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电池

搜索文档
银川经开区抢滩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9 08:28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银川经开区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创新实践,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材料产 业,探索一条融合资本力量、绿电优势与资源禀赋的绿色发展新路径,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区域绿色 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为突破传统招商模式可能面临的"政策空转"困境,银川经开区创新性地采用了"融资前置"机制,将惯常 的"先落地后融资"流程再造为"融资落地双轨并行"。通过高效组织"新型电池材料"项目路演,短短一个 月内便促成了30余家金融机构与企业深度对接。政府同步解读政策与产业优势,引导产业基金和风投资 本精准匹配项目,分散技术风险,凝聚资本合力。 这种"抓早、抓小、抓新"模式的核心,在于前瞻性地培育链主企业生态。以汉尧为标杆,银川基地已经 带动了"原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回收利用"全产业闭环。银川经开区也正努力吸引电解液、集流体与辅 材、设备制造、储能系统、消费电子及电动工具等上下游企业集聚。 银川经开区布局下一代电池产业的强大底气,源于本地独特的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极具吸引力的绿 电成本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如今,银川经开区正依托绿电降本与政策赋能,构建"资源-绿电-产业-市 场"四维协同,探索实现从材料端到电池制造,再到 ...
场景裂变下,材料如何重构电池性能边界
高工锂电· 2025-05-31 20:06
会议信息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由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众钠能源总冠名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办,由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利元亨总冠名 [2] 产业新局 - 2025年锂电池产业迎来多元化场景爆发,终端应用从乘用车电动化向储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延伸,推动产业链全面革新 [3] - 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展现显著优势,海外客户对国产材料需求同比增长,部分管制材料通过跨境合作实现技术突破 [4] - AI、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电解液提出定制化需求,企业需开发专属解决方案 [4] - 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与快充方向发展,储能电池聚焦大电芯技术,电芯规格从280、314发展至394、587、628、688 [4] 安全革新 - 高性能应用场景对锂电安全提出更严苛挑战,行业从液态电池系统设计和固态电池技术两个方向应对 [7][8] - 铜箔企业研发高延伸高韧性产品,抗拉强度从300-400兆帕提升至600兆帕以上,并探索合金箔突破1400兆帕极限 [9] - 企业提出"三多一化"安全理念:多材一体、多维防护、多管齐下、网格化管理,推出纳米微孔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10] -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隔膜"萨拉弗"电导率超越液态电解液,锂离子迁移数达0.98-0.99,适配下一代电池技术 [11] 快充挑战 - 行业从追求能量密度转向高功率快充,快充导致电芯温升和电解液不稳定,市场仍要求数千周循环寿命 [14] - 铜箔厚度从6微米降至4微米并批量应用,3.5微米产品进入开发,企业转向多孔铜箔和合金箔突破物理极限 [15] - 开发具备"xy导热、z隔热"特性的复合材料,解决快充温升问题,以一半厚度实现同等隔热性能 [16] - 需引导市场理性看待快充,避免过度追求10C等高倍率导致研发资源错配 [17][18] 未来布局 - 电池技术向锂金属电池、锂燃料电池迭代,企业储备三代隔膜技术瞄准锂氧、锂硫电池 [19] - 液态电解液与半固态/固态电池并行发展,液态体系仍是短期主流,半固态聚焦解决界面反应和成本痛点 [20] - 针对固态电池多元化路线,储备多孔铜箔、雾化箔、锌箔等集流体解决方案 [20] - 半固态电池注液量减少对隔膜吸液保液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开发超高吸液保液隔膜实现协同优化 [20]
韩国电池三巨头负债2500亿
起点锂电· 2025-05-21 20:25
韩国电池巨头债务与扩张 - 2025年第一季度LG Energy Solution、三星SDI和SK On合计借款额达49.6万亿韩元(约257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42.5万亿韩元大幅增加 [1] - SK On债务负担最重达20.39万亿韩元(约1058亿元人民币),LG新能源和三星SDI分别为17.61万亿韩元(约914亿元人民币)和11.61万亿韩元(约603亿元人民币) [1] -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导致韩系电池企业装机量和盈利能力下滑,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研发和量产仍需依赖外部融资 [1] 北美市场布局与融资用途 - SK On通过美国能源部ATVM计划获得4.791万亿韩元贷款,用于与福特合资的BlueOval SK三家工厂及与现代的佐治亚州联合电池工厂建设 [2] - 三星SDI配股筹资2万亿韩元(约14亿美元),主要用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与通用的35亿美元合资电池工厂 [2] - LG新能源发行8000亿韩元公司债,用于北美五座工厂建设,包括与现代的76亿美元佐治亚州工厂和与本田的44亿美元俄亥俄州工厂 [2] 业绩亏损与市场挑战 - 2024年四季度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合计营业亏损超8400亿韩元(约42亿元人民币) [3] - LG新能源净亏损4110亿韩元(约20.55亿元人民币),为3年来首次季度亏损;三星SDI净亏损2430亿韩元(约12.15亿元人民币),时隔7年再现亏损;SK On全年累计亏损1.127万亿韩元(约17.97亿元人民币) [3] - 亏损主因包括欧美需求疲软、特斯拉等车企销量目标下调、磷酸铁锂电池转型滞后及新工厂建设成本增加 [3] 市场份额与产能利用率 - 2025年第一季度三大韩企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份额总和为18.7%,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同期六家中国企业份额总和达67.5% [4] - LG新能源工厂利用率从2023年底的69.3%降至51.1%,三星SDI小型电池部门利用率从58%骤降至32% [4] 技术转型与竞争策略 - LG新能源与雷诺签订5年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合同,三星SDI计划2026年量产磷酸铁锂电池、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5] - SK On计划2026年大规模生产磷酸铁锂电池,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 [6] - 中韩电池企业在技术、产能、供应链等维度展开全球竞争,市场格局可能变动 [6]
聚焦CIBF2025:德福科技以创新铜箔矩阵驱动产业革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18:58
公司参展情况 - 公司副总经理宋铁峰率技术与市场精英团队携多款创新产品亮相CIBF2025展会 重点展示锂电铜箔领域突破性成果 包括全固态/半固态电池 锂金属电池及低空飞行器专用锂离子电池技术等方向 [1] - 公司自主研发的PCF多孔锂电铜箔 雾化铜箔等多款新型锂电铜箔首次集中亮相 应用场景覆盖机器人 无人机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 - 展会现场公司成为焦点 凭借创新产品突出性能吸引行业关注 [1] 技术研发实力 - 公司拥有40年行业积淀 构建覆盖核心添加剂 专用耗材及生产设备的全链条研发能力 已累计申请专利五百余项 [2] - 研发体系完善 从晶体结构基础研究 模拟仿真分析到工艺模块化开发形成闭环 汇聚清华 北大 中科大等高校博士团队 [2] - 多个实验室聚焦铜箔材料底层技术 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攻克关键技术 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取得前瞻性布局成果 [2] 产品技术突破 - 针对液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上限的行业痛点 公司开发多形态铜箔集流体 其三维结构可提高箔材表面粘附性 减少极片脱落 提升电解液浸润性 [3] - PCF多孔锂电铜箔 雾化铜箔等新型产品能诱导锂枝晶定向生长 提升锂金属负极安全性 文献证实该技术在下一代电池应用中表现优异 [3] - 多孔三维结构铜箔技术可改善液态锂电池安全性问题 同时提高电芯能量密度 符合全/半固态电池市场研究趋势 [3] 行业展会价值 - CIBF2025作为全球电池行业盛会 聚焦前沿技术 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探索趋势 把握机遇的平台 [1] - 展会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协会和企业参与 在促进行业创新 展现科技成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 - 公司通过展会与全球伙伴共谋发展 展示技术实力同时践行国产化机遇 [3]
瞭望新15年:500Wh/kg电池竞速
高工锂电· 2025-05-05 12:16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从2010年"十城千辆"起步,实现了从0到1、从弱小到壮大、从跟随到领跑的完整历程,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1][2] - 2025年将开启新的15年征程,交通电动化将向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变革加速走向纵深,新应用场景、新技术与产品创新、新商业模式将落地[3] 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路线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被提出为阶段性目标:2025-2027年实现200-300Wh/kg,2027-2030年冲击400Wh/kg,2030年后挑战500Wh/kg以上能量密度[4] - 硫化物路线面临安全性挑战:特定失效模式下温升可能超过液态锂电池,与锂金属或水分接触可能释放剧毒硫化氢气体[5] - 锂金属路线展现出更快进展:太蓝新能源已展示720Wh/kg样品,盟维科技实验室原型达600Wh/kg,SES AI实现400Wh/kg以上电芯[9] 锂金属电池技术突破 - 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3860mAh/g,远超硅基负极的1768mAh/g[8] - 应用验证取得进展:盟维科技METARY系列已在平流层无人机验证,欣界能源产品使eVTOL续航提升至48分钟[12] - 国家战略支持:《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明确要求突破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14] 锂金属电池商业化挑战 - 核心障碍包括锂枝晶导致的安全问题和循环寿命挑战[16] - 三大技术策略应对:电解质设计(高浓度/固态)、结构化负极(三维骨架)、负极保护层(LiF/Li3N)[17][20][21] - 制造工艺突破:赣锋锂业实现300mm宽超薄锂带量产,爱发科推出气相沉积设备[25][26] 技术路线竞争格局 - 硫化物路线形成产业"共识"但存在路径依赖风险,锂金属路线多点开花[28] - 应用需求驱动技术选择:eVTOL等领域对400Wh/kg以上能量密度需求迫切[29] - 历史启示:锂金属电池经历"文艺复兴",基于材料科学和工艺进步解决安全性与循环寿命问题[30] 未来发展趋势 - 产业可能走向多元化技术路径,而非单一"终局"方案[31] - 关键评判标准:在满足特定场景需求前提下更快、更安全、更经济地实现商业化[32] - 战略建议:保持技术探索的灵活性与前瞻性,拥抱多元可能性[32]
LG新能源:硫化物电解质步入工艺开发环节
鑫椤储能· 2025-04-18 10:05
-广告- ——The End—— 本文来源: 新能源CEO驿站 。 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 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 本号认同其观点和立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负责。 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主要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专业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鑫椤资 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数据库、产业前瞻预测、战略咨询和媒体宣传等服务。 4 月 10 日,LGES详细披露了其固态电池的开发进展。LGES 首席执行官 Son Kwon-nam 表 示,公司计划开发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下一代电池,并将在 2030 年前推出成熟产品。 Son Kwon-nam 指出,当前开发的关键任务是提升固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使其达到液体电 解质的水平。他透露,LGES 新开发的 argyrodites 型(硫银锗矿)硫化物基固体电解质已在内 部测试中展现出高离子电导率,目前该材料已进入大规模生产的工艺开发阶段。 这意味着 LGES 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距离商业化应用又近一步。 ...
固态电池!赣锋锂电10GWh项目获批
鑫椤锂电· 2025-03-17 16:03
文章核心观点 南昌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GWh新型电池项目距落地更进一步,项目建成后将成江西省内首个集多种锂电池制造及PACK系统集成为一体的新型锂电池研发及制造基地,赣锋锂电在固态电池领域有一定进展和产能规划 [1][2] 项目概况 - 南昌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为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隶属江西赣锋锂业集团,成立于2023年10月,当月赣锋锂电(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落地 [1] - 项目位于江西新建经济开发区官马街以北,坚磨大道以西,计划建设新型锂电池研究院及年产10GWh新型储能锂电池、40万支消费类锂电池和固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产线 [1] - 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5GWh储能PACK电池生产基地,计划投资不超20亿元,二期、三期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 [1] - 项目预计2025年9月完成一期厂房建设,2025年年底形成产能 [1] 项目意义 -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江西省内首个集3C数码锂电池、动力储能锂电池、新型固态锂电池电芯制造、PACK系统集成为一体的新型锂电池研发及制造基地 [2] 固态电池情况 -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在本征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潜力大,被认为是可大规模应用的下一代电池技术 [2] - 赣锋锂电第一代固液混合电池已初步实现量产,能量密度240 - 270Wh/kg,可通过针刺安全性能测试实验,循环次数达2000次以上 [2] - 公司规划建设固态电池产能36GWh,包括赣锋锂电新余基地三期年产6GWh固态锂电池生产项目、重庆赣锋年产20GWh固态锂电池科技产业园及先进电池研究院项目、东莞赣锋年产10GWh固态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 [2] 鑫椤资讯服务 - 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专业的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提供数据库、产业前瞻预测、战略咨询和媒体宣传等服务 [3] 鑫椤报告 - 鑫椤报告包括《2024 - 2028年固态电池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等多篇关于电池及相关产业的报告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