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

搜索文档
财经早报:险资“巨无霸”半年增仓1500亿入股市 量化指增产品出现罕见的“负超额”现象
新浪证券· 2025-08-28 08:25
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 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9条举措 有序扩大市场开放 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培育壮大产业生态 [2]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 [2] - 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 通过共建共享利用高低轨卫星资源 推动卫星通信从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普及 [2] 市场交易与资金动向 - 截至8月26日A股两融余额达2.21万亿元 创近10年新高 其中融资余额2.19万亿元 [3][17] - 8月以来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612.32亿元 融资余额升至2886.48亿元 居各行业首位 [3][17] - 计算机 机械设备 通信 电力设备 医药生物 汽车行业融资净买入均超100亿元 [3][17] 科技巨头业绩表现 - 英伟达2026财年Q2营收467亿美元 同比增长55% 净利润264.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4] - Q2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公司批准额外600亿美元股票回购 [4] - 预计第三财季营收540亿美元±2% 超出市场预期的534.6亿美元 [4] 中国车企全球崛起 - 比亚迪和吉利上半年全球销量首次超过本田和日产 跻身全球前10大车企 [8] - 日产销量同比下降6% 跌出全球前10大车企行列 [8] - 丰田和大众以超400万辆销量稳居全球前两位 [8] 保险资金加大权益配置 - 中国人寿上半年净利润409.31亿元 同比增长6.9% 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 总投资收益率3.29% [9][24] - 上半年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 净投资收益率2.78% [9] - 公司向股市投入超1500亿元资金 [9] 芯片行业动态 - 寒武纪股价创新高至1464.98元/股 市值超6000亿元 上半年营收同比暴涨4300% 实现超10亿元盈利 [12] - 英伟达Q2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 中国市场销售策略面临更新 [4] -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计划减持和辉光电不超过2%股份 [27] 上市公司业绩亮点 - 宏和科技上半年净利润8737.51万元 同比增长10587.74% 营收5.5亿元 同比增长35% [20] - 巨化股份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增长147% 营收133.31亿元 同比增长10.36% [22] - 山东黄金净利润28.08亿元 同比增长102.98% 拟每10股派现1.8元 [25] 资产重组与收购 - 华域汽车拟2.06亿元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 [18] - 得邦照明拟通过受让股份及增资方式取得嘉利股份不少于51%股权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9] 市场行情表现 - 8月27日上证指数跌1.76% 报3800.35点 深证成指跌1.43% 创业板指跌0.69% [14] - 当日A股成交额再次超过3万亿元 [14] - 港股恒生指数跌1.27% 国企指数跌1.4% 恒生科技指数跌1.47% [15]
永赢还能赢多久?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8-21 15:03
资本市场热度与永赢基金表现 - 2025年8月15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涨幅达20.48%,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2] - 永赢基金主动权益规模2025年上半年增长244.76亿元,增幅超100%,断层领先行业 [2] - 永赢智选系列产品年内规模增长259.29亿元,非智选产品总规模略有下降 [2] - 若每月买入永赢涨幅最高的主动权益产品,截至7月底年内收益率可达300%以上 [3] 中小公募突围路径与永赢策略 - 公募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10%机构占据90%资源,中小公募面临渠道困境 [6] - 永赢早期通过固收业务突破,固收占比曾达99.38%,两年规模破百亿 [6] - 混合型基金创收能力为债券基金5倍(2019年平均管理费率1.39% vs 债券基金0.28%) [7] - 2018-2020年永赢挖角李永兴等知名基金经理,外部招募占比超90%,混合型规模从7.86亿飙升至287.41亿(30倍增长) [10][14] 规模持续性挑战与应对 - 2022-2023年永赢混合型产品平均收益-25.19%,规模从297.41亿腰斩至138.94亿 [16] - 中小公募常见风险:产品风格集中(如睿远3支产品均为价值成长风格,规模从634亿缩至462亿)、依赖单一明星基金经理(如丘栋荣离职致中庚规模跌50%) [19] - 永赢采用"赛马机制":46位基金经理远超行业平均24.32人,近1年新聘11人/离任9人,流动强度为行业2-4倍 [20] 主动权益工具化创新 - 永赢智选系列将ETF工具属性与主动权益结合,明确赛道β属性(如机器人行情中先进制造智选收益72.72%,跑赢指数27.89%) [23][25] - 主动权益弥补ETF滞后性缺陷:光伏ETF成立时指数已涨75%,而永赢提前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算力、低空经济、可控核聚变等) [24] - 小市值公司弹性优势:机器人赛道中主动产品鹏华碳中和(79.15%)和永赢先进制造(72.72%)显著跑赢指数 [25] 行业竞争格局与差异化生存 - 2024年26家中小基金公司净利润不足1亿,前海联合基金股权拍卖折价44% [26] - 差异化案例:中泰证券资管(价值风格)、博道基金(量化规模第5)、永赢(智选系列混基规模翻倍) [26] - 行业趋势:工具化产品需求上升,需"取ETF之长补主动权益之短",非头部机构必须避免同质化竞争 [29]
主动权益重返黄金时代:负债驱动资金之一
中泰证券· 2025-07-29 22: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是机构负债端变化驱动的增量资金入市行情,预计带来3万亿增量资金,目前资金面逻辑仅演进到机构驱动、险资先行,赚钱效应带来的资金共振刚开始,下半年A股上行趋势将延续 [5][15] - 主动权益(股票基金、固收 + 基金)将在本轮行情中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时代,基于选股能力创造的Alpha是主动权益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 [5][15] - 在本轮增量资金搭台,股债比价、盈利磨底等积极因素共振的牛市环境下,中高波产品将有较大可能获得增量资金青睐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三轮资金驱动市场复盘:个股时代、抱团时代和主动管理时代 - 2014 - 2015年是散户 + 杠杆驱动的牛市,个股和指数表现相对占优,主动权益基金边际定价权相对较弱,资本市场政策鼓励发展,IPO重启、沪港通发布,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杠杆与散户入场使市场换手率和两融占比大增,14、15年个股收益率中位数分别达37.53%和64.09%,超主动权益基金 [16][20] - 2019 - 2021年是公募牛,主动权益基金相对收益明显,公募极致抱团并形成极强定价权,主动权益跑赢指数,非公募重仓股表现最弱,以茅指数、宁组合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契合产业趋势,2020年基金新发高峰,增量资金推高抱团股行情 [16][25] - 2025年是机构牛,机构配置力量推动下,主动权益基金开始崭露头角,收益率中位数与个股中位数相当、并跑赢指数 [16] 主动管理的崛起:重仓抱团难以形成超额,选股能力创造Alpha - 基金重仓股在本轮行情中未获明显超额,2015年、2020年主动基金前5大重仓股平均超额收益分别为75%、84%,截至2025/7/24仅获3%超额 [30] - 基金持股占比与集中度位于近5年低位,基金持股市值占比由21年14%降至25Q1的7% - 8%,持仓集中度CR100由20年74%降至25Q2的52.9%,CR50由58.9%降至40% [34] - 基金重仓公司向中小市值企业转移,2000亿以上大市值占比下降7%至48%,300亿以下公司占比由20Q4的8%提升至25Q2的14%,中小盘股配置价值提升但个股方差大,对基金经理选股能力要求更高 [35][41] 三大因素共振,推动A股底部中枢系统抬升 - 资金方面,2025年主要类型机构预计带来3万亿增量资金入市,保险、理财、公募基金、信托分别预计新增入市8162( + 1720 )亿元、3268 - 5848亿元、9391亿元、5833亿元 [42] - 股债比价视角下,非银资金偏好权益资产,广谱利率下行,十年期国债利率难满足负债端收益要求,货币基金收益超长债基金,今年以来固收 + 基金季度规模大幅扩张,截至7月25日较年初累计增长2478亿 [45] - 全A盈利磨底,截至2025Q1,全部A股(非金融)归母净利增速连续8个季度负增长后一季度转正,同比4.51%,盈利企稳回升需内生因素改善,结构改善更值得关注 [51] 以固收 + 为例,机构偏好如何 - 产品最大回撤与业绩相关,牛市时高波产品业绩领先,熊市时低波产品业绩领先;资金流向与回撤、业绩相关,牛市时基金流向绩优高波产品,熊市时资金偏向选择低波且绩优的产品 [7] - 策略选择上,17 - 18年低波产品熊市绩优概率更高,19 - 21年及本轮24、25年牛市中,高波产品绩优概率更高,今年以来排名前20%的产品中,高波产品数量占比达60%以上 [59] - 资金流向方面,19 - 21年牛市中,绩优的中高波产品获净申购概率更大,19年低波流入份额高或因牛熊思维转换过渡,22 - 24年牛转熊后,排名40%以下产品资金可能流向低波产品,今年资金处于由熊市思维向牛市思维适应转变阶段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