1] - 拟派息每股137港仙,派息率达50.2% [1] - 整体经营溢利率提升0.6个百分点至26.3%,股东应占溢利率维持在18.2% [3] 分品牌表现 - 安踏主品牌收入169.5亿元(同比+5.4%),经营利润率23.3%(同比+1.5pp),受益于精细化运营 [1] - FILA品牌收入141.8亿元(同比+8.6%),经营利润率27.7%(同比-0.9pp),因策略性提升产品功能及鞋类占比导致成本上升 [1] - 其他品牌(含户外品牌)收入74.1亿元(同比+61.1%),经营利润率33.2%(同比+3.3pp),保持高增长 [1] 渠道与门店布局 - 主品牌电商收入61.31亿元(同比+10.1%),线下直营/批发收入分别为94.13亿元(+5.3%)及14.06亿元(-10.6%) [2] - 安踏成人/儿童、FILA、DESCENTE、KOLONSPORT门店数分别为7187/2722/2054/241/199家 [2] - 推进"千店千面"战略,安踏殿堂级、作品集、冠军店及超级安踏门店达77/62/97/69家 [2] 成本与运营效率 - 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主因安踏(-1.7pp)及FILA(-2.2pp)产品组合与成本策略调整 [3] - 广告及推广费用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6.6%,员工成本率15.7%,研发费用率2.6% [3] - 平均存货天数上升至136天,主要受狼爪业务并表及存货增加影响 [3] 战略与全球化进展 - 2025年5月完成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近期出资40%与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拓展韩国时装业务 [1] - 多品牌战略成效显著,户外品牌矩阵持续完善,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 [1][4]
安踏体育(02020.HK):集团25H1营收同增14% 多品牌战略驱动中长期业绩增长
格隆汇· 2025-08-31 03: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85.44亿元 同比增长14.3% [1] - 剔除Amer Sports上市事项权益摊薄后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 同比增长14.5% [1] - 剔除Amer Sports上市事项权益摊薄后归母净利率18.2% 同比持平 [1] - 中期分派股息137港仙/股 剔除Amer Sports上市事项权益摊薄后派息率50.2% [1] 分品牌运营表现 - 安踏主品牌营收169.5亿元 同比增长5.4% 毛利率54.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经营利润率23.3%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2] - FILA品牌营收141.8亿元 同比增长8.6% 毛利率68.0%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经营利润率27.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2] - 所有其他品牌营收74.1亿元 同比增长61.1% 营收占比提升至19.2% 毛利率73.9%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经营利润率33.2%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 [2] 渠道发展状况 - 线上渠道营收同比增长17.6% 营收占比34.8%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 [2] - 安踏主品牌门店总数7187家 其中安踏竞技场2家 安踏冠军97家 超级安踏69家 安踏殿堂级77家 安踏作品集69家 [3] - FILA店铺数量保持稳定 DESCENTE和KOLON SPORT维持快速开店趋势 [3] 多品牌战略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完成对JACK WOLFSKIN狼爪的收购 已组建联合管理团队并制定3-5年复兴计划 [3] - 与韩国时尚集团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 持股40% 旨在开拓中国市场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38.14亿元 同比下降11.43% [3]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157.38亿元 同比增长13.93% [3]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177.47亿元 同比增长12.77% [3]
安踏体育(2020.HK):25H1业绩亮眼 多品牌战略持续驱动增长
格隆汇· 2025-08-31 03:0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9%至70.3亿元,但剔除Amer相关非现金会计利得后同比增长14.5% [1] - 安踏主品牌营收同比增长5.4%,FILA品牌营收同比增长8.6%,其他品牌(迪桑特、可隆等)营收同比增长61.1% [1] - 公司更新全年收入指引,预计安踏/FILA/其他品牌2025年增长中单位数/中单位数/40%+,主要因7月以来消费疲软 [1][7] 分品牌业绩表现 - 安踏品牌2025H1营收169.5亿元(+5.4%),毛利率下降1.7个百分点至54.9%,经营利润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23.3%,主要因营销效率提升及政府补助 [2] - FILA品牌2025H1营收141.8亿元(+8.6%),毛利率下降2.2个百分点至68.0%,经营利润率下降0.9个百分点至27.7%,主要因产品投入加大及鞋类占比提升 [3] - 其他品牌2025H1营收74.1亿元(+61.1%),毛利率上升1.2个百分点至73.9%,经营利润率上升1.3个百分点至33.2%,迪桑特增速40%+、可隆增速80%+ [4] 渠道与运营 - 安踏品牌库销比维持在5左右,门店总数9909家(较年初减少10家),其中大货门店7187家(+52家)、儿童门店2722家(-62家) [2] - FILA品牌库销比约5个月,门店总数2054家(较年初减少6家),线上折扣加深但线下折扣稳定 [3] - 迪桑特门店241家(+15家),可隆门店199家(+8家) [4] Amer Sports表现 - Amer Sports 2025H1营收27.08亿美元(+23.5%),其中大中华区营收8.56亿美元(+42%),占比31.6% [5] - 安踏分占联营公司盈利4.34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1900万元) [5] - Amer上调2025年经调整后净利润指引至4.32-4.6亿美元,预计对安踏利润贡献超12亿元 [5][7] 费用与盈利能力 - 公司2025H1毛利率63.4%(-0.7pct),经营利润率26.3%(+0.6pct) [6] - 销售费用率34.6%(-0.6pct),管理费用率6.1%(+0.3pct),财务费用率-1.18%(-0.7pct) [7] - 其他收入(主要为政府补助)13.2亿元(增加5亿元),占营收比例3.4%(+1pct) [7] 战略与展望 - 安踏推进新业态门店布局,FILA换帅后强化高尔夫、网球系列及鞋类IP打造 [1][3] - 新收购品牌狼爪和Maia处于早期阶段,与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持股40%)探索体育+时尚领域 [5] - 预计2025年利息收入下降,安踏和FILA经营利润率或略有下降,其他品牌利润率维持高位 [7]
蔚来李斌90分钟内部讲话流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8:32
公司战略与投入 - 公司过去三年多在纯电技术和多品牌战略方面持续投入 迎来纯电技术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拐点 [1] - 创始人亲自参与四场发布会 测试真实道路爆胎并验收高海拔换电路线 体现对执行细节的重视 [1] - 公司通过CBU改革提升经营意识和经营效率 预计年营收1000亿基础上提效1%可节省10亿成本 [5] 产品表现与市场反馈 - 乐道L90成为公司历史上交付破万最快车型 持续稳居大型SUV销量榜单前三 [1] - 全新蔚来ES8开启预售后预订单表现优于同期乐道L90 [1] - 创始人认为增程大三排SUV时代正在被纯电大三排SUV取代 技术路线获得市场积极反馈 [5] 资本市场表现 - 7月以来公司港股累计涨幅超80% 重回千亿市值 [3] - 截至8月29日收盘 港股股价达50.6港元 年初至今涨幅超45% [4] - 港股交易数据显示换手率0.47% 振幅5.27% 外盘交易量545.01万手 [4]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3年毛利率5.49% 2024年提升至9.88% 2025年第一季度为7.64% [4] - 2023年净利率-37.25% 2024年改善至-34.08% 2025年第一季度为-56.09% [4] - 2024年预计营收657亿 同比增长18.2% 2025年预计928亿 同比增长41.2% [4] 未来发展目标 - 公司提出四季度盈利目标 创始人承认全球少于1%的人相信该目标可实现 [5] - 通过提升交付能力、执行力和运营效率实现销量与盈利目标 [5] - 强调长期主义与短期执行结合 重点聚焦经营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 [5][6]
21独家|李斌内部讲话实录:纯电时代正到来,全力冲刺Q4盈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6:17
公司业绩与产品表现 - 乐道L90在成都车展完成第一万台交付 成为公司历史上交付破万最快的车型 交付后持续稳居大型SUV销量榜单前三 [1] - 全新蔚来ES8在8月21日开启预售后的预订单表现优于同期的乐道L90 [1] - 乐道L60在8月份锁单量创年度新高 L90发布后L60销量持续走好 [4][16] - 港股累计涨幅接近90% 公司重回千亿市值 [2] 技术路线与产品优势 - 纯电技术路线迎来用户体验拐点 可换电纯电技术路线优势显著 [2][5][6] - 900伏高压平台与集成化设计创造远超PHEV和增程车的乘坐装载空间 乐道L90前备舱解决方案获得用户认可 [5][6] - 电池包重量优势明显:全新ES8电池包500多公斤 乐道L90仅400多公斤 比同级别轻200多公斤(约三四个人重量) [6] - 换电网络布局完善:拥有3469座换电站和8195座充换电站 公共充电桩超500万 加电便利性大幅提升 [6] 经营策略与效率提升 - 公司启动经营改善计划 CBU改革初见成效 部分项目实现10倍提效(2200万项目省掉2000万) [8] - 强调全员经营意识:年营收1000亿基础上 提效1%可节省10亿 提效5%可节省50亿 [3][7] - 四季度盈利目标明确 盈利公式为销售额×毛利率-费用 高单价产品(L90/ES8)提供毛利保障 [10][11] - 定价策略更加精细化 全新ES8和L90定价经过数十次会议讨论 综合考虑成本、市场竞争和品牌定位 [13][14]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增程大三排SUV黄金时代正在过去 纯电大三排SUV时代正在到来 [2][22] - 2024年1-7月纯电增长远高于PHEV插混、增程和油车 [4] - 竞争对手加速向纯电转型 证明纯电技术路线得到行业认可 [23] - 公司坚持可充可换可升级技术路线 认为这是终极解决方案 [24] 组织管理与能力建设 - 团队战斗力显著提升 乐道团队表现成熟 从过去交付教训中总结经验 [13] - 强调学习丰田经营模式 注重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7][8] - 组织经历两个周期(2019-2020年和2021年至今) 从谷底反弹过程中提升组织韧性和能力 [9][21] - 将四季度盈利视为阶段性考试 要求全员全力以赴 [11] 产品规划与持续竞争力 - 采用6P框架(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平台)建立车型长期竞争力 [15] - 新产品发布产生正面协同效应 L90发布带动L60销量提升 [16] - 智驾技术保持行业领先 智慧安全领域绝对第一 泊车功能行业第一 [17][18] - 服务运营与成本效益不矛盾 SO部门经营状况良好且未损害用户利益 [19]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过去三年坚持投入:季度研发投入30亿人民币 去年建设1000座换电站 今年实现县县通 [4] - 技术路线、产品规划和产品定义是汽车公司三大重要事项 [23] - 以终为始的技术路线选择 符合用户利益和行业终局 [24] - 长期主义与短期执行相结合 展现公司韧性和竞争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