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
搜索文档
国产手术机器人,离欧美还有多大差距?
36氪· 2025-03-28 15:35
手术机器人技术突破 - 全球首例远程单臂单孔机器人手术由四川华西医院和西藏妇产儿童医院完成 手术跨越2000多公里 耗时90分钟 [1] - 手术机器人分为操作型(如达芬奇)和定位型(如骨科机器人)两类 核心系统包括操作控制台 手术器械和辅助设备 [1][3] - 机器人手术精度达毫米级 可过滤人手震颤 配备高清成像系统提供三维视野 显著提升手术质量 [3][5] 临床应用优势 - 手术时间大幅缩短 如SEEG电极植入术从传统120-180分钟缩减至40-50分钟 [5] - 实现跨空间远程手术 通过5G网络可对数千公里外患者操作 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 [5][7] - 患者受益明显 如肺叶切除案例显示术后3天即可出院 减少创伤和医疗费用 [5][29] 市场格局分析 - 2024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111亿美元 预计2029年达237亿美元 CAGR16.5% [8] - Intuitive Surgical市占率60% 史赛克占10% 美敦力和强生各不足5% [8][11] - 国产设备价格优势显著 腔镜机器人价格300-400万元 比达芬奇低50%-60% [11] 国产化进展与挑战 - 2024年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占比64% 较3年前提升42个百分点 [27] - 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伺服系统 减速器等被欧美日垄断 [13] - 产业化水平较低 存在研发转化不足 市场推广困难等问题 [13] 政策与技术驱动 -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支持手术机器人发展 [19] - 国产技术突破显著 如康多机器人7自由度机械臂 华科精准0.3毫米定位精度 [19][21] - 5G+AI技术实现远程手术创新 如跨越5000公里的声带肿瘤切除案例 [25]
最新!又1款创新器械获批上市!
思宇MedTech· 2025-03-24 11:42
产品获批与核心功能 - 国家药监局于2025年3月21日批准北京唯迈医疗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创新产品注册(国械注准20253010587)[1] - 产品组成包括控制机柜、液晶显示器、触摸屏、控制盒及导丝与导管执行机构,适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 - 采用支架递送型机器人技术,整合隔室控制介入系统、仿生学导丝控制技术和柔性导丝阻力检测技术,具备低延时、高精度(亚毫米级误差<0.05mm)及高灵敏力反馈(0.01N感知精度)[1][7] 技术特点与创新 - 集成三大模块:"透视眼"高清影像系统、"精准手"操作控制系统、"智慧脑"AI分析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辅助[2][4] -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叠加DSA/CT/MRI三维血管模型,AI智能标定精度达0.1mm(较传统提升5倍)[7] - 具备双通道协同递送技术、超手感协同功能及百万级病例数据库支持的秒级模型生成能力[7] - 支持远程手术操作,减少医生辐射暴露并拓展远程医疗场景[8] 临床应用与竞品 - 国内首个完成前瞻性RCT试验的介入手术机器人,验证力反馈等功能的临床有效性[7] - 代表产品包括中科院与华东医院联合研发的VasCure(双球囊/双支架协同递送)及法国Robocath的R-ONE®(国内首个获批商业化冠脉介入机器人)[9] 公司背景与研发 - 唯迈医疗成立于2014年,专注介入诊疗设备研发,产品线涵盖DSA、介入机器人及移动C形臂X射线机[10] - 研发投入显著,拥有数百项专利(80%为发明专利),承担十余项国家级及北京市科研项目[10] 行业活动 - 2025年将举办全球骨科大会(4月24日)、全球心血管大会(5月15日)等专业会议,聚焦医疗科技前沿[12]
最新!天智航2024年业绩快报
思宇MedTech· 2025-02-27 18:3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79亿元 同比下降14.94% [3][4] - 净利润亏损1.23亿元 同比亏损收窄21.27% [3][4] - 扣非净利润亏损1.73亿元 同比收窄19.07% [3][4] - 基本每股收益-0.27元 加权平均ROE为-9.73% 同比提升2.63个百分点 [3][4] - 总资产170.43亿元 较期初增长5.24% 归母净资产129.30亿元 增长4.48% [3][4] 业绩驱动因素 - 营收下滑但亏损收窄 主因降本增效措施推动期间费用下降 [5] - 作为"手术机器人第一股" 亏损收窄显示经营回暖迹象 [5] 公司背景 - 国内首家全球第五家获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的企业 科创板上市(688277) [7] - 拥有300余项专利 承担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 - 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全球唯一覆盖创伤/脊柱/关节全适应证 [7] 行业活动 - 将参与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及骨科/眼科/心血管领域首届峰会 [2]
罗森博特完成C轮融资,全球首创的智能化骨科解决方案向商业化落地迈进
IPO早知道· 2025-01-20 11:35
公司融资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完成C轮融资 由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和美敦力中国基金共同领投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和高特佳投资跟投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智能化骨科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推广及后续产品研发迭代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智能医疗领域原始创新 确立了"以临床刚需为驱动 以深度医工交叉原始创新为基础"的发展路径 推动骨科手术向智能化、微创化、标准化发展 [2] - 公司选择以国际公认最难的骨盆骨折闭合复位作为切入点 开发出全球首个可以完成复杂骨折微创复位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系统 构建了足够深的技术护城河 [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产品罗森万相®️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术中骨折实时3D导航、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操作、智能手术规划等先进技术 [3] - 该系统已在14省市自治区20多家医院完成300余例手术 闭合复位成功率大于98% 优良率大于95% 远超专家徒手复位治疗水平 显著降低医生术中的辐射损伤 [3] - 2024年2月21日 罗森灯塔®智能化小型手术机器人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主要适用于创伤和脊柱手术的定位导航 具有精准定位、小巧稳定、灵活便捷等特点 [3] - 2024年9月 罗森擎天®电控弹性牵引取得北京市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成为从医工交叉理念创新到产品创新的典型案例 [3]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骨盆骨折闭合复位一直是临床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迟迟未能攻下的堡垒 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均围绕该问题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 但一直未有成型的系统进入临床应用 [3] - 公司产品有效弥补了现有骨科手术机器人复位功能的缺失 提高了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手术的治疗水平 提升了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 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空白 [5] - 全球骨科手术正在经历数智化变革 AI、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对骨科手术有较强的赋能机会 [5] - 手术机器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在同步提升 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公司实现了"将最困难的环节交由机器人完成" 这是手术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5]
康诺思腾完成超5亿元C轮融资,自主研发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已获批准上市
IPO早知道· 2025-01-13 11:55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超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由欧洲私募股权公司殷拓集团领投 参投方包括启明创投、Alpha JWC Ventures、创科创投基金等多家机构 瑞银集团担任财务顾问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商业化进程、新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及全球化业务拓展 [3]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被定位为公司商业化元年 自主研发的Sentire思腾®腔镜手术机器人于2024年9月29日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1][3] - 公司强调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目标 产品已通过国内监管认证并获得客户认可 [3][4]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继续专注技术创新 推进全球市场拓展及海外认证 目标以可负担价格服务全球患者 [3][4] - 东南亚市场被列为重点拓展区域 Alpha JWC Ventures将支持公司在该地区的业务布局 [4] 行业定位 - 公司被投资机构评价为手术机器人领域领军者 致力于提升医疗机器人技术的可及性 [4] - 产品性能持续优化 被启明创投认为具备为全球客户提供临床价值的潜力 [4] 技术优势 - 公司产品聚焦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安全性、精准性和严谨性 填补行业高标准技术空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