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利战
icon
搜索文档
百奥赛图“千鼠万抗”盈利幻象:研发投入规模锐减,专利劫悬而未决|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7-07 21:31
上市进程与资本布局 - 公司更新科创板招股书,推进"A+H"跨市场上市进程,2023年6月递交申请后进展缓慢直至近期更新 [2] - 作为"基因编辑第一股"于2022年登陆港交所,发行价25.22港元/股,募资净额4.71亿港元 [12] - 科创板募资计划从18.93亿元缩水至11.85亿元,减少7.08亿元 [12]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34亿元、7.17亿元、9.8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36.76% [3][6] - 归母净利润从-6.02亿元、-3.83亿元改善至2024年0.34亿元,实现扭亏但累计未弥补亏损达17.54亿元 [3]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33.04%,较2023年66.17%显著下降,累计研发投入达20.55亿元 [4][7]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58.9%升至2024年65.28%,流动比率1.53倍、速动比率1.32倍均低于行业平均3.69倍和3.27倍 [12][13] 业务板块分析 - 核心战略"千鼠万抗"计划尚未商业化,10个药物管线中5个进入临床阶段 [3] - 抗体开发业务2021-2023年持续亏损(-3.99亿、-5.32亿、-3.19亿),关联方收入占比达27.81% [5][6] - 模式动物销售与临床前评价业务2023年合计净利润2.17亿元,仅能覆盖创新药开发业务亏损 [6] 研发与专利动态 - 研发团队规模从2022年627人锐减至2024年337人,两名高管离职 [8] - 卷入与和铂医药专利纠纷,涉及RenNano平台技术,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被驳回 [9] - 国家知识产权局维持对方专利权有效,可能影响相关产品研发与销售 [10] 实控人财务状况 - 实控人沈月雷为员工激励平台举债8900万元,2025年12月到期 [14] - 配偶倪健因收购分期纳税需缴纳3090万元,已借款1500万元 [14] - 实控人合计控制27.1921%表决权,存在股份被冻结风险 [15]
联发科起诉华为
是说芯语· 2025-06-26 15:13
专利诉讼背景 - 联发科子公司HFI Innovation正式对华为旗下五家子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涉及欧洲专利EP2689624,该专利为LTE核心技术,关联4G LTE网络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效率 [1] - 此次诉讼恰逢华为在UPC对联发科发起5G专利诉讼四个月后,形成技术代际交叉的司法对攻态势 [1] 专利战起源与发展 - 双方矛盾始于2022年3月的5G专利许可谈判,华为提出以每台终端2.5美元为上限的芯片级许可费率,联发科认为该费率计算方式不符合FRAND原则,导致谈判破裂 [2] - 2024年5月,华为率先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联发科侵犯其5G专利组合,索赔4620万美元 [2] - 2024年7月,联发科及子公司在英国法院起诉华为,控告其侵犯三项涉及4G/5G专利,并寻求禁令 [2] 全球司法对峙格局 - 专利博弈已在中、英、德三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司法对峙格局 [3] - 英国高等法院确认有权设定全球FRAND费率,华为可能面临统一的专利使用费率判定 [3] - 华为在中国法院系统构建起密集的诉讼网络,联发科则选择欧洲统一专利法院和英国高等法院作为主攻方向 [3] 技术代际与商业模式交锋 - 诉讼呈现4G与5G专利的代际交织特征,华为被控侵权的EP2689624专利属于LTE基础技术,联发科在英国发起的诉讼则涉及5G终端信道状态反馈等关键专利 [6] - 华为力推的"芯片级"收费模式若获司法认可,将颠覆高通、爱立信等传统专利权人沿用的"终端级"收费体系 [6] - 行业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测算,若该模式普及,中国手机厂商的专利成本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单台设备专利费用支出可能下降30%-40% [8] 行业规则重构 - 知识产权纠纷已占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诉讼案件的47%,跨国纠纷呈现指数级增长 [9] - 联发科与华为的司法对决正成为检验全球专利规则适应性的关键案例 [9] - 英国法院已率先在OPPO诉诺基亚案中确立5G全球累积费率上限(5.273%) [9] 终端市场影响 - 若联发科胜诉,华为可能被迫调整专利收费策略,缓解小米、OPPO等终端厂商的成本压力 [10] - 若华为占据上风,则可能加速通信行业从"终端付费"向"芯片付费"的商业模式转型 [10]
LGD在美起诉深天马 面板专利战背后的深层博弈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20:56
专利诉讼事件 - LG Display在美国联邦法院起诉深天马,指控其移动LCD、OLED面板及车载液晶面板侵犯多项专利 [1] - 涉及7项专利,产品包括为雪佛兰Traverse供应的11英寸液晶仪表盘和摩托罗拉Edge Plus智能手机的OLED面板 [3] - 深天马表示已关注诉讼信息但未收到传票,正积极组织团队应对,目前经营一切正常 [1]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中中国大陆厂商占53%,京东方以18%市占率居首,深天马以16%居第二 [3] - 深天马车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40%,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主屏出货量全球第三 [4] - 2025年Q1中国大陆OLED中小尺寸出货量占比达51%,首次超过韩国的49% [6] 技术领域博弈 - LGD已退出LCD生产专注OLED,但仍持有相关技术专利,可能通过诉讼索取授权费 [4] - 三星显示此前起诉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火力集中在OLED高端核心技术如折叠屏、MicroOLED [5] - 中国大陆厂商在柔性屏、LTPO等领域快速逼近韩国对手,动摇其高端市场利润 [6] 专利战背景分析 - 韩国2011-2020年全球OLED专利占比达43%,正利用专利体系应对市场份额压力 [7] - 专利战反映韩国厂商对中国大陆技术追赶的焦虑,但难以逆转中国大陆在OLED和车载显示领域的突破 [7] - 全球显示产业竞争从"产能比拼"升级为"技术壁垒"竞争,战场延伸至车载等高端场景 [7]
芯片专利博弈后,长江存储再起诉美光散布诽谤信息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9:16
诉讼指控 - 长江存储起诉美光和DCI公关公司合谋散布关于其闪存芯片威胁数据安全的虚假言论 [1] - 指控自2020年9月起DCI在其网站散布不实信息,称长江存储芯片会被嵌入设备用于监视美国消费者 [3] - 长江存储辩驳存储芯片不具备远程控制或无线通信所需组件,美光和DCI应知这些陈述虚假 [3] - 诉状援引报道佐证DCI背后有美光资助,指控二者联合策划"伪草根"虚假宣传运动损害公司声誉 [3] 商业影响 - 虚假信息导致长江存储失去大量商业机会,中断与主要客户及技术合作伙伴的在谈合作 [4] - 一家领先OEM原计划将40% NAND闪存需求交由长江存储供应,合作因不实信息流产造成数亿美元损失 [4] - 销售下滑和市场机会流失迫使公司在2023年初进行约10%的裁员 [4] 法律行动 - 长江存储诉请法院制止被告继续散布诽谤信息并要求赔偿损失 [5] - 2024年6月长江存储曾在美起诉受美光资助的丹麦咨询公司及其副总裁发布虚假报道 [5] - 长江存储与美光已卷入多年"专利战",2023年11月起诉美光侵犯8项3D NAND Flash相关专利 [5] - 2024年7月再次起诉美光专利侵权,新增11项专利涵盖美光多种存储芯片产品 [5]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维持要求美光向长江存储提供73页含敏感源代码的技术文件 [5] 市场格局 - 2024年第四季度美光在全球NAND Flash市场份额为13.8%位居第四 [6] - 三星、SK海力士和铠侠占据前三,四家公司合计占全球约84%市场份额 [6] - 长江存储作为2016年成立的后来者暂未真正撼动市场格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