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癌症
icon
搜索文档
憾失诺奖!陈列平在Nature Medicine发文,回顾自己发现PD-L1以及从质疑中颠覆癌症治疗格局
生物世界· 2025-05-07 11:13
核心观点 - 陈列平教授发现PD-L1分子并揭示其与PD-1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开创了"解除免疫刹车"的治疗策略,推动全球十余种PD-1/PD-L1抑制剂上市,覆盖70余种癌症,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里程碑药物[1][6][8] - 该发现解决了癌症免疫治疗的长期悖论,使晚期实体瘤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标志着免疫治疗从边缘领域跃升为肿瘤学支柱[1][8] - 研究从基础发现到临床转化形成完整链条,重塑了现代癌症治疗范式,并持续推动新一代免疫疗法的探索[7][8][10] 癌症免疫治疗历史困境 -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癌症疫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主要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屡屡受挫,尤其是针对占人类癌症90%的实体瘤[3] - 临床前数据与临床试验结果脱节,免疫反应与肿瘤生长抑制之间缺乏明确关联,构成癌症免疫治疗的核心困境[3] - 当时学界观点两极分化:一派认为免疫策略存在根本缺陷,另一派主张需要更强劲的免疫刺激[3] 理论突破与假说提出 - 陈列平提出第三种可能:免疫应答足够强大但在肿瘤部位被主动抑制,肿瘤微环境可能构筑屏障阻止免疫攻击[3] - 受达尔文进化论启发,认为肿瘤早期免疫压力可能筛选出具有逃逸能力的克隆,免疫抑制蛋白(如PD-L1)的过表达可能在免疫压力下占据主导[4] - 提出适应性耐药假说:肿瘤浸润T细胞分泌IFNγ诱导肿瘤细胞上调PD-L1,后者通过PD-1受体抑制T细胞活性,形成负反馈回路[5] 关键科学发现 - 1997年在梅奥实验室通过EST技术首次克隆B7-H1(后命名为PD-L1),1999年证实其抑制T细胞免疫的功能[4] - 发现多种癌组织过度表达PD-L1蛋白而正常组织罕见表达,该免疫组化检测后来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临床预测生物标志物标准[5] - 2002年开发靶向PD-L1和PD-1的单克隆抗体,在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系统中展现增强肿瘤免疫的潜力[5] 临床转化与产业应用 - 初期遭遇冷遇,2000年首个产业合作两年内夭折,2004年与Medarex公司达成协议开启临床转化之路[6] - 全球已开发十余种PD-1/PD-L1抑制剂,获批适应症覆盖70余种癌症,在常见实体瘤中挽救了数百万生命[6] - 将肿瘤微环境确立为免疫治疗靶点开发的核心领域,启发后续CTLA-4、TIM-3等免疫检查点的研究[10] 领域影响与范式革新 - 从根本上重塑现代癌症治疗,彰显肿瘤微环境作为免疫治疗靶点发现宝库的价值[6] - 通过从基因克隆到药物开发的完整链条,证明基础研究驱动临床突破的可行性,重塑癌症治疗研发模式[10] - 开创的"解除免疫刹车"策略持续推动新一代免疫疗法的探索,标志着免疫治疗从边缘领域跃升为肿瘤学支柱[8][10]
基因编辑治疗晚期胃肠道癌显成效
科技日报· 2025-05-07 07:27
核心观点 - 全球首例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人体临床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证实了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疗效 [1] - 新疗法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基因改造,使CISH基因失活,从而更精准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1] - 在12名晚期转移性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该疗法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一位患者的转移瘤完全消失并保持两年无复发 [1] - 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并输注了超过100亿个工程TIL细胞,验证了大规模临床级细胞制备的可行性 [2] 技术突破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晚期胃肠道癌治疗,开创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新范式 [1][2] - 新疗法通过一次性改造T细胞实现持久效果,与传统需要反复给药的癌症疗法形成鲜明对比 [1] - CISH基因被确认为阻碍T细胞识别肿瘤的关键,这一发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 [1] 临床试验结果 - 12名晚期转移性患者参与试验,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证实了疗法的安全性 [1] - 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一位患者的转移瘤完全消失并保持两年无复发 [1] - 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并输注了超过100亿个工程TIL细胞,验证了大规模临床级细胞制备的可行性 [2] 行业影响 - 胃肠道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涵盖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高发癌症类型,新疗法为晚期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1] - 研究团队计划优化治疗方案,深入探究疗效差异机制,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2] - 现有工艺仍面临成本高、流程复杂等挑战,需进一步优化 [2]
Myriad(MYGN)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7 05:32
Myriad Genetics (MYGN)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06, 2025 04:3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Matthew Scalo - SVP, Investor RelationsSam Raha - President & CEOMark Verratti - Chief Operating OfficerScott Leffler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Doug Schenkel - Managing DirectorPuneet Souda - Senior MDAndrew Cooper - VP - Equity ResearchTycho Peterson - Managing Director, Global EquitiesLu Li - Healthcare Equity Research, DirectorRicki Levitus - Equity Research Associate - Life Sciences Tools & Diagnostics Conference C ...
Castle Biosciences(CSTL)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6 05:32
Castle Biosciences (CSTL)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05, 2025 04:3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Camilla Zuckero - Vice President of Investor Relations & Corporate AffairsDerek Maetzold - Founder, President & CEOMatthew Goldberg -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MedicalFrank Stokes - CFOPuneet Souda - Senior MDTom Peterson -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Paul Knight - Managing DirectorSubbu Nambi - Managing Directo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Sung Ji Nam - Managing Director, Senior Equity Research AnalystKyle Mikson - M ...
Castle Biosciences(CSTL)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6 04:30
Castle Biosciences (CSTL)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05, 2025 04:30 PM ET Speaker0 Good afternoon and welcome to Castle Biosciences First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Conference Call. As a reminder, today's call is being recorded. We will begin today's call with opening remarks and introductions, followed by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I would like to turn the call over to Camilla Zuccaro, Vice President of Investor Relations and Corporate Affairs. Please go ahead. Speaker1 Thank you, operator. Good afterno ...
BioNTech SE(BNTX)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5 2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约1.83亿欧元,主要来自新冠疫苗销售,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88亿欧元有所下降,符合公司在新冠疫情流行后环境下的季节性预期 [26]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达5.26亿欧元,高于2024年同期的5.08亿欧元,主要因推进管线候选药物的后期临床研究 [26]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约为1.21亿欧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1.33亿欧元,主要因外部服务减少 [27]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4.16亿欧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3.5亿欧元;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和摊薄后每股亏损为1.73欧元,2024年同期为1.31欧元 [27] - 截至季度末,公司现金及证券投资总额为159亿欧元,较去年年底减少,主要因支付约8亿美元用于BioThese收购,以及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解决合同纠纷支付约7.92亿美元 [28] - 公司确认2025财年财务指引,预计收入在17 - 22亿欧元之间,研发费用在26 - 28亿欧元之间,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在6.5 - 7.5亿欧元之间,资本支出在2.5 - 3.5亿欧元之间 [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肿瘤学业务 - BNT327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与化疗联合使用的客观缓解率达73.8%,18个月总生存率为69.7%,有望成为一线治疗选择,公司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启动一线治疗的3期试验 [19][20] - BNT327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2期临床试验中,缓解率为85.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8个月,目前正在进行全球随机3期临床试验Rosetta Lung - one [21] - BNT327在转移性PD - 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1期试验中,单药治疗的总缓解率为47%,疾病控制率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6个月,全球3期试验Rosetta Lung - two正在招募患者 [23] 新冠疫苗业务 - 公司启动了为即将到来的季节推出变异株适配新冠疫苗的准备工作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愿景是将科学转化为生存机会,打造免疫治疗强国,成为拥有多种获批产品的完全一体化生物制药公司 [6] - 肿瘤学战略聚焦于组合疗法,利用不同药物类别化合物的潜在协同作用,以提高癌症治愈率,重点投资BNT327和mRNA癌症免疫疗法等泛肿瘤项目 [12][13] - 继续加强肿瘤学的商业能力建设,目标是成为完全一体化生物制药公司,若获批,最早2026年推出BNT323 [35] - 在传染病领域,维持公司在新冠疫苗市场的全球领先地位,推进下一代和联合疫苗的临床开发 [3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是公司向多产品肿瘤学公司转型的一年,公司将继续有纪律地投资于长期增长战略,相信BNT327和mRNA癌症免疫疗法具有颠覆性和肿瘤治疗潜力 [28] -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如潜在的关税和公共卫生政策变化,但公司凭借强大的现金状况和财务纪律,有信心实现可持续增长 [2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宣布新首席财务官Ramon Sapater将于2025年7月1日上任,现任首席财务官Jens Holstein将于6月底退休 [11][12] - 公司预计在2025年美国和欧洲的子宫内膜癌二线市场约有1万名患者,BNT323目前由中国的合同开发和生产组织(CDMO)供应,公司计划未来几年实现供应基地多元化 [4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子宫内膜癌首次上市的潜在市场规模,BNT323的生产地点及关税影响 - 公司估计美国和欧洲的子宫内膜癌二线市场约有1万名患者,是一个相当大的潜在市场机会 [40] - BNT323目前由中国的CDMO供应,公司正在进行供应基地多元化,计划未来几年建立多个供应节点,包括中国以外地区 [40][41] - 目前预计已宣布的关税对公司财务影响不大,但会持续关注政策变化 [43] 问题2: 五年后NSCLC市场中,VEGF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化疗或联合新型ADC能否取代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以及BNT327与化疗联合的安全性演变 - 公司认为两者都有可能,一方面BNT327联合化疗有望取代第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s);另一方面,随着临床获益阈值的提高,ADC与双特异性抗体联合也将发挥作用 [47] 问题3: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6月关于新冠加强针建议的投票结果及对公司新冠疫苗销售的影响 - 公司预计未来4 - 6周会有更多关于2025年新冠季节毒株选择和政策的明确信息 [52] - 美国过去几年大部分新冠疫苗接种集中在65岁以上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占美国人口约20%,公司认为市场已朝此方向发展,预计美国疫苗接种率仍维持在20%左右 [53] 问题4: 其他公司初步总生存期数据是否符合公司预期,对公司NSCLC试验设计有无影响 - 公司认为VEGF - PD - L1双特异性概念的数据令人鼓舞,但对公司项目无直接影响,Rosetta Lung - two针对不同人群且联合化疗 [58][59] 问题5: BNT327在Rosetta Lung - one试验中2期部分的研究剂量、数据时间及3期部分的样本量 - 目前无法评论2期部分的研究剂量,预计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年初公布2期数据,3期部分样本量根据共同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确定 [62] 问题6: 未来美国生物制药关税对公司的影响,Comirnaty是否在美国生产,以及BNT327与iminezumab开发计划的差异 - Comirnaty通过与辉瑞的合作,在大西洋两岸都有生产基础设施和能力,目前预计近期关税对财务影响有限 [66] - 现有中国关税对公司财务影响较小,但未来若制药行业面临关税挑战,临床试验和研究成本可能上升 [68] - BNT327的开发策略是先在多个实体瘤适应症中获批,最快途径是与化疗联合;长期策略是与其他药物(如ADC)联合,公司拥有广泛的管线和内部ADC等疗法,具有差异化优势 [69][70] 问题7: 考虑到对mRNA技术的不同看法,公司如何看待治疗性疫苗业务,是否更关注双特异性抗体 - 公司对mRNA治疗有核心兴趣,BNT327和mRNA癌症免疫疗法具有泛肿瘤潜力,尤其在高复发风险患者群体中;两者结合也提供了巨大机会,公司认为mRNA治疗将是未来的颠覆性平台,会继续投资 [74][75] 问题8: BNT327在二线EGFR突变NSCLC中的应用,BNT323在二线子宫内膜癌中的预期数据、加速批准的终点和样本量 - 公司近期公布了二线EGFR突变NSCLC的数据,目前正在进行ADC试验,数据令人鼓舞,考虑将两者联合,也会根据PD - L1阳性情况使用BNT327 [79][80] - BNT323二线子宫内膜癌试验的终点是客观缓解率,正在与监管机构讨论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期望,试验人群涵盖所有HER2阳性评分 [81][83] 问题9: Rosetta Lung - two试验2期部分的完成时间,以及公司双特异性抗体与其他产品的差异 - Rosetta Lung - two试验2期部分预计今年完成,届时将有数据确定用于3期部分的剂量,3期部分今年启动 [87] - 公司选择PD - L1双特异性抗体是因为预计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锚定作用优于PD - 1;分子格式(全IgG、抗VEGF部分和VHH PD - L1部分)能在肿瘤微环境中实现正确的交叉连接模式 [87][88] 问题10: BNT327与其他疗法(如ADC和细胞疗法)组合的关键因素和原理 - 公司组合疗法的产品包括免疫肿瘤学(IO)管线(如多种双特异性抗体)、mRNA疫苗和免疫疗法、ADC;IO管线化合物有临床前协同作用;mRNA疫苗和免疫疗法不仅能延缓PFS和改善OS,还能根除残留肿瘤细胞;ADC可减少肿瘤负担,利用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与双特异性抗体的VEGF和PD - L1活性协同 [91][92] 问题11: BNT327与TROP - 2 ADC联合使用时出现口腔黏膜炎的管理方法,以及其他ADC是否有类似情况 - 联合使用时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与BNT325(抗Trop - 2 ADC)单药使用时相当,未观察到额外的叠加毒性 [94] 问题12: BNT327在SCLC和TNBC的全球2期数据对进入3期试验的影响,进入TNBC 3期试验是否取决于2期数据,以及何时能看到2期数据 - 公司在全球多个中心进行临床试验,有信心全球试验结果将与中国患者数据基本一致 [97] 问题13: 关于辉瑞新冠疫苗开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考虑对毒株更新进行随机研究的可行性和公司策略 - 新冠疫苗最初经4.3万名参与者的大型全球研究获批,公司认为FDA的讨论短期内不会影响新冠疫苗业务,目前专注于多个地区为2025 - 2026年秋季选择毒株 [100]
Nature Cancer:厦门大学刘文/夏宁邵/罗文新团队发现新的癌症治疗免疫检查点——PILRα
生物世界· 2025-05-05 13:40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研究进展 - 基于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改变了癌症治疗格局 但总体应答率不足30% 需识别更多调节T细胞功能的免疫检查点 [2] -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达的PILRα通过与T细胞表面蛋白CD99相互作用 抑制抗肿瘤免疫 阻断该相互作用可显著增强T细胞抗肿瘤应答并抑制肿瘤生长 [2] - 抗PILRα抗体与抗PD-1抗体联合使用表现出协同肿瘤抑制作用 [2] PILRα的作用机制 - PILRα通过靶向T细胞表面抗原CD99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效应功能 抑制ZAP70/NFAT/IL-2/JAK/STAT信号转导 [3] - 茎区内的O-糖基化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簇对PILRα与CD99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3] PILRα的临床意义 - PILRα在多种人类癌症中高表达 并预示着不良预后 [4] - PILRα是一种具有临床癌症免疫治疗潜力的免疫检查点 [5]
食物补品抗癌靠谱吗
经济日报· 2025-05-04 07:44
癌症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防治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网上流传的关于癌症患者饮食的传 言层出不穷,比如,某些食物可以抗癌,不吃饭可以饿死癌细胞,以及吃补品可以治疗肿瘤等。这些说 法有什么科学依据吗?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是否就意味着患上了癌症?记者进行了求证。 针对癌症患者的日常营养支持,李子禹提醒,癌症患者营养管理的目标是避免营养不良,提高治疗耐受 性,减少不良反应。日常饮食应注意热量充足,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肿瘤标志物是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的特殊物质,主要由癌细胞分泌或正常细胞应对癌变时产生,不少人 在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升高会感到恐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李子禹表示,肿瘤标志物通 常作为筛查的辅助提示,但不能依靠它来确诊肿瘤。"消化系统常见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 (CEA)等标志物,对于疾病的筛查和肿瘤疾病的监控有一定作用。然而,大多数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都不高。换句话说,得了肿瘤,这些肿瘤标志物不一定会升高,没得肿瘤,标志物也可能升 高。"李子禹说,如果身体没有其他的不适且其他的检查都正常,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肿瘤标志 物高于正常值上限数倍,定期复查持续升高的话 ...
Exact Sciences(EXA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2 06: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核心收入增长11%,非GAAP运营费用仅增长4%,调整后EBITDA增长超60%至630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扩大280个基点 [6][12] - 调整后G&A作为收入的百分比改善超520个基点,同比下降7%,部分被销售和营销投资抵消 [12] - 第一季度采取2500万美元行动优化成本,预计每年节省1800万美元,其中2025年节省900万美元 [13] - 第一季度自由现金流达到盈亏平衡,同比改善1.2亿美元,预计全年实现强劲现金生成 [13] - 提高全年总收入指引至30.7 - 31.2亿美元,中点增加4000万美元;提高调整后EBITDA指引至4.25 - 4.55亿美元,中点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14.2% [14][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筛查业务 - 筛查收入超指引,增长14%至5.4亿美元,全年预计在23.9 - 2.425亿美元之间 [11][14] - 重新筛查业务收入占比超25%,成为可预测的经常性收入来源,今年有望再增加几个百分点 [8][56] - CareGAP项目去年实现三位数增长,今年将继续实现强劲两位数增长 [9] 精准肿瘤学业务 - 精准肿瘤学核心收入增长4%至1.67亿美元,全年预计在6.8 - 6.95亿美元之间 [12][14] - Oncotype DX在国际上的采用持续强劲,推动该业务增长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现场团队与客户的参与度同比增长超30%,第一季度超19万名供应商下单,同比增加近10% [16] - 客户发起的订购平台在第一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7] - 第一季度客户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6][3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 - 推出Cologuard Plus和OncoDetect两款新产品,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CancerGuard [6][21][24] - 优化商业组织,转变销售策略,提高销售团队效率和客户参与度 [6][7] - 推进重新筛查和CareGAP项目,提高患者筛查依从性 [8][9] - 加大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投入,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10][17] 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自身在技术、品牌、商业能力和成本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有望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5][66] - 血液检测进入质量措施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且面临一定挑战 [6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第一季度开局强劲,商业改进正在积累动力,预计将实现持续增长 [25] - 对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和商业潜力充满信心,认为将为公司带来积极影响 [6][20] -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公司有能力应对并实现长期价值创造 [78][79] 其他重要信息 - Cologuard Plus检测结肠癌的准确率达95%,特异性为94%,可减少40%的假阳性 [19] - 公司正在进行2万人的血液检测临床研究,预计仲夏公布顶线数据 [61] - Cologuard 2.5是Cologuard Plus的内部名称,其收集套件更小,适用于特定患者群体 [9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商业执行方面做了哪些改变,如何推动新订单、重新筛查和Caregap项目,客户参与度增长30%是指什么? - 公司在去年12月和第一季度进行了多项改变,包括调整销售团队、优化客户定位和提高销售效率等 [29] - 代表人均生产力提高约10%,Cologuard Plus提高了医生和供应商的兴趣 [30] - 客户参与度增长30%指的是医生电话量的增加 [29] 问题2:如何解读收入指引的提高,以及下半年的收入节奏? - 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订单情况良好,商业执行的改善使公司有信心提高指引 [39] - 下半年收入增长预计略高于上半年,主要受Cologuard Plus推出和商业执行的推动 [40] 问题3:第一季度销售和营销投资情况如何,全年自由现金流预计如何? - 销售和营销投资主要用于支持新产品推出,第一季度收入增长超过投资增长,未来将继续产生杠杆效应 [45] - 第一季度自由现金流同比改善1.2亿美元,预计第二季度因Cologuard Plus推出应收账款增加,全年现金流量将创历史新高 [13][47] 问题4:重新筛查业务能否增加占比,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筛查依从性? - 重新筛查业务有望在今年增加几个百分点的收入贡献 [56] - 公司将继续推动患者筛查依从性的提高,过去几年每年都有几个百分点的改善 [55] 问题5:血液检测项目的障碍、时间表和数据预期如何? - 公司在技术和算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测试性能有信心,预计仲夏公布数据 [60][62] - 进入质量措施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且受USPSTF预算削减影响,时间不确定 [63] 问题6:如何解读EBITDA利润率提高的指引,以及全年的情况? - 第一季度的进展使公司有信心提高全年指引,包括毛利率提高、G&A效率提升和运营卓越计划 [71] - 公司将继续投资销售和营销,预计在CRC业务上获得有意义的杠杆效应 [72] 问题7:市场为何不认可公司的测试量和股价,血液检测数据和定价情况如何? - 公司专注于商业执行和长期价值创造,市场对血液检测的担忧影响了股价 [77][78] - 公司认为自身在血液检测方面具有竞争力,算法经过验证和锁定 [62] 问题8:Cologuard Plus的市场表现和在指引中的占比如何? - 目前Cologuard Plus主要面向Medicare Part B患者,占客户量的15%左右,未来随着更多支付方签约,占比将增加 [82][83] - 第二季度指引中已考虑这一因素,预计下半年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85] 问题9:商业支付方覆盖情况和Cancer Guard定价如何? - 商业支付方对Cologuard Plus的讨论积极,但今年非Medicare Part B患者测试量预计较少 [88][89] - Cancer Guard定价尚未确定 [90] 问题10:Cologuard 2.5产品情况和未来计划如何? - Cologuard 2.5是Cologuard Plus的内部名称,收集套件更小,适用于特定患者群体 [93] - 公司正在与FDA就该项目进行沟通 [93] 问题11:全年毛利率如何变化,OncoDetect对毛利率有何影响? - Cologuard Plus的推出将增加毛利率,抵消可能的不利因素,OncoDetect在下半年可能对毛利率产生一定压力 [97][98] - 预计全年毛利率将保持稳定或略有改善 [98] 问题12:血液检测新锁定的检测方法中是否包含新生物标志物类别,以及对检测的信心如何? - 从较小研究到大型前瞻性研究,预计会有性能下降,但公司对测试性能有信心 [102][104] - 具体检测成分将在数据发布后的出版物中详细说明 [102] 问题13:随着财务状况改善,资本分配的优先事项如何? - 公司将在接近产生正现金流时制定资本分配策略,目前团队和董事会对此高度关注 [107] - 公司拥有强大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108] 问题14:Cologuard Plus的DTC计划和与支付方的覆盖讨论如何? - 目前广告主要集中在建立Cologuard品牌,未来将逐渐转向Cologuard Plus [112] - 销售团队专注于向医疗保健提供者教育Cologuard Plus的数据,提高其认可度 [112] 问题15:今年收入和EBITDA指引提高,是否意味着未来增量利润率较高? - 2025年是投资年,预计未来几年将获得有意义的杠杆效应,增量利润率有望高于高三十年代 [118] - 公司将继续推进效率提升计划,后续会公布进展 [119] 问题16:“Cologuard first”理念如何实现,需要改变哪些因素? - 公司通过创新营销、商业组织和技术平台等推动更多人选择Cologuard [124] - 随着Cologuard认可度提高,有望成为首选筛查方法,结肠镜检查将按需使用 [122][125] 问题17:Cologuard Plus在Medicare Advantage计划和商业支付方签约方面的进展如何? - 与支付方的对话积极,支付方对Cologuard Plus的性能和Caregap项目进展感兴趣 [129] - 由于FDA批准、医保定价和质量措施纳入等因素,对话可能比首次更快 [130] - 今年基本假设是仅覆盖Medicare fee for service [13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大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Nature论文,发现易患癌细胞的共同特征
生物世界· 2025-05-01 14:32
癌症易感性研究 - 致癌突变在正常人体组织中普遍存在,但通常不会引发癌症,导致癌症并不常见 [2] - 研究发现细胞分裂周期在易患癌的细胞类型中更快,证实细胞周期快是癌症易感性预测的新指标 [2][6] - 相对总细胞周期持续时间(Tc)可区分易患癌和抗癌的细胞谱系,易患癌细胞的Tc比抗肿瘤细胞更短 [5][6] 研究团队及发表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大年教授作为第一作者,联合多伦多大学西奈山医院Rod Bremner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 [2] - 研究论文标题为《Cell cycle duration determines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capacity》,发表于2025年4月30日 [2] - Nature同期配发新闻与评论文章,强调易患癌细胞分裂周期更快 [6] 研究关键发现 - 易患癌的Rb和p107缺陷视网膜细胞在凋亡、衰老、免疫监视等方面存在缺陷 [5] - 干扰SKP2-p27-CDK2/CDK1轴可阻断癌症,且不影响其他特征 [5] - 测试的每一个肿瘤抑制突变都增加了Tc,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细胞的Tc是耐药谱系的一半 [5] - 在肺部,Rb和p53缺失会转化神经内分泌细胞,而Kras G12D或Braf V600E突变会转化肺泡Ⅱ型细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