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钢铁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财经:系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促进行业数字化升级
新华财经· 2025-09-24 09:05
工作方案核心目标 - 钢铁行业增加值在2025至2026年年均增长4%左右 [1][2] - 行业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市场供需更趋平衡 [1][2] - 2024年行业利润为662.9亿元 同比减少42.6% [2] - 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 [5][6] 供需调控与结构优化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 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 [3] - 扶优汰劣 对电炉钢、低碳冶金、兼并重组和高端特殊钢等项目予以差别化支持 [3] - 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3]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 [3] 扩大钢材应用需求 - 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 [4] - 深挖钢结构在节能、环保、抗震方面的应用市场潜力 [4] - 促进钢结构建筑相关方企业协同降本 鼓励培育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和数字化供应链平台 [4] 绿色低碳与数字化转型 - 加快高炉、转炉等限制类装备升级及老旧设备更新 [6] - 推动开展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径研究 [6] - 加快构建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 为纳入全国碳市场做准备 [6] - 落实《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培育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和标杆工厂 [6] - 推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7] 细分领域发展机遇 - 低碳冶金、智能制造、钢铁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将迎来显著发展机遇 [1][7] - 推动绿氢制备、储运以及氢冶金核心反应设施、配套工艺控制技术的研发应用 [1][7]
A股钢铁板块迎政策利好
证券日报· 2025-09-23 00:15
政策目标 - 2025年至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目标是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 [1] - 政策旨在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 政策聚焦强治理、优供给、促转型、扩消费、增合作五个方面,共提出10条具体举措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钢铁行业利润为662.9亿元,同比减少42.6% [1] - 2025年1月至7月行业实现利润830.3亿元,但稳增长基础并不牢固 [1] - 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总量过大和有效需求不足 [1] 供给端优化措施 - 对产能产量实施精准调控和分级分类管理,以有效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2] - 倡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 [2] - 推动企业工艺设备更新,向高端、绿色、数字化方向转型 [2] 需求端拓展措施 - 深化上下游合作、推广钢结构应用,以激发新的市场消费潜力 [2] - 为钢铁产品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 企业转型升级方向 -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发展 [3] - 推进智能制造,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 [3] - 布局绿色低碳技术,应对碳约束挑战,并探索服务型制造等新商业模式 [3] 企业具体实践案例 - 酒钢宏兴成功试生产J1800HS(30MnB5)冷轧产品及国内第一卷锌铝镁合金镀层钢板,产品应用于光伏项目和5G基站建设 [4] - 宝山钢铁成功开展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工艺验证试验,并建成中国首座百万吨级氢基竖炉 [4] - 南钢股份携手华为开展“钢铁大模型百日会战”,发布工业业务数智化全景图和“元冶·钢铁大模型”架构 [5] 政策影响与行业展望 - 政策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AI技术可在新材料研发和需求新场景应用端快速落地 [4] - 率先布局高端产品、绿色技术和智能制造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5] - 长期来看,产业集中度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具有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受益 [5]
利好来了,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9-22 23:13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行业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 [1][2] - 方案设定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为4%左右 [1][2] - 到2025年底,80%以上的钢铁产能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1][6] 具体举措:产能与供给优化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2] - 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铁产能向区域外减量转移,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促进供需动态平衡 [2]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三级管理,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3] 具体举措:技术创新与原料保障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聚焦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关键钢材,加快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3]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支持合规矿企正常生产,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保供稳价力度,支持签订长期协议 [3] 具体举措:设备更新与数字化转型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高炉、转炉、电炉等限制类设备升级及老旧设备更新,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改造,支持有条件地区发展电炉短流程 [4] - 加快数字化转型,制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标准,培育典型场景和标杆工厂,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和通用垂直大模型 [4] 市场影响与行业展望 - 受政策影响,A股钢铁板块探底回升,马钢股份盘中一度大涨近7%,武进不锈、杭钢股份等多只个股跟涨 [1] - 产业集中度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是未来行业必然趋势,具有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充分受益 [1][7] - 随着淡旺季切换,钢铁需求有望边际回升,库存转入降库通道,行业基本面有望逐步修复 [7] - 在环保加严、超低排放改造与碳中和背景下,龙头公司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将更加凸显 [7]
【新华解读】钢铁行业两年目标:三方面深挖需求 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新华财经· 2025-09-22 22:09
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等目标 [1] - 方案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发力,重点解决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数字化发展 [1][3] 稳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目标为年均增长4%左右,延续了此前政策目标 [2] - 行业经济效益需企稳回升,市场供需需更趋平衡 [2] - 2024年钢铁行业利润为662.9亿元,同比减少42.6%,行业亏损面较大 [2] - 2025年1至7月行业实现利润830.3亿元,但稳增长基础不牢固 [2] 供需调控举措 - 方案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 [3] - 对电炉钢、低碳冶金、兼并重组和高端特殊钢等项目予以差别化支持 [3] - 方案聚焦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3] - 从三方面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与船舶等下游领域合作、深挖钢结构应用市场潜力、促进钢结构建筑相关企业协同降本 [4] 绿色低碳转型 - 方案要求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 [5] - 加快高炉、转炉等限制类装备升级及老旧设备更新 [6] - 推动开展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径研究 [6] - 加快构建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为纳入全国碳市场做准备 [6] 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 方案要求加快数字化转型,落实《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6] - 将研究制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标准,并开展评估诊断 [6] - 培育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标杆工厂和标杆企业 [6] - 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 [6] 细分领域发展机遇 - 方案实施将为低碳冶金、智能制造、钢铁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带来显著发展机遇 [7] - 在绿色化方面,将推动绿氢制备、储运及氢冶金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 [1][7] - 在智能化方面,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方向将迎来机遇 [7]
继续产量压减、增强高端供给,钢铁行业稳增长锚定年增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3:57
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推动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 方案设定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的目标,以发挥支柱产业压舱石作用 [1] - 方案通过加强管理、科技创新、扩大投资、拓展消费和深化合作五大方面共10条举措,解决供需失衡矛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 [1][2][3][4]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1] - 目标在于守住稳增长底线,促进行业经济效益回升,避免持续下行局面 [1] - 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行业管理与优胜劣汰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 [2] - 对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2] - 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落实年度产量调控任务,以支持先进、倒逼落后 [2]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三级管理 [2] 科技创新与供给能力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关键钢材 [3]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研究提高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的产品和应用标准 [3]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扩能扩产,支持合规矿企正常生产 [3] 有效投资与转型升级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高炉、转炉、电炉等限制类装备升级及老旧设备更新,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改造 [3] -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 [3] -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 [3] 消费需求与市场潜力 -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 [4] - 积极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桥梁等领域应用,支持搭建全产业链合作机制 [4] 开放合作与国际化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 [4] - 开展高技术含量钢铁产品界定工作,优化钢铁出口产品结构 [4]
利好来了!刚刚,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9-22 13:57
政策核心目标 - 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行业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 [1][2] - 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 [1][2] - 到2025年底,80%以上的钢铁产能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1][5] 行业管理与优胜劣汰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支持 [2] - 强化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等政策协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产能向区域外减量转移 [2] - 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按照支持先进、倒逼落后的原则落实年度调控任务,促进供需动态平衡 [2]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实施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三级管理,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3] 科技创新与高端供给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关键钢材,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 [3] - 发挥船舶与海工、超超临界等新材料平台作用,加快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3]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投产扩产,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保供稳价力度,支持钢企与焦煤企业签订长协 [3] 工艺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高炉、转炉、电炉等限制类设备升级及老旧设备更新,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支持有条件地区发展电炉短流程 [4] - 加快数字化转型,制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标准,培育典型场景和标杆工厂,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和智能模型 [4] 市场影响与机构观点 - 政策发布后A股钢铁板块探底回升,马钢股份盘中一度大涨近7%,多只个股跟涨 [1] - 机构认为产业集中度提升、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受益 [1][6] - 随着淡旺季切换,钢铁需求有望边际回升,供给端市场化出清已开始,行业基本面有望修复 [6] - 在环保加严、超低排放与碳中和背景下,龙头公司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将更加凸显 [6]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落地,未来两年年均增长4%左右
第一财经· 2025-09-22 13:52
政策核心目标 - 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推动钢铁行业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 [1] - 设定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为4%左右 [1][9] - 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守住稳增长底线并促进行业经济效益回升 [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钢铁行业持续下行,2024年行业利润662.9亿元,同比减少42.6%,亏损面较大 [3] - 2025年1-7月实现利润830.3亿元,但稳增长基础不牢固,供需失衡是主要矛盾 [3][4] - 房地产用钢需求短期难回升,传统建筑用材需求减少,制造业需求增长难以弥补减量 [3] - 供给能力处于高位,企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频发导致钢材直接出口不确定性增加 [3] 供给侧管理举措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 [5][10] - 对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和高端特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5][10]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三级管理 [12][14] - 强化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等政策协同,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 [11] 产品升级与科技创新 - 聚焦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所需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等关键钢材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 [5][15] - 持续发挥船舶与海工、超超临界等新材料重点平台作用,加快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5] - 研究提高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产品标准,协同推进应用升级 [18]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 - 加快高炉、转炉、电炉等限制类装备升级及老旧设备更新,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改造 [6][23] - 推广先进电炉、特种冶炼等高端装备应用,支持有条件地区发展电炉短流程 [6][23] - 截至2023年底,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中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占比约26%,100吨以下转炉占比约27% [6] 绿色低碳转型 - 2025年底前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超低非放改造目标任务 [3][30] - 支持钢铁企业实施能效提升改造,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绿电、绿氢、氢冶金一体化工艺技术产业化 [28][30] - 加快构建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做好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的配额交易与清缴工作 [30] 数字化转型 - 落实《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培育标杆工厂和企业 [25][27] - 加快推进工艺装备智能化适配性改造,同步推进通用垂直大模型和场景小模型应用 [27] 需求侧拓展与国际合作 - 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上下游合作,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维护产业链稳定 [32][33]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开展高技术含量钢铁产品界定工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35] - 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形成互相认可的产品标准、碳足迹核算体系,促进产业协作 [35] 政策保障与支持 - 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减污降碳、数字化转型改造 [42] - 落实好废钢铁回收"反向开票"政策,推动废钢铁回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42] - 加强常态化运行监测,完善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对过剩风险行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0][42][43]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11:59
文章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 [2][9] - 方案设定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的目标,重点在于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 [5][11] - 核心路径包括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优胜劣汰、强化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消费需求及深化开放合作 [10][12]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5][11] - 市场供需更趋平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5][11] - 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5][11] 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优胜劣汰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 [5][13] - 对发展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及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5][13]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三级管理 [5][13]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工模具钢等关键钢材 [6][14]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围绕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需求研究提高标准 [6][14]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支持合规矿企正常生产,避免“一刀切”整顿 [6][15] 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支持有条件地区退出高炉—转炉长流程,发展电炉短流程 [6][16] - 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典型场景、标杆工厂和标杆企业,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 [6][16] -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支持氢冶金等低碳技术攻关 [6][17] 拓展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消费潜力 - 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合作,积极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桥梁等领域应用 [6][18] - 支持搭建上下游全产业链合作机制,培育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和数字化供应链交易平台 [6][18] 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7][19] -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协作,引导产品与装备、技术、服务协同走出去 [7][19] 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保障,钢铁大省要发挥带头作用,行业协会要遏制恶性竞争并加强政策解读 [20] - 加强政策支持,利用科技创新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行业改造,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20] - 加强监测调度,开展常态化运行监测,完善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