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电池

搜索文档
 锂王破卷 是抢跑者也是逆行者
 四川日报· 2025-10-11 05:56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公司布局 - 被誉为"下一代电池"终极形态的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量产装车,其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2倍以上,可使新能源车续航从500-7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且更安全、寿命更长、低温性能更优 [2] - 硫化锂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前驱体,生产工艺难度高,占电芯成本超过50%,当前价格已达200万-300万元/吨 [2][3] - 公司早在2018年就前瞻性布局硫化锂、金属锂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突破了硫化锂制备技术,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最快2025年下半年投产,目前已与多家下游企业达成框架协议,预计达产后将无库存 [1][3] - 公司规划的50吨硫化锂产能是为2027年行业量产需求进行的定制化配套,目前行业中公开量产计划的企业寥寥可数,公司已抢占先发优势,中试线技术可复制性强,未来可扩产至500吨甚至5000吨 [3] - 2022年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与脱胎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北京卫蓝新能源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后者具有40余年固态电池研究经验,是固态电池技术唯一的产业化平台 [3] - 2024年3月,公司创新实验研究院投用,堪称"研发大脑",并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省重点实验室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4]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应对策略 - 锂电行业正经历煎熬期,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在7万-7.5万元/吨徘徊,与2022年60万元/吨的历史高位相比跌幅超八成,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 [1][8] - 2021-2022年行业热潮引发大量新玩家涌入及老企业扩产,2024年锂电池出货量达2020年的8.3倍,但2024年底锂电各环节产能较2020年底增加了10至25倍,出现结构性过剩 [8] - 面对锂价"过山车",公司采取"长期协议锁量+期货对冲"的销售组合稳定价格预期,并构建"资源—产能—客户"一体化绑定的供应链以规避单纯价格战 [7] - 在碳酸锂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外锂矿锂盐企业纷纷减产停产、矿产端产能利用率仅约80%的背景下,公司遂宁安居工厂却始终满产运行,成为行业"逆行者" [6] - 公司满产运行主要得益于垂直一体化优势,控股的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辉石矿是全球品位最高、储量最大的在产锂辉石项目,原料供应稳定,并通过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智能系统优化能效实现了较低的锂化工产品一体化生产和加工成本 [6][7]   公司战略转型与行业未来方向 - 公司正从"锂资源供应商"向"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升级,以避免"低质低价"的内卷竞争,夯实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5]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产业崛起,硫化锂等高性能锂电材料需求将爆发式增长 [5] - 破"卷"需多管齐下,企业应努力锻造综合竞争力,在研发、工艺、良率、成本控制上下功夫,避免在低端、通用产品上重复建设 [8][9] - 锂电池行业各环节仍有大量技术创新空间,如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超薄隔膜及超薄铜箔、高性能补锂剂等,液态电池还有提升空间,固态电池是确定性趋势但各环节仍存在量产瓶颈和盲点 [9]
 场景裂变下,材料如何重构电池性能边界
 高工锂电· 2025-05-31 20:06
 会议信息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由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众钠能源总冠名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办,由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利元亨总冠名 [2]     产业新局   - 2025年锂电池产业迎来多元化场景爆发,终端应用从乘用车电动化向储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延伸,推动产业链全面革新 [3]   - 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展现显著优势,海外客户对国产材料需求同比增长,部分管制材料通过跨境合作实现技术突破 [4]   - AI、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电解液提出定制化需求,企业需开发专属解决方案 [4]   - 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与快充方向发展,储能电池聚焦大电芯技术,电芯规格从280、314发展至394、587、628、688 [4]     安全革新   - 高性能应用场景对锂电安全提出更严苛挑战,行业从液态电池系统设计和固态电池技术两个方向应对 [7][8]   - 铜箔企业研发高延伸高韧性产品,抗拉强度从300-400兆帕提升至600兆帕以上,并探索合金箔突破1400兆帕极限 [9]   - 企业提出"三多一化"安全理念:多材一体、多维防护、多管齐下、网格化管理,推出纳米微孔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10]   -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隔膜"萨拉弗"电导率超越液态电解液,锂离子迁移数达0.98-0.99,适配下一代电池技术 [11]     快充挑战   - 行业从追求能量密度转向高功率快充,快充导致电芯温升和电解液不稳定,市场仍要求数千周循环寿命 [14]   - 铜箔厚度从6微米降至4微米并批量应用,3.5微米产品进入开发,企业转向多孔铜箔和合金箔突破物理极限 [15]   - 开发具备"xy导热、z隔热"特性的复合材料,解决快充温升问题,以一半厚度实现同等隔热性能 [16]   - 需引导市场理性看待快充,避免过度追求10C等高倍率导致研发资源错配 [17][18]     未来布局   - 电池技术向锂金属电池、锂燃料电池迭代,企业储备三代隔膜技术瞄准锂氧、锂硫电池 [19]   - 液态电解液与半固态/固态电池并行发展,液态体系仍是短期主流,半固态聚焦解决界面反应和成本痛点 [20]   - 针对固态电池多元化路线,储备多孔铜箔、雾化箔、锌箔等集流体解决方案 [20]   - 半固态电池注液量减少对隔膜吸液保液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开发超高吸液保液隔膜实现协同优化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