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组胶原蛋白
icon
搜索文档
A股玻尿酸巨头出手!2700字长文支持“大嘴博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1 23:00
6月1日晚间,A股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688363)在微信号发表了一份逾2700字的长文支"大嘴博士"。 声明称,"华熙生物已组织专家对郝宇博士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慎评估和多方法的反复测试,同时, 华熙生物也已经得到了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 果。 但在相关企业的自我检测结论公布之前,华熙生物出于对商业文明的最后一丝维护,希望相关企业主动面对发展中的问题,诚实面对全社 会关切的产品诚信和价值承诺。如监管机构需要查阅相关检测报告,华熙生物将毫无保留地配合提供;如相关企业无法正视自身问题,华熙生 物也将向全社会公开相关检测结果。" 声明中,华熙生物提及与郝宇博士的关系时表示,"鉴于热心网络水军的提醒,经过华熙生物核实,由郝宇博士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柳页医 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由华熙生物参与的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郝宇博士相关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于2024年10月,华熙生物在该基金 中占比32.4%。基于此,由郝宇博士担任法人的柳页医创属于华熙生态的重要成员,华熙生物理应予以坚定支持和依法保护。" 华熙生物官方告诫这家擅长网络水军运营的公司:"汝求战,便得战!"如果你们想要一个"商战",那一定会得一个真正的商战。 医美龙 ...
10天蒸发百亿,陕西“最强夫妻店”深陷造假漩涡
凤凰网财经· 2025-06-01 22:27
公司动态与市场表现 - 巨子生物创始人严建亚及范代娣夫妇以超过450亿元持股市值成为"陕西首富",较去年胡润百富榜的245亿元排名大幅提升[1] - 公司市值在10天内从909亿港元缩水至735亿港元,跌幅达19%,主要受成分造假风波影响[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达20.62亿元,同比增长42%,毛利率高达82%,被称为"美妆界茅台"[10] - 旗下品牌可复美2024年营收45.42亿元,占总营收82%,明星产品胶原棒3年销售额超5.15亿元[16] 核心技术与发展历程 - 范代娣博士1994年研发"类人胶原蛋白"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构建与人体高度相似的重组胶原蛋白[6] - 2000年成立巨子生物,前9年亏损5000万元,2009年实现重组胶原蛋白量产并创立可丽金品牌[9] - 2019年抓住电商红利,线上直销份额从16.5%跃升至2021年的41.5%,主要通过与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合作[10] 行业竞争与舆论风波 - 华熙生物公开指责券商研报贬低其透明质酸产品,同时鼓吹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的安全性优势[3] - 美妆博主郝宇指控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低于标注的0.1%,引发成分造假争议[11] - 可复美回应称采用行业标准检测显示含量达标,并指控遭遇有组织的"黑公关"攻击[3][11] - 华熙生物2024年净利润暴跌70.59%,市值缩水至不足250亿元,与巨子生物形成鲜明对比[19] 营销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巨子生物营销费用超20亿元,研发投入1.06亿元,营销费用是研发的19倍[19] - 华熙生物同期营销费用24.64亿元,研发投入4.66亿元,研发占比显著高于巨子生物[19] - 行业观察指出医美产品功效认知高度依赖宣传,存在"广告科技"现象[19] 产品与市场反应 - 可复美胶原棒1.0版本被质疑后下架,2.0版本仍正常销售,该产品去年双十一在李佳琦直播间创下3分钟50万件、销售额破亿记录[4][16] - 4月曾曝出可复美面膜含违禁成分EGF的争议,经药监局多次检查未获证实[17]
可复美遭“打假”,巨子生物7天市值蒸发180亿港元,护肤品卖出白酒毛利率
新华财经· 2025-05-30 20:21
股价与市值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在7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19.80%,市值蒸发近180亿港元 [2] 公司业务与营收结构 - 巨子生物从事基于生物活性成分的专业皮肤护理行业,旗下护肤品牌可复美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达87.04% [2] 产品争议与检测方法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质疑可复美核心产品"重组胶原蛋白精华"的实际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且缺乏甘氨酸,与产品宣传不符 [2] - 巨子生物回应称指控"严重失实",自检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均超过0.1%,并强调产品通过药监部门审核备案 [2] - 巨子生物使用的检测方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医药行业标准YY/T 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而"大嘴博士"团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氨基酸定量法 [3] - "大嘴博士"进一步质疑巨子生物检测方法陈旧,可能导致结果虚高,并要求公司回应三个核心问题 [3] 市场与监管反应 - 市场监管部门已关注此事并正在核查 [4] - 花旗研报指出,负面宣传可能影响消费者情绪,损害可复美在618促销活动中的表现 [4]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巨子生物2024年毛利率高达82.09%,营收55.39亿元,净利润20.62亿元 [4] - 研发支出仅为1.07亿元,占收入比例1.9% [4]
「618」在即,700亿重组胶原巨头被指「成分造假」|焦点分析
36氪· 2025-05-30 18:55
核心观点 - 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的核心产品"胶原棒"被质疑重组胶原蛋白实际含量低于宣传口径,引发市场争议 [4][6] - 争议源于检测方法差异,行业尚未明确重组胶原蛋白的法定检测标准,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6][7] - 有观点认为重组胶原蛋白产量不足导致成分含量低,但行业人士指出技术门槛已突破,产能限制或为短期问题 [8][11] - 年中电商大促临近,市场担忧争议可能冲击公司业绩,尤其是可复美系列占公司总收入80% [4][13][15] -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正处于技术风口,多家巨头加码布局,但当前信任危机可能影响全行业发展 [15][17][18] 公司层面 - 巨子生物2024年可复美系列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62.9%,占总收入80%,其中"胶原棒"贡献近八成收入 [4] - "胶原棒"上市以来销售量超过5.15亿支,111万消费者购买,近期推出2.0版本淘宝销量超6万单 [15] - 可复美在巨子生物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从2021年68%增至2024年82%,主要驱动为2021年底推出的"胶原棒" [15] 行业层面 - 重组胶原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技术难点贯穿氨基酸序列选择、菌株改造和纯化工艺全过程 [9] - 行业稀缺性支撑产品高价和概念公司数百亿市值,但原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创健医疗2024年原料收入下降26.23% [10][11] - 多家巨头布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华熙生物、LVHM、资生堂通过收购投资入场,欧莱雅、哈三联合作推出新产品 [15] - 行业加速开发重组胶原注射类产品,三类证产品壁垒高且含金量大,锦波生物作为唯一持证公司业绩逐年翻番 [16]
“追着捶巨子生物”的大嘴博士与华熙生物持股同一公司?个人账号多次测评推荐华熙旗下产品
新浪证券· 2025-05-30 15:08
巨子生物产品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检测报告显示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的"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非微量成分标注下限0.1%,且未检出核心氨基酸"甘氨酸",质疑产品虚假标注与夸大宣传 [1] - 可复美发布声明否认指控,称自检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检测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行业标准YY/T 1947-2025,并委托第三方复检 [1] - "大嘴博士"后续连续发微博质疑巨子生物撤下涉事产品及自测方法可靠性,称其"自我爆锤" [1][6] 市场反应与股价影响 - 爆料后巨子生物股价连续4天下跌 [6] - 5月华熙生物发布长文点名10家券商研报为巨子生物站台,指责其通过对比研究贬低玻尿酸、抬高重组胶原蛋白商业价值 [8] 华熙生物与"大嘴博士"关联性 - 华熙生物与"大嘴博士"郝宇均间接持股上海柳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华熙生物通过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股32.44%,郝宇通过上海同色网络科技持股90% [8] - 郝宇曾多次在微博测评推荐华熙生物旗下产品,如润百颜小灯管、白纱布屏障次抛等 [9]
“618”在即,700亿重组胶原巨头被指“成分造假”|焦点分析
36氪· 2025-05-30 10:25
核心观点 - 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的核心产品"胶原棒"陷入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争议,实际检测含量0.0177%低于宣传的≥0.1% [1] - 可复美2024年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62.9%,占公司总收入80%,其中"胶原棒"贡献近八成收入 [1] - 行业尚未明确重组胶原蛋白法定检测标准,导致双方检测方法争议,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2] - 争议背后涉及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产量不足问题,当前产率仅毫克/升级别,远低于透明质酸等生物合成物质 [2] -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难点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但稀缺性支撑了产品高价和相关公司数百亿市值 [3] - 专家认为已跨过研发门槛的企业不太可能因技术限制导致产量不足,更可能是短期需求激增导致 [4] - 重组胶原蛋白原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头部供应商创健医疗2024年原料业务收入下降26.23% [5] - 618购物节临近,争议可能影响"胶原棒"销售,该产品2024年618曾获天猫和抖音类目TOP1 [5] - 可复美收入占比从2021年68%增至2024年82%,"胶原棒"上市以来销量超5.15亿支 [6] - 行业巨头如华熙生物、LVHM、资生堂等通过收购投资布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 [6] - 企业加速开发重组胶原注射类三类证产品,锦波生物业绩翻番证明市场潜力 [7] - 当前争议可能引发行业信任危机,影响不仅限于巨子生物 [8] 公司情况 - 巨子生物被称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可复美系列2024年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62.9% [1] - 可复美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逐年提升:2021年68%、2022年79%、2024年82% [6] - "胶原棒"上市以来销量超5.15亿支,服务超111万消费者,近期推出2.0版本淘宝销量超6万单 [6] - 公司称按照行业标准检测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与第三方检测结果0.0177%存在差异 [1] 行业现状 - 化妆品行业尚未明确重组胶原蛋白法定检测标准,导致检测方法争议 [2] - 重组胶原蛋白当前产率仅毫克/升级别,远低于透明质酸的克/升或百克/升 [2] - 技术难点贯穿胶原蛋白序列选择、菌株改造和纯化分离全过程 [2] - 稀缺性支撑产品高价和相关公司数百亿市值 [3] - 原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头部供应商战略调价导致收入下降 [5] - 行业巨头通过收购投资布局,如华熙生物、LVHM、资生堂等 [6] - 企业加速开发三类注射产品,锦波生物手握唯一三类证且业绩翻番 [7] 产品争议 - 第三方检测显示"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0.0177%,低于宣传的≥0.1% [1] - 公司称按行业标准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双方互指检测方法不合理 [1][2] - 专家认为技术限制导致产量不足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短期需求激增 [4] - 若争议持续可能影响618销售,该产品曾获天猫抖音类目TOP1 [5] - 社交媒体既有支持者称产品有效,也有不少质疑声音 [5] 市场影响 - 可复美"胶原棒"是公司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力,2021-2024年收入从8.98亿增至45.42亿 [6] - 618购物节是重要销售节点,争议可能引发消费者观望或退货潮 [5] - 行业信任危机可能影响所有布局重组胶原蛋白的企业 [8] - 注射类三类证产品开发是行业新方向,市场潜力已获验证 [7]
华熙生物“大战”巨子生物,这场公关战到底有多惨烈?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发文质疑资本市场"捧胶原、踩玻尿酸"行为,点名巨子生物及多家券商,引发行业公关战 [3] - 巨子生物市值10天内从909亿跌至735亿,蒸发174亿,负面宣传或影响618促销表现 [4] - 争议焦点围绕可复美"胶原棒"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检测方法,双方各执一词 [9][11][17] - 行业标准缺失导致检测方法争议无权威界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引发角色冲突 [11][30] - 危机公关中"爱国牌"策略适得其反,需避免道德绑架消费者 [37][39] 争议的检测方法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检测显示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低于标注的≥0.1%标准 [9] - 巨子生物自检结果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质疑博主使用的HPLC氨基酸定量法未列入行业标准 [11] - 博主反驳企业可能采用凯氏定氮法,存在无法区分蛋白氮与非蛋白氮的科学局限性 [11][12] - HPLC氨基酸定量法通过水解所有蛋白质检测氨基酸总量,被认为能准确反映实际含量 [17] - 涉事产品已从巨子生物官方电商渠道下架,第三方检测报告尚未公布 [17][29] 时间线巧合 - 5月17日华熙生物发文质疑→5月21日补充说明→5月24日博主发布质疑视频→5月25日博主回应 [18][22][23] - 博主2024年5月曾连续三篇质疑重组胶原蛋白概念,但此次仅针对巨子生物检测 [23][25] - 时间节点恰逢618促销前夕,加剧市场敏感度 [4][23] - 博主历史内容显示曾推荐华熙生物产品,引发商业模式公正性质疑 [25][27] 行业标准与危机应对 - 化妆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缺乏国家标准,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导致"裁判员与球员"角色冲突 [11][30] - 危机沟通应聚焦消费者关心的实质问题而非民族情绪,避免重蹈海天味业"双标门"覆辙 [37][39] - 成分作为品牌核心资产需建立检测方法、科普教育、标准制定等多维度护城河 [33][34] - 法务与公关应协同而非替代,诉讼策略需谨慎避免激化矛盾 [41][43] - 政府部门介入调查但结果可能仍无法解决检测方法分歧 [30][31]
弘则研究:重组胶原蛋白化妆品618电商销售情况调研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化妆品行业、轻医美行业 - **公司**:珀莱雅、彩棠、可复美、毛戈平、红豆股份、完美、金波、欧莱雅、雅诗兰黛、兰蔻、赫莲娜、SK - II、海蓝之谜、韩束、薇诺娜、花西子、YSL、尚美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电商平台销售情况 - **整体表现超预期**:2025年618期间,天猫销售额增长约10%(内部预期4% - 6%),抖音增长超40%,京东和快手分别实现10%以上和15% - 20%的增长[1][2] - **销售时间分布**:2025年618促销提前一周,截至5月25日各平台完成主要成交量的55% - 60%,6月1 - 18日占剩余30% - 40%[1][3] - **平台未来预期**:天猫化妆品类目最终增幅预计不超10%,抖音大概率保持40%以上同比增长[4] 品牌表现 - **国际品牌主导**:化妆品电商领域国际品牌表现优于国货,抖音上赫莲娜、SK - II等国际品牌销售额超珀莱雅等国货,国货仅韩束、珀莱雅和完美勉强进前十[2][3] - **国货表现参差不齐**:韩束稍有回升,可复美排名下降且受舆情影响增速约30%,彩棠表现亮眼,销量显著回升[1][5][9] - **各品牌增速预期**:珀莱雅主品牌全年增速10% - 15%,彩妆部分可达70% - 80%;毛戈平618期间保持40% - 50%增长;红豆股份预计实现50%以上增长达2.5亿元左右[1][9][13][23] 产品销售情况 - **重组胶原蛋白化妆品**:销售出色,同比增长38%,618期间打折力度大但销量可观,面膜折扣后销量达数万件[1][14] - **香水产品**:市场表现低于预期,线上销量不佳,线下或稍好,预售阶段仅售不到100单,推广后总销量一两千单[1][15][19] - **护肤和彩妆线**:护肤线以鱼子酱面膜为主导,全年预计销售额近10亿,618预计贡献1.5 - 2亿;彩妆传统底妆是核心增长点,预计保持50%以上增长,全年销售额5 - 6亿,618有望破1亿[16][17] 轻医美赛道成分 - **胶原蛋白**:市场规模预计达2000多亿元,增速超50%,越来越多品牌进入,但技术门槛高,头部品牌利润空间充足[33][35] - **玻尿酸**:C端市场呈现下滑趋势,B端应用仅有个位数浮动[36] - **麦角硫因**:在微商体系销售良好,逐步向C端大众消费市场辐射,预计在大众护肤品类目占一席之地[3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可复美退货率**:去年抖音美妆退货率25% - 30%,今年多数品牌降至15%,国际品牌降至10%,可复美仍接近20%,受舆情影响实际成交额受影响[10] - **毛戈平目标客户群体**:25 - 30岁人群增长量最大,核心人群30岁以上占比从65%以上降至62%左右,30岁以下增至37%左右,但年轻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且复购率约25%[25][26] - **投流策略变化**:毛戈平增加20%以上投流预算,倾向商品卡转化和短视频种草,底妆和鱼子酱面膜投放多,香水线上推广力度小;可复美和完美日记大促依赖达播,可复美达播占比约70%,完美日记今年达播占比增加3% - 5%[27][28][41][43] - **618期间王婷直播占比**:今年618王婷直播占比超60%,去年为70%,达人直播整体占比仍超60%,抖音平台商品卡成交和腰部达人占比提升,头部达人比例下降[24]
知名医美巨头,涉嫌严重造假?官方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5-28 18:16
核心观点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质疑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产品的检测方法和质量,认为其检测结果虚高,并要求公司回应三个核心问题 [3] - 可复美是巨子生物旗舰品牌,贡献公司82%营收,2024年公司总营收55.39亿元,净利润20.62亿元 [6] - 事件导致巨子生物股价大跌,市值缩水,可复美在天猫618排名下滑 [6] - 监管部门已关注此事并开始核查 [6] - 可复美1.0版本产品在主流电商平台官方渠道已下架,2.0版本正常销售 [7] 公司概况 - 巨子生物成立于2001年9月,注册资本6.88亿元,法定代表人严建亚 [7] - 公司由巨子生物香港有限公司和香港亚信控股有限公司各持股50% [8] - 公司直接对外投资超10家企业,间接控制近20家企业,设立1家分支机构 [8][9] - 公司已申请多枚"可复美"商标和超120项专利,多数为发明专利 [9] 经营数据 - 2024年巨子生物营收55.39亿元,净利润20.62亿元 [6] - 可复美2024年营收45.4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82% [6] - 截至5月28日,公司股价报69.35元/股,微跌0.36% [6] - 公司参保人数771人 [8]
国际化妆品医美公司25Q1业绩跟踪报告: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国际集团复苏尚需时日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8 16: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 美妆市场延续 24 年整体平稳趋势,区域分化,北亚尤其是中国市场有所改善,旅游零售业务继续承压,北美疲软略显;国际美妆集团尚未走出低迷困境,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或成新常态;国际集团采取深入本土化等措施欲稳住市场份额,与国货激烈竞争;看好国货美妆公司夺回本土市场份额并走向国际市场 [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美妆景气度下行,国际集团业绩持续波动 - 2024 年全球美妆市场增速 4.5%,较 23 年 8%的高增长有所回落,各区域景气度分化明显,欧洲增长 7.5%,北亚下滑 2%;25Q1 全球美护市场延续 24 年趋势,整体平稳、区域分化 [3][12] - 20 - 24 年国际集团受多种因素影响业绩下滑、战略调整,2024 年业绩逐步企稳,但 25Q1 在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增加和北美市场降速双重考验下,业绩再现下滑趋势 [3][15] - 25Q1 欧美日三大化妆品集团在亚洲集体下滑,因中国常规市场平淡和旅游零售业务大幅下滑;国际集团在促销、产品、品牌端采取措施欲稳住在华市场份额 [3] 欧莱雅:增速进一步下行,北亚北美遇市场疲软 - 25Q1 公司整体营收增速 4.4%(可比口径 3.5%),中国常规市场基本持平,旅游零售渠道持续下滑;公司在华投资、收购动作不断,完善品牌矩阵 [3] - 分品类看,高端品牌持续领跑,大众品牌竞争激烈;分地区看,北亚区剔除非业务影响实际下滑,欧洲区贡献正增长或恢复性正增长,北美区需求疲软,拉丁美洲与 SAPMENA–SSA 增速强劲 [27][43] 雅诗兰黛:业绩再度下滑,改革持续推进 - 25Q1 公司营收/营业利润分别取得 -9.9%/-42.4%的同比下滑,业绩尚未触底;本土美洲、亚太、欧洲三大市场集体营收下滑,中国市场取得个位数恢复性增长,整体战略改革刻不容缓 [3][51] 资生堂:超高端与大众品牌正增长,品牌 K 型分化 - 25Q1 公司营收下滑 8.5%,营业利润扭亏为盈;CPB 和 ELIXIR 成为增长主动力,NARS 疫情后首现下滑 [70][74] - 分地区看,日本本土市场预计 Q2 开始增长,中国市场 25Q1 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13.6%,预计 25 全年低个位数下滑,除中日外亚太地区 25 年目标双位数增长,美洲、EMEA 地区表现不及预期 [75] 宝洁:持续稳健,SK - II 中国市场回暖 - 25Q1 公司剔除汇率等因素影响,可比营收增速 1%,持续稳健;美容、婴儿家庭护理类产品销售额下降,其余产品销售额稳健增长,护肤品牌 SK - II 在中国市场销售回暖 [80][86] 爱茉莉&LG 生活健康:中国市场略有回暖,欧美低基数高增长 - 爱茉莉 25Q1 营收利润均恢复性增长,欧美表现强于亚太,大中华区持续下滑但业务开始盈利,欧美业务高速增长 [89] - LG 生活健康 25Q1 营收下滑 1.8%,营业利润下滑 6.0%,业绩仍显疲软,化妆品业务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同比下滑,免税渠道业务下滑影响整体业绩 [94] 艾伯维:医美赛道竞争加剧,营收进一步下滑 - 25Q1 公司营收增长强劲,营业利润端恢复性增长;但医美产品延续下滑趋势,乔雅登跌幅加深,保妥适双位数下滑,医美消费与宏观经济周期强关联 [95][100] 投资分析意见 - 化妆品推荐品牌矩阵完善等的上美股份、珀莱雅等,建议关注上海家化等;医美推荐研发拿证壁垒高的爱美客,建议关注朗姿股份;电商代运营 + 自有品牌板块推荐若羽臣,建议关注南极电商、孩子王 [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