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长三角涌动“嘉”速度:科技人才浙江嘉兴话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05:37
活动概况 - 2025"星耀南湖·长三角科技人才周"在浙江省嘉兴市开幕,汇聚了部分院士专家、名校代表及各类人才嘉宾500多人[1] - 活动期间将举办长三角青年人才"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2025嘉兴人工智能产学研融合创新大会等10项主题活动和若干重点配套活动[4] 人才引进与流动 - 嘉兴市通过政策与服务展现"引才诚意",推动人才跨区域流动,例如嘉善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联合开展人才项目评审,推行"双聘制"[1] - 推动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职务系列和继续教育学时"四个互认",并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职称联合评审委员会[1] - 联合上海虹桥、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及苏州吴江等地启动"长三角人才一体化——促进人才流动共享发展"专项行动,旨在破除人才流动制度壁垒[2] 人才需求与产业匹配 - 2025年嘉兴市先进制造业新引进人才2.24万人,占该市引进人才总量的26.70%,较2024年提升5%以上,其中本硕博人才占比均高于该市企业占比[3] - 企业对技术、技能类人才的需求高度集聚,合计超过80%[3] - 集成电路、新材料、新一代网络通信等优势产业构筑了坚实的人才"基本盘",需求占比近70%[3] -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贡献了新增人才需求,显示良好发展态势[3] - 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衔接,构建"彼此需要、相互成就"的价值闭环[3] 科研平台与创新环境 - 嘉兴市拥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包括浙大智慧绿洲、北理工长三院、乌镇实验室等,将水乡的灵秀温润转化为创新创业的澎湃动能[1] - 城市发展目标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强调人才支撑的重要性[4]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08
行业人才需求与挑战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工程等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对人才能力要求显著提升 [1] -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缺口达1900万人,传统产业人才过剩率超35%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黑灯工厂"模式加速替代低技能岗位,数据科学家等新型岗位需求激增 [1] 国际竞争与人才流动 - 发达国家加大STEM人才培养力度,限制敏感学科领域对华交流 [2] - 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呈现"马太效应",顶尖人才向创新生态完善区域集聚度提升27% [2] - 汽车制造行业反映高校教学内容滞后,部分装备知识已淘汰10年 [2]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 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支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和交叉学科中心 [3] - 深化工科硕博培养改革,推进"天才少年"书院制试点和"大师带徒"定制培养机制 [3] - 推广清华"姚班"模式,建立青年人才与国家重大项目结合开发体系 [3] 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 搭建政府-企业-院校协作平台,实现培养方案、教材编写、实训基地深度整合 [4] - 建立校企"旋转门"机制,吸引产业人才任教,改革科研院所人事制度 [4] - 构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资历框架,发挥头部企业和创投机构作用 [4] 政策协同与资源配置 - 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对接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5] - 推动教育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整体协同,形成精准政策体系 [5] - 统筹战略规划,实现资源通盘部署和一体化配置 [5]