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式面馆第一股
icon
搜索文档
遇见小面再闯港交所 331家直营店撑起近九成营收
搜狐财经· 2025-10-20 22:41
上市进展与募资用途 - 公司于10月15日向港交所二次递交IPO申请,独家保荐人为招银国际 [1] - 若成功上市,公司有望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1] - 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拓展餐厅网络、升级IT系统、品牌建设、战略投资及一般营运资金 [1]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公司运营451家餐厅(内地440家,香港11家),并有101家新餐厅处于开业前筹备中 [2] - 以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市场份额为0.5%,在整体中式快餐市场排名第十三位,市场份额为0.14% [2] - 公司餐厅网络覆盖中国内地22个城市,超过半数餐厅位于广东省 [2]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18亿元、8亿元、11.54亿元和7.03亿元 [3] - 同期利润分别为-3597万元、4591万元、6070万元和4183.4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并持续增长 [3] - 收入主要来自直营餐厅经营,其占总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80.5%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9% [3][4] 运营数据与策略 - 公司采用直营和特许经营两种模式,直营餐厅总商品交易额主要来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2] - 2025年上半年,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餐厅单店日均销售额为11355元,较二线及以下城市高出16.19% [2] - 报告期内,直营及特许经营餐厅的订单平均消费额累计降幅分别为12.15%和14.17%,公司称此为主动降价以吸引顾客 [3]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报告期内,公司流动资产净值持续为负,分别为-1.49亿元、-1.87亿元、-2.42亿元和-2.55亿元,表明短期偿债能力薄弱 [5] - 同期贸易应收款逐年递增,从3010万元增至1.03亿元,主要因收入增长导致 [5] 公司发展与股东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九毛九、百福控股、碧桂园创投等 [6] - 2025年8月,百福控股以4800万元转让公司1.71%股权,公司最新估值约为28亿元 [6] - 证监会已出具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35亿股,并有11名股东拟将合计6.13亿股境内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7]
遇见小面客单价三连降,华南理工校友能否敲钟港交所?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营川渝风味面馆,采用“标准化+数字化”战略,拥有“小面大学”培训体系和“小面研究院”负责研发 [6] - 截至2025年10月拥有451家在营餐厅,其中超过一半位于广东省,另有101家门店在筹备中,并计划进军新加坡市场 [6] - 主营业务分为直营餐厅和特许经营,2024年直营业务贡献86.7%营收,其中堂食占71.1%,外卖占15.6% [7] - 以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13.48亿元计,公司在中国中式面馆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0.5%,在川渝风味面馆细分市场位居首位 [7] - 中式面馆市场高度分散,前五大公司市场份额合计仅占2.9%,整体中式快餐市场前五名参与者于2024年合共占约3%市场份额 [8] 财务业绩与运营表现 - 营收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至2024年的11.54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7.03亿元,三年半复合增长率为66.2% [10]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3597.3万元转为2024年盈利6070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183.4万元 [11] - 经营性净现金流从2022年的1.05亿元增至2024年的3.14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2.02亿元,同比增长38.36% [11] - 直营店订单总数从2022年的约1023.3万单倍增至2024年的3201.8万单 [11] - 直营店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的1.4万元降至2024年的1.24万元,同比下滑11.43% [12] - 客单价连续三年下降,从2022年的36.1元降至2024年的32.1元,公司称此为主动降价以吸引顾客 [12] - 净利润率从2023年的5.7%微降至2024年的5.3%,但直营店经营利润率从2023年的12.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5.1% [12]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通过规模化效益,直营餐厅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收入比例由2023年的29%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6.9% [12][13] - 标准化管理减少了对门店管理经验人员的依赖 [12] - 门店从城市中心向周边区域拓展,租金成本下降,直营餐厅租金支出占收入比例由2023年的23.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2% [12][13] 融资、负债与公司治理 - 公司已完成8轮融资,投后估值超20亿元,与多家知名面馆并列为行业新贵 [14][15] - 在2021年B+轮融资中与投资方签订赎回权条款,约定若在2028年3月前未完成上市需回购股份,截至2025年上半年赎回负债稳定在4500万元 [16] - 总负债规模随门店扩张持续扩大,流动负债从2022年的2.51亿元增至2024年的4.9亿元,产生流动负债净额2.42亿元 [17] - 截至2024年流动比率仅0.5倍,计息负债比率约4.3%,截至2025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5000万元 [17] - 公司在2023年及2025年3月累计分红3420万元,随后于2025年4月首次递表港交所 [18] 扩张计划与运营风险 - 公司计划在2026年、2027年及2028年分别开设约150-180家、170-200家及200-230家新餐厅 [19] - 存在食品安全投诉,2024年曾因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出具警告,黑猫投诉平台有上百条相关投诉 [19] - 管理层面存在争议,2025年4月IPO前夕发生涉及员工隐私的裁员纠纷,暴露出内部管理问题 [19]
遇见小面IPO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翻倍
格隆汇· 2025-10-15 19:13
公司IPO进程与业绩表现 - 公司正加速推进港股IPO进程,目标是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1]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至2024年的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16%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03亿元,同比增长33.8%,经调整净利润达5217.5万元,同比增长131.56% [1] 公司扩张与规模效应 - 公司餐厅数量从2022年初的133家增长239.1%至451家,覆盖中国内地9个省份的22个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1] - 2025年全年门店规模有望突破500家,新加坡首店正在筹备中,预计12月开设东南亚市场第一家海外门店 [1]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以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 [2] - 在2024年中国前十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中,公司2022-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的年复合增长率最高 [2] - 2024年中式面馆市场规模达2962亿元,其中川渝风味面馆以13.2%的增速成为增长极 [2] - 公司旗下重庆小面、红碗豌杂面和金碗酸辣粉在2022-2024年中国所有餐饮连锁企业中线下销量排名第一 [2]
同店销售额下滑,债务压顶,遇见小面冲击港股IPO:是餐饮奇迹,还是资本泡沫?
搜狐财经· 2025-05-09 21:53
公司概况 - 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主打红豌豆杂面、金碗酸辣粉等产品,产品线覆盖小面、冒菜、抄手、米饭等品类 [4] - 在中式面馆品牌中,2024年销售额排名第四,次于和府捞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老碗会 [1][4] - 创始团队为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宋奇(持股53.28%)、苏旭翔、罗燕灵,分别担任董事长/CEO、执行董事/副总裁等职 [5][6] 资本运作 - 2024年4月1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 [2] - 历史融资方包括百福控股(持股17.16%)、碧桂园(9.06%)、九毛九(6.50%)、青骢资本(3.26%)等 [5][7] - 2023-2025年累计向股东分红超3400万元,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56% [19][20] 门店扩张 - 2022-2024年新开门店分别为43家、92家、120家,净增门店数从37家升至108家 [7][8] - 截至2025年4月门店总数达380家(内地374家+香港6家),另有64家筹备中 [9][10] - 80%门店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计划2025-2027年每年新增120-200家店,2027年目标800-890家 [12]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4.18亿元增至2024年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6.2% [13][14]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3597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4591万元,2024年盈利6070万元 [13][14] - 2024年流动比率仅0.5,流动负债净额2.42亿元,资产负债率89.86% [17][18][19] 经营策略 - 实施"以价换量"策略:客单价从2022年36.1元降至2024年32元,订单量从1416万单增至4209万单 [15] - 单店盈利能力下降:每单利润从2023年1.6元降至2024年1.4元,同店销售额下滑5.14% [15][16] - 2024年正式员工减少45%至1443人,劳务外包员工达3678人,占比71.82% [23][24][25] 行业挑战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2024年遭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通报,黑猫投诉平台累计23条投诉 [25][27] - 管理能力受质疑:IPO前夕爆发裁员纠纷,被指处理方式欠妥 [21][22] - 扩张与盈利平衡难题:激进开店导致同店效益下滑,债务压力持续上升 [16][17][19]
融了8轮的网红店,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4-29 14:21
公司概况 - 遇见小面是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主打重庆小面,但品牌始创于广州 [7] - 创始团队为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专业背景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信息工程,属于跨界创业 [7] - 公司采用系统化、标准化经营模式,油温、调料克重等都经过精准测量 [8]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3] 融资与股权结构 - IPO前累计完成8轮融资,最后一轮融资在2021年 [4] - 2021年3个月内连获三轮融资,估值大涨3倍至30亿元 [8][9] - 最大机构投资者为弘毅投资旗下百福控股,持股17.16%;碧桂园创投持股9.06%,九毛九持股6.5% [9] - 前京东CEO徐雷在IPO前夕加入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11.54亿元,三年增长三倍 [14] - 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4591.4万元,同比增长227.63% [1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6070万元 [14] - 直营餐厅收入占比从2022年80.5%提升至2024年86.7% [12] 门店扩张 - 2022-2024年新开门店分别为43家、92家、120家 [14] - 截至2024年底共有360家门店,其中直营279家,特许经营81家 [14] - 计划2025-2027年每年新开120-200家门店 [14] - 资产负债率高达89.86%,流动负债净额持续上升至2.42亿元 [14] 行业竞争 - 2024年在中国中式面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仅0.5% [4] - 中式面馆前五名参与者市场份额合计仅2.9% [15] - 行业价格战导致订单平均消费额从2022年36.1元降至2024年32元 [15] - 一线城市单店日均销售额2024年同比下降12.1%至1.24万元 [15]
市占率仅0.5%!遇见小面想当“中式面馆第一股”? | BUG
新浪财经· 2025-04-28 09:03
公司概况 - 公司以"中式面馆第一股"概念冲刺港股市场,递交招股书后3天发生公关总监被裁事件引发舆论危机[3][6] - 2022-2024年营收从4.18亿元增至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6.2%,同期净利润从亏损3597万元扭转为盈利6070万元[8] - 门店数量从170家扩张至360家(直营279家+加盟81家),计划2025-2027年新增440-530家门店[8][13] 商业模式 - 采用"麦当劳式"扩张策略,通过下沉市场、海外扩张和开放加盟构成增长"三驾马车"[8] - 2024年外包员工达3678名(正式员工1443名),外包成本从2023年881万元激增至2024年1.06亿元[8][9] - 产品标准化程度高,SKU数量30-40个,主打红豌豆杂面等品类,但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导致客单价连续三年下降(36.1元→34元→32元)[11][12] 经营效率 - 2024年单店日均销售额1.24万元,较2023年1.39万元下降10.79%,翻座率从3.8降至3.7[12] - 同店销售额整体下降4.2%,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降幅达5.1%(6.03亿元→5.72亿元)[12][13] - 流动负债4.9亿元远超4219万元现金储备,流动负债净额2.42亿元,新店扩张需至少3亿元资金[13] 行业格局 - 中式面馆行业前五名市占率仅2.9%,公司以0.5%份额排名第四,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13.48亿元[15][16] - 行业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5100亿元,但高度分散且同质化竞争严重[15][17] - 获得百福控股、九毛九等机构累计约2亿元融资,引入前京东CEO徐雷等担任独立董事[15] 发展挑战 - 公关总监试用期被裁事件暴露内部治理风险,正值IPO静默期引发投资者信心担忧[6] - 短期偿债压力与激进扩张计划(500家门店目标)存在资金缺口[8][13] - 需应对区域散店与连锁品牌的双重竞争,供应链效率和品牌建设成关键[17]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曾因食安、裁员等问题引争议
搜狐财经· 2025-04-27 21:06
上市申请与争议 - 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1] - 公司在冲刺资本市场关键节点因食品安全、裁员等问题引发争议 [1] 食品安全问题 - 2024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公司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违反《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并被要求责令整改 [3] - 2024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出其东直门分公司未保持食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给予警告处罚 [3] - 截至2025年4月24日,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达189条,多条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异物及食用后送医治疗,整体投诉解决率不足三成 [3] 裁员事件与员工隐私争议 - 2025年4月18日公司公关总监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因孩子生病请假期间收到裁员通知,且通知文件被寄至家庭住址,质疑公司侵犯隐私权 [9] - 公司HR解释系误填紧急联系人电话,但涉事总监拒绝接受并委托律师维权 [9] - 专家指出该行为"缺乏对员工基本尊重",若无法证明通知家属必要性可能违反《民法典》 [9] 财务与分红策略 - 2023年公司宣派股息1950万元,2025年3月再次派息1470万元,累计派息超3400万元,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6070万元的56% [1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达5000万元,现金储备仅4219万元,流动负债净额高达2.42亿元,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90%以上 [12] - 2022-2024年财务成本(主要为租赁利息)占利润比例均超过45% [12] 其他动态 - 2025年4月26日记者咨询公司客服未获回应 [13] - 2025年4月27日公司官网显示"系统维护中"无法打开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