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齿轮钢
icon
搜索文档
钢铁业供需发力提质效
经济日报· 2025-10-30 05:59
钢铁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型产业,对稳定工业增长、支撑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伴随全球经济 结构变革与"双碳"目标驱动,钢铁业近年来承压前行,面临深度调整。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 《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10条举措推动钢铁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动供需平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业利润总额973.4亿元,同比由亏转盈。 自2021年我国钢铁业盈利创历史最好水平后,钢铁价格一路下探。2024年,钢铁行业亏损面较大。今年 以来,行业盈利稍作回暖,多位从业者告诉记者,虽受原燃料价格下跌影响,行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 但从总体看,行业稳增长基础并不牢固,叠加复杂外部形势,钢铁业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响行业 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钢材消费达峰,需求持续下降。房地产用钢需求短期内难以回 升,传统建筑用材需求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对需求贡献潜力降低,汽车、造船等制造业需求虽有所增 长,但难以弥补传统建材的需求减量。另一方面,环 ...
突发!广大特材董事长被留置
深圳商报· 2025-10-14 21:48
公司核心人员事件 - 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卫明被实施留置措施 [1] - 公司公告称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其他董事及高管正常履职,公司及子公司经营情况正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1] - 截至公告日,公司尚未知悉该事项的进展和结论 [1] 公司核心人员背景 - 徐卫明,196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拥有多年行业管理经验 [2] - 徐卫明2024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超过210万元 [3] - 截至2025年6月17日,徐卫明持有公司126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7%,为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之一 [3]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齿轮钢、模具钢、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新能源风电零部件、能源装备零部件等 [3]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长5.67%,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4.97%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5.34亿元,同比增长34.74%,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332.67% [3]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7亿元左右,同比增加25.04%左右,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48亿元左右,同比增加213.92%左右 [4]
688186,董事长被立案、实施留置
证券时报· 2025-10-14 19:20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暨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卫明被苏州市吴中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 [1] - 公司尚未知悉该事项的具体进展和结论 [3] - 徐卫明直接持有公司1265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6% [3] 公司治理与运营状况 - 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其他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目前均正常履职 [3] - 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情况正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3] - 公司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 [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装备特钢材料和高端装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5] - 特钢材料产品主要包括齿轮钢、模具钢、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 [5] - 高端装备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风电零部件、能源装备零部件等 [5]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风电、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5] 公司战略与财务举措 - 2025年上半年通过产业链纵横双向延伸,促进一体化,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值与市场份额 [5] - 积极响应国家化债政策,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并成立专项组织由高层挂帅推进回款 [5] - 积极推进可转债化债工作,“广大转债”已全部转股完成 [5] 公司项目进展 - 公司参与的雅下水电站和可控核聚变项目对业绩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6]
兰格优特钢日盘点:国内市场震荡下行 下游需求疲软
新浪财经· 2025-09-28 14:59
核心观点 - 国内市场优特钢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趋势,主要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 [1] - 行业整体交投氛围低迷,成交未见改善,价格普跌态势加剧 [4] - 预计明日优特钢市场价格继续趋弱,轴承钢等品种亦难独善其身 [4] 市场价格表现 - 国内重点城市45碳结钢85mm平均报价3618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5元 [3] - 40Cr合结钢85mm平均报价3783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5元 [3] - 主要主导城市如杭州、常州、重庆、天津价格下跌20-30元 [3] - 华东地区主流品种降幅集中在10-20元,贸易商普遍存在10-20元的暗降空间 [4] - 华北区域碳合结钢领跌,齿轮钢部分规格降价20元 [4] - 华南区域部分规格降幅超20元 [4] 钢厂定价策略 - 常州东方优特钢出厂价格持稳运行,45碳结钢出厂3650元 [3] - 杭钢优特钢日定价圆钢价格下调20元,45碳结钢出厂3560元 [3] - 临沂钢投优特钢和天钢优特钢出厂价格均持稳运行 [3] - 钢企端多持稳观望为主 [3] 下游需求状况 - 区域内基建项目新开工不足,下游企业用钢需求清淡,成交疲软 [3] - 下游加工企业多采取零库存策略,对高价资源抵触情绪强烈 [4] - 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行业开工率降至60%-65% [4] - 无锡、杭州等地市场成交量同比下降20%以上 [4] - 华北区域终端询单量较昨日减少20%,实单成交多为应急补货 [4] - 新能源装备用高端特钢采购量保持稳定 [4] 区域市场动态 - 华东地区轴承钢、铬钼钢报价暂稳,但规格间价差缩小10元,国庆前补库预期落空 [4] - 华北区域轴承钢实单成交可议空间扩大至15-25元,创本月以来新高 [4] - 华中地区受山东低价资源冲击,实际成交让利空间扩大,需求分化显著 [4] - 华南区域台风影响消退后物流恢复,但未现补库潮,因价格下跌引发观望 [4]
聚焦强治理、优供给等5方面 钢铁行业稳增长路径明确
新华网· 2025-09-23 14:02
总体目标 - 2025年至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1] - 推动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 实现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和市场供需更趋平衡 [2] - 提升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1月至7月行业实现利润830.3亿元但稳增长基础不牢固 [1] - 当前主要矛盾是供给总量过大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供需失衡 [1] - 行业面临钢材消费达峰需求持续下降和微利状态的压力 [1] - 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2] - 截至2023年底重点统计企业中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100吨以下转炉占比分别约为26%和27% [3] 主要举措:供给端调控与优化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1][2] -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2]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稳定原燃料供给 [1][2] - 鼓励组织钢铁企业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重点发展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等关键钢材 [2] - 抓住落后低效产能有序退出这一牛鼻子 [2] 主要举措:需求端拓展与转型 -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合作 [3] - 积极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3]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和加快数字化转型 [3] -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促进转型升级 [3]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 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行业改造 [3] - 重点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造数字化转型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 [3] - 完善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对存在过剩风险的行业及时发布预警 [3]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3]
五部门印发钢铁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新华财经· 2025-09-23 08:41
政策核心目标 - 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部署10条具体举措,为钢铁行业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明确实施路径 [1] - 推动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发挥支柱产业压舱石作用 [1] - 引导行业破除粗放式产能与规模扩张思维,注重市场供需平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加强行业管理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发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 [1] - 对发展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炼铁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等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促进产业减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1]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 - 聚焦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所需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关键钢材,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 [2] - 持续发挥船舶与海工、超超临界等新材料重点平台作用,加快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2] 拓展市场需求 - 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共同维护产业链稳定 [2] 深化开放合作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 [3]
五部门印发钢铁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02:48
文章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核心为“稳增长、防内卷” [1] - 方案部署5个方面10条举措,旨在推动行业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 [1] - 总体目标为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1] 加强行业管理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1] - 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发展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及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1]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 - 聚焦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所需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关键钢材,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 [2] - 持续发挥船舶与海工、超超临界等新材料重点平台作用,加快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2] 扩大有效投资与拓展市场需求 - 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以维护产业链稳定 [2] 深化开放合作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 [3]
利好来了,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9-22 23:13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行业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 [1][2] - 方案设定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为4%左右 [1][2] - 到2025年底,80%以上的钢铁产能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1][6] 具体举措:产能与供给优化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2] - 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铁产能向区域外减量转移,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促进供需动态平衡 [2]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三级管理,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3] 具体举措:技术创新与原料保障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聚焦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关键钢材,加快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3]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支持合规矿企正常生产,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保供稳价力度,支持签订长期协议 [3] 具体举措:设备更新与数字化转型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高炉、转炉、电炉等限制类设备升级及老旧设备更新,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改造,支持有条件地区发展电炉短流程 [4] - 加快数字化转型,制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标准,培育典型场景和标杆工厂,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和通用垂直大模型 [4] 市场影响与行业展望 - 受政策影响,A股钢铁板块探底回升,马钢股份盘中一度大涨近7%,武进不锈、杭钢股份等多只个股跟涨 [1] - 产业集中度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是未来行业必然趋势,具有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充分受益 [1][7] - 随着淡旺季切换,钢铁需求有望边际回升,库存转入降库通道,行业基本面有望逐步修复 [7] - 在环保加严、超低排放改造与碳中和背景下,龙头公司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将更加凸显 [7]
控产能拓需求 钢铁行业稳增长转型提速
北京商报· 2025-09-22 19:29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设定未来两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为4%左右 [1][3] - 方案旨在通过严禁新增产能、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并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 [1][3][4] - 通过拓展高端产品供给、挖掘下游应用需求及深化国际合作,力求使行业走出“微利+过剩”困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4][7][8] 增长目标与供需平衡 - 明确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的目标,推动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 [1][3] - 当前行业面临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2024年行业利润为662.9亿元,同比下降42.6% [1][3][4]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严禁新增产能,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并按照支持先进、倒逼落后的原则落实年度产量调控任务 [3][4]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 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分为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和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三级 [4][6]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推广先进电炉、特种冶炼等高端装备,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退出高炉一转炉长流程 [4]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等关键钢材,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 [4] 绿色低碳转型 - 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支持企业实施能效提升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 [5] - 支持氢冶金等低碳共性技术攻关,推进绿电、绿氢、纯氢冶金一体化工艺技术的中试验证和产业化 [5] - 推动行业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今年是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年 [5] 数字化转型 - 研究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标准,开展评估诊断,培育典型场景、标杆工厂和标杆企业 [6] - 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支持建设数据资源节点和高质量数据集,推进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 [6] - 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用大模型为底座、冶金机理为基础,同步推进通用垂直大模型和场景小模型应用 [6] 稳定原材料供给 - 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和扩能扩产,支持合规矿企正常生产,避免“一刀切”整顿 [5] - 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原燃料保供稳价力度,支持钢企与焦化企业签订长期协议 [5] - 鼓励进口优质炼焦煤和再生钢铁资源,在废钢资源集中区域建设回收—加工—配送—冶炼一体化基地 [5] 拓展消费需求与应用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围绕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应用标准 [1][7] -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与船舶等领域的上下游合作,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桥梁等领域的应用 [7] - 支持搭建从钢材生产到施工建造的全产业链合作机制,培育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和数字化供应链平台 [7] 深化开放合作与政策支持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引导产品与装备、技术、服务协同“走出去” [7] - 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减污降碳、数字化转型和资源综合利用 [8] - 落实废钢铁回收“反向开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钢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8]
刚刚,大利好来了!工信部等部门重磅发布
天天基金网· 2025-09-22 14:06
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强化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消费需求及深化开放合作等一系列举措,推动钢铁行业在2025-2026年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促进供需平衡、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 [3][6][11][13] 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 总体要求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注重供需协同,通过控总量、优供给、扩需求、促转型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1] - 主要目标为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产业结构优化,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绿色低碳与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6][13] 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优胜劣汰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产能置换办法,加大减量置换力度,对电炉钢、氢冶金、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等项目给予差别化置换比例支持 [6][14] - 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落实《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按引领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三级管理,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 [6][14]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等关键钢材,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支持建设中试平台 [15]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围绕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下游行业需求提高标准,推动绿色低碳钢材认证与应用 [15]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投产扩产,支持合规矿企生产,加大铁矿石、炼焦煤保供稳价,鼓励进口优质资源,建设废钢一体化基地 [7][16] 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限制类及老旧设备升级,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 [7][17] - 加快数字化转型,制定评估标准,培育典型场景与标杆,推动“人工智能+钢铁”发展,建设数据集与应用模型,更新工业操作系统 [18] -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支持能效提升与清洁能源替代,攻关氢冶金技术,构建碳足迹核算体系 [7][19] 拓展消费需求与深化开放合作 -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与船舶等重点领域合作,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等应用,支持搭建全产业链合作机制与交易平台 [8][20] - 深化开放合作,强化出口管理,优化出口结构,推动国际标准互认,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协作,引导产品、装备、技术、服务协同走出去 [8][21] 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保障,要求各地细化举措,钢铁大省发挥带头作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与政策解读 [22] - 加强政策支持,利用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行业改造,落实废钢回收“反向开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加大人才培养 [22][23] - 加强监测调度,开展常态化运行监测,完善产能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